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社會心理學攻擊行為_第1頁
第十講社會心理學攻擊行為_第2頁
第十講社會心理學攻擊行為_第3頁
第十講社會心理學攻擊行為_第4頁
第十講社會心理學攻擊行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際行為是人類社會中最奇怪、最不可預測和最難以解釋的現象。自然界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恰是人類本身。——劉易斯·托馬期第一頁,共三十七頁。第二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取決于先天的生物基礎還是后天習得的?☆什么樣的情境更容易誘發敵對行為呢?☆大眾媒體對攻擊行為有影響嗎?☆我們怎樣才能減少攻擊行為?第三頁,共三十七頁。什么是攻擊行為?第四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者言語行為。心理學家將人類的攻擊行為分為:(1)、敵意性攻擊行為由憤怒引起,以傷害為目的(2)、工具性攻擊行為把傷害作為達到其它目的的一種手段第五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的理論社會心理學家主要有三種觀點:(1)人類有基于生物本能的攻擊性驅力(2)攻擊行為是對挫折的自然反應(3)攻擊行為是習得的第六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的生物學理論1、哲學上關于人性的爭論“性惡論”:攻擊性驅力與生俱來,無可避免.2、本能論弗洛伊德提出“死本能”,死的本能指向內部是自我摧殘和自殺,指向外部是攻擊如戰爭,作為一種能量總要發泄。洛倫茲本能論

:認為攻擊是動物和人的基本本能

巴斯和沙克爾福德(進化心理學家):攻擊行為對我們的遠古祖先在特定情況下的確有著適應意義。是男人從他們成功的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一種心理機制,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基因在下一代中得到保留的幾率。第七頁,共三十七頁。3、神經系統的影響阿德里安.雷恩發現前額葉被認為是對與攻擊性行為有關的腦區進行緊急抑制的。4、基因的影響人類的氣質(即反應性和反應強度)部分是與生俱來的,同時也受交感神經系統反應性的影響。一個人幼年表現出來的氣質通常是穩定的。

5、生物化學因素第八頁,共三十七頁。第九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的挫折---攻擊理論挫折:指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挫折-攻擊理論是用來解釋敵意性攻擊而非手段性攻擊第十頁,共三十七頁。經典挫折---攻擊理論第十一頁,共三十七頁。案例馬家爵事件第十二頁,共三十七頁。請看民警與馬加爵的一段對話。民警:你為什么殺人?

馬加爵:我覺得我太失敗了。

民警:你為什么覺得自己失敗?

馬加爵:我覺得他們看不起我。

民警:怎么會有這種感覺?

馬加爵:他們老在背后說我。

民警: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馬加爵:他們都說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隱私都說給別人聽,讓我感覺是完全暴露在別人眼里,別人都在嘲笑我。

民警:你覺得他們為什么會這樣說你?

馬加爵:可能是因為我較窮。

民警:還有呢?

馬加爵:還有,以前我很想和他們融合在一起,我試著說一些笑話,但每次卻招來他們的嘲笑。

民警:那你說你們打牌,他們說你作弊,是怎么回事?

馬加爵:那天打牌本來我沒有作弊,但他們偏說我作弊,讓我覺的他們又看不起我,于是我便動了殺他們的念頭。第十三頁,共三十七頁。修正的挫折-攻擊理論第十四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的社會學習理論基于本能和挫折的攻擊行為理論認為:充滿敵意的強烈沖動來自內在的情緒,這些情緒可以把體內的攻擊欲望“釋放”出來。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學習同樣可以“引導”出攻擊行為。第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班杜拉提出了攻擊行為的社會學習理論,他認為,人們對攻擊行為的學習不僅發生在親身體驗其后果時,通過觀察別人人們也可以進行同樣的學習。第十六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的回報兒童一旦成功地使用武力協迫了其它兒童,他可能會越來越富于攻擊性。“殺一儆百”第十七頁,共三十七頁。觀察第十八頁,共三十七頁。家庭身體富于攻擊性的兒童往往有慣用體罰的父母,父母用尖聲訓斥和拳打腳踢管教他們,從而塑造了他們的攻擊性行為。第十九頁,共三十七頁。文化家庭之外的社會環境也給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在崇尚“男子漢氣概”的社會里,攻擊行為可以很容易地傳遞給下一代青少年團伙的暴力的亞文化為新成員提供了攻擊行為的榜樣。第二十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七頁。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七頁。厭惡事件疼痛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炎熱熱刺激是一種誘因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七頁。受他人攻擊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七頁。擁擠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七頁。喚醒狀態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七頁。媒體影響:色情文學與性暴力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七頁。媒體影響:電視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七頁。在一般的家庭中,電視機一般開7小時,平均每個家庭成員要看三四個小時,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可以活到80歲,那么他有10年都花在了看電視上面。第三十頁,共三十七頁。觀眾會模仿暴力榜樣嗎?在一項對208例判刑罪犯的調查中,10人之中有9人承認他們通過觀看犯罪節目學到新的犯罪技巧,10人之中有4人說他們曾經嘗試在電視中看到的那些犯罪。第三十一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