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4》第三單元測試題第I卷閱讀題甲 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人類鐘情于交往超過任何其他活動,這或許是本能賦予我們的。友誼各種各樣,通常由欲望、利益、公眾或私人的需要建立和維系。因此,越是摻雜著其他的動機、目的和利益的友誼,就越難有其美好和真誠的東西,也就越無友誼可言了。父子之間沒有友誼,因為孩子對于父親,多半是尊敬。友誼需要交流,父子之間差距最巨大,難以有這種交流,也許還可能傷及父子間天然的義務。父親不應向兒子袒露所有內心的秘密,以致父子間產生不適宜的關系;同時兒子也不能責備和指出父親的錯誤,這是友誼最重要的職責。 男女的愛情也不屬于友誼之列。盡管愛情的火焰更活躍、更熾熱、更勇猛,但它讓我們處于緊張之中,有時是一種想急切去追求得不到的東西的狂妄。然而友誼卻是一種普通的溫熱,它平穩寧靜、持久不變;它溫柔平和,不會讓人感到傷痛和難受。 愛情倘若進入友誼階段,也就是說,進入彼此賞識階段,它便會慢慢消退,進而消逝。友誼在得到之后便會進一步滋長、健壯、發展,因為它是精神上的,心靈也會由此而得以升華。友誼除了自身之外,不涉及其他任何的交易存在。 友誼實際上是由心靈相通的機遇相聯結的頻繁交往和親密無間。 羅馬執政官在處死提比略?格拉庫斯之后,繼續迫害與他相識的一些人,他最要好的朋友凱厄斯?布洛修斯便是其中之一。萊利馬斯當著羅馬執政官的面,問布洛修斯愿意為朋友做些什么,布洛修斯的回答是一切事情。萊利馬斯又說:“什么?一切?如果他要你燒掉我們的神廟呢?”布洛修斯反駁說:“他絕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但他堅持這樣要求呢?”萊利馬斯接著問。布洛修斯答道:“那我會照辦。” 譴責他言辭的人,并不懂其中的秘密,也不知道布洛修斯所持的看法。實際上他們倆相交甚深,由于深交,他們互相信任,互相欽佩。讓道德和理性來引導這樣的信賴,你就會發現布洛修斯應該這樣回答:“假如我們的行動和思想不一致的話,那么,我們就不再是朋友。”千萬不要把普通的友誼和這里的友誼相提并論。對于一般的友誼,人們像提著智慧的繩索小心翼翼地前行,繩索須小心地呵護才不至于出現可能的斷裂。“愛他時,就要想到有一天你會恨他;恨他時,又要想到你可能會再次愛他。”奇隆這樣說道。這一規則對崇高的友誼而言是極其令人厭惡的,可對于普通的友誼來說,卻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對于后者我們必須用上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哦,我的朋友們,世上并沒有一個是朋友。” 恩惠和利益孕育這普通的友誼,然而在至高無上的友誼中,卻找不到它的蹤跡,因為我們的意志已完全交融。在必要時,我們會得到朋友的救助,我們也不會因為自己盡了什么職責而感到慶幸。朋友這樣的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美。朋友間沒有了義務的感覺,他們所討厭的引起分歧和爭端的字眼,如利益、義務、感激、祈求等等都從他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其實,他們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擁有的。他們行動一致,依據亞里士多德的定義,他們是一個靈魂占據兩個軀體,所以他們之間不能給予或得到任何東西,這就是為什么立法者們為使婚姻與這神圣的友誼有某種想象上的相似,而禁止夫妻雙方相互饋贈。 普通的友誼是可以分享的。你可以欣賞這個人的美貌,那個人的風流和智慧;你也可以喜歡這個人慈父般的胸懷,那個人兄弟般的情誼,如此等等。然而至高無上的友誼卻統領和控制著我們的靈魂,是不可以和別人分享的。假如兩個朋友同時求你幫忙,你會幫誰?假如有兩個人要求你做的事性質相反,你將聽誰的?獨一無二的高尚的友誼會解除所有的職責,免除所有的義務。 古人米南德認為,只需遇見朋友的影子便算是幸福的了。 (選自《蒙田隨筆集》中的《論友誼》,有刪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友誼源自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并建立在各種外在需求之上,這或許是本能賦予我們的。 B.在父子交流的過程中,父親不能向孩子訴說內心的秘密,以避免產生不適宜的關系。 C.勇猛、熾熱的愛情區別于溫柔、平和的友誼,它一旦進入友誼階段,便會慢慢消逝。 D.立法者希望婚姻與至高無上的友誼相仿,沒有恩惠和利益,因而禁止夫妻間的饋贈。 2.根據文意,下列判斷合理的一項是 A.愛情不屬于友誼之列,相愛的雙方有時會互相傷害,這是人們追求友誼的緣故。 B.作者用布洛修斯愿為朋友火燒神廟的事例來證明友誼是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 C.那些真正得到至高無上友誼的人,能夠共同擁有彼此之間的思想、觀點和榮譽。 D.假如兩個朋友同時求你幫忙,你幫了其中的一個,說明你們之間存在崇高友誼。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恩惠和利益孕育這普通的友誼,普通的友誼是可以分享的。 B.心靈相通、親密無間的友誼不同于普通的友誼,需要人們有智慧地、小心翼翼地呵護。 C.至高無上的友誼是心靈相通的,它統領和控制著我們的靈魂,是不可以和別人分享的。 D.至高無上的友誼,他們的交往不存在恩惠和利益,他們的思想完全交融。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真州東園記歐陽修真州當東南之水會,故為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之治所。龍圖閣直學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許君子春之為使也,得監察御史里行馬君仲涂為其判官。三人者,樂其相得之歡,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監軍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游焉。歲秋八月,子春以其職事走京師,圖其所謂東園者來以示予曰:“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臺,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虛之閣;水,吾泛以畫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為射賓之圃。芙渠芰荷之的歷,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陰,此前日之蒼煙白露而荊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動搖而上下,其寬閑深靚,可以答遠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風雨、鼪鼯鳥獸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圖之所載,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遠近,嬉于水以逐魚鳥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畫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為吾書其大概焉!又曰:“真,天下之沖也。四方之賓客往來者,吾與之共樂于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臺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無日而不來,而吾三人者有時而皆去也,豈不眷眷于是哉?不為之記,則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予以為三君子之材賢足以相濟,而又協于其職,知所后先,使上下給足,而東南六路之人無辛苦愁怨之聲;然后休其余閑,又與四方之賢士大夫共樂于此。是皆可嘉也,乃為之書。廬陵歐陽修記。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真州當東南之水會 當:地處、處于B.圖其所謂東南者來以示予 示:指示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D.而又協于其職 協:協調、配合5.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真州東園美景的一項(3分)①流水橫其前②芙渠芰荷之的歷③蒼煙白露而荊棘④水光日景,動搖而上下⑤嬉于水以逐魚鳥之浮沉⑥草木日益以茂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⑥6.下面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園是施正臣、許子春和馬仲涂三人于閑暇之時用監軍荒廢的營地建造的一座園子。B.作者歐陽修從夕日的廢營地變為美麗的東園這事實中認識到有能力可以改變環境。C.東園吸引著四方人士天天前來游覽,而施正臣等三人卻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連忘返。D.作者面對東園艷麗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歡樂激動不已,欣然命筆,為園作記。7.把文言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敞其中以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為射賓之圃。(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方之賓客往來者,吾與之共樂于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潛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8.“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中的“飛”字實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處?(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云樹繞堤沙,______________,天塹無涯。(《望海潮》) _______________,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2)_____________,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____________。(《雨霖鈴》)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__________________,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父親日記本鄧笛(編譯)和丈夫去紐約城旅行前,我在家里的抽屜里尋尋覓覓,希望能找到一張紐約城地圖。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那本發黃卷邊的日記本。這是我父親結婚前寫的日記,日期是從1929年到1931年。我捧著日記本,慢慢地坐下來,一頁一頁地翻看,上面的字跡淺淡,散發著歲月的味道。父親生前一直喜歡旅游,日記里記錄著他旅游的時間、地點及住宿的地方。日記里也有他去紐約的記載,于是我有了一個想法,沿著他的足跡游玩紐約城。我們帶著日記本到了紐約,按圖索驥,一路去了奧瑟林蔭大道、杰克森高地、帝國大廈、林肯中心和百老匯。當我們走在著名的曼哈頓林蔭大道上,我想我的父親當年或許也像我們一樣感受到了這個城市帶來的文化和激情。在紐約逗留的最后一個晚上,我們想找一個吃飯的地方,于是我又打開父親的日記本。父親是一個美食家,所以我不難找到他對飲食的描寫。在1931年的一個晚上,他在一家叫“巴比特”的餐館,享受了一次美妙無比的晚餐。父親用了整整兩頁紙對這一次晚餐進行了描寫。幸運的是,事隔七十多年,我們仍然從城市黃頁中找到了這家餐館。盡管它距離我們住的地方較遠,但我們還是決定去那兒用餐。巴比特餐館富麗堂皇,接待人員訓練有素。“對不起,先生。”接待我們的一個打著領結的服務生說,“飯店已經客滿了。”“那么,可以把我們安排到室外就餐處嗎?”我說,聲音中帶著父親慣用的語調。父親在日記里提到這家餐館有室外就餐處。“可以,請跟我來。”服務生帶著我們穿過一條走廊,來到一個院子里,這里有幾張空桌子,四周還有雕像、花壇和噴泉。服務生為我們布置桌子。“我們有三個人。”我對他說。“好的,”服務生回答道,“在你們等待另一個人時,你們需要什么服務嗎?”“不,他已經來了,他等了七十多年,有些迫不及待了。”我笑著說。服務生一臉的迷惑,然后丈夫跟他講起父親日記本的事情,說:“事實上,這正是我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們要為他干杯,哦,對了,你可以給我們拿一瓶香檳嗎?”可是,服務生跑得不見了蹤影。我們正茫然不解時,身邊響起一個甜美的聲音:“晚上好。”這是一個穿著華麗禮服的女士。她繼續說道:“我叫索菲婭。剛才阿爾巴告訴我,今晚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他擔心自己處理不好。”我拿出了父親的日記。“我們沿著父親當年的足跡來到了這里。”我解釋道,“他描述了他在這里吃晚餐的情況,點了八道菜,一共是美元。你想看看這段文字嗎?”她鄭重地從我手里接過日記本,像對待一件圣物。她看了這段文字,然后大聲叫道:“鱷魚梨色拉!哦,我終于想起了這個名字,它還是我們這兒的特色菜,不過名字被我搞錯了。這道菜是我父親獨創的。”“這么說,我父親在這里用餐時,是你父親經營這個飯店?”我饒有興致地問。“是的。我的父親16歲抱著淘金夢從意大利來到美國。一開始,他過得很辛苦,不但每周工作七天,而且曾嘗試不同工作。但他從不氣餒,終于積累了一筆資金,買下了這塊地,蓋了餐館。你父親在這里用餐時,是他經營這個飯店,可是幾年以后他就因病去世了……”①索菲婭說到這兒聲音有點兒哽咽,她擦了擦眼角,抬起頭,抱歉地說道:“對不起。”我把手放在她的手上。“今天晚上,讓我們一起懷念兩個父親吧。”“好呀,”她精神為之一振,臉上重新露出笑容,“現在就開始。”她起身,召來服務生吩咐了幾句,然后紀念父親的晚餐開始了。②桌上擺著我父親當年點過的八樣菜肴,外加一瓶香檳,一支樂隊為我們奏響了舒緩輕柔的曲子。在優美的樂曲聲里,我忽然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這里的每一個情節似曾相識!從未謀面的人、從未來過的地方,因為有了愛,就變得熟悉起來了。也許,這就是人生的精彩之處。 (摘自《新民晚報》)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父親日記本”是小說貫穿始終的結構線索:先以“父親日記本”引出主人公對父親往事的回憶,接著又以“父親日記本”連綴起回憶中幾個生活片段。 B.小說環境描寫,雖然文字不多,但很精彩。“這里有幾張空桌子,四周還有雕像、花壇和噴泉。”多么寧靜溫馨的畫面。 C.小說注重細節描寫。“她鄭重地從我手里接過日記本,像對待一件圣物。”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說擅長人物性格描寫,來展示人物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畫了人物形象。 E.這篇小說借助人物之間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有關“父親日記本”生動曲折的故事;巧妙地傳達了作品的內在意蘊。 (2)指出小說中畫線①處所用的描寫方法,并分析這段文字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說中畫線②處的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結合你對小說的理解,談談作者為什么以“父親日記本”作為小說的標題。(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尋找自我[奧]斯蒂芬·茨威格 蒙田不勝其煩地抱怨自己記性差。他覺得,記性差同時就會有某種記憶緩慢——這是他天生的真正缺陷。而他的理解力,即他的洞察力卻非同一般。他以銳利的目光很快就會明白自己看到的、觀察到的、認識到的和領會到的一切。可是,正如他一再責備自己的那樣:事后他又懶得把這些認知系統地加以整理,合乎情理地加以擴展。這些認知剛一被把握住,就又消失了;任何想法又都記不起來。他忘記了自己讀過的書,記不得讀書的日期,回想不起讀書時的主要生活情形。一切就像一條河似的流過他的身旁,沒有留下任何東西——沒有留下一種確定的信念,沒有留下一種堅定的觀點,沒有留下任何一成不變的東西。 其實,蒙田如此抱怨自己身上的這個弱點,正是他的優點。他的“不在任何事情上羈絆”這一點,就會迫使他一直往前走。對他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是了結的。他不死抱住自己的經驗。他也沒有可吃的老本,而必須持續不斷地去獲取精神財富。所以,他的一生也就成了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他說,“我們都是接連不斷地重新開始一種新的生活。” 他所認為的真理到了下一年,甚至常常在下一個月就已經不再是真理了。他必須重新尋找。許多矛盾現象就此產生。他似乎時而是一個伊壁鳩魯派,時而是一個斯多葛派,時而是一個懷疑論者。他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始終是一個不同的人,又始終是同一個人。 蒙田的樂趣就在于這樣一種尋找,而不在于找到。他不屬于那些尋找“智慧石”的哲人之列——那些哲人要尋找一種符合自己宗旨的濟世恒言。蒙田不要教條,不要學說,而且始終害怕固執的斷言,他說,“不要大膽地斷言什么,不要輕率地否定什么。”他不朝著一個目標走去。對他的“飄忽不定的思想”來說,每一條路都有道理。如果按照他最最喜愛的蘇格拉底的意思,他絲毫不比一個哲學家遜色,因為他什么也沒有留下——沒有留下教條、沒有留下學說、沒有留下法則、沒有留下體系。留下的無非是一個人物。一個在內心向方方面面尋找自我的人。 我們也許最應該感謝蒙田身上那種鍥而不舍的尋找的動力——感謝他的濃厚好奇心,感謝他的不好的記性。他之所以成為作家,我們也要歸功于這些。蒙田知道,他會忘記在一本書中讀到過的想法,甚至會忘記一本書在他內心引發的想法。為了不忘記這些想法:他的“浮想”、他的“遐想”——這些浮想與遐想猶如洶涌而至的潮水,一浪蓋過一浪,通常也就此被淹沒了,他只有一個辦法:把這些想法記錄在一本書的邊上,記錄在一本書的最后一張紙上。后來,他漸漸地把偶然心得的想法記在單張的紙條上;他把這些紙條稱為“沒有拼合的馬賽克”。那是一些筆記,最初是一些備忘的摘記,沒有更多的內容;到后來,他才漸漸地試著在這些筆記之間找出某種內在的聯系。他試著寫的時候,懷有一種預感:不會產生真正的結果;他的大多數試筆都是一氣呵成,因而文句自然率真。但他始終確信,這些試筆不是他真正要做的事情。寫作和記筆記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副產品,一種沉淀物——用粗俗不堪的話說,好比一個人尿里的堿,又好比牡蠣里的珍珠。主要的產品是他的生活,這些文句無非是‘生活’留下的碎屑和殘渣。蒙田說:‘我的使命和我的藝術是:創造我自己的生活’。而‘生活的藝術’是不能復制的。一個作家只不過是這一個人的影子。我們平時會無數次地嘆息有些人的寫作藝術是多么偉大,而他們‘生活的藝術’卻又是多么渺小。” (選自斯蒂芬·茨威格《蒙田》第六章《尋找自我》) (1)下列對文本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文章把蒙田的記憶力描寫得一塌糊涂,是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其實這更說明蒙田是一個大智若愚的典型。 B.蒙田覺得自己記性差,他必須持續不斷地去獲取精神財富。所以,他的一生也就成了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 C.蒙田沒有留下任何一成不變的東西,他就是這樣不斷地重新尋找真理,然后朝著一個目標努力走下去。 D.蒙田成為作家主要歸功于他那不好的記性。因為他怕忘記在一本書中讀到過的想法和在他內心引發的想法,他就用摘記和記筆記的做法,然后試筆一氣呵成。 E.茨威格筆下的蒙田,是一個“明白自己是怎樣一個人”的蒙田。不是靠天賦的優勢,而是一個人保持他的個性和自我——我的使命和我的藝術是:創造我自己的生活。 (2)從文中畫線句子看,蒙田所追求的是怎樣一種人生狀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田說:“我的使命和我的藝術是:創造我自己的生活。”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蒙田是一個鍥而不舍“尋找自我”的人,材料中有哪些體現?請簡要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達題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后期導演組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了《爸爸去哪兒》下季嘉賓的大猜想,表示其實一切都只是空穴來風。B.記者在調查走訪中也發現,早教市場質量良莠不齊,缺乏行業有效監管。C.這些散文文筆細膩生動,抒情真摯動人,令讀者有心曠神怡、如坐春風的感覺。D.智能手機的代表作之一,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一躍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四核手機。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此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具有重大的科技、經濟、軍事戰略意義和交通運輸海上應急處置和服務保障能力新的跨越。 B.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方面,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很多人總是希望能夠教會孩子寫出好作文。 C.面對“群賢畢至”的情景,使我想起了當年與我創作生涯的領路人、恩師賈大山先生一起參加類似活動的場景。 D.在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下,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特色實踐和發展探索,都開始具有世界意義。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生命是最基本的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沒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 ①每個人只有一條命 ②一個簡單的事實是 ③來產生這一個特定的個體了 ④同時,生命又是人生其他一切價值的前提 ⑤在無限的時空中,再也不會有同樣的機會 ⑥所有因素都恰好組合在一起 A、②①⑥③④⑤ B、②①⑤⑥③④ C、③②⑤⑥①④ D、⑤③①②⑥④ 16.魯迅的好友孫伏園在追悼魯迅時用魯迅的作品寫了一幅挽聯,別有特色。請用簡明的語言點評這幅挽聯的表達特色。(60字左右)(5分) 踏《莽原》、刈《野草》、《熱風》《奔流》,一生《吶喊》; 痛《毀滅》、嘆《而已》、《十月》《噩夢》、萬眾《彷徨》。點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語句,使前后內容、句式對應,修辭方法相同。(6分)給生命一個微笑。無論你是佇立在高高的頂峰,還是________________。無論你為愛興奮陶醉,還是__________________。給生命一個微笑,微笑著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只不過他們把痛苦錘煉成絢麗的詩行;微笑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生命一個微笑,我們便擁有了人生中無可比擬的美麗和灑脫。 1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羅曼·羅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圖請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1、B(B項原文表述是“父親不應向兒子袒露所有內心的秘密”而非“訴說內心的秘密”,范圍擴大了。) 2、C(C項從原文“他們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擁有的”中可以得出。A、因果推斷不成立。B、“連‘火燒神廟’這樣的事都能去幫朋友做”是證明真正友誼“思想與行為一致”,不是論證“友誼是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D、“求你幫忙”的朋友已不符合作者所認為的“崇高友誼”的特征。) 3、B(“有智慧、小心翼翼地呵護”,這是一般的友誼,而不是“心靈相通、親密無間”的友誼。 4、B(示:給……看) 5、C(③建園前的荒涼,⑤想象中的行為,⑥東園未來之情況) 6、A(B發出可以改變環境感慨的是許子春。C原文意思是“三人總有離開的時候,難道會不留戀這園子嗎”?D作者并未親到東園,只是根據一幅畫而想象作文。) 7、(1)擴建東園,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會廳堂,開辟了后園,作為賓客戲射的場所。(2)來往的四方賓客,我們可以同他們在此同享歡樂,難道這(修建東園)僅僅是為了我們三個人嗎? 8、這兩句是用淡墨描繪的如畫夜景。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光的灑瀉,都寫活了。9、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彌漫無邊的煙霧,縹緲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隱者。這兩句寫詩人心懷隱居之意,在此環境下,愿作持竿垂釣的隱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10、(1)怒濤卷霜雪 回首向來蕭瑟處(2)執手相看淚眼 暮靄沉沉楚天闊(3)贏得倉皇北顧 梧桐更兼細雨 11、(1)BC(A、“以“父親日記本”連綴起回憶中幾個生活片段”不恰當。D、“小說擅長人物性格描寫”不恰當。E、不僅僅是借助人物之間的對話;故事也并非曲折。) (2)方法: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表達了對父親深深的懷念,同時推動情節發展,引起下面一起共進紀念父親的晚餐的情節。 (3)這段環境描寫,渲染了一種溫馨的氣氛,烘托了“我”激動的心情,寄托了“我”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4)①“父親日記本”作為結構全文的線索,以“父親日記本”開篇,又以“父親日記本”作結。②全文的情節開展也大都圍繞“父親日記本”展開:先是依據父親日記里的記載,想沿著他的足跡去游玩紐約城;接著又帶著日記本按圖索驥,終于找到父親當年用餐的飯店;最終“我”和“她”一起懷念兩個父親。③有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題的作用。 12、(1)BE(A、“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不恰當。C項“朝著一個目標努力走下去”不對,應是“他不朝著一個目標走去”。D、不正確,原文說他之所以成為作家,要歸功于他的濃厚好奇心和他的不好的記性。又說他“主要的產品是他的生活”。) (2)蒙田所追求的理想狀態,他不要教條,保衛內心的自我,保持內心的獨立,保持住自己的自由。 (3)說明蒙田是一個十分熱愛生活的人,寫作和記筆記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副產品,人生的最高藝術乃是保持住自我。 (4)①他不在任何事情上羈絆,不死抱住自己的經驗。②他不要教條,不要學說,不要大膽地斷言什么,不要輕率地否定什么。③讀書時做一些筆記,做一些備忘的摘記,然后試筆,這些只不過是一種副產品,主要的產品是他的生活,創造他的生活的藝術。13、C(A、空穴來風:喻消息和傳說不是沒有原因的。誤為:沒有根據的消息和言論。與本意恰恰相反。B、指好人壞人都有,混在一起。這里誤用。C、如坐春風: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D、炙手可熱: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這里誤用。) 14、B(A、“具有……跨越”搭配不當,應是“具有重大的科技、經濟、軍事戰略意義和廣泛的社會影響”。C、第二個分句沒有主語,去掉“我想起了”前面的“使”。D、語序不當,應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探索和特色實踐”。) 15、B16、用魯迅先生譯著書名及所主編之刊名綴成一副挽聯,構思精巧;高度評價魯迅先生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表達民眾痛失“民族魂”的沉痛心情,含義深遠。 17、(示例):徘徊在失落的低谷為錯痛悔失落并非沒有挫折只不過他們把挫折當做生命的起點。 18、思路引擎:試題材料采用名人語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這些名言中,可以看出這些名言包括的內容有:向善、最美、戒惡。據此,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復律病人的觀察與護理
- 2025年秋幼兒園教學工作方案參考
- 護理低血糖的處理流程
- 2025年財務科個人工作方案
- 配電柜系統知識培訓課件
- 下消化道出血護理
- 配電室消防知識培訓課件
- 母嬰行業業務員年總結
- 2025年江蘇省南京市重點中學七校聯考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工程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城市環境衛生工作定額環境衛生各類作業成本
- 【完整版】鎖骨骨折護理查房課件
- 開工預付款支付申請表
- 雙重否定句句式轉換
- 五年級讀寫大賽試題
- “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課堂實錄作品評價指標參考
- 核電科普知識試題庫完整
- 《劉姥姥進大觀園》課本劇劇本3篇
- 顯示儀表ppt課件
- 空冷島施工方案
- 硬筆書法專用紙豎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