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影視藝術_第1頁
音樂與影視藝術_第2頁
音樂與影視藝術_第3頁
音樂與影視藝術_第4頁
音樂與影視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音樂與影視藝術課程標準列舉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理解這些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多樣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視藝術產生與發展的歷程,認識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一、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浪漫主義背景:拿破侖統治結束后,人們對“理性王國”感到失望。代表:交響樂——貝多芬“樂圣”貝多芬(1770—1827),誕生于德國波恩市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祖父是當地宮廷合唱團和管弦樂團的團長,父親則是合唱團的歌手。貝多芬是西方世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集古典主義音樂之大成,開浪漫主義音樂之先聲。

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嚴重,以致1809年以后失聰,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殺,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耳聾帶來的巨大困難,創作了大量不朽的音樂作品,以此來同命運抗爭。第三交響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獻給法國第一位執政者拿破侖,但當得知拿破侖將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時,貝多芬立刻將總譜寫有題詞的封面撕下,并憤怒地高喊:"這是一個獨裁者!"后來出版時他將標題改為"為紀念一位偉大的英雄而作"。這部作品于1805年在維也納初演一舉成功,從此貝多芬蜚聲于歐洲樂壇。這部作品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維也納交響樂模式,完全體現英雄性格的作品。(2)上述材料體現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體現了貝多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反對專制的革命精神。感悟歷史(1)請欣賞音樂,體會這段音樂想要表達的情感,并說出它的作者。貝多芬一生最輝煌的作品是九部交響曲:早期的作品中充滿時代的精神,蘊涵革命力量。代表作品為《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后期作品開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更多地描繪自然美景和人類心靈。代表作品為《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他的墓碑上銘刻著:"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并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一、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浪漫主義背景:拿破侖統治結束后,人們對“理性王國”感到失望。代表:交響樂——貝多芬“樂圣”圓舞曲——“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的多瑙河》歌劇——威爾第《茶花女》

比才《卡門》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比才最優秀的作品是歌劇《卡門》,這部歌劇題材新奇和風格的獨特,它標志著法國浪漫主義歌劇的誕生,代表著比才音樂創作的畢生努力和探索,是他創作成就的最高峰,也是法國歌劇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卡門》成為了世界各國久演不衰的劇目。

浪漫主義背景:拿破侖統治結束后,人們對“理性王國”感到失望。

代表:

交響樂——貝多芬“樂圣”圓舞曲——“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的多瑙河》

歌劇——威爾第《茶花女》

比才《卡門》特點:突出個人感受。一、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民族樂派背景:19世紀中葉,東北歐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空前高漲。代表:

俄國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天鵝湖》

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極其優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等。他的樂曲中呈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和民間特色,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主精神貫穿著他全部的創作活動。他主張音樂的美,是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礎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優美,通俗易懂而著稱,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樂是社會的真實寫照。如何欣賞音樂作品呢?

除了欣賞樂曲的節奏和旋律,還要了解作曲家所處的歷史背景、作曲家的個人經歷和創作動機等。一、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民族樂派背景:19世紀中葉,東北歐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空前高漲。代表:

俄國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天鵝湖》特點:民族特性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臺”、“和春”陸續進入北京。四大徽班進京促使了徽劇和漢劇的結合,為京劇的正式誕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20世紀流行音樂的發展變化背景:經濟的迅速增長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階段:一戰后至二戰——爵士樂興起二戰后——搖滾、藍調、爵士樂流行20世紀70年代后——風格多樣化,交流頻繁。——普雷斯利

他是使搖滾樂讓年輕人瘋狂的第一人。在他的音樂中,強有力的電聲樂器刺激了年輕人好奇和敏感的神經,他的演唱渲泄了年輕人心底的呼喊,使他們的情緒獲得疏導和發泄。

他的歌迷包括各種層次的人,他的歌聲中有呼喊、甜美溫柔、敘事、愛國、宗教、逃避現實、抨擊社會、鄉土氣息、浪漫情調,等等內容。。貓王“甲殼蟲”演唱組

1957年英國人約翰·列農(吉他手、歌手)、保羅·麥卡特尼(鍵盤樂手)、喬治·哈里森(吉他兼鍵盤樂手)和理查德·斯達克(鼓手)四個青年,成立了一個流行歌曲演唱組合,取名為"甲殼蟲"。"甲殼蟲"演唱組正式名子,英文叫BeatlesBand,中文音譯名叫"披頭士樂隊"。有趣的是"披頭士"這個詞倒用得恰到好處,因為它形象地概括了他們留著長發、穿著牛仔褲、休閑衣的頹廢形象。而Beat這個詞,原義的意思是拍、打,正說明了他們的搖滾演唱風格。"披頭士"后來也成了這類形象的時尚青年的專用詞。二、20世紀流行音樂的發展變化背景:20世紀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階段:一戰后至二戰——爵士樂興起二戰后——搖滾、藍調、爵士樂流行倫敦、費城同時演出,持續16個小時;140多個國家近15億的電視觀眾觀看;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搖滾樂歌星參加了這次義演;共籌得善款5000萬美元。這一天,整個世界都洋溢著無私的感情。“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樂演唱會:世界的良知復興你認為這次演出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對此你有何認識?首先,這次演出的主題富有正義性;其次,搖滾音樂藝術風靡一時;再次,借助了先進的傳媒技術等;藝術是一定社會現實的反映,其生命力源于生活;先進的文化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成為文化藝術在全球傳播的強大動力,推動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融合與交流;綠地廣場紫峰大廈建筑高度達450米,是南京最高峰、江蘇第一高樓,同時也臨列世界第七高樓。南京綠地盧米埃國際電影城位于綠地廣場5F-6F,是7個廳5星級標準的國際化影院.休息區影廳入口影城明星墻VIP影廳三、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產生條件發展階段影響電影、電視產生的條件1、物質技術基礎:科學技術和生產力迅猛發展2、精神動力:社會的巨大變化,人類的精神追求以及商業利潤的推動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誕生:1895年

默片時代:1895—1927年成熟:20世紀20~40年代

二戰后,電影藝術發展迅速電視的發展電視出現:20世紀20年代中期首次播送電視節目:1929年,英國彩色電視播放:40年代初,美國電視藝術的普及應用:二戰后電視藝術在中國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標志著中國電視業的誕生。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內用“活動電影機”將自己拍攝的膠片放映至銀幕上這一史實,一致公認將1895年12月28日作為世界電影的發明日

【工廠大門】法國1895盧米埃爾兄弟拍攝。拍攝的是盧米埃爾工廠上班時的情景,影片長度不到兩分鐘,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嚴格意義的活動影像,也是第一部記錄電影,標志著歐洲電影是從寫實主義開始。20世紀初——1927年,無聲片(“默片”)(1)格里菲斯

——“現代電影之父”“電影界的莎士比亞”《一個國家的誕生》(2)卓別林世界電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劇大師代表作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藝術夸張手法和動作造型20世紀初——1927年,無聲片(“默片”)(3)蘇聯電影的發展:《波將軍號戰艦》

2、電影藝術的成熟期──20世紀20~40年代①、從無聲走向有聲:1927年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拍攝了電影《爵士歌王》。

②、從黑白轉向彩色: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華世家》拍攝成功,標志著彩色電影的問世。二戰后電影新技術的發展:條件:第三次科技革命,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的發展。影響:給觀眾帶來了更具沖擊力的視覺享受。電影藝術在中國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中國電影:你認為這兩部影片被國際電影界認可的原因有哪些?從中你能得到哪些認識?民族性世界性

第七藝術

1911年,意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里喬托·卡努杜發表的一篇論著中第一次宣稱電影是繼建筑、音樂、美術、雕塑、詩歌、舞蹈這六種藝術后的一種新興藝術,它是把所有這些藝術都加以綜合,形成運動中的造型藝術形式。

電視——坐擁天地電影、電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反映人類科技的進步引領社會風尚、滿足精神追求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豐富生活\視聽享受、啟迪心靈)對國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傳播信息)影響文明的發展思考問題以電影、電視的發展為例,談談藝術與科技發展之間的關系?科技發展為新藝術形式的出現提供了物質基礎;藝術的進步和人類需求的提高,又促進了新科技成果的出現。課堂總結興起時間流派代表及代表作品特點19世紀初浪漫主義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感性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威爾第《茶花女》比才《卡門》19世紀中葉民族樂派柴可夫斯基《天鵝湖》民族性20世紀初流行音樂《圍著時鐘搖吧》《時代在改變》通俗性貓王、披頭士樂隊條件產生、發明人發展影響電影1、物質和科技基礎2、內在動力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默片——成熟——二戰后發展引領社會風尚、滿足精神追求、傳遞信息電視20世紀20年代

20、30年代成型——30、40年代發展——二戰后普及課堂總結

1、以下屬于貝多芬的音樂作品的 ①《英雄交響樂》 ②《命運交響樂》 ③《茶花女》 ④《合唱交響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最能體現法國音樂追求精巧形式特征的作品是 A《藍色的多瑙河》 B《卡門》 C《天鵝湖》 D《茶花女》

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