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固體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_第1頁
第三章固體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_第2頁
第三章固體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_第3頁
第三章固體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_第4頁
第三章固體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固體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3.3固體廢物收集路線及規劃設計3.4固體廢物的運輸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3.6固體廢物收運系統的優化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3.1.1固體廢物的收集固廢的收集與運輸是連接發生源和處理設置設施的重要環節據統計,城市垃圾收集成本要占整個處理系統成本的60%~80%。固廢管理的基本原則是:“誰污染,誰治理”。

固體廢物的收集方式工業固體廢物城市生活垃圾大型企業:自行收集與運輸(Self-collection

andtransportation)專門的管理系統和人員中型:定期回收(Periodiccollection),委托小企業:巡回回收(Scheduledcollection),物資回收部門居民生活垃圾商業垃圾:產生商自行清理建筑垃圾:建筑商自行處理,或環衛部門有償處理;園林垃圾和糞便:環衛部門定期清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污水廠自行收集誰污染,誰治理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城市垃圾收集過程垃圾發生源垃圾桶垃圾中轉站最終處置場①②③①:搬運貯存(簡稱運貯);②:垃圾的清除(簡稱清運),通常指垃圾的近距離運輸。③:轉運,特指垃圾的遠途運輸;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固體廢物收集方式定期收集隨時收集混合收集分類收集可將不合理的暫存危險降到最小,能有效地利用資源;運輸者可有計劃的使用車輛;處理與處置者有時間更改管理計劃。適合固體廢物量較大的大中型企業、危險廢物和大型垃圾(如舊家具、廢舊家用電器等耐久消費品)根據固體產生者的要求隨時收集和產生量無規律的固體廢物。適合廢物產生量無規律的小型企業。在鑒別試驗的基礎上,根據固體廢物的特點、數量、處理和處置的要求分別收集。優點:有利于固廢的資源化,可以減少固廢處理與處置費用及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將各種固體廢物收集混合在一起。優點:收集費用低,簡便易行。缺點:各種廢物相互混雜,降低了廢物中有用物質的純度和再生利用的價值,同時也增加了各類廢物的處理難度,增大了處理費用固體廢物收集方式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原則工業固體廢物應與城市垃圾分開危險固體廢物與一般固體廢物分開可回收利用物質與不可回收利用物質分開可燃物質與不可燃物質分開對需要預處理的固體廢物,可根據處理、處置或利用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需要包裝或盛裝的固體廢物,可根據運輸要求和固體廢物的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與包裝設備,同時附以確切明顯的標記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國內外垃圾分類收集概況德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封閉物質循環(closedsubstancecycle)

相關企業和銷售商自發地組織成立了一個”二元廢物處置系統公司”(DualDisposalSystem),簡稱二元系統。法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設置了不同類型地有用物質和有毒垃圾分類收集容器,滿足城市垃圾收集和收運的需要。我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概況分類收集提上議程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等開始試點工作缺乏有效管理,無序競爭現象十分嚴重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德國廢舊紙(藍色桶):報紙,雜志,紙板,信封(不帶可視窗口),雞蛋盒(紙質),廁紙內軸卷。不屬于此類的:上過涂料的紙,用過的紙(如:用過的紙巾,廁紙),例假用紙。黃色垃圾桶:塑料,鋁,飲料罐,白鐵皮,泡沫塑料,飲料盒,復合材料,酸奶杯,黃油、奶油盒。不屬于此類的:紙--->藍桶,玻璃瓶--->玻璃回收桶中。剩余垃圾(黑色垃圾桶):面包,肉、魚,橙子皮,剩飯菜,瓷器,玩具,鏡子,例假用紙,用過的紙(如紙巾),吸塵器裝塵袋(包括灰塵)。屬于黑色垃圾桶的垃圾都為不可再利用和非特殊垃圾類(此項與房租相關聯)。肥料回收類(綠色垃圾桶):蔬菜垃圾,生菜葉,馬鈴薯皮,水果核,花生殼、雞蛋殼,香蕉皮(不帶商標),咖啡、茶葉渣,咖啡濾紙,花泥,花園垃圾。不屬于此類的:柑桔皮(因為腐爛太慢),面包(以免鼠患),肉、香腸、肉丸、剩飯菜、奶酪、煙灰、炭煙頭塑料、吸塵器裝塵袋,例假用紙,塑料袋、飲料罐。限制類垃圾:家具,床墊,書架,地毯,箱子,按照固定的回收時間,扔在街道邊。電池有專門收集地點,比如有賣電池的超市。大型電器:由私人公司按照特定時間收取,可打免費電話咨詢。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3.1.2固體廢物的清運城市垃圾收運并非單一階段操作過程,通常需包括三個階段,構成一個收運系統。第一階段是搬運與貯存(簡稱運貯),是指由垃圾產生者(住戶或單位)或環衛系統收集工廠從垃圾產生源頭將垃圾送至貯存容器或集裝點的運輸過程。第二階段是收集與清除(簡稱清運)通常指垃圾的近距離運輸。一般用清運車輛沿一定路線收集清除容器或其它貯存設施中的垃圾,并運至垃圾中轉站的操作,有時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處理廠或處置場。第三階段為轉運,特指垃圾的遠途運輸。即在中轉站將垃圾轉載至大容量運輸工具上,運往遠處的處理處置場。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1.垃圾產生源的搬運管理(1)低層住宅區垃圾清運①居民自備垃圾容器將垃圾運到收集容器或收集車內,再由專門人員定期將垃圾運送出去。優點:居民自覺實施,節省人力和物力;缺點:物業管理不善或收集不及時,影響環境衛生。②專門的收集人員定期上門收集。優點:方便居民,環境衛生好;缺點:消耗較多的勞動力和作業時間。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2)中高層住宅垃圾清運①無垃圾通道的住宅樓:同低層住宅。樓層越高,垃圾清運費用越大。②設垃圾通道的住宅樓:

居民將垃圾投進垃圾通道,然后由專門人員清運。方便居民,清運不及時產生滲濾液、臭氣。③國外,某些城市采用管道方式運送垃圾。清潔衛生,節約人力。但投資較高,技術還不成熟,目前應用不多。④近年來國外推廣使用小型家用垃圾破碎機。主要處理廚房垃圾,垃圾破碎后隨生活污水排入下水道,減少了垃圾清運量。但增大了污水處理系統負荷。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3)商業區與企業單位垃圾搬運

商業區與單位垃圾一般由產生者自行負責,環境衛生管理部門進行監督管理。當委托環衛部門收運時,各垃圾產生者使用的搬運容器應與環衛部門的收運車輛相配套,搬運地點和時間也應和環衛部門協商而定。(4)城市公共場所垃圾清運配備專門的衛生工作人員,每天定點、定時清掃、收集公共產所的垃圾環衛部門應指派專門人員在公共場所值班,負著清理公共垃圾。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2.垃圾貯存管理(1)家庭貯存:垃圾桶、塑料袋和紙袋。(2)單位貯存對暫時不利用或不能利用的,按環境保護規定建設貯存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者采取無害化處置措施。

(3)公共貯存:公共場所配備一定數量的貯存容器。(4)轉運站貯存:站內設置大型貯存設施。貯存管理家庭貯存公共貯存轉運站貯存單位貯存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城市垃圾貯存容器容器式:使用可移動的垃圾容器作為收集工具,鋼制或塑料制。構筑物式:用于垃圾轉運站和公共垃圾集裝點。一般為磚、水泥結構,不密封,費用低,衛生狀況差,不利于機械化使用。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設計依據居民人數人均產量垃圾容重容器大小收集次數容器設置數量設計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容器設置數量容器服務范圍內垃圾日產生量:式中:W--垃圾日產生量,t/d;R--人口數,人;C--實測的垃圾單位產量,t/(人·d);Y--垃圾日產量不均勻系數,取1.1~1.15;P--居住人口變動系數,取1.02~1.05。垃圾日產生體積Vave--垃圾平均日產生體積,m3/d;Q--垃圾容重變動系數,取0.7~0.9;Dave--垃圾平均容重,t/m3;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Vmax--垃圾高峰時日產生最大體積,m3/d。K--高峰時垃圾體積的變動系數,取1.5~1.8;收集點需設置的容器數量Nave--平均所需設置的容器數量,個;T--垃圾收集周期,d。

V--容器容積,m3/個;f--容器填充系數,取0.75~0.9;Nmax--垃圾高峰時所需設置的垃圾容器數量。最后,用Nmax確定服務區應設置的容器數量,合理地分配在各服務點。

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生活垃圾容器設計數量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3.1固體廢物的收集與清運3.垃圾的分類貯存貯存分類二類貯存:可燃(主要是紙類)和不可燃三類貯存:可燃物(塑料除外);塑料;不燃物(玻璃、陶瓷、金屬)四類貯存:可燃物;金屬類;玻璃、塑料陶瓷及其他不燃物五類:四類基礎上,重金屬等危險廢物廢物收運系統拖曳容器系統固定容器系統指將某集裝點裝滿的垃圾連容器一起運往中轉站或處理處置場,卸空后再將空容器送回原處(一般法)或下一個集裝點(修改法)垃圾車到各容器集裝點裝載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動,車裝滿后運往轉運站或處理處置場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拖曳容器系統—傳統運轉模式垃圾收集示意圖空容器滿載容器垃圾處置場或轉運站始發站出發1號垃圾集裝點2號垃圾集裝點n號垃圾集裝點轉運負載容器返回空容器3.2.1拖曳容器系統分析方法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拖曳容器系統—改進模式垃圾收集示意圖垃圾處置場或轉運站始發站出發(載有空容器)空容器滿載容器1號垃圾集裝點2號垃圾集裝點n號垃圾集裝點轉運負載容器返回空容器至下一集裝點收工回始發站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收集時間集裝時間:行駛時間,裝車時間,空容器放回原處時間運輸時間:集裝點行駛至終點所需時間,終點駛回原處或下一個集裝點的時間卸車時間:車在終點(轉運站或處置場)逗留時間,包括卸車及等待卸車時間非收集時間:收集操作全過程中非生產性活動所花費的時間收集成本主要取決于收集時間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①集裝時間(Phcs)Phcs--每次行程集裝時間,h;tpc—滿垃圾容器裝車時間,h;tuc--卸空容器放回原處時間,h;tdbc--容器間行駛時間,h。②一次清運所需時間

(1)收集過程Thcs--一次收集清運時間,h;t--運輸時間,h/次;s--卸車及等待卸車時間,h;ω--非生產性時間因子,取0.15。專指垃圾收集車在終點(轉運站或處理場)逗留時間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速度極限/(km/h)a/hb/(h/km)速度極限/(km/h)a/hb/(h/km)880.0160.0112400.0500.025720.0220.014240.0600.042560.0340.018垃圾清運車輛速度常數值

③每日每車行程次數

Nd--每天行程次數,次/d;H--每天工作時間,h;

a--經驗常數,h;b--經驗常數,h/km;x--往返運輸距離,km。④每周所需收集行程數:⑤每周所需作業時間Dw(h/周)式中:Nw--行程數,次/周(若計算值帶小數,進位取整);Vw--每周垃圾產量,m3;Vc--容器平均容量,m3;f--容器充填系數。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例2-1:某住宅區垃圾量280m3/周,擬用一垃圾車負責清運,實行改進操作法的移動式清運。該車集裝容積為8m3/次,f=0.67,垃圾車采用8h工作制。求清運該住宅垃圾,每周需要的清運次數?累計工作時間(h)?已知:平均運輸時間為0.512h/次,容器的裝車時間為0.033h/次;容器放回原處時間0.033h/次,卸車時間0.022h/次;非生產時間占全部工作時間的25%。解:①集裝時間②清運一次所需時間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③每日每車行程數④每周所需行程數⑤每周所需工作時間:進位取整53次/周。如計算結果是小數,向下取整固定容器收集示意圖垃圾處置場或轉運站始發站出發空容器滿載容器

垃圾車到各容器集裝點裝載垃圾,容器倒空后放回原處,垃圾車裝滿后運往轉運站或處置場。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裝車時間是關鍵因素,裝車分為機械裝車和人工裝車兩種。3.2.2固定容器系統分析方法Tscs—固定容器收集法每一行程所需時間,h/次;Pscs—每次行程集裝時間,h/次;s--卸車及等待卸車時間,h;a--經驗常數,h;b--經驗常數,h/km;

①每一收集行程所需時間(1)機械裝車②集裝時間Pscs

式中:ct--每次行程倒空的容器數,個/次;tuc--卸空一個容器的平均時間,h/個;tdbc—每一行程各集裝點之間行駛時間,Np--每一行程經歷的集裝點數;V—垃圾車容積,m3;r—垃圾壓縮比;Vm—垃圾容器體積,m3;f—容器平均填充系數。③每一行程倒空的容器數④每周需要的行程次數(Nw):⑤每周所需收集時間:式中:Dw—每周收集時間,d/周;

tw—Nw值進到大整數值,次/周;其余符號含義同前。式中:Vw—每周垃圾產量,m3;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例:一商業區采用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收集垃圾。廢物量229m3/周,容器大小6.1m3,f=0.67,收集點到收集站間往返平均距離為25km,a=0.022h,b=0.01375h/km;廢物收集點間平均距離0.16km,a0=0.06h,b0=0.042h/km,ω=0.15。已知:收集車容積23m3,r=2,廢物收集時間為0.05h,處置場停留時間(s)0.10h。計算每周清運次數和每周實際工作時間。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解:(1)每一行程倒空容器數(2)集裝時間取整ct=11(4)每周工作時間(3)每周行程次數NW取整值人工裝車工作方式,其原理同前,僅計算式有所變化。(2)人工裝車集裝時間PSCS每一行程能夠收集的集裝點數目Np每個廢物收集點裝載時間tp收集工人數收集車每天能夠收集的次數Cn為每一個集裝點的垃圾容器數;Prh為服務到居民家的收集點占全部垃圾集裝點的百分數,%。需要的收集車輛的容積每周收集次數1.收集車輛(1)簡易自卸收集車:適于固定容器清運操作;(2)活斗式收集車:適于移動容器操作;(3)桶式側裝密封收集車:(4)后裝式壓縮收集車為了收集狹小里弄、小巷內的垃圾,人力手推車、人力三輪車常做為輔助的清運工具。2、收集車數量配備

配備車輛時,需考慮車輛的種類、滿載量、運輸距離、自動化程度及人員配備等。各類收集車輛配備數量:式中:垃圾日平均產量由前面公式計算;日單班收集次數按環衛部門定額計算;完好率按85%計算。式中:箱容積利用率按50%~70%計,完好率按80%計,其余同前。3、收集車勞力配備每輛收集車配備收集工人人數按車輛型號大小、機械化作業程度、垃圾容器放置點與容器類型等情形而確定。一般情況,除司機外,人力裝車的2t簡易自卸車配2人;人力裝車的4t簡易自卸車配2~4人;多功能車配1人;側裝密封車配2人日單班裝桶數按環衛定額計算,完好率按80%計,桶容積利用率按50%~70%計,其余同前。收集次數與時間確定的原則是在衛生、迅速、廉價的前提下達到垃圾清運目的。1、垃圾收集次數:在我國各城市住宅區、商業區基本上要求及時收集,每周幾次要根據產生量、氣候等而定。2、垃圾收集時間:大致可分晝間、晚間及黎明三種。住宅區最好在晝間收集,晚間會騷擾住戶;商業區則宜在晚間收集,此時車輛和行人稀少,可加快收集速度。總之,收集次數與收集時間,應視當地實際情況,如氣候、垃圾產生量、性質、收集方法、道路交通、居民生活習俗等而確定。4.收集次數與時間⑴收運線路應盡可能緊湊,避免重復或斷續;⑵收運線路應能平衡工作量,使每個作業階段、每條路線的收集和清運時間大致相等;⑶收運線路應避免在交通擁擠的高峰時間段收集、清運垃圾;⑷收運線路應當首先收集地勢較高地區的垃圾;⑸收集線路起始點最好位于停車場或車庫附近;下圖由南-北向單行道和東-西雙行道組合形成的街區垃圾收運路線。3.3.1設計垃圾收運路線時的原則3.3固體廢物收集路線及規劃設計由南-北向單行道和東-西雙行道組合形成的街區垃圾收運路線圖。收運線路在單行街道收集垃圾,起點應盡量靠近街道入口處,沿環形路線進行路線收集工作。

起點

出口

3.3固體廢物收集路線及規劃設計第一種方案為每天按固定路線收運——這也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收集方案。

優點:收集時間固定、路線長短可以根據人員和設備進行調整;

缺點:人力設備使用效率較低,出現故障時會影響收集工作,垃圾產生量發生變化時,不能及時調整收集線路。第二種方案是大路線收運允許收集人員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自己決定何時進行那條路線的收集工作。優缺點與第一種方法的相同。第三種方案是車輛滿載法

優點:可以減少垃圾清運時間,充分的利用人力和設備,并且適用于所有收集方式。缺點:不能準確預測車輛滿承載量相當多少居民住戶或企事業單位的垃圾產生量。第四種方案是采用固定工作時間的方法

收集人員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內工作。這樣可以比較充分地利用有關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本方法規律性不明顯,一般人員很少了解本地垃圾收集的具體時間。3.3.2垃圾收運路線的四種方案

主要問題:

收集車輛如何通過一系列的單行線或雙行街道行使,使整個行駛距離最小,即空載行程最小。主要步驟:(1)在不同區域的大型地圖上標出每個垃圾桶的放置點、垃圾桶的數量和收集頻率。對固定容器系統還應標出每個放置點垃圾產生量。根據面積大小和放置點的數目,將地區劃分成長方形和方形的小面積。(2)根據這個平面圖,將每周收集相同頻率的收集點的數目和每天需要出空的垃圾桶數目列出一張表。3.3.3收集線路設計的步驟注意:A.收集地點和收集頻率應與現存的政治和法規一致;B.收集人員的多少應與車輛類型與現實條件協調;C.線路的開始與結束應鄰近主要道路,盡可能地利用地形和自然疆界作為路線的疆界;D.在陡峭地區,線路的開始應在道路傾斜的頂端,下坡時收集,便于車輛滑行;E.線路上最后收集的垃圾桶應離處置場的位置最近;F.交通擁擠地區的垃圾應盡可能地安排在一天的開始收集;G.垃圾量大的產生地應安排在一天的開始時收集;H.盡可能將收集頻率相同而垃圾量小的收集點在同一天收集或同一旅程中收集。(3)從調度站或垃圾車停車場開始設計每天的收集路線(4)初步線路設計后,應對垃圾桶之間的平均距離進行計算。應使每條線路所經過的距離基本相等或相近。如果相差太大應當重新設計。若不止一輛收集車輛時,應使駕駛員的負荷平衡。以上方法是針對拖曳容器系統,對固定容器系統基本相同,只是第二步以每日收集的垃圾量來平衡制表。收集線路的設計需要經過設計、試運行、修正、確定等步驟才能逐步完成,并且只有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實踐后,才能確定下來。現在,比較先進的設計方法是利用系統工程采取模擬方法;求出最佳收集線路。3.3固體廢物收集路線及規劃設計

固體廢物的運輸(TransportofSolidWaste)包括車輛運輸、船舶運輸、列車運輸和管道運輸。1車輛運輸1)短途(垃圾收集點沿線)自卸式收運車自裝卸式收運車車廂可卸式收運車壓縮式收運車擺臂式收運車壓縮式收運車擺臂式收運車自裝卸式收運車3.4固體廢物的運輸2)長途(中轉站至處置場)整體式垃圾運輸車

車廂與底盤固定為一整體,全長<10m,裝載量<20t,推卸式或后傾自卸式卸載。牽引拖掛列車式垃圾運輸車

由一輛牽引車和一輛半掛車組成,全場<18m,集裝箱約12m,V=40m3,卸載:牽引傳輸帶、重力和推卸式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由備有液壓拉臂裝置的底盤和集裝箱組成,后傾式卸載,舉升角>48°,提升力25t,載重量約15t3.4固體廢物的運輸車輛的裝載效率:

廢物的壓縮比(倍數):式中:γf為廢物的自由容重,kg/m3;γp為廢物壓縮后的容重,kg/m33.4固體廢物的運輸2船舶運輸運輸成本較低,一般采取集裝箱的運輸方式。應注意防止廢物泄漏對河流的污染。3列車運輸對遠距離輸送大量垃圾言,列車運輸經濟而有效,但須有鐵路線至填埋場附近。目前在我國應用極少。3.4固體廢物的運輸4.管道運輸

管道輸送技術是一種以氣體(通常為空氣)或液體(通常為水)作為載體通過封閉管道輸送垃圾的運輸方式。

優點:①廢物流與外界完全隔離,受外界的影響較小,管道一般埋在地下,不受地理、氣象等外界條件限制;②運輸管道專用,容易實現自動化;③連續運輸,有利于大容量長距離的輸送;④不排放粉塵、不產生噪聲,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屬于無污染的運輸方式;⑤屬于連續運輸方式,效率高;

不足:①設備投資較大,運行費用相對較高,運行經驗不足,可靠性仍有待進一步驗證;②靈活性小,一旦建成,不易改變其路線和長度;③所需動力和對管道的磨損較大,長距離輸送時容易發生堵塞。3.4固體廢物的運輸3.4固體廢物的運輸⑴空氣輸送包括真空管道氣壓容器運輸和壓送運輸方式。①真空運輸

通過在管道兩端設立抽氣、壓氣站,抽出容器前方一端的空氣,并在其后方送入一定氣壓空氣,使容器運行。特點:可從多個產生源向一點集中輸送,對MSW的輸送尤為適合;調整容易;環保(總體呈負壓狀態,避免廢氣外溢);不適于長距離運輸。

三種管徑的真空輸送的適用范圍直徑/mm最遠輸送距離/m最大收集區域面積/hm2日最大垃圾處理量/(t/d)用途大口徑450-6001500-2500100-20050-100大規模地域中口徑300-400800-150040-10010-50中等規模地域小口徑150-250400-8008-401-10小規模地域或樓內3.4固體廢物的運輸②壓送運輸把裝滿垃圾的容器送入管道,用高壓氣流推動容器在管內運行。運輸速度可達20-25km/h。特點:適應于供應量一定(30-120t/d)、長距離(當φ500-1000m時,達7km)、高效率的輸送;動力消耗過大,容器耐壓技術高,廢物需破碎。⑵水力輸送分為水力管道輸送(將垃圾浸于水中,浮流運行)和水力容器式管道輸送(將垃圾置于容器中隨水運行)。不足:需對水作后續處理,增加費用;技術尚不成熟。3.4固體廢物的運輸5.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及運輸危險廢物的收集危險廢物一經產生,立即妥善的進行收集存放,存放容器包括鋼制容器和特種塑料容器。存放容器應標明危險廢物的名稱、日期、類別、數量及危害說明等項目。危險廢物的貯存指定地點貯存,庫房通風良好。存放的廢物應登載其類型和數量,分類存放。轉運站應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3.4固體廢物的運輸(1)主管單位查驗審批清運工具,簽發危險廢物清運許可證,清運人員進行相關培訓;(2)清運車輛須有危險物標志或危險符號,利于人們辨別,并引起注意。(3)執行任務時,需持清運許可證,其上應注明廢物來源、性質和運往地點;(4)事先規劃清運方案,并且有各種應急措施;(5)清運過程采取周密地監督機制和制度;(6)發生泄露、傾泄等意外情況,應迅速采取應急措施,盡快通知當地環保、公安部門。危險廢物的清運3.4固體廢物的運輸垃圾中轉站(也稱轉運站)是把用中、小型垃圾收集清運車分散收集到的垃圾集中起來并借助于機械設備轉裝到大型垃圾清運車的、由建筑物、構筑物群組成的環境衛生工作場所稱垃圾中轉站。城市垃圾一般首先經由環衛部門收集清運到垃圾中轉站,然后再在中轉站把垃圾轉運到垃圾處理廠。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垃圾中轉站成套設備由垃圾壓縮機、垃圾儲料槽、垃圾轉運車、電氣控制系統、除塵除臭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等構成。垂直式垃圾壓縮機水平式垃圾壓縮機電氣控制系統除臭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垃圾轉運車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3.5.1垃圾中轉站的必要性(主要視經濟性而定)(1)市區附近難以找到合適的填埋場或處置場,另外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垃圾處理廠不宜距居民區太近。(2)垃圾的產生具有可變性和隨機性;(3)轉運站可臨時貯存廢物,降低清運成本。經濟性分析

移動容器式收集運輸

C1=a1·S(1)設置中轉站轉運C3=a3·S+b3(3)固定容器式收集運輸

C2=a2·S+b2(2)Cn為垃圾清運總費用;S為垃圾清運距離;b2為集裝點垃圾裝卸和其它管理等費用;b3為中轉站基建和操作管理增加給垃圾清運的費用。一般情況下,a1>a2>a3

,b3>b2

。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利用上面三種清運操作費用方程作圖(C-S圖)(如有圖所示),從圖中分析:當S>S3時,中轉站垃圾清運操作費用低,即需設置中轉站;當S<S1時,應用移動容器方式直接進行垃圾清運操作較為經濟合理,不需設置中轉站;當S1<S<S3時,使用固定容器方式直接清運垃圾,費用合理,因此也不需設置中轉站。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分類依據中轉量小型,<150t;中型,150~450t;大型,>450t裝載方式直接傾卸裝車;直接傾卸壓實裝車;貯存待裝;復合型中轉站裝卸料方法高低貨位方式;平面傳送帶方式大型清運工具公路中轉;鐵路中轉;水路中轉;氣力輸送中轉站類型類別3.5.2垃圾中轉站的分類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3.5.3不同類型垃圾中轉站的介紹轉運站類型裝載運輸車方式直接裝載先貯存再裝載直接裝載和先貯存再裝載相結合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直接裝載型轉運站大型無壓縮直接裝載轉運站大型可壓縮直接裝載轉運站中小型可壓縮直接裝載轉運站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先貯存再裝載轉運站大型無壓縮先貯存再裝載型轉運站中型帶預處理和壓縮設備的先貯存再裝載型轉運站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直接裝載和先貯存再裝載相結合型轉運站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3.5.4轉運站選址要求需考慮的因素:資源回收的可能、垃圾儲存容量、地址選擇、轉運站類型、衛生設備、出入口及其它設備。①綜合考慮各方面的要求;②位于垃圾收集中心或垃圾產量多的地方;③對居民身體健康和環境衛生影響較少的地方。④交通方便的地方;⑤便于垃圾中轉收集輸送,能耗最低的地方;⑥便于廢物的資源化。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3.5.5轉運站配置要求《城市環境衛生設施標準》(CJ527—89)公路中轉站設置要求公路中轉站的設置數量和規模取決于收集車的類型、收集范圍和垃圾轉運量,一般每10-15km2設置一座中轉站,一般在居住區或城市的工業、市政用地中設置,其用地面積根據日轉運量確定。鐵路中轉站設置要求當垃圾處理場距離市區路程大于50km時,可設置鐵路運輸中轉站。中轉站必須設置裝卸垃圾的專用站臺以及與鐵路系統銜接的調度、通訊、信號等系統水路中轉站配置要求水路中轉站設置要有供卸料、停泊、調檔等作用的岸線,還應有陸上空地作為作業區。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3.5.6轉運站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衛生封閉形式,規范作業,環保措施;露天——設置防風網罩和其他柵欄;拋灑到外邊的固體廢物要及時撿回;暫存待裝——噴水,工人操作要戴防塵面罩;防火設施;衛生設施,綠化,綠化面積應達到10%。——飄塵、噪聲、臭氣、排氣等指標應符合環境監測標推。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在規劃和設計轉運站時,應考慮如下幾個因素:(1)每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