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年,蘇聯政府發行郵票,紀念列寧創辦《火星報》50周年(如圖)。列寧當時創辦該報主要是()A.為成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做好準備B.為建立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作準備C.為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俄國作準備D.為發動十月革命作輿論方面的準備解析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已經成立,但不是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A項排除;列寧認為,要在俄國建立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必須從思想建黨著手,他把創辦政治報紙作為建黨的第一步。答案B2.“布爾什維主義和布爾什維克黨的產生,標志著與西歐社會民主黨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出現?!边@里的“新型”是指()A.組織嚴密、紀律嚴明 B.以暴力革命為手段C.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目標 D.以列寧為首的堅強領導解析西歐社會民主黨代表資產階級利益,而布爾什維克黨代表無產階級利益,并且在黨綱中明確提出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答案C3.下圖是二月革命中的場景,俄國二月革命的最主要成果是()A.推翻沙皇專制 B.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建立了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權 D.退出一戰解析根據所學知識,俄國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通過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B項是俄國十月革命推翻的目標,C是十月革命勝利后建立的,D是十月革命后列寧宣布堅決退出的,本題選A。答案A4.閱讀下邊漫畫《革命后的俄國士兵》,士兵在革命勝利后可能遇到的現象是()①政府退出一戰,自己不必去前線打仗②家里的糧食不能拿到市場上買賣③首都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怪現象④沙皇專制統治結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據漫畫中“羅曼諾夫王朝完蛋啦”可知所指時間為二月革命后,此時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未退出戰爭,①不符合漫畫;取消糧食交易是十月革命后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②與題意無關;二月革命后出現兩個政權并存,③正確;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④正確,故選C。答案C5.列寧著名的演說《四月提綱》為俄國革命指明了方向,該演說發表的背景是()A.布爾什維克黨已經放棄了和平奪權的幻想B.羅曼諾夫王朝即將被推翻C.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D.俄國與同盟國簽署了《布列斯特和約》解析A項是在七月事件后;B項二月革命中羅曼諾夫王朝被推翻;D項1918年為退出一戰,俄國與同盟國簽署了《布列斯特和約》。答案C6.十月革命勝利開辟了人類的新紀元,十月革命的首創性體現為()A.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B.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C.第一次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踐暴力革命理論D.第一次在落后資本主義國家成功發動社會主義革命解析結合題干中的關鍵詞“首創性”,便可判斷俄國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在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成功發動的社會主義革命,大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答案D7.列寧在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其表現之一是()A.探索出了一條在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B.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C.指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的推動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解析B是馬克思的貢獻,C是資產階級歷史學家的發現,D項完整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說法絕對。答案A8.列寧曾講過:“我們用‘強攻’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边@里的嘗試是指()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C.新經濟政策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解析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按共產主義原則調節生產和分配,實施時既有嚴峻形勢的需要,也有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目的。實踐證明,它違背了俄國的生產力水平和客觀經濟規律,也引起了廣大農民的極大不滿,因此最終被新經濟政策所取代。答案D9.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新經濟政策,再到晚年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列寧的思想在不斷改變,以下對此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列寧作為無產階級政治家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B.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在探索中不斷前進C.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D.經過實踐檢驗的列寧主義是適合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科學理論解析D項犯了絕對化的錯誤,列寧主義是科學理論但是需要結合各國的實際,故答案為D項。答案D10.電影《列寧在1918》中有一個鏡頭:紅軍戰士瓦西里在押送糧食回彼得格勒后,自己卻因為饑餓昏倒了……。針對這種情況,列寧采取了()A.領導了十月革命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新經濟政策 D.衛國戰爭解析材料中紅軍戰士瓦西里因為饑餓昏倒,表明當時的糧食十分匱乏,為戰勝國內外敵人,蘇俄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答案B11.列寧曾說:“當時所處的戰爭條件下,這種政策基本上是正確的?!薄霸趹馉帟r期,特別是當國內戰爭切斷了我們與……產糧區的聯系……不實行余糧收集制,我們就不能維持下去”。列寧所說的“這種政策”是指()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政策 D.重商主義政策解析由材料“不實行余糧收集制,我們就不能維持下去”可判斷是A項。答案A12.下圖反映的現象,出現的原因是()1922年蘇俄農民踴躍交納糧食稅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B.農業集體化政策的實施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行解析圖中所示1922年農民踴躍繳納糧食稅是由于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答案C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們黨過去宣傳的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曾是使革命和平發展,使小資產階級清除其幻想的口號?,F在和平發展和使政權無痛苦地轉歸蘇維埃已不可能,因為政權事實上已轉移到反革命、資產階級手中。現在只有徹底消滅反革命的資產階級專政才是正確的口號,只有得到貧苦農民支持的革命,無產階級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完成新高潮的任務?!?917年8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六次代表大會關于政治形勢的決議》材料二漫畫列寧掃地球(1)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來完成的“新高潮”分別指哪次革命?(2)據材料一判斷,1917年8月前后,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的方式有哪兩種?最終選擇了哪一種?(3)材料二這幅漫畫說明了十月革命的什么作用?解析第(1)問,材料一選取了《1917年8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六次代表大會關于政治形勢的決議》,從內容上分析,會議決定發動武裝起義,圍繞這一決議回答即可。第(2)問,“方式”由“使革命和平發展”可判斷為和平方式,由“只有徹底消滅反革命……”可判斷為武裝起義;結合所學很容易判斷選擇了武裝起義。第(3)問,考查十月革命的意義,結合所學回答。答案(1)“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2)一種是和平過渡,另一種是武裝起義。最終選擇了武裝起義。(3)俄國十月革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寧指出:“我們上層制定的經濟政策是同下層脫離的,這一政策沒有造成生產力的提高……由于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遭受了嚴重的失敗。”材料二列寧說:“我們在奪取政權時就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存方法……我們必須根據實踐做出判斷?!辈牧先?921年3月,通過了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決議?!€有人吼道:“列寧要把我們帶到哪里去?”列寧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進兩步。退是為了進,為了進必須退,不退就不能進?!闭埢卮穑?1)材料一中的“經濟政策”是指什么政策?列寧對這一政策的認識有哪些?(2)材料二中列寧做出正確判斷,在農業方面的實踐是什么?(3)材料三中列寧是如何做到“退一步”的?“進兩步”的主要含義是什么?(4)你覺得在列寧、羅斯福身上共同擁有的最寶貴的精神是什么?對我們有什么啟迪?答案(1)“經濟政策”是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該政策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不可能使蘇俄向共產主義過渡。(2)實行糧食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資質維護協議書范本
- 超市專柜終止合同協議
- 貿易業務員合同協議
- 購房合同簽附加協議
- 質押合同無償合同協議
- 設備進口三方協議合同
- 《第02節 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導學案
- 2025年金融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空間設計師專業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模具加工附加合同協議
- 智能對話模型研究-全面剖析
- 考研英語03-12年真題譯文
- 放射住培結業考試試題題庫及答案
- 期中綜合模擬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精二類藥品培訓大綱
- GB/T 27060-2025合格評定良好實踐指南
- PLC在洗衣機控制中的應用實訓報告
- 作物栽培學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國農業大學
- 知識產權的多元化投資方向分析
- 2024版跨境電商平臺與個人代理合作勞務合同2篇
- 全自動灌裝機操作培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