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能力測試試卷B卷附答案_第1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能力測試試卷B卷附答案_第2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能力測試試卷B卷附答案_第3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能力測試試卷B卷附答案_第4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能力測試試卷B卷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能力測試試卷B卷附答案單選題(共50題)1、新課改規定,教材管理實行()。A.國編制B.國審制C.校編制D.校審制【答案】B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是()。A.《學記》B.《論語》C.《大教學論》D.《普通教育學》【答案】A3、2001年我國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實行()A.國家一級管理B.國家、地方二級管理C.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D.國家、地方、學校、教研室四級管理【答案】C4、下列不屬于教師上課前的“三備”內容的是()。A.備教案B.備教材C.備學生D.備教法【答案】A5、德國至今從小學到大學仍把宗教課列為必修課,這是教育內容受()制約的標志。A.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B.社會政治經濟制度C.文化傳統D.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水平【答案】C6、掌握學習是由()提出的。A.布魯納B.斯合納C.布盧姆D.艾里斯【答案】C7、()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根據政治、經濟要求,明令頒布實行的一定歷史階段教育工作的總的指導方針或總方向。A.教育政策B.教育方針C.教育目的D.教育目標【答案】B8、“班級”一詞最早出自()A.埃拉斯莫斯B.德魯克C.杰克遜D.夸美紐斯【答案】A9、心理內化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關鍵環節。常見的心理內化形式有()A.道德內化、知識內化和情感內化B.知識內化、道德內化和規范內化C.道德內化、知識內化和智力內化D.知識內化、情感內化和智力內化【答案】C10、“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的課程理念是()。A.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收獲B.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C.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D.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答案】B11、桑代克總結的三條主要的學習規律不包括()。A.準備律B.練習律C.實用律D.效果律【答案】C12、學習過程就是嘗試獵誤的過程這一觀點屬于哪種學習理論(。).A.行為主義B.認知主義C.人本主義D.建構主義【答案】A13、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節是()。A.領會知識B.鞏固知識C.運用知識D.檢查知識【答案】A14、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A.孔子B.昆體良C.杜威D.赫爾巴特【答案】A15、要擴大記憶容量,最好的方法是()A.反復復習B.加大輸入信息C.過度學習D.加大記憶單位【答案】D16、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是()A.社會實踐活動B.班主任工作C.課外活動D.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答案】D1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創造能力B.思維力C.觀察力D.記憶力【答案】B18、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A.追求利益的傾向B.回避失敗的傾向C.回避困難的傾向D.追求刺激的傾向【答案】B19、格塞爾的“同卵雙生子爬樓梯”的實驗充分說明了()是教育的重要因素。A.后天學習訓練B.遺傳素質C.教師教學水平D.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答案】D20、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這種認知方式是()A.場依存型B.內在型C.場獨立型D.沖動型【答案】C21、我國古代教育家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強調的是()因素對人的潛移默化的作用。A.遺傳B.環境C.教育D.主觀能動性【答案】B22、《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聰穎多疑、孤僻清高。她的氣質類型是()A.膽汁質B.多血質C.黏液質D.抑郁質【答案】D23、課程資源的核心是()A.教師B.學生C.教材D.教學過程【答案】C24、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專著是()。A.《大教學論》B.《理想國》C.《學記》D.《論語》【答案】C25、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A.夸美紐斯B.特爾巴特C.贊可夫D.布魯納【答案】A26、“孟母三遷”反映了()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A.遺傳B.教育C.環境D.個體主觀能動性【答案】C27、校風是學校中()的統一體。A.物質文化、環境文化、精神文化B.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C.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D.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答案】B28、根據學習的層次,比概念學習低一層的是()。A.信號學習B.規則學習C.辨別學習D.言語學習【答案】C29、(2021年下半年真題)古代學校教育不僅脫離生產勞動,而且鄙視生產勞動,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對教育的制約A.生產力發展水平B.社會政治經濟制度C.社會人口構成D.民族文化傳統【答案】A30、強迫癥的矯正方法是()A.行為療法B.森田療法C.系統脫敏法D.肯定性訓練法【答案】B31、在當代,教育被人們視為一種投資、一種人力資本,這是因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B.經濟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B32、下列表述中有錯誤的是()。A.智商決定學習成績B.性格影響個體的行為方式C.認知方式是習得的D.不同個體間智力有質與量的差異【答案】A33、個體的動作發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軀體中心向外圍、從大肌肉動作到精細動作的發展規律,這種現象說明心理發展具有()。A.差異性B.順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連續性和階段性【答案】B34、我國古代醫書《內經》中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記載,這說明情緒情感具有()。A.動機功能B.調控功能C.健康功能D.信號功能【答案】C35、艾里斯的ABC理論中“C”指的是()。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獲得正向的情緒效果C.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D.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答案】C36、終身教育理論體系最終形成是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哪—個報告為標志的()。A.《終身教育導論》B.《終身教育——21世紀的教育改革》C.《教育——財富蘊藏其中》D.《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答案】C37、華老師認為課堂管理是教學的一部分,課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行為準則,使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使學生逐步走向成熟,這主要說明課堂管理具有那一項功能().A.維持功能B.導向功能C.發展功能D.調節功能【答案】C38、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規定出自于()。A.1993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C.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D.1999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答案】C39、“自信、堅強、勤奮”描寫的是人的哪種心理特征?()A.氣質B.性格C.能力D.動機【答案】B40、教師對教學工作采取冷漠的態度,在自身與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這是教師職業倦怠的()特征。A.挫折感B.耗竭感C.去個性化D.低個人成就感【答案】C41、美國各門課程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日本的綜合活動實踐反映出對()在課程中地位的重視。A.知識B.能力C.直接經驗D.間接經驗【答案】C42、否定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對人的發展無能為力的理論是()A.教育萬能論B.教育無用論C.教育無目的論D.教育個人本位論【答案】B43、小明寫了保證書,決心做到上課不再遲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遲遲不肯鉆出被窩,以致又遲到了。因此,對小明的教育應從提高其()水平人手。A.道德意志B.道德認識C.道德情感D.道德行為【答案】A44、規定了學科的性質和地位,教育目的和任務,內容范圍和進程安排以及教學時數與作業布置,考試要求和教法建議的文件是()。A.課程標準B.教學計劃C.課程D.教材【答案】A45、(2021年上半年真題)曉東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其父母承諾如果期末考試成績優異,就獎勵一部華為手機。于是他學習更加努力。曉東的這種學習動機屬于A.近景、外部動機B.近景、內部動機C.遠景、外部動機D.遠景、內部動機【答案】A46、雖然二班是全年級成績倒數第一的班,但陳老師堅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們的成績。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較高的教學()。A.認知能力B.效能感C.操作能力D.監控能力【答案】B47、學生中心課程理論的基本主張不包括()A.經驗論B.以兒童為中心的活動論C.課堂為中心的課本論D.課程組織的心理順序論【答案】C48、兒童在知道“菠菜”“蘿卜”和“洋蔥”等概念之后,再學習“蔬菜”概念,這種學習是()。A.上位學習B.下位學習C.組合學習D.歸屬學習【答案】A49、小文因上課專心聽講受到老師的表揚而逐步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屬于()。A.經典條件反射B.操作條件反射C.聯結反射D.習慣成自然【答案】B50、終身教育理論體系最終形成是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為標志的。A.《終身教育導論》B.《終身教育——21世紀的教育改革》C.《教育——財富蘊藏其中》D.《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答案】C大題(共10題)一、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建構主義理論指導教育教學變革,但很多人對該理論不太理解。實際上,陶行知所提出的“接知如接枝”就通俗地闡明了其基本內涵。他說:“如接樹:這一種樹枝。可以接到另一種樹枝上去,使它格外發榮滋長,開更美麗的花,結更好吃之果。如果把別人從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真知識,接到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真知識上去,那么,我們的知識必定格外擴充,生活必可格外豐富。不過我們要有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這樣一來,別人的知識,在我們的經驗里活著,我們的經驗,也就要生長到別人的知識里去開花結果,至此,別人的知識變成了我們的真知識。其實,它已經不是別人的知識,而是自己的知識了。”請結合陶行知先生的話,闡明按照建構主義理論,教育中應該如何看待知識、學生和學習過程。【答案】二、升國旗儀式后,少先隊部下發了為殘疾兒童獻愛心的倡議。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劉老師聽到本班有位同學在嘀咕:“獻愛心,獻愛心,想必又要我們捐款了。”一旁的幾位同學也在低聲議論著。下午的班隊課上,劉老師組織同學們觀看有關殘疾兒童的紀錄片,并圍繞“有何感想”和“我們能做什么?”進行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A同學說:“我們小區有一個這樣的孩子,真的很可憐。我去幫過他,但是我要上學做作業,只能偶爾幫幫他。”其他同學也紛紛發言:“我們可以省下自已的零花錢,更多地幫助他們。”“眾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獻愛心的一種表現,幫助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才是關鍵!”“我們可以給他們寫信送賀卡。”……劉老師總結時分享了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讓別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問題:結合案例,分析劉老師的行為遵循了哪些德育規律。(18分)【答案】三、材料:某校對高一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新教材課外讀本閱讀情況的調查,結果2/3以上的學生完成情況很不理想。這一數字讓語文老師們十分震驚,如果不擴大知識面,單靠課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呢?針對這個問題。王老師設計了“語文課進閱覽室”的具體方案:學生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刊物,并組成興趣小組,閱讀與研究、交流相結合;搭建“語文課進閱覽室交流平臺”,以學生為主持人分享同學們的“薦雜文”“知類文”“談方法”“說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習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老師們都覺得不錯,但它要求任課教師花費更多的心血來備課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這對于已經非常繁忙的老師們來說,無疑是個重負。學校領導對此給予了大力支持,并選擇了高一、高二年級的五個班進行每周在閱覽室上一節語文課的實驗。一段時間下來,王老師驚訝地發現兩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課堂秩序會那么好,進了閱覽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進入閱讀環節;第二個“沒想到”是見效這么快,半個學期的十多節課下來,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期中考試中的語文成績也明顯提高。學生們都說喜歡這種上課方式。問題: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談談你對王老師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實驗的看法。【答案】四、學習了課文最后一段,教師打出幻燈片:烏鴉寂寞地站在一棵樹上。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只烏鴉的神態,想一想:看著狐貍叼起肉回洞,它心中會想些什么?(學生稍加思考,紛紛舉起了小手)生:烏鴉很傷心,心想:哎!都怪我愛聽好話,才會上當。生:烏鴉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愛聽好話,孩子們這時就有肉吃了。老師正想總結,卻有一男生忽地站起來,說:“烏鴉心想:嘿!我長這么大,從沒有聽誰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總算聽到了。不就是一塊肉么,孩子別急,我再給你們找去。”(頓時,教室里哄堂大笑)如果你是課堂上的這位老師,你該怎么評價這名男生的表現?這體現了什么教學原則?【答案】五、甲同學在小學時學業成績優良,對數學特別感興趣,還在數學競賽中得過獎。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測驗中,他的成績很不理想,班級的排名在30幾名,回家后受到父母的責罵,使他很有挫敗感。他很想取得好成績,但又認為自己做不到,甚至連他最感興趣的數學考試也出現不及格現象。有一次,老師還用鮮紅的水筆在他的試卷上批注“字跡潦草,思維混亂,簡直不是人寫的”。久而久之他便對學習喪失了信心,上課不認真,拖欠作業,對考試成績也抱無所謂的態度。問題:(1)分析甲同學對學習喪失信心的原因。(10分)(2)結合材料闡述教師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8分)【答案】六、小明努力學習,遇到不會的數學題問老師,老師想到一種新思路便講解給小明,但小明仍不會。老師講兩遍后小明仍未聽懂,老師就說:“那你把答案記住就行了”。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分析該老師的行為。假如你是老師,你會怎么做?【答案】七、材料:語文老師發現班上一名學習很用功的男同學在背誦課文時有些困難,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問他:“你是怎樣背誦課文的”這名學生回答:“我就是反復地念。”老師說:“你這也是一種記憶方法,只不過記憶得比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記憶術,來幫助記憶。”接下來的日子,老師教給他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并選擇了一些課文的段落讓他背誦。通過運用老師教授的方法,他背得比平時快而且保持時間也比以前長,老師認為他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在學習新課文時,老師又讓這位男同學背誦相關段落,他還是像以前一樣,不能流利背誦。老師就問:“你是怎么背誦的”他回答:“反復讀。”老師有些生氣了,就問:“你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喪地低下了頭。問題:(1)結合材料,分析學生用了什么學習策略教師教給了學生什么學習策略(2)教師在訓練學生運用學習策略時應遵循哪些原則【答案】八、某中學一個班級里,接連出現幾起學生的物品丟失現象,為了阻止這種現象繼續發生并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老師接受了幾個班干部的建議,決定由全班同學投票選舉小偷。投票結果出來后,學生李某得票最多,因此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評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