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_第1頁
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_第2頁
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_第3頁
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_第4頁
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江澤民同志曾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所以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已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研究課題。身為教師的我們要使學生能有所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處于最佳活躍狀態,所以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一般來說數學成績好,就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反過來對數學一旦產生興趣,它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推動學生努力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就需要教師應對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進行鼓勵與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滋味,這樣就使學生的“苦學”變成“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進行“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節教學中,一開始上課我就提出一個問題:“老師記得的一句詩,兩只黃鸝鳴翠柳,下一句忘了,誰能說出下一句是什么?”有學生馬上說“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有學生說:“老師現在上數學,不是上語文課”。我馬上反問:“誰規定數學課不能念詩,這詩可和我們今天要上的課有關系呢!”學生馬上議論起來,我將兩句詩堅行排列寫在黑板上,問學生“這樣排列象什么?”有學生馬上說“象對聯”,從而引入“對稱”這一概念,將春與冬交融,體現了中國獨特的對稱美。二、學“問”和學“答”,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要解決問題也許只是學校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以“問題解決”為特征之一的數學課,對增強學生提問的意識,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變課堂上的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主動探究、創新,推動實施新課程教育起著積極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給學生如何提出新穎、有獨創性的問題,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例如,在進行“三角形外角和定理”這一節教學中,我出了一道題:正五角星的五個角ZA、ZB、ZC、ZD、ZE的和是多少?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壓扁、拉長一些,那五個角總和是多少?在原先的教學設計中,無論是正五角星,還是壓扁、拉長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預定了一種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來解答。但在教學中,學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種方法來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壓扁或拉長之后獲得的結論一致。這第①、②種解法突破常規,利用測量、剪拼的方法達到目的,含有了創新的思想,讓人耳目一新。三、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對中學生來說,沒有觀察就沒有學習。人的觀察力并非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在學習中得到發展的,如果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那么就能使他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觀察往往總是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的,每一位學生觀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獲得的結論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觀察過后不能急于給學生下結論,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知道觀察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例如,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教學中提出如下觀察材料:已知x、x是方程X2+(k+2)x-l=0的12兩個根,且x3-11x=x,求k的值。對于這個問題,教師通112過啟發學生提出:x+x=-(k+2)①x?x=-1②1212X3-11x二x③,由此,根據根與系數的關系運用時含有的特112性——對稱性,要求學生進行如下觀察:1、③式中的x與1x指數是否能相等;2、能否用x的倒數表示x;3、通過②212③兩式形變等式,能否表示成兩根的和與兩根的積。在觀察中發現簡潔、明了的變形,實施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案,品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主動觀察的積極性。四、主體參與和教師引導,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別彼此的思考。學生是教學認知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任何引導、啟發和傳授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在教學中不但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前人的創造精神,還特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如趣味數學,智力訓練、速算競賽等。因為課外活動能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學生喜聞見樂的形式把學生吸引住,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自身的整體發展有很大幫助。例如,在《二十四點》的教學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一道數學題:從一副撲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張,根據牌面上的數字進行混合運算(每張牌只能用一次),使得運算結果為24或-24。其中紅色撲卡牌代表負數,黑色撲克牌代表正數,J、Q、K分別代表11、12、13。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創造性的思考,不到十分鐘,奇跡出現了,同學們寫出了二十多種不同的算式。這時同學們無不歡欣雀躍,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平時數學教材上的思考題,很多都是這樣組織學生解答出來的,這樣做,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從生活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潛能,是一條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