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8PAGE課時作業13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A級學考達標練1.[2022·淮安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1380年,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和丞相的目的是()A.避免社會動蕩B.簡化中央機構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D.加強皇權2.[2020·山東省夏季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明成祖設立內閣。它的主要職責是()A.輔佐皇帝處理政務B.直接領導六部C.代理皇帝批閱奏章D.管理少數民族事務3.[2022·泰安市高一第一學期期末]從1405年至1433年,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遠航至東南亞、印度洋,最遠到達紅海與非洲東海岸,遍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發展同廣大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B.溝通與亞非國家間的貿易交流C.“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D.建立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4.[2022·鎮江市高一第一學期期末]戚繼光曾賦詩明志:“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詩中的“危”指()A.東南沿海倭患嚴重B.澳門被殖民者占據C.瓦剌俘虜明英宗D.荷蘭獨占臺灣5.[2022·天津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藏族地區在明朝時稱為烏思藏。明政府管理西藏軍民事務的機構是()A.宣政院B.駐藏大臣C.樞密院D.行都指揮使司6.[2022·安慶市高一第一學期期末]《明史》載:“自是邊境休息,東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鎮,數千里軍民樂業,不用兵革,歲省費什七”。其原因是()A.俺答汗與明修好互市B.瓦剌首領接受明朝冊封C.長城修筑阻止了蒙古南下D.明朝平定了蒙古貴族叛亂7.[2022·溫州新力量聯盟高一第一學期期中]君權與相權的關系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廟宇,統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班固《漢書》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作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朱子語類》材料三中國古代有一位皇帝曾說:“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皇明祖訓·祖訓首章》(1)我國丞相制度設立于哪一朝代?據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職能。(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稱及其特點。(4分)(3)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誰?他采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B級選考高分練8.[2022·徐州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明朝前期,北方設立九邊重鎮防范蒙古,但蒙古軍隊多次南下擄掠。甚至俘虜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與蒙古達成協議,恢復通貢。邊鎮開設互市,邊民自行貿易。從此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這一變化反映出()A.中原經濟是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B.諸王守邊削弱了邊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對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經貿往來利于民族之間親善和睦9.1629年,馬懋才上書崇禎皇帝,陜西自然災害后,“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蓬盡矣則剝樹皮以為食……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地方官員“嚴為催科(嚴征苛捐雜稅)”,僥幸活下來的百姓“轉相逃,則轉相為盜”。這一材料反映明末()A.天災人禍交織B.土地兼并嚴重C.邊防危機四起D.君主不理政事10.[2022·北京市海淀區期末][歷史人物及其時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洪武二年,倭寇“數侵掠蘇州、崇明,殺掠居民,劫奪貨財”。明初,政府加強海防,倭寇未釀成大患。明朝中期以后,國勢日益衰弱,到了嘉靖時,浙、閩沿海衛所“戰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嚴重。嘉靖二十五年,戚繼光在兵書上題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在昆山“分掠村鎮,殺人萬計”“燒房屋二萬余間”“各鄉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內房屋十去八九,男婦十失四五”嘉靖三十五年,戚繼光出任寧紹臺參將,后鎮守臺州等地。他請求在義烏山區招募新兵,獲得朝廷恩準。嘉靖三十八年,他親自到義烏招募三千人,組編成軍進行訓練,又為適應東南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鴛鴦陣”等新陣法。經過兩個月訓練,他招募的這支軍隊開赴抗倭戰場。嘉靖四十年,倭寇大掠臺州等地,戚繼光率軍作戰連戰皆捷,救回被擄男婦數千名,平定了浙東地區倭患。浙東倭患平定后,戚家軍又赴福建、廣東抗倭。所到之處,“戚家軍號令金石,秋毫無犯,民乃以手加額曰:‘今日始見仁者之師矣!’”——摘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第9卷明時期》等材料二用兵能用浩然之氣,即是義理之勇,否則血氣而已矣……兵眾而不知律,必為寇所乘。——戚繼光《止止堂集》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是謂徒強;須兵士立得腳根定,則拽柴可以敗荊,況精器乎!——戚繼光《練兵實紀·原火器》從“時代與個人關系”角度,解讀戚繼光的歷史功績。課時作業13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1.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故選D項;該做法體現的是皇權和相權的矛盾,專制的強化也不能避免社會動蕩,排除A項;雖然廢相但是增加了其他中央機構如殿閣大學士、五軍都督府等,排除B項;該措施涉及的是皇權和相權,不涉及地方問題,排除C項。答案:D2.解析:根據所學,明朝內閣是皇帝的咨詢顧問機構,主要職責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A項正確;內閣不能統領六部,排除B項;明成祖時期的內閣不能代理皇帝批閱奏章,排除C項;內閣并不涉及少數民族事務,排除D項。答案:A3.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故選C項;新中國成立后發展同廣大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排除A項;鄭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貿易交流只是側面作用,排除B項;鄭和下西洋并未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排除D項。答案:C4.解析:由材料中“夷島”再聯系戚繼光抗倭可知,“危”是指明朝沿海倭患嚴重,故選A項;澳門是被葡萄牙殖民者占據的,不符合“夷島”,排除B項;瓦剌是北方蒙古一部,不符合詩文“夷島”,排除C項;1621年,荷蘭殖民者占據臺灣,此時戚繼光已經去世,排除D項。答案:A5.解析:明朝時為加強對西藏的控制,授予當地僧俗首領法王稱號,并設立行都指揮使司等機構管理西藏軍民事物,故選D項;元朝設立宣政院,負責西藏和宗教事務,排除A項;雍正帝時設立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排除B項;兩宋時期,樞密院掌握調兵權,排除C項。答案:D6.解析:根據材料“自是邊境休息……數千里軍民樂業,不用兵革,歲省費什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雙方恢復并擴大貿易關系,直到明末基本維持了和平局面,故選A項;俺答汗是韃靼首領不是瓦剌首領,排除B項;明中期,瓦剌和韃靼不斷威脅明朝北部邊防,兩次突破長城深入內地,包圍北京,排除C項;不是明朝平定蒙古貴族叛亂而是訂立和議,排除D項。答案:A7.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朝代,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首設丞相一職。第二小問職能,丞相為百官之首,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第(2)問第一小問名稱,據所學知識可知,唐代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第二小問特點,三省之間既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有利于加強皇權。第(3)問第一小問皇帝,據材料三“今我朝罷丞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期廢除了丞相,故該皇帝應是指明太祖。第二小問目的,據材料三“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可得明太祖廢除丞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強皇權。答案:(1)朝代:秦朝。職能: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4分)(2)名稱:三省六部制。特點:分工明確,彼此制約。(4分)(3)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目的:加強皇權。(4分)8.解析:明前期采取的軍事防御手段并未有效阻止蒙古軍隊對中原地區的襲擾,而雙方恢復貿易往來后蒙古不再對邊境構成威脅,這一變化說明經貿往來有利于增加民族之間的親善和睦,故選D項;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是游牧經濟,排除A項;明代諸王鎮守北部邊疆是為了加強防御力量,而非削弱,排除B項;明朝前期與后期對蒙古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無法得出“堵疏并用”的結論,排除C項。答案:D9.解析:據材料“陜西自然災害后……地方官員‘嚴為催科(嚴征苛捐雜稅)’”可知,明朝末期,陜北大旱,官府、地主照舊催逼租稅,天災人禍交織,故選A項;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僥幸活下來的百姓‘轉相逃,則轉相為盜’”說明天災人禍使盜賊四起,而不是邊防危機四起,排除C項;馬懋才上書崇禎皇帝說陜西天災人禍交織,不涉及君主不理政事,排除D項。答案:A10.解析:首先,據材料分析時代背景,據材料“洪武二年,倭寇‘數侵掠蘇州、崇明,殺掠居民,劫奪貨財’”得出,明朝初年倭寇已侵擾我國海疆;據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國勢日益衰弱,到了嘉靖時,浙、閩沿海衛所‘戰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嚴重”并結合所學得出,明中期,由于國力衰弱,海防廢弛以及明政府實施海禁等措施,使倭寇終成大患;據材料一“‘分掠村鎮,殺人萬計’……”得出,倭寇對沿海地區的殺掠,給當地百姓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破壞,倭寇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戚繼光順應了時代需要進行抗倭斗爭。其次,結合材料分析個人事跡,據材料一“戚繼光在兵書上題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得出,他年輕時立下平定倭患志向,將自己的人生抱負與海疆安寧和沿海百姓利益結合起來;據材料一“他親自到義烏招募三千人,組編成軍進行訓練,又為適應東南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鴛鴦陣’等新陣法”得出,到達浙江后,他獲得百姓的支持,從義烏招募到一支三千人的軍隊,根據敵情和江南地形,創立適合對敵作戰的新陣法;據材料一“戚家軍號令金石,秋毫無犯”、材料二“用兵能用浩然之氣……必為寇所乘”并結合所學得出,他注意軍隊的建設,培養士兵的精神,嚴明軍隊紀律;據材料二“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況精器乎”并結合所學得出,注重將精兵和優良武器結合,形成自己的軍事理論思想,最終打造出一支兵精、器良、戰斗力強的戚家軍;據材料一“倭寇大掠臺州等地,戚繼光率軍作戰連戰皆捷”“戚家軍又赴福建、廣東抗倭”并結合所學得出,臺州大捷后,戚繼光又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在福建、廣東持續抗倭,接連重創倭寇,取得勝利。最后,分析戚繼光抗倭的意義,結合材料與所學得出,擊潰了倭寇的侵犯,捍衛了海疆安全,穩定了東南沿海的形勢,維護了沿海人民的利益,戚繼光成為被后世傳頌的民族英雄。答案:【示例】明朝初年倭寇已侵擾我國海疆,至明中期,由于國力衰弱,海防廢弛以及明政府實施海禁等措施,使倭寇終成大患。倭寇對沿海地區的殺掠,給當地百姓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破壞,倭寇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戚繼光順應了時代需要進行抗倭斗爭。他年輕時立下平定倭患志向,將自己的人生抱負與海疆安寧和沿海百姓利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運動機織服裝色彩搭配考核試卷
- 筆的制造業產品定位與消費者行為考核試卷
- 運動防護用具的綠色體育器材考核試卷
- 綠色出行與交通規劃考核試卷
- 墨水生產中的環境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新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考核試卷
- 糖果企業發展戰略與市場定位考核試卷
- 紙制品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趨勢分析預測方法研究考核試卷
- 康復護理新進展
- 旅行社出境游醫療責任補充協議
- 安全施工方案監理審查意見
- 2025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鍋爐試運行方案
- 《腎癌的診斷與治療》課件
- 《莫奈《睡蓮》主題課件》
- 年產10萬噸聚丙烯聚合工段工藝設計-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資料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期末復習綜合練習-2024-2025學年中職高教版(2023版)
- 體液暴露處理流程
- 《VEP波形解釋》課件
- 風電安全管理課件
- 2025北京首都機場大興國際機場招聘60人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