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師說一、教材簡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二、學情分析我認為制約本年級學生學習本文的二點不利因素是:
1.學生普遍反映不喜歡上文言文課,認為文言文一種比較費力又很難進入的文體。2.學生對文言文虛詞和實詞,不容易分析和理解。三、教學目標
:1、古為今用,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理解重點詞句。3、掌握文中出現的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字、詞,掌握文中出現的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等;
4、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論證結構,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5、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古文特點及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6.判斷句式的了解與掌握四、教學重點:1、理解《師說》中關于從師學習的論述,抓住對比手法分析課文,體會作者主張的進步性和局限性;2、背誦第一段,掌握文中的語法知識;3、認清本文的層次結構,同時培養閱讀語感。五、教學難點1、掌握積累“師、傳、從、道、惑、受、賤、孰、貽、圣、愚、群、足、攻、經”等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了解“也、則、于、乎、所以”這些文言虛詞;2、掌握文中出現的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字、詞,掌握文中出現的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等;布置預習:1、熟讀課文,掌握生字的讀音;
2、初步理解課文;
3、參考注釋翻譯課文,不會譯的用紅筆把原句抄上。六,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1、同學們,你們覺得教師應該受尊敬嗎?說明:從文革中的“臭老九”到今天“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地位一天天升高,可是在教師倍受尊敬的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教師已經越來越職業化,跟一般的職業沒什么兩樣,因此不需要特別尊敬。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精彩的論說,雖然針對的情況不一樣,但有些道理是千古不變的,尊師重教的風氣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二,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陽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后人稱之為韓昌黎、韓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三、解題“師說”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四.自學感悟,初讀課文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傳道(chuán)
句讀(dòu
)
針砭(biān)
阿諛(yǘ)
巫(wū)醫
郯子(tán)
萇弘
(cháng)
師襄(xiāng)
老聃(dān)
經傳(zhuàn)
李蟠(pán)
或不焉(fǒu
)
貽(yí)
從師(cóng)
2.指導學生翻譯第一段。
古時候求學問的人一定有老師。所謂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授與專業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道理的,誰能夠沒有疑難問題呢?有疑難問題卻不跟老師請教,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便終究不會解決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隨他,以他為師;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學習。我學習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還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論地位高還是低,不論年齡大還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師也就在那3、語言知識積累
(1).
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教授,傳授)
(2).
古今異義
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讀書人。
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3)判斷句式1、…者,…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2、者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3、……,……。
劉備,世之梟雄。4、……者,……。
柳敬亭者,揚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5、“為”字表判斷。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4)、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A:也——在句中,也字靠前停頓。
B1、3個“乎”——在此相當于“于”字,意義為:在
2、4個“乎”——在此相當于“于”字,意義為:比
C師
在句中作意動用法翻譯成“以……為師”(3).學生誦讀第一段,回答下列問題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了出來。“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的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容、范圍,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兩個單音詞。“所”具有代詞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所”指代“老師”,譯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句中的“道”,包含“仁”、“義”等具體內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就是下文的“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的連詞“如果”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系的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本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的總論點,教師的職能,擇師的標準以及從師的原則。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努力去預習一下余下的課文.
七.,板書設計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解惑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八,作業布置C層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傳道(chuán)
句讀(dòu
)
針砭(biān)
阿諛(yǘ)
巫(wū)醫
郯子(tán)
李蟠(pán)
或不焉(fǒu
)
從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小學英語畢業考試模擬卷(英語繪本閱讀閱讀技巧與應用策略培養提升拓展訓練試題)
- 2025年消防執業資格考試:消防應急通信保障通信設備故障分析與處理試題
- 2025年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考試題庫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考試題庫: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消防安全設施檢驗檢測試題
- 2025年網絡工程師職業技能測試卷:網絡工程師職業生涯規劃與自我成長試題
- 2025年專升本藝術概論模擬試題(藝術史論重點解析+備考資料)
- 2025年寵物訓導師職業能力測試卷:高級技能實操試題集
- 2025年小學英語畢業考試模擬卷(英語綜合實踐)閱讀理解試題
- 2025年十堰貨運資格證考試題答案
- 2025年四川貨運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
- 新編煤礦員工不安全行為及崗位規范管理手冊匯編(版)
- 07J902-3 醫療建筑(衛生間、淋浴間、洗池)
- 推薦如果歷史是一群喵讀書分享會模板
- 【課件】高考英語試卷講評之七選五課件
-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化妝品的副作用
- 體育-足球腳背內側傳球教學設計
- 地下室抗浮錨桿施工方案
- GB/T 41530-2022玩具及兒童用品術語和定義
- JJF 1485-2014圓度定標塊校準規范
- GB/T 4802.2-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第2部分:改型馬丁代爾法
- GB/T 14689-2008技術制圖圖紙幅面和格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