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御花園位于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后方,明代稱為“宮后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后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為“宮后苑”。清雍正朝起,稱“御花園”。位于紫禁城中軸線的北端,正南有坤寧門同后三宮相連,左右分設瓊苑東門、瓊苑西門,可通東西六宮;北面是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闈合的牌樓坊門和順貞門,正對著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門。故宮御花園園墻內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園內建筑采取了中軸對稱的布局。中路是一個以重檐錄頂、上安錨金寶瓶的欽安殿為主體建筑的院落。東西兩路建筑基本對稱,東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漾堂、浮碧亭、萬春亭、絳雪軒:西路建筑有延輝閣、位育齋、澄瑞亭、F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臺等。這些建筑絕大多數為游憩觀賞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漠堂從乾隆時起,排貯《四庫全書薈要》,供皇帝查閱。建筑多倚圍墻,只以少數精美造型的亭臺立于園中,空間舒廣。園內遍植占柏老槐,羅列奇石玉座、金麟銅像、盆花樁景,增添了園內景象的變化,豐富了園景的層次。御花園地面用各色卵石鑲拼成福、祿、壽象征性圖案,豐富多彩。著名的堆秀山是宮中重陽區登高的地方,疊石獨特,磴道盤曲,下有石雕蟠龍噴水,上筑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御花園?三大特色》其一,建筑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欽安殿為中心,兩邊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無論是依墻而建還是亭臺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和澄瑞為橫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面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其二,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其占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園內現存占樹160余株,散布園內各處,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傕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貴。其三,彩石路面,古樸別致。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余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紫禁城御花園而拓襄(曉濱按:)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舊稱紫禁城,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群,這里不僅搜集了天下最精美的珍寶,同時,還集中了各地貢獻的珍貴奇石,僅故宮御花園、寧壽宮花園、慈寧宮花園、建福宮花園中就有古觀賞石近百峰,這種現象在別處御苑中還不多見。故宮北端的御花園,是明清兩代皇帝在紫禁城內建造的專門園林。據朱像著《北京宮闕圖說》:“(御花園)其間奇石羅布,佳木蔥郁,有占柏老藤,皆明代遺物。”御花園中有明代奇石五十余峰。現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分別作以介紹:1、拜月石在天一門前甬路西側,有一奇石,它以自然形成的紋理表面而見長。這塊奇石的表面呈現一位躬身下拜的老人形象,他雙手拱起,長袖下垂,虔誠的在拜揖天上的星斗,因此,人稱“拜月石”。又有傳說,圖案中的老者是諸葛亮,他正雙手拱起,神態專注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因而又稱此石為“諸葛拜北斗”。2、海參石此石置于御花園天一門東側,是由一大堆海參狀的小石頭聚合而成。石高76厘米,縱25厘米,整個石體如首尾相連,糾纏盤繞的無數海參。呈黃褐色,略顯半透明,實為難得的精品。這塊奇石因何而形成已無從考證。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景泰六年增建御花園時所置,其石是一塊石英晶簇,確為世間罕見的奇石珍品。3、珊瑚石此石立于御花園天一門東側,與西側另一珊瑚石成雙結對。是古代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經石化作用后的化石。這塊珊瑚石表面呈鹿葺狀凸起,顯得十分豐滿,仿佛珊瑚仍在茁壯成長。4、云盆(石魚池)位于御花園中部,此石長190厘米,色呈青灰,質地疏松,全石如一橫臥長盆,中間低凹,如長湖、如云盆。這是在石灰巖的溶洞中長成的奇石。當水在巖壁上不斷地侵蝕、流動時,水中溶解了碳酸鈣,含碳酸鈣的水慢慢的地蒸發,碳酸鈣被沉積下來。又由于水在不斷地流動,在沉積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個云片狀凹形的波紋槽。這就是云盆的形成過程。云盆在明代時,在每個凹槽內盛水養魚,因此又稱“石魚池”。5、木化石御花園絳雪軒前面的石座上,挺立著一塊高1哪3米的厚木板,形似久經曝曬的一段朽木,背面還有無數蟲蛀的小孔,但用手一摸它確是石材,是遠古的木化石。這塊木化石正面刻有乾隆所題的詩,“不記投河口,宛逢變石年。磕敲自鏗爾,節理尚依然。旁側枝都謝,直長本自堅。康干雖歲貢,遜此一峰全。”題詩的時間是乾隆丙戌(1766)正月,距現在已經200多年了。6、龍騰石在御花園絳雪軒前還有一奇石似龍,此石高80厘米,青灰色,皺裳豐富,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勢似奔騰的青龍,龍首仰視蒼穹,不可一世。據考證,是英石珍品,扣之有聲。7、英石御花園欽安殿西側,立有一塊英石,高約148厘米,寬140厘米,厚不足30厘米,石體變化豐富,似龍似獅,變幻莫側。石表面上部粗糙,下部光滑,溝筌零落。石體青灰,石質嚴密,擊之聲音清越。8、靈璧石欽安殿東側東便門外,立有一塊靈璧石,高197厘米,通體呈矩形,背面切削平整,正面溝壑縱橫,凹凸起伏,皆為水流沖刷所致,使人感到自然的造化之功。漢白玉長方形的底座,為元代方臺。9、太湖石御花園東南部有一塊太湖石,高約4米,呈上大下小形勢。通體孔洞疏落,渦穴淺薄,石質均勻,顏色溫潤。此石置于磚花臺座上,磚壇采用六角形彌座結構,磚壇上部環繞磚制鉤欄,六角十二柱。據文獻記載,此太湖石是五十年代從異地遷入,但太湖石本身甚為秀美,頗具古風。10、御花園天一門西側有一塊狀似筍石,通高僅80厘米,青褐兩色相間。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筍石通常取細高者,塊狀的還不多見。此石正面石核全部脫落,正是筍石成熟的標志。此石可能出自云南石林,端嚴挺立于長方八角形漢白玉須彌座上。11、奔兔石位于御花園澄瑞亭外,石高42厘米,色呈黑灰,表面溫潤,質地堅密,敲之有聲。石體隱含白色巖脈,側視似駐足的奔兔,靜中有動,極富情趣。置漢白玉雕石盆中,盆周浮雕有白兔嬉戲林石中間,十分精美。盆下為高腰蓮花辨石雕須彌座。12、堆秀峰在欽安殿的東北部有一座由大大小小的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名叫堆秀峰。據《北京宮闕圖說》載:“北疊石為山,山正中,有石洞,洞門銘曰堆秀,左側,鐫乾隆題云根二字;山巔有亭,曰御景亭,萬歷H^一年(1583)建。”初名堆秀山,清乾隆年間改名堆秀峰。13、卵石路在御花園的通道上,都以各種顏色的小卵石砌嵌而成各種圖案輪廓,這些五色小卵石大部分為各色石英石。每幅圖案又有獨立的內容,有花鳥蟲魚、人物故事、樹木叢林、樓臺殿閣、各盡其妙。總數約900余幅,可以說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杰作。14、瓊苑西門太湖石從乾清宮進入幽雅閑逸的御花園,在瓊苑西門入口處,紅墻邊立一太湖石,灰色,高約163厘米,含粗壯紅白兩色巖脈及結晶體,石體孔洞勾連,變化豐富,整體造型呈昂然上拔之勢。太湖石立在雕刻有藩蓮纏枝雕花石座上。15、瓊苑東門峰石在御花園南邊入口處有一湖石,高180厘米,上大下小,以底部凸隆為足,叉開成拱形架,立于須彌座臺面上,石體渦狀重疊,孔洞勾連,玲瓏剔透。太湖石下是明代中期六角形彌座,石與座不是原配,這塊太湖石可能是后移入的。《御花園欽安殿》一園內的主體建筑為欽安殿,坐落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以它為中心,東西大致對稱地布置了近二十座建筑。由于多數建筑倚墻而建,只有小巧的亭臺立于園中,因此園內尚顯得比較舒敞。欽安殿位于御花園正中,南北中軸線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墻垣后自成格局。清乾隆年間曾在前檐接蓋抱廈3間,后拆除。殿為重檐流頂,坐落在漢白玉石單層須彌座上,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頂。殿前出月臺,四周圍以穿花龍紋漢白玉石欄桿,龍鳳望柱頭,惟殿后正中一塊欄板為雙龍戲水紋。欽安殿的雕石是紫禁城建筑雕刻藝術中的精品。月臺前出丹陛,東西兩側各出臺階。院內東南設焚帛爐,西南置夾桿石,以北各有香亭1座。殿前院墻正中辟門,曰“天一門”,東西墻有隨墻小門,連通花園。欽安殿內供奉玄天上帝。清朝每年元旦于天一門內設斗壇,皇帝在此拈香行禮。每遇年節,欽安殿設道場,道官設醮進表。欽安殿事務由太監道士管理。《名園賞析一紫禁城御花園(組而御花園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紫禁城宮殿建筑群同時完成,建成后曾對園內建筑作過少量改建,但總體格局仍保持原貌。御花園位于紫禁城中軸線的北端,是中軸線上最北面的一組建筑群。作為宮城中最主要的一處御園,又處于這樣重要的位置,紫禁城御花I園在總體上沒有采取江南私家園林那樣靈活自由的布局,而是采用了宮廷建筑的中軸對稱形式。園內的觀景制高點御景亭御花園占地1.2公頃,建筑按東、中、西三路整齊地布置。欽安殿位于御花園的中心點,是一座供奉元天上帝的道教建筑。東路從南至北建有絳雪軒、萬春亭、浮碧亭、摘'漠堂等多座建筑,御景亭高踞假山頂部,可俯視全園和觀賞宮城內外景色,是帝王中秋、重陽登高賞月觀景之處。假山下有石洞,人工引水至高處,由山下石雕龍頭口中噴出,水流不斷,成為園中一景。西路由南往北建有養性齋、千秋亭、澄瑞亭、位育齋和延輝閣。這幾座建筑正處在與東路絳雪軒、萬春亭、浮碧亭、摘'漠堂、御景亭對稱的位置,全園建筑布局十分規整。但是御花園畢竟是一座園林,功能與宮城的前朝后寢完全不同,造園者就在保持整體布局的前提下,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手法避免御花園顯得過于工整單調。首先,在建筑的類型與形態上采用了豐富多樣的形式。御花園里有多層的樓閣,又有單層的堂軒,亭子的式樣也富于變化。例如,有的亭子坐落在白石臺基上,有的卻是水池上的橋亭。萬春亭與千秋亭的下層呈十字形,而上層卻變為圓形攢尖的形式,造型既有皇家建筑的豪華氣魄,又帶有園林建筑的活潑風格。萬春亭屋頂寶頂千秋亭屋頂寶頂其次,左右對稱的規整布局中隨處可見細節變化的美感。分列于東、西墻下的絳雪軒和養性齋,左右對稱,前者是單層的軒房,軒房前有琉璃花臺,臺上植花木,置盆景;后者卻是一座兩層高的小樓,樓前由疊石的假山闈合成半封閉的庭院。兩處建筑物的形象和它們各自構成的環境景觀都不一樣。從承光門兩側旁門走進御花園,會發現緊鄰北墻的御景亭與延輝閣處在對稱的位置上,但一個是假山上的小亭,另一個是琉璃屋頂的二層樓閣;萬春、千秋二亭形態上相同,亭頂的式樣卻不相同,亭子內圓形天花藻井的式樣也不雷同。第三,在建筑的裝飾上采用了與宮殿建筑不同的主題與形象,在浮碧亭和澄瑞亭的“井”字天花上看到的不是宮殿中慣用的龍鳳紋樣,而是梅花、蘭花、牡丹、芍藥等花朵圖案,還有桃、石榴等果實圖案,形象多樣而生動,有的還具有吉祥、長壽等象征意義。絳雪軒的梁榜上舍棄了傳統的彩畫,而是描畫上青綠色的竹紋,軒內門窗也一律保持木料的本色,從而加重了這座建筑樸素雅致的風格。園林的情趣甚至體現在園中路面上,除中路中央的路面仍用石板鋪砌外,其余道路都用碎石與磚瓦砌造,利用這些磚石材料不同的形狀、色彩、質感拼嵌出動物、花卉、器具和人物形象,一幅接著一幅,組成了連片的地上彩畫,隨時隨地帶給游人美感和驚喜。園內木化石盆景第四,也是最主要的,應用植物花草的配置營造園林環境,應用堆石、盆景的點綴增添園林的氣氛。園中種植的樹種限于北方的氣候條件,以常青的松、柏為主,沿著道路成排栽種,落葉的槐、榆、海棠等樹種為輔,散植于園中,形成了皇家園林所特有的凝重風格。花卉用移栽和盆栽的方式,春夏季有迎春、芍藥、牡丹、黃刺梅等,秋季以菊花為主,水池中種有睡蓮。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花卉,鮮艷的色彩點綴在御花園里,起到了點睛的作用。園中的堆石假山有的集中布置,與建筑配套:有的散置于建筑一角,作為獨立的石景供人觀賞。園中的盆景除少量盆栽的名貴花木外,多數都屬各地進貢來的石景。這些盆景造型各異,有的玲瓏剔透,有的渾厚剛勁;有的形如占木化石,有的則為海中珊瑚制成;一塊灰色石上的紅色斑紋看起來好像一個文臣拱手拜天,是著名的“諸葛亮拜北斗隕石”。規整對稱的建筑與道路的布局,樹木花草的搭配種植,堆石、盆景的點綴,使御花園既保持了宮廷中皇家御園嚴肅、凝重的風格,又富有園林情趣,在這一點上看,御花園不失為成功的作品《御花園》御花園位于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后方,明代稱為“宮后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后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御花園占地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全園南北寬80米,東西長約140米,有建筑二十余處。園內建筑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無論是依墻而建還是亭臺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御花園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欽安殿為重檐溢頂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臺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欽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邊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廈;南邊的萬春亭和千秋亭,為四出抱廈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頂是天圓地方的重檐擦尖,造型纖巧,十分精美。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倚北宮墻用太湖石疊筑的石山“堆秀”,山勢險峻,磴道陡峭,疊石手法甚為新穎。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陽節登高的去處。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園內現存占樹160余株,散布園內各處,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T-奇百怪。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鏗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貴。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余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紫禁城中的園林,均系內廷宮殿的花園。比較集中的有四處:御花園、建福宮花園、慈寧宮花園和寧壽宮花園。坤寧宮的宮后苑,也就是后宮的御苑,稱御花園。乾隆皇帝住在養心殿,由于欣賞幽靜雅致的建福宮,遂在其西建立建福宮花園,也稱西花園。慈寧宮南專為太后而設的花園稱慈寧花園。寧壽宮花園是乾隆皇帝改建寧壽宮時所建的花園,后來也稱乾隆花園。這些花園都是宮院跨院的園林,從規模上與三海、圓明園、頤和園等皇家園林迥然不同,既無山野水面的自然條件,又無寬闊豁亮的場地。四座花園的面枳只有三萬余平方米,每座花園僅相當于一個中小型的私家園林,但因處于皇宮內苑,在建筑上自然別具一格。堆秀山上的御景亭御花園御花園位于北宓故宜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后方,明代稱為“宮后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后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御花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池失效分析與故障排除考核試卷
- 電影制作與特效出版考核試卷
- 纖維板制造中的原材料質量檢驗與控制考核試卷
- 紙容器行業人才培養與技能培訓考核試卷
- 粘土原料化學成分分析考核試卷
- 急救藥品知識 2
- 7-7 數字系統設計實例1-數字乘法器系統級設計
- 肥胖兒童的運動干預 2
- 五年級數學混合運算練習題
-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機電安裝工程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必修二八大專題知識復習提綱
- 2025事業單位考試題庫及答案200題
- 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健康教育技能試題及答案
- 常見內科疾病護理要點試題及答案
- 機車車輛試題及答案
- 地理澳大利亞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
- 2025-2030中國冷軋鋼板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礦山雨季生產安全知識培訓
- 數學-湖南省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起考”大聯考(模擬二)試題+答案
- 封神榜講解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