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九期】_第1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九期】_第2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九期】_第3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九期】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龍山2023年高考研究中心:甘肅、青海考區強化限時測試題【第九期】1.“(英國)工黨剛出現時,曾被當時的兩大黨(保守黨和自由黨)共同視為危險的敵人,特別是1918年工黨發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正式綱領后,情況更是如此。但是工黨在1923年和1929-1933年兩次執政所取得的政績表明,它不過是英國現存政治體制內的一支力量而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工黨本質上是無產階級政黨 B.工黨本質上仍是資產階級政黨C.工黨執政改變了英國的政權性質 D.工黨得以上臺和其正式綱領無關2.漢密爾頓針對美國建國初期的狀況說:“……我們所經歷的禍患并非來自局部的或細小的缺點,而是來自這個建筑物結構上的基本錯誤。”“建筑物結構”是指A.總統制 B.聯邦制C.分權制 D.邦聯制3.艾森豪威爾事后認為,提名沃倫乃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愚蠢的錯誤。”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對把霍姆斯大法官送進最高法院,也曾追悔莫及。哈里·杜魯門總統曾自我解嘲道:“無論你把什么人放在法院,他就不再是你的朋友了。”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年憲法奉行“制約與平衡”的原則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總統任命,權力高于總統C.總統和大法官代表不同政黨的利益D.美國地方和中央之間存在尖銳的矛盾4.托克維爾《舊制度和大革命》一書指出,“1791年德意志各邦君主聚焦在匹尓尼茨,確實宣稱法國君主制所面臨的威脅乃是歐洲一切舊政權的共同威脅。它們同法國同處在危難之中”。這反映了法國大革命()A.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B.瓦解了歐洲各國的君主制C.為歐洲各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 D.引發了德國的王朝戰爭5.梯也爾在1871年8月就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之后說,“共和制存在著,它是國家的合法政體。要求別的東西,將引起一場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梯也爾 ()A.意在說明當時君主派與君主立憲派斗爭激烈B.希望法國不要發生農民階級暴動C.希望資產階級共和制長久存在下去D.認為法國封建頑固勢力仍會繼續復辟6.中國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規定:“第一,下開劃界以內之奉天省南邊地方。從鴨綠江口溯該江以抵安平河口,又從該河口劃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劃成拆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劃界線內。”這一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7.據《申報》報道:“昨接京電悉,公車孝廉千余人,上書二萬言,力拒議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見圣朝養士之隆,亙古所罕。然皇上已批準和約,且日人已有還地之議,想諸公可降氣平心矣。”由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申報》關注時政新聞 B.報道涉及中日關系C.報道中的“皇上”是光緒帝 D.上書促成了日人“還地之議”8.“日本之征臺灣也……先后病者凡二萬六千九百九十四人,犧牲可謂巨矣。中國方面則軍械電線等物均歸日本,始者故知戰不勝也,信如李鴻章曰:‘果能如約內渡,得以從容料理,則公家餉械,民間財產,保全實多。’”對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A.日本為占領臺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B.作者對反割臺斗爭予以高度評價C.李鴻章對反割臺斗爭持否定態度 D.作者認為反割臺斗爭本可以避免9.下面是中國近代簽訂某不平等條約的部分代表名單。這一條約簽訂后 大清欽命全權大臣便宜行事總理外務部事務和碩慶親王;總督部堂一等肅毅伯李鴻章;大德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大臣穆默;大西欽差駐扎中華全權大臣葛絡干;大英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薩道義;大日本國欽差全權大臣小村壽太郎;大俄欽差全權大臣內廷大夫格爾思……A.列強侵華勢力開始深入中國內地B.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C.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10.“賊做官,官做賊,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這首歌謠生動地反映了 ()A.金田起義爆發的背景 B.天京事變的危害C.武昌起義爆發的原因 D.太平天國政權的性質11.“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漢口胡兒(胡兒指滿洲貴族)呆如寒雞。”與這一標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C.太平軍西征 D.太平軍揮師北伐12.馬克思曾在1853年認為“太平天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性質的政權。”這主要是基于太平天國 ()A.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實行“圣庫”制度B.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C.提出建立絕對平均主義的理想社會D.以法治國,由公眾選舉官吏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希臘的另一個著名的城邦雅典,最初并無成文法,僅有習慣法,雅典的平民極力要求制定新的法律來限制貴族的特權,以確保自己的利益。于是成文法應運而生。經過政府和民眾的長期努力,雅典開始進入法律“統治”的時期。自此,法治的意識在希臘人的思想中形成,他們關注法律的權威,強調執政民眾對法律的服從,并萌發了要用法律來建構政治秩序的愿望。——摘自張梁《淺談從古希臘到現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轉變》材料二在西塞羅之后,羅馬共和國為龐大的羅馬帝國所取代,帝國的大權都集于皇帝一身,皇帝的意志不許違抗。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的權威被皇帝自身的權威所掩蓋,但法治的某些思想或觀念并沒有因為共和國的法治被破壞而徹底摧毀,還是繼續殘存在帝國之中。一些開明的皇帝不認為法律是他們手中的一根權杖,而把它看成治國的有力憑據。特別是在東羅馬帝國取代西羅馬帝國之后,帝國的皇帝們更加認識到,要實現帝國的輝煌,只有兩樣法寶,一是武力,二是法律。這樣,法治的觀念便一直得以延續。《查士丁尼法典》的出現,對推行法治起了重要作用。——摘自張梁《淺談從古希臘到現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轉變》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希臘人“法治”意識的思想核心,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種意識形成的條件。(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羅馬帝國與古雅典“法治”觀念的異同。(3)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古希臘、羅馬的法律對人類文明的貢獻。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羅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銅表法》,是一部簡單、保守、代表農業民族的成文法。隨著商業和帝國的發展,生活愈益復雜,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滿足需要。外國人在羅馬可能遭到關押,他的財產可能被沒收,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遇上這種情況,適用什么法律呢?——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法學家特里波尼阿努斯組成一個十人委員會,負責領導法典的編纂工作,清理以往皇帝頒布的法令,刪除其中矛盾和過時的部分,并按時間順序把所剩部分匯編成冊。該法典于529年正式頒布生效,是為《查士丁尼法律匯編》。凡未經輯入的敕令,一概失效。此后,查士丁尼又命令手下編訂了《法學總論》《法學匯編》和《新敕令》三部法典。歷史上一般把它們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十二銅表法》制定的原因。羅馬人怎樣解決“外國人在羅馬可能遭到關押,他的財產可能被沒收”的問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歷史地位。(3)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十二銅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點。1.答案B解析雖然工黨頒布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綱領,但這只不過是其吸引選民的一種手段。我們可以從材料中看到在現實政治實踐中它仍然維護的是現存的政治體制,因此它本質上屬于資產階級政黨。故選B項。2.答案D解析美國建國初期的“基本錯誤”是實行了邦聯制,故選D項。3.答案A解析材料中三位總統都對自己提名的大法官感到后悔、無可奈何,這是因為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參議院批準,終身任職,擁有最高司法權,所以總統不能干預其行使職責。這是“制約與平衡”原則的體現,故選A項。4.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法國大革命使歐洲部分封建君主產生了危機感,他們擔心法國大革命影響其他國家,引發自己國內的革命。A項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項“瓦解”不符合史實;D項與題中時間不符;故選C項。5.答案C解析梯也爾總統代表法國資產階級共和派利益。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制度已鞏固下來,并且已成立第三共和國,但政局動蕩,共和制和君主制斗爭仍十分激烈。故其用意為必須確認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合法性,故選C項。6.答案C解析據“奉天省”“鴨綠江口”“營口”等信息可知,該條約涉及對東北地區領土的割占。A項割占的是香港島;B項割占的是九龍司;C項割占的包括遼東半島;D項不涉及割占土地;故C項正確。7.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戰爭后,日本“還地之議”不是“公車上書”的成果,而是俄國、德國、法國干涉的結果。ABC項與記載對應,D項錯誤,符合題意。8.答案B解析從材料“日本之征臺灣也……先后病者凡二萬六千九百九十四人,犧牲可謂巨矣”可以看出日本占領臺灣付出了慘重代價,A項正確;從材料“信如李鴻章曰:‘果能如約內渡,得以從容料理,則公家餉械,民間財產,保全實多”可知CD項正確;材料中作者并沒有高度評價反割臺斗爭,故B項錯誤。9.答案C解析據“部分代表名單”,可判斷該不平等條約是《辛丑條約》,它的簽訂,使清政府由此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故選C項。10.答案A解析由題干可以看出這首歌謠反映的是民眾對當時清政府統治的不滿,期盼變革的發生。故題干反映的是金田起義的背景,A項正確。11.答案C解析由“天京天兵”可知標語與太平天國運動有關,而“漢口胡兒呆如寒雞”說明此歷史事件發生在漢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C項正確。12.答案A解析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廢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實行“圣庫”制度,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政權的“共產主義”性質。BD項是《資政新篇》的內容,表明其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不符合題意。C項只是一種理念,并非實際措施,不符合題意。13.答案(1)法律至上,以法治國。條件: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展;政治上平民為限制貴族特權不斷斗爭,梭倫、伯利克里等推行的改革,雅典民主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等;思想上人文精神形成等。(2)相同點:都強調法律的權威,用法治維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注重法律條文的規范和完善,都服務于統治階級。不同點:古雅典的法治觀念建立在民主制度的基礎之上,羅馬帝國的法治則服務于君主專制;古雅典強調法律權威,執政民眾一律服從,羅馬帝國法律權威則為皇帝權威掩蓋;古雅典法律屬于公民法,羅馬帝國法律則發展為萬民法;古雅典處于“法律”統治之下,羅馬帝國則依靠武力和法律兩個法寶。(3)貢獻: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政權,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發展,促使古希臘、羅馬創造了燦爛物質和精神文明。其法治精神和原則,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推動了人類社會邁向現代工業文明社會。14.答案(1)原因:在制定《十二銅表法》之前,羅馬沒有成文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