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五第三專題直面人生記念劉和珍君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關鍵詞句含義的理解。(2)理清文章思路。2、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文本,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通過合作交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關鍵句”來理清思路,明確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在此基礎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劉和珍生平及死難經過,學習其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重點難點重點:1、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難點:文章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和寫作本文的意義。設計思想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其實是對“三·一八”慘案的述評。文章第一、二節是說寫作的緣起,側重于探求本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作者的筆觸涉及到三類人:反動勢力、愛國青年和處在中間狀態的所謂的“庸人”。他憤怒地控訴段政府虐殺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無恥的流言,無比沉痛地悼念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的方式,另一方面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前行”。高度表現了一代偉大作者愛憎分明的態度和深邃獨到的思想,能夠激發我們青年的愛國熱情。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將著重點放在理解詞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題上,對于文章的思路則簡略帶過或忽略不講。新教材,新要求,教師必須做到舊課文新教法,將教學重點放到理清思路上。教學資源1.作者魯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后連續發表《孔乙己》《藥》《故鄉》等著名小說。1921年發表代表作《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寫成小說集《吶喊》,為現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其后又發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說和《藤野先生》《范愛農》《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殺后,憤然辭職,定居上海,專門從事寫作,先后主編刊物和寫作優秀雜文《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友邦驚詫"論》等,此外還翻譯過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國作家的作品。魯迅作品集簡況:①小說集兩部:《吶喊》(1918-1922年);《彷徨》(1924-1926年)②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1922~1935年)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年,原名《舊事重提》)④散文詩集一部:《野草》(1927年)⑤雜文集16部:《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192年);《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1930年);《南腔北調集》(1922-1933年);《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1934-1936年);《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⑥翻譯了俄國作家果戈里的《死魂靈》、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毀滅》等作品。2.本文寫作背景。“三?一八”慘案是繼“五卅”慘案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火線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內,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軍艦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提出抗議,又聯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國駐北京公使,借口維護《辛丑條約》,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在黨的領導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展開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政務院請愿,執政府衛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上午10時,李大釗作了演說,正午12時,兩千多群眾高唱《國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段祺瑞”“驅逐帝國主義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條約”等口號,進行游行。女師大學生會主席劉和珍欣然前往,并擔任指揮;女師大進步學生楊德群等沿途散發傳單,群情激昂。段祺瑞衛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造成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劉和珍等就是此時遇難的。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先生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對烈士犧牲的悼念,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慨,對未來戰斗的渴望,交織在魯迅心中。4月1日,魯迅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寫出了《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3.其他有關背景。⑴李大釗是請愿的領導者之一,被土兵用棍棒打傷;中共北方區負貴人陳喬年這一天在執政府前被衛兵用刀刺傷;(《懷舊集》鄭超麟)⑵慘案發生后,魯迅先后寫了《“死地”》《可慘與可笑》《記念劉和珍君》《空談》《如此“討赤”》《無花的薔薇之三》等文章,控訴執政府的血腥暴行。⑶周作人在慘案發生的次日就寫下《為三月十八日國務院殘殺事件忠告國民軍》《對于大殘殺的感想》《可哀與可怕》《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國的女子》《閑話四則》《死法》等文,憤怒譴責軍閥政府的暴行;⑷因病動手術的梁啟超先生也在醫院向記者表示了自己的憤慨;⑸北大代校長蔣夢麟在北大遇難同學公祭大會上致悼詞,全場痛哭;⑹朱自清先生參加了“三?一八”集會游行,親眼目睹了這血腥一幕,遇難學生的血還灑在他身上。作為屠殺的見證人,3月23日,他憤怒地寫了《執政府大屠殺記》,記下了那駭人聽聞的暴行;⑺女師大教務長、劉和珍的英文老師林語堂,寫了《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深切回憶了自己的學生劉和珍;⑻聞一多發表了《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稱贊烈士們的死難“不僅是愛國,而且是偉大的詩”;⑼劉半農也寫詩悼念死難學生,并經趙元任作曲后傳唱全城;⑽《現代評論》周刊主編、北大法學教授王世杰也寫了《論三月十八日慘劇》,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幫兇;⑾著名報人邵飄萍的《京報》,接連發表消息,深入地報道慘案真相。4.題解。記念,與紀念同義。君,對人的尊稱。5.難句理解。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淋漓的鮮血”就是“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從“艱于呼吸視聽”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視”,是思想感情的一次飛躍。上文,已經寫了這種感情的發展變化。追悼會時獨在禮堂外徘徊,心頭是超乎尋常的悲憤。欲寫不能,還是“艱于呼吸視聽”幾乎被悲憤壓倒。而“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憤懣達于極點。“出離憤怒”,便是一個飛躍。“出離憤怒”之后怎樣呢?做真的猛士!“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是“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所以,“猛士”性格正是魯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也確實以猛士的姿態“敢于直面”“敢于正視”。“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魯迅是要人們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來,“將更奮然而前行”,中國才有得救的希望。他們當然要承受超乎尋常的哀痛,但是為改變慘淡的人生,創造幸福的人生,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這意思是說,讓它們去快意于我的苦痛吧,讓魔鬼們去獰笑吧,我不但不感到難堪,反而感到幸福。②“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緣由有兩個方面,一是反動派的殘酷鎮壓,一是反動文人的惡毒誣蔑。在這白色恐怖下,人們還怎敢說話呢?但沉默后的結果將會怎樣?作者列舉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發”才是唯一的出路。③“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中國軍人與八國聯軍相勾結,幕前幕后屠戮婦嬰懲創學生。在三個女子從容沉勇友愛的偉大精神反襯下,中外殺人者顯得更加卑劣兇殘。什么“偉績”,什么“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偉績”“武功”是他們自己的夸耀,魯迅用這兩個詞,當然是反語。④“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茍活”是自我貶抑,“真的猛士”是作者的自我策勵。“三?一八”慘案表明勇毅者大有人在,真的猛士為希望所鼓舞,必“將更奮然而前行”。這正是中國的希望所在。⑤“真的猛士”(略)、“庸人”、“中國人”、“有惡意的閑人”(略)、“無惡意的閑人”、“茍活者”(略)分別指什么人?“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無所作為的人。這種人對反動派的暴行有所不滿,對烈士的死難有所哀痛,但是他們不敢“直面……正視……”他們特別容易忘卻“舊跡”,忘卻歷史的教訓,他們不思反抗,茍且偷生,在客觀上起著“維持……世界”的作用。“中國人”是指反動派,還是指所有的中國人?因此“不憚以最壞的……”中的“中國人”不僅指反動派,而且包括一般中國人。“無惡意的閑人”指那些對愛國青年的斗爭、犧牲冷眼旁觀的人,烈士的鮮血不過給他們當茶余飯后的談資,對這種人,作者是不抱希望的。“有惡意的閑人”,是魯迅對走狗文人的痛斥。⑥“有限的幾個生命……不算什么的”含義?一是說在反動派眼里算不了什么;一是說少數人的請愿對黑暗的中國起不了作用;一是說喚不醒庸人們的覺悟。——此句滲透著惋惜、哀傷和激憤的感情。⑦第六部分首句“時間……太平”中“太平”如何理解?本義是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顯然,文中不是這意思。“默無聲息”便是對“太平”一詞最好的注釋,也就是指反動派高壓政策所造成的“萬馬齊喑”的可悲局面。“三?一八”就像幾顆石子投進大海,未能掀起波瀾,依舊一潭死水。“太平”一此蘊涵了作者的憤怒、辛酸。6.《記念劉和珍君》教學PPT教學設計第一課時【課堂引入】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而在屈辱之中卻可以見出挺立中國之脊梁、振興民族之精魂。在中國,還有一群熱血青年為民族而吶喊,為中華而奔走,碧血橫飛,浩氣四塞,劉和珍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中,她倒在了反動政府的槍口下。魯迅先生為她寫了一篇悼念文章,這就是《記念劉和珍君》。【課堂學習】學習活動一:檢查預習1.為疑難字詞正音2.解題學習活動二:了解相關文學常識及創作背景問題1:了解作者魯迅及其主要作品播放ppt,學生積累記憶問題2:結合書下注釋了解寫作背景。(1)為反對日本政府侵犯中國主權,前往段祺瑞執政府請愿──請愿是源自于愛國,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尊嚴;而維護國家主權原本就是段政府的責任;這只是學生請愿,并不是民眾與政府的矛盾,更沒有武力沖突。(2)段祺瑞執政府命令開槍,死傷200余人──執政府殘暴,殘害手無寸鐵的人民;執政府是個反人民的政府,不將槍口對準侵略者,卻打向反對侵略的人民。(3)魯迅聞迅后悲憤異常,魯迅忍無可忍──體現了魯迅先生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其革命立場,也表現了社會的黑暗;“悲憤”是這一時期魯迅先生作品的感情基調,《記念劉和珍君》也是。(4)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報紙傳播流言說是共產黨和少數群眾領袖置青年于死地,大屠殺的慘象與卑劣的流言──反動政府殘暴,反動文人無恥;《記念劉和珍君》的寫作目的不僅是悼念死者,還要還原大屠殺真相,澄清流言,揭露反動政府殘暴,反動文人無恥。學習活動三:掌握文章主要內容1.通讀全文,解決生字、生詞。2.分別概括七個部分的內容。(①介紹寫作緣由。②交待寫作目的。③回憶認識過程。④抒寫驚愕、義憤。⑤敘述遇難經過。⑥總結經驗教訓。⑦熱情謳歌贊頌。)3.劃出課文中的疑點。學習活動四: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問題1:開頭交代時間意圖何在?用“中華民國”紀元,引女師大全名并標出“國立”,不僅表明態度鄭重,而且包含了強烈的諷刺之意和憤慨之情。問題2:開追悼會時,魯迅為什么“獨在禮堂外徘徊”?“徘徊”一詞,表露了作者心情的哀痛、悲傷,再用一“獨”字,設置了環境,渲染了氣氛,有力地襯托作者對死難青年悼念之情的深切、真切。問題3:文章為什么要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作者為什么要反復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復說“無話可說”?文章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交待寫作此文的緣由。“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因為“我已經出離憤怒了”——這是為什么至今還“沒有”寫出文章的原因。“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而反動派的“下劣兇殘”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怎不令人“出離憤怒”?“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已經“使我艱于呼吸視聽”,又怎么能說出話來呢?問題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這段話的含義是:1.表示更深入地體味這極度的悲慘和黑暗。2.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來紀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3.警告“非人間”的魑魅魍魎,不要肆無忌憚地殺人而高興得太早,血債一定要以血來償。問題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兩句話的含義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對國家和民族的慘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慘命運感到哀痛,他們又為改變黑暗現實、以勇往直前奮斗獻身為最大的幸福。【板書設計】記念劉和珍君魯迅①介紹寫作緣由。②交待寫作目的。③回憶認識過程。④抒寫驚愕、義憤。⑤敘述遇難經過。⑥總結經驗教訓。⑦熱情謳歌贊頌。第二課時【課堂引入】復習第二部分。那些詞語突出表現了贊頌猛士的情感?(敢于、怎樣)【課堂學習】學習活動一:分析第三部分問題:第三部分記念了劉和珍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認識到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可以看到她對革命的向往和對真理的渴求。“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表現了她嫉惡如仇、勇于斗爭的精神;和“我”見面,“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表現了劉和珍的善良與和葡;“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現了她的高度事業心和責任感。學習活動二:分析第四、五部分問題1:第四節寫劉和珍等的遇害和愛國學生所受的誣蔑。這一部分是按照什么順序、分幾層來寫的?時間順序:聽到噩耗-頗為懷疑-尸骸為證-誣蔑中傷-反思緣由問題2:“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其中的“中國人”指什么人?第七節出現了同樣的句子,這里的“中國人”也是同樣的意思嗎?前者是特指反動派,后面的“中國人”是泛指所有中國人,既包括反動派和走狗文人,也包括一般國民。問題3:第4部分中魯迅為什么說“無話可說”?“默無聲息的緣由”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作者所說的“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無話可說”是因為反動政府的殘忍和走狗文人的無恥;“默無聲息的緣由”是武力鎮壓和思想控制;“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既是警告反動派,也是呼喚后死者。問題4:“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如何理解這里的“偉績”和“武功”反語,旨在諷刺揭露段祺瑞政府“三一八”大屠殺的野蠻、殘暴,使歷史上“中國軍人屠戮婦嬰”、“八國聯軍懲創學生”都相形遜色。【板書設計】記念劉和珍君魯迅文章主體生前事跡時間(3、4、5)遇難經過順序第三課時【課堂引入】作者記敘劉和珍的事跡,表現了劉和珍的優秀品質,抒發了對劉和珍被槍殺的無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動文人的中傷,追敘劉和珍的遇難情景,抒發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殺人者的悲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圍繞著“沉痛的悼念與憤怒的批判相結合”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幾個部分的內容,使之形成有機的整體。【課堂學習】學習活動一:分析第六、七兩部分問題1:魯迅支不支持徒手請愿?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1)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2)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問題2:如何理解上述兩句話?第(1)句表明這種犧牲在反動派眼里不算什么,少數人的請愿對黑暗的中國起不了作用,喚不醒庸人的覺悟。第(2)句作者用“煤”作比喻,評價“三?一八”事件——徒手請愿不是一種有效的斗爭形式,為請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問題3:找出課文中與陶潛詩呼應的句子,并指出作者引用此詩的意義。是為了表達這樣的意思:烈士的死能夠得到“親族、師友、愛人”的悲悼“這也就夠了”,因徒手請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會產生影響,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問題4:談談你對“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的理解。高度評價了烈士死難的意義,謳歌了劉和珍等臨難從容的勇毅精神。“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一般的民眾,會從中國女子的英勇斗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中,多少看到一些改變黑暗現實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將因受到激勵而更加奮勇前進。問題5:第六和第七部分的順序能否對換?不能。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在群眾斗爭面前,確實是一位導師。他既不單純地肯定和頌揚,也不過多地否定,把慘案當做無謂的犧牲而大潑冷水。他從“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規律和舊中國沒有合法斗爭權利的現實出發,冷靜地總結血的教訓,告誡斗爭者改變斗爭方式。思路從否定的一面又轉向肯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們前仆后繼奮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吶喊聲中。學習活動二:總結文章主旨問題:文章主旨有哪些?本文以悲憤之情為線索,既憤怒地控訴了段政府虐殺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下劣無恥的流言,也無比沉痛地悼念了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了他的悲哀和尊敬。他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的方式,另一方面頌揚了“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而前行”!本文是一曲贊頌為中國而死青年的悲壯戰歌,是一支激勵仁人志士奮然前行的深沉號角,是一篇聲討反動勢力的戰斗檄文。全篇洋溢著悲憤熾熱、激動人心的強烈感情。學習活動三:總結本文寫作特色問題:本文的寫作特色有哪些?(1)巧妙的切入角度。魯迅對“三一八”慘案的述評,切入的角度選得好。這個角度就是紀念劉和珍。寫劉和珍,可以一當十,側面表現請愿群眾的群體形象。(2)敘述、議論和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本文敘事簡練,議論深刻,抒情強烈真摯,作者做到了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3)運用反語和對比。學習活動四:重、難點句分析學生自由指出,各言所疑,各言所悟,教師適當點撥。【板書設計】記念劉和珍君魯迅感情線索:悲、憤、激勵。課堂反饋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浸漬(zì)拖沓(tà)油脂(zhǐ)鍥(qì)而不舍B、睚眥(zì)里弄(lòng)泥淖(nào)長歌當(dàng)哭C、夯(hāng)筑匹(pǐ)配請帖(tiě)力能扛(káng)鼎D、璞(pū)玉囹圄(yǔ)漱(shù)口殞(yǔn)身不恤(xù)2.下列各組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廖落桎梏玷辱桀驁鋒利B.慍色鼓泄慘淡隕身不恤C.黯然蒼桑尸骸鄙陋沒世D.羅網屠戮緋紅長歌當哭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A.即便在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里,這兒的糧產量卻扶搖直上,歲歲增產。B.在北京奧運會上,美國選手愛蒙斯最后一槍戲劇性地打出環,中國選手邱健功敗垂成,為中國代表團再添一枚金牌。C.回到家鄉,家鄉已是破敗不堪,只有當年的老門樓依然兀立,與河邊的老柳樹形影相吊。D.領導干部應該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體利益的政策方針,切不可目無全牛,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4.下面這段話,依次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敗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A.對比、反問、反復、對偶B.對比、設問、反復、對偶C.對偶、反問、反復、對比D.對偶、設問、反復、對比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藝術家通過對中華民族優秀藝術傳統的繼承、提高、升華,才有了藝術新形式、審美新形態的誕生和發展。B.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國內專利申請的持續快速增長,表明我國公眾的專利意識和研究開發水平不斷提高。C.蘇通大橋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蘇北、蘇南的距離,進一步推動江蘇省沿江開發戰略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D.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無論幅度大小,都為減緩地球溫度的不斷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續上漲提供了可能。課后測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痛哭和珍石評梅慘淡莊嚴的禮堂,供滿了鮮花,掛滿了素聯,這里面也充滿了冷森,充滿了凄傷,充滿了同情,充滿了激昂!多少不相識的朋友們都掬著眼淚,來到這里吊你,哭你!看那滲透了鮮血的血衣。四圍都是哀聲,似乎有萬斤重閘壓著不能呼吸,燭光照著你的遺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頭來。和珍!誰都稱你作烈士,誰都贊揚你死的光榮,然而我只痛恨,只傷心,這黑暗崎嶇的旅途誰來導領?多少偉大的工程憑誰來完成?況且家中尚有未終養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養。不幸,這些愿望都毀滅在砰然一聲的衛士手中!當偕行社同學公祭你時,她們的哀號,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這樣輕易撒手的離開了她們,在這虎威抖擻,豺狼得意的時候。自楊蔭榆帶軍警入校,至章士釗雇老媽拖出,一直是同患難,同甘苦,同受驚恐,同遭摧殘,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駙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請愿,同在槍林彈雨中扎掙,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們都負傷生還,只有你,只有你是慘被屠殺!她們跟著活潑微笑的你出校,她們迎著血跡模糊的你歸來,她們怎能不痛哭戰線上倒斃的勇士,她們怎能不痛哭戰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領!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萬千朋友中一個認識的朋友,然而我永遠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勞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給與我的熱力和溫情。現在夜已深了,你的靈前大概也綠燈慘慘,陰氣沉沉的靜寂無人,這是你的尸骸在女師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靜的睡吧!不要再聽了她們的哭聲而傷心!明天她們送靈到善果寺時,我不去執紼了,我怕那悲涼的軍樂,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剎,我更怕街市上,灰塵中,那些蠕動的東西。他們比什么都蠢,他們比什么都可憐,他們比什么都殘忍,他們整個都充滿了奴氣。當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經過他們面前,觸入他們眼簾時,他們一面瞧著熱鬧,一面悄悄地低聲咒罵你“活該”!他們說:“本來女學生起什么哄,請什么愿,亡國有什么相干?”雖然我們不要求人們的同情,不過這些寒心冷骨的話,我終于不敢聽,不敢聞。自你死后,自這大屠殺閉幕后,我早已失丟了,嚇跑了,自己終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門走到石駙馬大街時,你記得不要回頭。你一直向前去吧,披著你的散發,滴著你的鮮血,忍痛離開這充滿殘殺,充滿恐怖,充滿豺狼的人間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贈給我永久的沉默。和珍,夢!噩夢!想不到最短時期中,匆匆草草了結了你的一生!然而我們不幸的生存者,連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蟲豸的殘殺,還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誰來痛哭憑吊齒殘下的我們?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會歸來之夜中寫1.在作者的眼中,劉和珍是怎樣的人?請整合文中的信息,簡要回答。2.作者在痛哭和珍時,也寫到了自己。她是怎樣寫自己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而本文寫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贈給我永久的沉默。”試比較這兩句話的含義。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A.文章從追悼會慘淡莊嚴的禮堂寫起,連用六個“滿”字,以鮮花和素聯將冷森、凄傷、同情、激昂的氣氛烘托到極致,讀來使人潸然淚下。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稱來寫,便于抒發感情,既拉近了作者與劉和珍的距離,也拉近了讀者與劉和珍的距離,自然實現了生者與逝者的對話。C.對“街市上灰塵中那些蠕動的東西”的一段描寫,形象地寫出了當時中國老百姓的愚蠢、可憐、殘忍和充滿奴性,入木三分,極富批判性。D.最后一段“然而我們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誰來痛哭憑吊齒殘下的我們?”深刻揭示出時局的險惡、反動派的兇殘以及作者對未來的擔憂。E.本文是作者赴劉和珍追悼會歸來的當日連夜寫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蘊含著鋼鐵般的意志和無窮的力量,因而讀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閱讀《〈魯迅詩稿〉序》,完成5~10題。魯迅先生無心作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或則犀角燭怪,或則肝膽照人。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雖寥寥十四字,對方生與垂死之力量,愛憎分明,將團結與斗爭之精神,表現具足。此真可謂前無古人,后啟來者。魯迅先生亦無心作書家,所遺手跡,自成風格。熔冶篆隸于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樸質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遠逾宋唐,直攀魏晉。世人寶之,非因人而貴也。然詩如其人,書如其人,薈而萃之,其人宛在。《旬子?勸學篇》有云:“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徑莫速乎好其人。”魯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請更好其詩,好其書,而日益近之。茍常手撫簡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溫秋肅,默化潛移,身心獲益靡涯,文章增華有望。5.“或則犀角燭怪,或則肝膽照人。”從哪兩個方面評價了魯迅詩的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業產品綠色制造與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沿海貨物運輸企業文化建設考核試卷
- 天然氣行業國際合作的法律環境考核試卷
- 石油鉆采設備潤滑油脂的選擇與應用考核試卷
- 建筑物安全標識系統考核試卷
- 相關方管理中的組織文化塑造與傳播考核試卷
- 海洋生物技術前沿與應用考核試卷
- 毛皮制品加工客戶服務與滿意度考核試卷
- 2025標準租賃合同協議書【典范】
- 2025選調生-《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考前通關必練題庫-含答案
- 河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體育活動設計與實施賽項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電梯維保管理體系手冊
- 《110kV三相環氧樹脂澆注絕緣干式電力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
- 2022-2023(2) 大學英語2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外研版英語(三起)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保險專業代理機構投資人基本情況登記表(自然人股東)
- 江西省2023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變形監測安全協議書范文
- 血液透析瘙癢癥的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2024)解讀
- 圖文制作服務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太陽能熱水器設計與安裝考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