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市一等獎)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市一等獎)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市一等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后作業】古代中國經濟結構與特點一、選擇題1.精耕細作農業是對中國傳統農業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傳統農業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萌芽于夏商周時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技術成形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的擴展期,明清是深入發展期。我國古代農業精耕細作的最大意義在于A.擴大了耕作面積B.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C.豐富了農作物品種D.積累了生產經驗2.《呂氏春秋?上農》載:“是故丈夫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男女貿功以長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農經濟的這種形態,主要取決于A.個體分工B.社會制度C.生產能力D.勞動力短缺3.現代考古在秦、魏等國故地出土了許多生鐵鑄造的農具。1950~1951年河南輝縣發掘了5座大型魏墓,1號墓出土鐵器65件,其中農具占58件,包括、鋤、鏟、鐮、犁鏵等一整套鐵農具。材料說明戰國時期A.生鐵鑄造由魏國獨斷經營B.成套鐵農具有利農業精耕細作C.鐵制農具成為隨葬必備品D.鐵制農具最早出現于河南輝縣4.經濟立法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的見證。那么“盜馬賊死,盜牛者加(枷)”這項立法最早出現在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春秋戰國5.《唐六典》記:“工巧業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別入諸色”;《新唐書》載:“細鏤之工,教以四年;車路、樂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長矛)之工,二年……教作者傳家技。”這表明唐代工匠①頻繁更換工種②長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職業是世襲的④是臨時工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6.“從宋代起,棉花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紡織原料……到了元代,絲、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過麻。”出現這些變化的前提條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廣 B.棉紡織技術的改進C.商品經濟的發展 D.棉花成為經濟作物7.唐初征收賦稅時,錢幣與絹布、糧食并收,財政收入以貫、匹、石等為單位計算;到南宋時,賦稅征收以錢幣為主體,以“貫”為單位計算。這表明南宋A.商品經濟快速發展 B.農業手工業地位下降C.重農抑商政策松弛 D.經濟控制逐步加強8.《新唐書》記載:“唐制……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起。”陸游《老學庵筆記》載:“京都街鼓今尚廢,后生讀唐詩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這一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A.社會治安明顯好轉 B.坊市制度已經崩潰C.都城人口急劇增長 D.城市管理更加嚴格9.1514年,廣東布政司參議陳伯獻上奏說:“近許官府抽分(注:征收進口稅),公為貿易,遂使奸民數千,駕造巨舶,私置兵器,縱橫海上。”據此可知A.陳伯獻反對海禁政策B.明政府加強海禁力度C.明代東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D.明政府曾經放松海禁10.《管子?侈糜》中說:“市也者,勸(意指‘推動生產’)也;勸者,所以(本業)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據此材料判斷下列結論最符合管子經濟思想的是A.刺激消費,推動生產 B.主張節儉,反對奢侈C.重視農業,抑制商業 D.勸課農桑,提倡積累11.明朝海瑞說:“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說:“井田既廢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貧富不均。”“限田之義,均田之制雖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暫而不可以常也,終莫若聽民自便為之德得。”下列對這些材料,理解、判斷錯誤的是①海瑞正確分析了明朝的土地問題,提出了科學的解決辦法②丘浚客觀分析了我國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問題③他們都看到了土地不均這一封建社會的現象④他們都認定限田、均田是穩定統治秩序、消除貧富不均現象的基本良策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12.古代中國社會“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農,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士商相混”的現象。這說明A.禮教束縛解除,傳統觀念轉變B.啟蒙思想產生,平等觀念深入人心C.商品經濟發展,等級觀念淡化D.商人地位提高,傳統社會結構解體二、非選擇題1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唐詩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材料二宋詩云:“遠聞叫聲聲,衣服兩大堆,件件來回經。”“坊巷橋門及隱蔽去處,俱是鋪席買賣。”“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材料三明清江南工業發展最主要的特點之一,是其重工業畸輕而輕工業畸重,從而形成一種“超輕結構”。規模龐大的輕工業加上規模同樣龐大(甚至更為龐大)的農業,生活資料的生產占了社會生產的絕大比重,以重工業為主的生產資料生產在社會生產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李伯重《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請回答:(1)從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時期商業發展方面的哪些信息?(2)根據材料三,指出明清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3)有人說:中國經濟在明清時期落下了營養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這一頑疾一直影響著近代經濟的發展。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揚州是唐朝重要的商業城市,夜市繁榮;宋代商販以歌唱的形式叫賣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業活動的地點;“草市”有比較完善的飲食服務設施。(2)中國:農業和輕工業比重大。原因: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3)農本思想忽視重工業的發展;閉關鎖國政策、大國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小農經濟帶來的對先進文明的抵制。14.歷史學家李洵認為:“明代江南地區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紀以來中國歷史上有特點的社會勢力。他們憑借著江南地區發達的經濟文化有利條件,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擴展經濟實力,引領當時的社會風潮,在江南社會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紡績求利。其俗勤嗇好殖,以故富庶……如華亭相(徐階)在位,多蓄織婦,歲計所積,與市為賈。——(明)于慎行《谷山筆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啟中舉,盡免其役,家業復振……(植蠶)與市為賈,驟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啟文集》卷十一材料三(松江)嘉、隆以來,豪門貴室,導奢導淫,博帶儒冠,長奸長傲,日有奇聞疊出,歲多新事百端……倫教蕩然,綱常已矣。——(明)范濂《云間據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鄉(蘇州)富家甚多,席費千錢而不為豐,長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鄰望,亦有田三十萬畝,童仆三千人……而好訟致窮。——(清)錢泳《登樓雜記》材料五父母之命這句話固然視為天經地義不可改易的,但是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應該要曉得,這幾千年來的禮教風俗到了今天決計行不通!……做父母的應該要明白些現在世界的大勢!閉關自守,做不到了;農業經濟組織下的狀態,保不住了。——陸秋心《婚姻問題的三個時期》(《新婦女》1920年4月15日)(1)據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徑。(4分)(2)據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動引起了江南社會風氣的哪些變化?(6分)(3)有學者認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資本主義萌芽的促進者,又是其阻礙者,請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釋學者的觀點。(8分)(4)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為婚俗背景的社會政治、經濟和家庭關系,從傳統到近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6分)【答案】(1)科舉(免役);發展工商業。(2)崇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