高中化學選修全冊學案_第1頁
高中化學選修全冊學案_第2頁
高中化學選修全冊學案_第3頁
高中化學選修全冊學案_第4頁
高中化學選修全冊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知識要點:一、焓變(AH)反應熱在一定條件下,某一化學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由生成物與反應物的焓差值即焓變(△H)決定。在恒壓條件下,反應的熱效應等于焓變。放熱反應厶H0吸熱反應厶H0焓變(AH)單位:KJ/mol二、熱化學方程式定義:能表示參加反應物質的量和反應熱的關系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時應注意:1?指明反應時的溫度和壓強(對于25°C、lOlKPa時進行的反應,可以不注明)。2.所有反應物和產物都用括號注明它們在反應時的狀態。3?各物質前的系數指實際參加反應的物質的量,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分數。4.△H單位KJ/mol中每摩爾指的是每摩爾反應體系,非每摩爾某物質,其大小與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成正比。5?對于可逆反應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進行時的焓變。、燃燒熱定義:25C、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燃燒熱。單位:KJ/mol注意點:1?測定條件:25C、101KPa,非標況。2?量:純物質1mol3?最終生成穩定的化合物。如C—CO2,H—H2O(l)書寫燃燒熱化學方程式應以燃燒1mol純物質為標準來配平其余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四、中和熱定義:在稀溶液中,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時所釋放的熱量稱為中和熱。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可溶性鹽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aq)+OH-(aq)==H2O("H=-57.3KJ/mol實驗:中和熱的測定見課本第4?5頁思考:1.環形玻璃棒的作用燒杯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值(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五、化學反應熱的計算蓋斯定律:不管化學反應是一步完成或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即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和終態有關,而與反應途徑無關。假設反應體系的始態為S,終態為L,若S—L,△H<0;則L—S,△H>0。練習題:一、選擇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吸熱反應不加熱就不會發生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必須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放熱的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生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熱化學方程式各物質前的化學計量數不表示分子個數只代表物質的量熱化學方程式未注明溫度和壓強時,AH表示標準狀況下的數據同一化學反應,化學計量數不同,AH不同,化學計量數相同而狀態不同,AH也不相同化學反應過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物質的量成正比3?已知:C(石墨)—C(金剛石)AH>0,則可以判斷()金剛石比石墨穩定B.—樣穩定C.石墨比金剛石穩定D.無法判斷4?下列變化屬于吸熱反應的是①液態水汽化②將膽磯加熱變為白色粉末③濃硫酸稀釋④氯酸鉀分解⑤生石灰跟水反應()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④⑤5.已知:2H2H2O(l)=2H2(g)+O2(g)AH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5.已知:2H該反應AH大于OB.△H=-571.6KJ/mol該反應可表示36g液態水分解的熱效應該反應中化學計量數表示分子個數6?在100g碳不完全燃燒所得氣體中,CO占1/3,CO2占2/3,且C(s)+l/2O2(g)=CO(g);AH=-110.35kJ/molCO(g)+1/2O2(g)=CO2(g);AH=-282.57kJ/mol,與這些碳完全燃燒相比,損失的熱量是()392.92kJB.2489.44kJC.784.92kJD.3274.3kJ7.已知:CH4(g)+2O2(g)=CO2(g)+2H2O(l);^斗,2電仗)+02@)=2電0仗)監電,2電@)+02仗)=2電0(1)監電。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L(已折合成標準狀況),經完全燃燒后恢復至常溫,則放出熱量為()|0.4AH+0.05△HB.0仏H+0血HI113L121.C.I0.4AH]+0.1AH3D.0.傘H]+0.2AH38?一定質量的無水乙醇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為Q,它所生成的CO2用過量的飽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03沉淀,則完全燃燒1mol無水乙醇時放出的熱量是()A.0.5QB.QC.2QD.5Q9?在一定條件下,CO和CH4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g)+1/2O2=CO2(g);△H=-283KJ/molCH4(g)+2O2=CO2(g)+2H2O(g);△H=-890KJ/mol,現有4molCO和CH4組成的混合氣體在上述條件下完全燃燒時,釋放的熱量為2953KJ,則CO和CH4的體積比()1:3B.3:1C.1:2D.2: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1molH2SO4與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熱量為中和熱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鹽類水解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在101kPa時,1mol碳燃燒所放出的熱量一定叫碳的燃燒熱CO燃燒是吸熱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在101kPa時,1mol物質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燃燒熱酸和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水,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燃燒熱或中和熱是反應熱的種類之一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NaOH完全中和時放出的熱量為57.3kJ已知Zn(s)+丄°2(g)===ZnO(s);AH=—350kJ/mol,貝U1gZn在氧氣中燃燒放出的2熱量約為()A.5.4kJB.350kJC.3.5kJD.8.5kJ根據熱化學方程式:S(s)+O2(g)===SO2(g);AH=—297.23kJ/mol,分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S的燃燒熱為297.23kJ/molS(g)+O2(g)===SO2(g)放出的熱量大于297.23kJS(g)+O2(g)===SO2(g)放出的熱量小于297.23kJ形成1molSO2的化學鍵所釋放的總能量大于斷裂1molS(s)和1molO2(g)的化學鍵所吸收的總能量已知2H2(g)+O2(g)===2H2O(l);AH=—569.6kJ?mol-1,2H2O(g)===2H2(g)+O2(g);AH=+482.1kJ?mol-1。現有1g液態H2O,蒸發時吸收的熱量是()A.2.43kJB.4.86kJC.43.8kJD.87.5kJ15?已知H-H鍵鍵能(斷裂時吸收或生成時釋放的能量)為436kJ?mol-1,H-N鍵鍵能為391kJ?mol-1,根據化學方程式:N2(g)+3H2(g)=2NH3(g)AH=—92.4kJ?mol-1。則N三N鍵的鍵能是()431kJ?mol-1B.946kJ?mol-】C.649kJ?mol-1D.896kJ?mol-116.分析右圖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A.BCD.2A(g)16.分析右圖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A.BCD.2A(g)+B(g)=2C(g)AH=a(a<0)2A(g)+B(g)=2C(g)AH=a(a>0)2A+B=2C;AH=a(a<0)2C=2A+B;AH=a(a>0)17?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反應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C(s)+O2(g)===CO2(g);S(s)+O2(g)===SO2(g);△H3S(g)+O2(g)===SO2(g);H2(g)+O2(g)===H2O(l);△H52H2(g)+O2(g)===2H2O(l);△監CaCO3(s)===CaO(s)+CO2(g);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H1C(s)+O2(g)===CO(g);1△H7CaO(s)+H2O(l)===Ca(OH)2(s);臺匕總能量低2C(g)△H8是()△H2△H418.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的熱效應:H+(aq)+0H-(aq)==H20(l)AH=-57.3KJ/mol,向l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濃硫酸、稀硝酸,則恰好完全反應時的熱效應人片、人片、人片的關系正確的是()A.%>対2A.%>対2>^H3B.AH1<俎3<劉2俎2>%>M3D.AH1>俎3>劉219.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氣轉化為氫氣的兩種反應原理是CH3OH(g)+H2O(g)=CO2(g)+3H2(g);△H=+49.0kJ?ol-i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ol-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H3OH的燃燒熱為192.9kJmol-1B.反應①中的能量變化如右圖所示C.CH3OH轉變成H2的過程一定要吸收能量根據②推知反應:CH3OH⑴+1/2O2(g)=CO2(g)+2H2(g的AH〉—192.9kJmol-1二、填空題(24分)反應勒的ICHhOHC^*Aff家用液化氣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kPa時,10kg丁烷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l)放出熱量5x105kJ,丁烷的燃燒熱為,丁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1.00L1.00mol<-1H2SO4溶液與2.00L1.00mol<-1NaOH溶液完全反應,放出114.6kJ的熱量,由此可推知H2SO4與NaOH發生中和反應的中和熱為,表示該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0.3mol氣態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燒,生成固態的B2O3和液態水,放出649.5kJ熱量,其燃燒熱化學方程式為。又已知:H2O(l)==H2O(g)AH=+44kJ/mo|貝則11.2L(標準狀況)乙硼烷完全燃燒生成氣態水時放出的熱量是kJ。1mol氣態鈉離子和1mol氣態氯離子結合生成1mol氯化鈉晶體所釋放出的熱能為氯化鈉晶體的晶格能。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鈉晶體的晶格能的是Na+(g)+Cl(g)=NaCl(sAHB.Na(s)+1/2Cl(g)=NaCl(s^H1C.Na(s)=Na(gAH2D.Na(g)-e=Na+(g)AH321E.1/2C1(g)=Cl(g^H4F.Cl(g)+-=Cl-(g)^H5寫出AH與厶?、AH2,AH3,AH4,AH5之間的關系式12345硝化甘油(C3H5N3O9)分解的產物為N2、CO2、O2和H2O,它的分解反應方程式為。已知20°C時,2.27g硝化甘油分解放出熱量為15.4kJ則每生成1mol氣體伴隨放出的熱量為25.已知:丄H2(g)+O2(g)=H2O(g),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問:2a、b、c分別代表什么意義?abc該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H大于0還是小于0?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知識要點】一、化學反應速率1、化學反應速率概念:化學反應速率是用來衡量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v=Ac/At固體或純凈液體》=△*/△t(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的各物質的化學計量系數比。)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1)內因(主要因素)是指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性質。(2)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濃度: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大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減小。有關解釋: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對某一反應,活化分子在反應物中所占的百分數是一定的。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與單位體積內反應物分子的總數成正比。當反應物濃度增大時,單位體積內分子數增多,活化分子數也相應增大,單位體積內的有效碰撞次數也相應增多,化學反應速率增大。壓強:對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若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加快,減小壓強,反應速率減慢。有關解釋:當溫度一定時,一定物質的量的氣體的體積與其所受的壓強成反比。若氣體的壓強增大到原來的2

倍,體積就縮小到原來的一半,單位體積內的分子數就增大到原來的2倍。故增大壓強,就是增加單位體積里反應物的物質的量,即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反應速率相應增大;相反,減小壓強,氣體的體積就擴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隨之減小。說明:①若參加反應的物質為固體、液體或溶液,由于壓強的變化對它們的濃度幾乎無影響,可以認為反應速率不變。②與化學反應無關的氣體對化學反應速率是否有影響,要分情況而定。在一定溫度下于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化學反應N2(g)+3H2(g)2NH3(g):a、充入He并保持容器的容積不變時,雖容器內氣體的總壓增大,但由于氣體的容積不變,反應物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變,平衡不移動。b、充入He并保持容器內的總壓不變時,必然是容器的容積增大。而氣體容積的增大,引起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化學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左移。3)溫度: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小。經驗規律:一般來說,溫度每升高10°C,反應速率增大2?4倍。有關解釋:在濃度一定時,升高溫度,反應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來能量較低的分子變成活化分子,從而增加了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使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增大。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加快,單位時間里反應物分子間碰撞次數增加,反應也相應地加快,前者是反應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說明: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對吸熱、放熱反應都適用,且不受反應物狀態的限制。4)催化劑:催化劑能參與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從而提高了有效碰撞頻率,加快了反應速率。5)其他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例如,通過光輻照、放射線輻照、超聲波、電弧、強磁場、高速研磨等等。總之,向反應體系輸入能量,都有可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溫度、壓強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1、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2、壓強: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對于沒有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及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改變壓強化學平衡不移動。)3、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無論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反應速率都加快;降低溫度反應速率則減慢。三、等效平衡:在一定條件(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下,只是起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分數(體積、物質的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1)定溫、定容: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改變:轉化成平衡式同一邊物質物質的量與原平衡數值相同。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轉化成平衡式同一邊物質物質的量與原平衡比值相同。(2)定溫、定壓:轉化成平衡式同一邊物質物質的量與原平衡比值相同。四、化學平衡常數1、定義: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簡稱平衡常數),用符號K表示。如:Cm(A)?Cn(B)Cm(A)?Cn(B)Cp(C)?Cq(D)(注意:①對于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它們的濃度不列入K的表達式。K值與濃度無關,只受溫度影響。不指明溫度,K值無意義。k=對于給定的化學反應,正、逆反應的平衡常數互為倒數。)應用:①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K值越大,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反應物轉化率越高。②判斷反應熱效應:T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T降低,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五、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方向的判斷所有的過程。即AG=AH-TAS<0,根據體系存在著力圖使自己的能量趨于“最低”和所有的過程。即AG=AH-TAS<0,AG=AH—TAS>0,反應不能自發進行反應熱AH混亂度ASAG=AH—TAS自發性反應能自發進行AG=AH—TAS=O,反應處于平衡狀態

>0>0低溫〉0,高溫<0較咼溫度能自發>0<0>0任何溫度都不能自發<0>0<0任何溫度都能自發<0<0高溫〉0,低溫<0較低溫度能自發【鞏固練習】1、AC、1、AC、2、A3、v(A)=0.01mol/(L?s)B、v(B)=0.02mol/(L?s)v(B)=0.60mol/(L?min)D、v(C)=1.0mol/(L?min)在可逆反應中,改變下列條件一定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是()增大反應物的量B、升高溫度C、增大壓強D、使用催化劑在2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下面反應:A(g)+2B(g)3C(g),經過3min后A的物質由10mol變為7mol,則下面表示的反應速率正確的是()A、VA=1mol?L」min-1B、VB=1moLL」min」C、v=2mol^L-1^min-1D、v=2mol^L-1^min-1CB4、在氣體反應中,能使反應物中活化分子數和活化分子百分數同時增加的方法是()①增大反應物濃度②升高溫度③增大壓強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劑A、①③B、②⑤C、②④D、①⑤5、合成氨所需的h2由炭和水蒸氣反應制得,其中一步反應為co+h2o(g^co2+h2^h<0,欲使CO的轉化率提高,同時提高H2的產率,可以米取的措施是()A、6、A7、增大水蒸氣的濃度B、升高溫度C、A、6、A7、在密閉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至U2秒末測得,v(H2)==0.45mol/(L?s),則2秒末NH3的濃度為()0.5mol/LB、0.45mol/LC、0.6mol/LD、0.55mol/L在一定條件下,進入氨合成塔的混合氣體中含N2的體積分數為22%,含H2的體積分數為78%,經過合成反應達到平衡后,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氣體的體積縮小至原體積的95%,N2的轉化率與下面接近的數值是()A、12.5%B、11.4%C、10.5%D、9%8、一定溫度下,下列敘述不是可逆反應A(g)+3B(g)2C(g)達到平衡的標志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與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單位時間內amolA生成,同時生成3amolB;③A、B、C的濃度不再變化;④混合氣體的總壓強不再變化;⑤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⑥單位時間消耗amolA,同時生成3amolB:⑦人、B、C的分子數目比為1:3:2。A、②⑤B、①③C、②⑦D、⑤⑥9、一定條件下將含1molNH3的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加熱,發生反應NH3叫+3電,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此時NH3的體積分數為x%。若在該容器中再加入1molNH3后密封,加熱到相同溫度使反應達到平衡,設此時NH3的體積分數為y%,則x和y的關系正確的是()A、xVyB、x>yC、x=yD、x〉y10、在一定條件下,在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將2molL氣體和3molM氣體向混合,發生如下反應:2L(g)+3M(g)xQ(g)+3R(g),4s后該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2.4molR,并測得Q的反應速率為0.1mol/(L?s),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x的值為2B、混合氣體的密度變大C、L的轉化率為80%D、平衡時M的濃度為0.6mol/L11、在密閉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氣體發生反應:xA(g)+yB(g)、、zC(g),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0.50mol/L,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體積擴大兩倍,測得A的濃度變為0.35mol/L,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A、x+yVzB、平衡正向移動C、A的轉化率降低D、C的體積分數增大12、按溫度每升高10°C,化學反應速率增大2倍來計算,若某反應由50°C升溫到80°C,反應速率比原來增大()A、4倍B、6倍C、8倍D、9倍13、在一定溫度不同壓強(P]Vp2)下,可逆反應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應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有以下圖示,正確的是()14A、C、用鐵片與稀硫酸反應加熱不用稀硫酸,滴力加少量CUso4溶液制取氫氣時改用14A、C、用鐵片與稀硫酸反應加熱不用稀硫酸,滴力加少量CUso4溶液制取氫氣時改用98%濃硫酸不用鐵片2改用鐵粉D、P2列措施不能使氫氣生成速率15、已知450°C時,反應H2(g)+l2(g)L^2HI(g)的K=50,由此推測在450°C時,反應2HI(g)L^H2(g)+l2(g)的化學平衡常數為()2222A、50B、0.02C、100D、無法確定16、反應2X(氣)+Y(氣)2Z(氣)+熱量,在不同溫度(耳和T2)及壓強代和P2)下,產物Z的物質的量(nz)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T<TP<PB、T<TP>P12121212C、T>TP>PD、T>TP<P1212121217、同質量的鋅與鹽酸反應,欲使反應速率增大,選用的反應條件正確的組合是:①鋅粒②鋅片③鋅粉④t5%鹽酸⑤10%鹽酸⑥15%鹽酸⑦加熱⑧用冷水冷卻⑨不斷振蕩⑩迅速混合后靜置()A、③⑥⑦⑨B、③⑤⑦⑨C、①④⑧⑩D、②⑥⑦⑩18、某化學反應其△H==—122kJ/mol,?S==231J/(mol?K),則此反應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可自發進行()A、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進行B、在任何溫度下都不能自發進行C、僅在高溫下自發進行D、僅在低溫下自發進行19、對于可逆反應A(g)+2B(g)2C(g)(正反應吸熱),下列圖象中正確的是ABCD20、在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里發生可逆反應:2A(g)+B(g)2C(g)。容器內開始加入下列各組物質,達到平衡時逆反應速率最小的是()A、2molA和1molBB、1molA和1molBC、1molA和2molBD、1molB和1molC21、已知可逆反應A+2BM+N(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A在反應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為a%,若要通過改變條件使A的質量分數變為2a%,則下列各項可改變的條件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是(其中a<50)()A、增大容器體積B、增大反應容器內壓強C、升高反應溫度D、使用適量催化劑22、在密閉容器內,使1molN2和3molH2混合發生下列反應:3電+叫廠^2“電厶HV0當反應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濃度比是。保持體積不變,升高溫度時,混合氣體的平均式量,密度。當達到平衡時,充入Ar氣,并保持體積不變,平衡將移動。當達到平衡時,充入Ar氣,并保持壓強不變,平衡將移動。當達到平衡時,充入N2并保持壓強不變,平衡將移動。當達到平衡時,將c(N2)、c(H2)、c(NH3)同時增大1倍,平衡將—移動。23、在體積相同的四個容器,按下列要求充氣體,并加入適當催化劑,①1molN2+3molH22molN2+3molH2③1molH2+4molH2④1molN2+4molH2+0.5molNH3在700K時分別建立平衡,四種情況下電的轉化率由2大到小的2順序是__2。2223224、在某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內,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2,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H2(g)+l2(g)~2HI(g)AHV0。反應中各物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根據圖1數據,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平均速率v(HI)為;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分鐘時:若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K(填寫增大、減小或不變)HI濃度的變化正確;(用圖2中a?c的編號回答)若加入I2,H2濃度的變化正確的是。(用圖2中d?f的編號回答)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分鐘時,若反容器的容積擴大一倍,請在圖3中畫出8分鐘后HI濃度的變化情況。25、甲烷蒸氣轉化反應為:CH4(g)+H2O(g)—CO(g)+3H2(g),工業上可利用此反應生產合成氨原料氣電。n(HO)2—已知溫度、壓強和水碳比[n(CH4)]對甲烷蒸氣轉化反應的影響如下圖:圖1(水碳比為3)圖2(水碳比為3)圖3(800°C)⑴該反應平衡常數K表達式為。⑵升高溫度,平衡常數K(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降低反應的水碳比,平衡常數K。⑶圖2中,兩條曲線所示溫度的關系是:t1_t2(選填〉、=或<);在圖3中畫出壓強為2MPa時,CH4平衡含量與水碳比之間關系曲線。26、在一定溫度下,10L密閉容器中加入5molSO2、4.5molO2,經10min后反應達平衡時有3molSO2發生了反應。試計算:(1)O2的轉化率為多少?用SO2表示該反應的反應速率為多少?平衡時容器內氣體壓強與反應前的壓強之比為多少?(最簡整數比)平衡時體系中SO3的百分含量(體積分數)為多少?平衡常數K為多少?第三章電離平衡

第一節弱電解質的電離―、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強電解質:廠電解質電離程度>Y弱電解質注意:①化合物不是電解質即為非電解質②難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電解質。(例如:BaSO4難溶,但它溶解那部分是完全電離的,所以BaSO4等仍為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與電解質強弱沒有必然的關系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強電解質電離用弱電解質電離用i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1、電離平衡概念:2、特點:(1)等”:v電離=v結合(2)動”:動態平衡,v電離=v結合主0“定”:平衡時分子、離子的濃度不再變化“變”:電離平衡是相對的平衡,外界條件改變,平衡可能要移動,移動的方向運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斷。3、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決定性因素——弱電解質的本性。外因:溶液濃度一同一弱電解質,物質的量濃度越大,離子濃度越大,電離度越小溫度—由于弱電解質電離過程均要吸熱,因此溫度升高,電離度增大。4、電離平衡常數概念: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的電離達到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系數次方之積跟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的濃度系數次方之積的比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電離平衡常數,簡稱電離常數,用K表示。(酸的電離平衡常數也可用Ka表示,堿的電離平衡常數也可用Kb表示)注:濃度指平衡濃度。電離平衡常數的意義:K值越大,說明電離程度越大,酸堿也就越強;K值越小,說明電離程度越小,離子結合成分子就越容易,酸堿就越弱。影響K的外界條件:對于同一電解質的稀溶液來說,K只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溫度升高,K值變大。若不指明溫度,一般指25CO多元弱酸、多元弱堿的電離多元弱酸的電離是分步電離的,每步電離都有電離平衡常數,通常用X、K2、K3分別表示。如:磷酸的三個K值,但第一步電離是主要的,磷酸溶液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電離決定。因此在說明磷酸溶液顯酸性的原因時,只寫第一步電離方程式。多元弱堿的電離也是分步電離的,但習慣上書寫其電離方程式時,可寫其總的電離方程式。如:Cu(OH)2Cu2++2OH-用0.201mol?-i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體積最大的是()A.鹽酸B.硫酸C.高氯酸D.醋酸用0.1molLJNaOH溶液完全中和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體積()A.中和鹽酸的最大B.中和硝酸的最大C.中和醋酸的最大D.—樣大有濃度為OJmolL—1的氨水,pH=11,用蒸餾水稀釋100倍,則NH3H2°的電離平衡向傾促進”或“抑制”)電離的方向移動,溶液的pH將變為(填序號)A.9~11之間B.11C.12~13之間D.13在同一溫度下,當弱電解質溶液a,強電解質溶液b,金屬導體c的導電能力相同,若同時升高到相同溫度,則它們的導電能力是()A.a>b>cB.a=b=cC.c>a>bD.b>c>a5?相同溫度下,100mL0.01mol/L的HF與10mL0.1mol/L的HF相比較,下列數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中和時所需NaOH的量B.c(H+)C.電離程度D.c(0HT6.能影響水的電離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A.向水中投入―小塊金屬鈉.B.將水加熱煮沸.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D.向水中加食鹽晶體第二節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值1、水是極弱的電解質,原因能發生自電離H2O+H2OH3O++OH-簡寫成H2OLH++OH-,與其它弱電解質一樣,其電離程度大小受溫度及酸、堿、鹽等影響。2、水的離子積——純水及電解質稀溶液中(c<1mol<L-i)有c(OH-)?c(H+)=Kw,£只受溫度影響,常溫時(25°C)K=1x10-14,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K亦增大,100C,K=1x10-12?www計算題記牢公式c(OH-)?c(H+)=K計算時看是否是常溫,不是常溫要看該溫度下的K值(1)恒溫下,向pH=6的蒸餾水中加入2.3g金屬鈉,充分反應后,再加蒸餾水稀釋到1L,所得溶液的pH=。(2)向pH=6的CH3COOH和c(H+)=10-6mol?L-1的稀鹽酸中分別投入大小、質量相同的金屬鈉,反應剛開始時,產生h2的速率前者與后者相比是(填選項序號)。A.—樣快B.前者快C.后者快D.無法比較2?常溫下,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水的離子積是()A.1x10-14B.1x10-13.C.1.32x10-14D.1.32x10-15.3、25C時,pH=2的HC1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H+濃度是().A.1x10-7mol^L-1B.1x10jZmoLL-1.C.1x10-2mol^L-1D.1x10-14mol?L-1.4?在25C時,某稀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H+]=10-13mol/L。有關該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溶液一定呈酸性B.該溶液一定呈堿性C.該溶液的pH值可能為1D.該溶液的pH值可能為135.90C時水的離子積Kw=3.8x10-13,該溫度時純水的pH()A.等于7B.介于6?7之間.C?大于7D.無法確定3、溶液的pH表示方法:pH=(適用范圍:稀溶液)(2)測定方法:、、酸堿指示劑:一般選用、名稱變色范圍/顏色變色范圍/顏色變色范圍/顏色石蕊酚酞甲基橙下列溶液一定是堿性的是()A.溶液中c(OH-)>c(H+).B.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紅色.C.溶液中含有OH-.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黃色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B.加酚酞顯無色的溶液C.pH<7的溶液D.[OH-]<[H+]的溶液4、有關pH計算的解題規律(1)單一溶液的pH計算強酸溶液,如HnA,設濃度為cmoLL-1,則c(H+)=ncmol^L-1,pH=—lg{c(H+)}=—lgnc強堿溶液,如B(OH)n,設濃度為cmoLL-1,貝I」c(H+)=10—m/ncmoLL-1,pH=—lg{c(H+)}=14+lgnc酸堿混合pH計算適用于兩種強酸混合c(H+)混=[c(H+)1V1+c(H+)2V2]/(V1+V2)o適用于兩種強堿混合c(OH—)混=[c(OH—)]V]+c(OH—)2V2]/(V]+V2)適用于酸堿混合,一者過量時:c(OH—)混|c(H+)酸V酸一c=OH—)堿V堿1c(H+)混V酸+V堿>-說明:①若兩種強酸(pH之差大于2)等體積混合,混合液pH=pH小+0.3②若兩種強堿(pH之差大于2)等體積混合,混合液pH=pH大一0.3八恰好完全反應,則c(H+)酸V』c(OH—)堿V堿酸酸堿堿pH=13的強堿溶液與pH=2的強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則強堿與強酸的體積比是().A.11:1B.9:1C.1:11D.1:9.2.25C時,將pH=x的H2SO4溶液與pH=y的NaOH溶液按體積比1:100混合,反應后所得溶液pH=7。若x=y/3,則x值為()A.2B.3C.4D.53?有一pH=12的NaOH溶液100mL,欲使它的pH降為11。TOC\o"1-5"\h\z(1)如果加入蒸餾水,就加入mL(2)如果加入pH=10的NaOH溶液,應加入mL(3)如果加入0.008mol/LHCl溶液,應加入mL5、強酸(強堿)、弱酸(弱堿)加水稀釋后的pH的計算(1)強酸pH=a,加水稀釋10n倍,則pH=a+n(2)弱酸pH=a,加水稀釋10n倍,則pH<a+n(3)強堿pH=b,加水稀釋10n倍,則pH=b—n(4)弱堿pH=b,加水稀釋10n倍,則pH>b—n(5)酸堿溶液無限稀釋時,pH只能約等于或接近于7,酸的pH不能>7,堿的pH不能<7因為:常溫下弱酸(弱堿)用水稀釋,當弱酸(弱堿)電離■的OH—)濃度小于10-6mol?L-1時,計算稀釋液的)H值,不能忽略水的電離。例:將pH-6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釋1000倍后,溶液中的()A.pH-9B.c(OH-戸10-5mol?L-1.C.pH=7D.c(OH-戸10-7moH.酸堿中和滴定1、儀器和試劑量取液體:滴定管鐵架臺(滴定管夾)、錐形瓶、標準液和待測液、指示劑2、操作步驟:①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操作方法)②蒸餾水洗滌③標準液或待測液潤洗滴定管④裝液和趕氣泡調零⑤滴定⑥讀數例: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處。若把滴定管內溶液全部放入燒杯中,再用0.1mol/LNaOH溶液進行中和,則所需NaOH溶液的體積()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等于5mL2、進行中和滴定時,事先不應該用所盛溶液洗滌的儀器是()A.酸式滴定管B.堿式滴定管C.錐形瓶D.移液管3、指示劑選用:①變色要靈敏,變色范圍要小,且變色范圍盡量在pH突變范圍內(因此中和滴定一般選用酚酞、甲基橙,而不用石蕊試液。4、滴定終點不是酸堿恰好完全反應,但是由于在酸堿恰好完全反應前后,少加一點標準液或多加一滴標準液,會使pH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使酸堿指示劑變色,對于結果影響不大。1?室溫下0.1mol?L-1NaOH溶液滴定amL某濃度的HC1溶液,達到終點時消耗NaOH溶液bmL,此時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c(H+)/mol?L-1是()A.0.1a/(a+b)B.0.1b/(a+b)C.1x107D.1x10-7下列實驗中,直接采用沾有水滴的儀器,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的是()A.氨的噴泉實驗B.實驗室制氧氣:試管C.中和滴定:錐形瓶D.中和滴定:滴定管3?實驗室用標準鹽酸溶液測定某NaOH溶液的濃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劑,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測定結果偏低的是()酸式滴定管在裝酸液前未用標準鹽酸溶液潤洗2~3次開始實驗時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在滴定過程中氣泡消失錐形瓶內溶液顏色變化由黃色變橙色,立即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盛NaOH溶液的錐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潤洗2~3次4?實驗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鈉的氫氧化鈉固體試劑,經測定NaOH的質量分數約為82.0%,為了驗證其純度,用濃度為0.2mol/L的鹽酸進行滴定,試回答下列問題:(1)托盤天平稱量5.0g固體試劑,用蒸餾水溶解于燒杯中,并振蕩,然后立即直接轉入500mL容量瓶中,恰好至刻度線,配成待測液備用。請指出以上操作中出現的五處錯誤。(2)將標準鹽酸裝在25.00mL滴定管中,調節液面位置在處,并記下刻度。(3)取20.00mL待測液,待測定。該項實驗操作的主要儀器有。用試劑作指示劑時,滴定到溶液顏色由剛好至色時為止。(4)滴定達終點后,記下鹽酸用去20.00mL,計算NaOH的質量分數為。(5)試分析滴定誤差可能由下列哪些實驗操作引起的。轉移待測液至容量瓶時,未洗滌燒杯酸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裝鹽酸滴定時,反應容器搖動太激烈,有少量液體濺出滴定到終點時,滴定管尖嘴懸有液滴E.讀滴定管開始時仰視,讀終點時俯視如圖

(1)圖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與B、B與C刻度相差ImL,如果刻度A為4,量筒中液體體積是mL。圖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處的讀數是a,則滴定管中液體的體積(填代號)。A.是amL8.是(50—a)mLC.一定大于amLD.—定大于(50—a)mL用沉淀法測定NaHCO3和K2CO3均勻混合物的組成。實驗中每次稱取樣品的質量、向所配制的溶液中加入Ba(OH)“的溶液體積、生成對應沉淀的質量等實驗數據見下表:實驗序號~2樣品質量/gV[Ba(OH)2(aq)/L沉淀質量/g1a0.5~b22a0.52.75832.5740.53b44a0.54b55a0.54b請回答下列問題:(1)b=g;(2)樣品中n(NaHCO3):n(K2CO3)=。25°C時,取第3次實驗后的濾液的1/10,加水稀釋至5OOml,試計算所得溶液的pH值。8?有PH為13的Ba(OH)2、NaOH的混合溶液100mL,從中取出25mL用0.025mol/LH2S04滴定,當滴定至沉淀不再增加時,所消耗的2酸的體積是滴定至終點所耗酸體積的一半。求:24當滴到沉淀不再增加時,溶液的pH(設體積可以加和)原混合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第三節鹽類的水解(課時1、2)一、鹽溶液的酸堿性2.任何一種鹽都可以看作是和反應的產物,按生成鹽的酸和堿的強弱可以把鹽分為:水溶液呈性水溶液呈性水溶液呈性弱酸弱堿鹽水溶液的酸堿性要看弱酸和弱堿的相對強弱。(誰強顯誰性)要求:能夠根據化學式判斷鹽的種類,進而推出前三種鹽溶液的酸堿性(1)常見的強酸有、、、、、。(1)常見的強堿有、、、。(另第IA族的銣、銫,第IIA族的鍶對應的堿)例題:實驗室有下列試劑: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H4C1溶液⑤濃H2SO4,其中必須用帶橡膠塞的試劑瓶保存的是()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⑤二、鹽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的原因溶液呈酸、堿性取決于.強酸強堿鹽溶液中沒有任何因素使c(H+)和c(OH-)不相等,因此強酸強堿鹽溶液呈性?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電離平衡.強酸弱堿鹽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電離出陽離子和陰離子,則強酸弱堿鹽電離出來的離子和水電離出來的離子結合成使H2O的電離平衡向方向移動倒達新平衡時c(H+)c(OH—),溶液呈性.例:NH4C1溶液:水微弱電離,電離出和NH4Cl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電離出和NH4C1電離出的和水電離出的結合生成,使H2O的電離平衡向方向移動倒達新平衡時c(H+)c(OH—),溶液呈性.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NH4C1水溶液存在的微粒有種,分別是.強堿弱酸鹽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電離出陽離子和陰離子,則強堿弱酸鹽電離出來的離子和水電離出來的離子結合成(或)使H2O的電離平衡向方向移動倒達新平衡時c(H+)c(OH—),溶液呈性.例:CH3COONa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電離出和CH3COONa電離出的和水電離出的結合生成,使H2O的電離平衡向方向移動倒達新平衡時c(H+)c(OH—),溶液呈性.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CH3COONa水溶液存在的微粒有種,分別是.三、鹽類的水解:在中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或結合生成的反應..1、必須在中,不溶于水的部分不考慮.2、生成弱酸或弱堿(難電離微粒)3、實質:復分解反應鹽+水酸+堿(中和反應的逆反應)中和反應熱,所以水解熱.中和反應程度,所以水解程度(較大、較小),書寫水解方程式時要用可逆符號.由于程度較小一般不標明氣體,沉淀符號.另:多元弱酸根離子分步水解,以為主(除SiO32-外),都要分步寫.要求:能夠判斷是否是水解反應,要能夠書寫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1.下列物質溶解于水時,電離出的陰離子能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的是()(A)CH3COONa(B)Na2SO4(C)NH4Cl(D)H2SO42.下列式子屬于水解反應,且溶液呈酸性是()HCO3—+H2OH3O++CO32—Fe3++3H2OFe(OH)3+3H+HS—+H2OH2S+OH—NH++HONH?H2O+H+按要求寫出下列水溶液中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并判斷溶液的酸堿性,硫酸鐵:明礬硝酸銨硫酸銅氯化鎂硅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鋇偏鋁酸鈉次氯酸鈉硫化鈉NaCNK2C2O4(草酸鉀、乙二酸鉀)磷酸鈉水溶液呈酸性的是水溶液呈堿性的是4.寫出離子方程式將NH4Cl加入到重水中。由FeCl3制Fe(OH)3膠體5.pH值為3的CH3COOH和pH為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pH為()A.pH>7B.pHV7C.pH=7D.無法判斷7.—定溫度下,甲、乙兩瓶氨水的濃度分別為1mol/L和0.1mol/L,則甲、乙兩瓶氨水中c(OH—)之比為()A.大于10B?小于10C?等于10D?無法確定第三節鹽類的水解(課時3、4)四、鹽類的水解規律:(水解規律)(無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都弱雙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強顯中性)誰強顯誰性。注意:①有弱還要看溶不溶,不溶也不一定不水解。(如MgCO3也水解,但是FeS不水解。)中和反應一般是完全進行的,所以有弱電解質參與的中和反應的逆反應,其水解反應程度很小,用可逆符號。誰強顯誰性,都強不水解顯中性,都弱看水解的相對強弱。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看電離與水解的相對強弱。(HSO3—和H2PO4—,電離程度〉水解程度,所以NaHSO3和NaH2PO4的水溶液呈酸性,其他弱酸的酸式鹽一般水溶液呈堿性)例題:將0.05mol下列物質置于500mL水中,充分攪拌后,溶液中陰離子數目最多的是()A、NH4BrB、K2SO4C、Na2SD、Mg(OH)2五、影響因素(1)內因—(2)外因:例:以FeCl3水解為例:

FeCl3水解離子方程式3…1條件變化對水解方向的影響c(Fe3+)c(H+)pH現象水解程度(水解百分率)升高溫度加水加FeCl3(S)或濃FeCl.(aq)3加入鎂粉加鹽酸加NaOH(S)加入Na2CO3(S)或NaHCO(S)3加入NaHSO4(S)加入NaCl(S)練習:CH3COONa的水解水解離子方程式條件變化c(CHCOO-)c(CH3COOH)c(OH-)c(H+)pH水解程度升高溫度3加水加醋酸加醋酸鈉加鹽酸力口NaOH(S)推廣:濃度:增大鹽的濃度,水解平衡向移動,但水解程度。道理與化學平衡相似,增大某反應物濃度,平衡向移動,但該反應物轉化率一般要。減小鹽的濃度(加水稀釋),平衡向移動。如CO32-+H2^HCO3-+OH-,加水稀釋c(HCO3-)、c(OH-)均。故鹽的濃度越大,水解程度,但對應的離子濃度。溶液的酸堿性:對于水解呈酸性的溶液加酸水解,加堿水解。對于水解呈堿性的溶液加酸水解,加堿水解。(填促進、抑制)(如a、FeCl3溶液在配制時加入鹽酸,抑制其水解。b、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H4HSO4和NH4C1溶液,c(NH4+)顯然是NH4HSO4大于NH4C1。)溫度:溫度越高,水解程度。因鹽類水解是中和反應的,中和反應均為放熱反應,水解反應一定。(如制備Fe(OH)3膠體利用了溫度對鹽類水解的影響。)同種元素陽離子的化合價一一價高者解程度更大,如Fe3+>Fe2+習題:1.在6份0.01mol/L氨水中分別加入下列各物質:A.濃氨水B.純水C.少量K2CO3D.少量H2SO4E.少量NaOH固體F.少量A12(SO4)3固體能使c(OH-)減小、c(NH4+)增大的是_能使c(OH一)增大、c(NH4+)減小的是一能使c(OH一)和c(NH4+)都增大的是—能使c(OH一)和c(NH4+)都減小的是一2?有四種一元酸HA、HB、HC、HD,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D和NaB溶液的pH,前者比后者大,NaA溶液呈中性,1mol/L的KC溶液遇酚酞試液呈紅色;同體積、同物質的量濃度的HB、HC用樣的裝置分別作導電性試驗,發現后者的燈泡比前者亮,則這四種酸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3?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配制FeCl3溶液,為了抑制水解,常加入鹽酸(B)鹽類都能水解鹽類的水解反應,通常是吸熱反應鹽類水解是指組成鹽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4.有A、B、C、D、E五種溶液,其中的陽離子分別是Ag+、Na+、Ba2+、A13+、Fe3+,陰離子分別為Cl—、OH—、NO3—、CO32—、SO42—(都不重復),現進行如下實驗:C溶液中加入純鐵粉,溶液質量增加;(2)A、E溶液都呈堿性,測得0.1mol/L的A溶液pH小于0.1mol/L的E溶液;在B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出現沉淀,繼而沉淀消失;在D溶液中加入硝酸鋇溶液,無明顯現象。據此推斷各溶液的成分:A為;B為;C為;D為____________E為:六、水解平衡中的三個守衡關系:CH3COONa+H2OC^COOH+NaOHCH3cOO—+H2OCH3COOH+OH-以醋酸鈉溶液為例說明:(填>,<,=)溶液呈電中性,所以溶液中n(正電荷)=n(負電荷)即:n(Na+)+n(H+)n(CH3COO—)+n(OH-)(兩邊同時除以體積)即:電荷守恒:c(Na+)+c(H+)=c(CH3COO—)+c(OH-)CH3COONa固體中,n(Na+)n(CH3COO—)但在CH3COONa溶液中,因為CH3COO—)水解,所以n(Na+)n(CH3COO—)即c(Na+)c(CH3COO—);根據CH3COONa固體中,n(Na+)n(CH3COO—)所以該溶液中n(Na+)n(CH3COO—)+n(CH3COOH),(兩邊同時除以體積)即:物料守恒:c(CH3COOH)+c(CH3COO—)=c(Na+)將上述兩式相加得到以下關系:質子守恒:c(OH-)=c(H+)+c(CH3COOH)質子守恒:根據水電離出的c(OH-)=c(H+),溶液中的H+或OH-雖與其他離子結合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其總量相同,練習:1.寫出下列溶液中的三種守衡關系。(1)碳酸鈉電荷守恒:物料守恒:質子守恒:(2)硫化鉀電荷守恒:物料守恒:質子守恒:(3)磷酸鈉電荷守恒:物料守恒:質子守恒:2?某二元酸(化學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是:H2BH++HB-,HB-=H++B2-。回答下列問題:Na2B溶液顯_(填“酸性”,“中性”,或“堿性”)。理由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在O.lmol/L的Na2B溶液中,下列粒子濃度關系式正確的是。A、c(B2-)+c(HB-)+c(H2B)=0.1mol/LB、c(Na+)+c(OH-)=c(H+)+c(HB-)C、c(Na+)+c(H+)=c(OH-)+c(HB-)+2c(B2-)D、c(Na+)=2c(B2-)+2c(HB-)3.O.lmol/L的Na2S溶液中,有關粒子的濃度大小關系正確的是(A)c(Na+)+c(H+)=c(S2—)+c(HS—)+c(OH—)(B)c(Na+)+c(H+)=2c(S2—)+c(HS—)+c(OH—)(C)c(Na+)=2c(S2—)+2c(HS—)+2c(H2S)(D)c(Na+)=2c(S2—)+2c(HS—)+2c(H2S)4?在常溫下,將等體積的鹽酸和氨水混和后,所得溶液的pH=7,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原來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等于氨不的物質的量濃度所得溶液中c(NH4+)=c(Cl—)所得溶液中c(NH4+)+c(H+)=c(Cl—)所得溶液中c(NH4+)+c(NH3?H2O)=c(Cl—)第三節鹽類的水解(課時5、6)七、鹽類水解的應用:(1)判斷溶液的酸堿性:水解呈堿性的溶液,保存時試劑瓶要用橡膠塞。根據鹽溶液的酸堿性,可以證明酸、堿的強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