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莎士比亞_第1頁
第三節莎士比亞_第2頁
第三節莎士比亞_第3頁
第三節莎士比亞_第4頁
第三節莎士比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莎士比亞(1564-1616)Shakespeare一、生平簡介二、創作分期三、歷史劇四、喜劇五、悲劇生平簡介一、生平簡介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出生在英格蘭華列克郡一個名叫斯特拉福的小市鎮。鎮外是一片原始森林,景色優美,美麗的艾汶河從小鎮流過,所以它被稱作為“艾汶河上的斯特拉?!薄7祷啬夸浺弧⑸胶喗?/p>

莎士比亞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原是個佃農的兒子,后來從村莊移居市鎮,經營手套、皮革等商品買賣,同時兼搞農業生產。他做了二十年市議會議員,當過鎮長,還申請到最低一級的貴族稱號。返回目錄一、生平簡介但到莎士比亞十二、三歲時,他開始負債累累,家產典當一空,為了躲債整天閉門不出,連去教堂做禮拜也取消了。這一困境使詩人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莎士比亞只在幼年進過當地的文法學校,在那里進行了有關拉丁文知識和對古羅馬作家的詩歌、戲劇的學習。大約十三、四歲時,被迫放棄學習,跟父親學做生意,貼補家用。返回目錄一、生平簡介1582年11月他18歲那年,與長他八歲的安娜·哈莎薇結婚,婚后生下兩女一男,男孩十一歲上便夭折了。返回目錄一、生平簡介1592年,莎士比亞的足跡踏上了倫敦。此后便與戲劇結下了不解之緣。本著對戲劇的熱愛,他一步步提升,一步步展露才華。他既是演員又是劇作家,既是股東又是劇院雇員,辛勤工作,一步步積累他的財富。返回目錄一、生平簡介1594年,莎士比亞進入“內務大臣的仆人們”的劇團工作。1599年,劇團擁有了自己固定的劇院——環球劇院,這是一個大眾的露天公共劇院。1608年劇團另買下了一個環境優雅的室內劇院——黑僧劇院,來這里看戲的都是上流社會的貴族或有產階級,他們的審美趣味對莎士比亞創作風格的改變不可能不產生影響。莎士比亞同時為兩個劇院寫劇本,收益固然可觀,但人也十分勞累。返回目錄一、生平簡介1612年,他在不滿50歲時便激流勇退,告老還鄉。此時,他已經是個有相當資產的紳士了,在家鄉與妻女共度了一段恬靜的時光。返回目錄一、生平簡介

1616年4月23日,正值莎士比亞53歲生日那天,他結束了自己忙碌、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作為斯特拉福有名望的人,死后他被葬在教堂神壇下邊這塊神圣的地方。返回目錄創作分期二、創作分期在2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莎士比亞共創作了兩首敘事長詩、一卷共154首十四行詩、39部戲劇。

返回目錄他的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二、創作分期1、早期(1590—1600)歷史劇和喜劇時期這段時間英國社會正處于伊利莎白女王統治的極盛時期,國內人民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這種情緒感染了涉世不深的年輕的莎士比亞。所以,初期的創作反映了作者樂觀、進取精神和對生活的憧憬、希望。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主要作品有9部歷史劇有《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約翰王》等。這些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本民族無比自豪和自信的感情。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

10部喜劇《錯誤的喜劇》、《馴悍記》、《維洛那二紳士》、《愛的徒勞》、基本上屬于鬧劇或笑劇,在藝術上比較粗糙,表現出拉丁喜劇的傳統,反映了當時盛極一時的模仿、改編、翻譯拉丁文學的時尚。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仲夏夜之夢》和《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獨創的英國浪漫喜劇,與前一時期的喜劇相比,喜劇色彩更濃了,同樣是笑,內容更深刻了,矛盾沖突也具有更多的社會意義。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被稱為明媚艷麗的喜劇三部曲,是莎士比亞喜劇高度成熟時期的頂峰之作。這個三部曲在結構、人物、動作、對話等各種戲劇手段和效果方面,都得到了平衡適稱的處理,表現出高度的和諧與統一。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3部悲劇復仇悲劇《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歷史悲劇《裘力斯·凱撒》。但這一時期作者創作的悲劇和下一時期的有顯著不同,不僅喜劇情節在全篇占據優勢地位,很多人物和事件也是用喜劇手法表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散發著青春氣息,在不幸的結局中,伴隨著的嘆息也是一種悲哀美的滿足。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2、中期(1601—1607)悲劇時期這一時期,伊麗莎白女王的統治由鼎盛走向末路,國事日漸衰微,生活不能再給予莎士比亞那么多興致勃勃、歡笑取樂的心情;個人閱歷的豐富,現實感受的增多,藝術才能的增長、創作經驗的積累,使他開始由第一時期的喜劇和歷史劇轉向悲劇這種更高級的戲劇形式。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

7部悲劇主要創作有《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科利奧蘭納斯》和《雅典的泰門》。

3部喜劇《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終成眷屬》、《一報還一報》。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3、晚期(1608—1613)傳奇劇時期

4部傳奇劇《泰爾親王佩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1部歷史劇《亨利八世》這個時期的戲劇情節發展都是先苦后甜,主人公歷經磨難,最后獲得幸福,近于悲喜劇。就內容而言,多是遠離現實生活的離奇事件。主人公大多生活在深山老林,茅舍巖洞,荒島草原,這里,人與鬼神共處,自然與超自然融合,人能呼風喚雨,法術無邊,充滿浪漫奇想,詩意渲染,所以稱作傳奇劇或田園喜劇。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喜劇、悲劇、傳奇劇恰好標志著莎士比亞青年、壯年、老年三個不同時期,反映出這三個時期中他的思想感情發展變化: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青年時代對生活存有天真的幻想,把一切都看成是美好和諧的,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鑄成了大量充滿生活樂趣的喜劇和洋溢著愛國熱情的歷史劇。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壯年時代,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政治形勢日趨險惡,社會風氣日益敗壞,人的道德品質日益低下。作者對現實的認識也逐步深入,他那善良而敏銳的心靈感受到了深刻的痛楚,因而在悲劇中得到如實反映。返回目錄二、創作分期到了晚年,客觀現狀繼續惡化而無好轉,而作者老了,逐漸適應不了悲劇感情的風暴,載不動過重的悲傷,精神上需要緩和輕松,因此轉而為遠離斗爭、與現實生活相調和的傳奇劇。作者把自己一生無法實現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因而《暴風雨》被稱為“詩的遺囑”。返回目錄歷史劇三、歷史劇(一)創作背景莎士比亞創作初期就選擇歷史劇作他的創作題材,這是為時代潮流所決定的。他開始創作時,正值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情緒高漲,人們普遍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感到關心。這時創作以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劇作,更易引起觀眾的關注和共鳴。當時創作歷史劇的決非莎士比亞一人,1588年的戰爭勝利以后,歷史劇成為英國舞臺上最流行的一種劇種。從1590-1600流傳下來的歷史劇高達80部之多,而在這之前僅有3部。返回目錄三、歷史劇(二)《亨利四世》(上、下)1、內容簡介這是莎翁最成功的一部歷史劇,是他歷史劇創作的高峰。全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描寫亨利四世平定北方叛亂貴族叛亂的戰績;另一條則是通過亨利四世之子哈爾王子與福斯塔夫一幫人開始鬼混在一起,最終斷絕關系的過程,描寫一個英明君王的成長過程。返回目錄三、歷史劇(1)平定貴族叛亂上篇:亨利四世統治時期,北方大貴族諾森伯蘭伯爵及其子霍茨波自恃護駕有功而私利未滿足,聯合蘇格蘭王格蘭道爾起兵叛亂。亨利四世說服了放浪形骸的兒子哈爾王子,帶領朝廷兵力,御駕親征。叛亂集團各謀私利,各懷私心,互相猜忌,作戰中不能齊心協力,互相配合,致使叛軍主將霍茨波孤軍奮戰,亨利四世取得了平定叛亂的初步勝利。

返回目錄三、歷史劇

下篇:叛亂之火并未熄滅,諾森伯蘭伯爵與約克大主教重新集結叛軍,再次起事。亨利四世父子再次出征,定下計謀打敗叛軍,把叛軍徹底鎮壓下去。就在大軍凱旋之際,亨利四世病入膏肓,不久逝世。哈爾即位,即亨利五世。返回目錄三、歷史劇(2)哈爾王子的成長哈爾王子身為一國儲君,年輕時卻放浪形骸,經常與破落騎士福斯塔夫等一群無賴、流浪漢為伍,出沒山林酒肆,跟酒保稱兄道弟,甚至干打家劫舍的勾當,使亨利四世極為痛心。然而,哈爾這樣做卻另有目的,不是自甘墮落。一旦大敵當前,他便一改舊習,隨父出征,親手殺死英名遠揚的叛軍將領霍茨波,洗清了自己名譽上的污漬。亨利四世去世后,他重用先王手下的賢臣,包括曾經因他荒唐而判他入獄的大法官,卻將福斯塔夫一幫人放逐,與過去的生活一刀兩斷。他還遵照先王遺命,積極準備對法戰爭,以鞏固自己的王權,從昔日的浪蕩公子一變而為賢明的君主。返回目錄三、歷史劇2、藝術成就(1)體現了莎士比亞對寫作歷史劇的原則和創見,即不僅要依據基本史實,而且要充分馳騁想象,將作家自己創作的人物場景注入歷史事件的框架中,使其更具藝術魅力。返回目錄三、歷史劇在《亨利四世》中,兩種性質和氣氛完全不同的生活場景自然的融為一體:一個是以亨利四世為代表的莊重、緊張、嚴肅的宮廷生活,充滿了政局不穩的危機,動蕩不安的情緒與你死我活的流血斗爭。這條線索所反映的重大政治事件體現了莎士比亞歷史劇的史詩性特點。另一個是以福斯塔夫為代表的平庸、嬉戲、輕松的市井生活,充滿了對物質享樂的滿足,花天酒地的胡鬧和歡快有趣的惡作劇。兩種生活場景共同勾勒出封建社會即將解體的時代風貌。政治斗爭與社會風俗并舉的方法,使作品內容不僅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而且有一定的表現歷史的深度和廣度,是悲劇性的歷史劇與喜劇手法的完美融合,彌補了以往那種只有快速推動的歷史事件的“長鏡頭”,而沒有舒緩細膩的生活場景的“特寫鏡頭”的歷史劇的不足。返回目錄三、歷史?。?)在對比中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鮮明、豐滿。首先以叛軍統帥霍茨波與哈爾王子相對比?;舸牟ǜ甙痢⒂赂?、急躁、好斗、不搞陰謀詭計,而想通過正面的光明正大的交鋒來顯示力量。他把榮譽看得高于一切,是一個封建貴族騎士的形象,但最終因高傲自負,盲目相信個人力量,在孤軍奮戰中遭到失敗。返回目錄三、歷史劇哈爾王子年輕時聲名狼籍,行為放浪,但他這樣做自有目的:“……我要利用我的放蕩行為,作為一種手段,在人們意料不到時一反我的舊轍?!惫柵c百姓在一起,既了解到英國社會,也籠絡了人心。日后他作了國王,早年的行為仍然對他有幫助。他在對法戰爭前微服出訪,鼓舞士氣,表現了領袖者的品質。他是個大智大勇的政治家,一聽到叛亂消息,就刻不容緩的隨父出征,親手殺死叛軍大將,為自己贏得榮譽。返回目錄三、歷史劇再以亨利四世與福斯塔夫相對比。亨利四世是個憂心忡忡的國王。由于他是篡位之君,內心一直在自我譴責,受著良心的折磨。他的篡位之舉,正是叛軍起事的口舌。雖然他品質不差,能力也足以統治一個國家,但他得到了王冠,感到的卻是它沉重的分量,因而性格中有許多陰郁、沉重的成分。返回目錄三、歷史劇與他相反,沒落騎士福斯塔夫是個永遠輕松、快樂的人物。他帶有封建騎士階層的寄生性和欺騙性,又缺少他們的榮譽感和勇敢精神;具有新興市民階級的愉快樂觀情緒和縱欲享樂意識,又缺乏他們的進取精神。他貪杯好色、吹牛怯懦、欺詐說謊、不講信義,道德、良心、榮譽與他都絕了緣。他的人生觀就是享樂主義。他的外貌滑稽可笑,胖得出奇,兩手干癟,臉色焦黃,胡須斑白,全身寫滿了老年人的字樣,卻幽默、樂觀、豁達,毫無沒落感,像青年人一樣,朝氣蓬勃,活潑好鬧,他的機智靈活、隨機應變的能力幫助他一次次度過別人要他出乖露丑的“難關”。他的樂觀情緒使他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返回目錄三、歷史?。?)“福斯塔夫式的背景”這是恩格斯在給拉薩爾的信中提出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指《亨利四世》中以豬頭酒店為中心的倫敦東頭的生活場景所蘊含的時代意義。福斯塔夫這群人是在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分封貴族的勢力被削弱以后,排放到社會上的騎士、家丁等形形色色的散兵游勇,連同寺院被解雇的仆役以及“被主人辭歇的不老實的仆人、小兄弟的小兒子、搗亂的酒保、失業的馬夫,這一類太平時期的垃圾蛀蟲”,形成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從這幅“福斯塔夫的背景”中,人們可以窺見整個時代演化的過程和整個歷史現象的本質。“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后來被運用到現實主義創作中,成為“典型環境”的代名詞。返回目錄喜劇四、喜劇在創作兩個四部曲的歷史劇的間歇中,莎士比亞開始了他的喜劇創作。(一)莎士比亞喜劇的特征1、莎士比亞喜劇的主題莎士比亞喜劇無一例外的以愛情故事為主要內容,對友誼和愛情的歌頌是喜劇的基本主題。返回目錄四、喜劇2、莎士比亞喜劇的結構莎士比亞喜劇中的戀愛故事一般都遵循著“一見鐘情——好事多磨——終成眷屬”這種模式而來。為了使這種模式不至于雷同、單調,作者往往采用多層次多線索的結構方式加以調節,構成主線突出而內容豐富多彩的戲劇結構。返回目錄四、喜劇3、莎士比亞喜劇的手法①女扮男裝可以產生更多的誤解,增強喜劇效果。②設圈套有好人設圈套捉弄壞人,有好人設圈套促成好事,也有壞人設圈套陷害好人。③誤會和巧合增添了不少喜劇氣氛。返回目錄四、喜劇4、莎士比亞喜劇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亞的喜劇中,女性形象更具光彩,被稱為莎士比亞喜劇中一群“穿裙子的英雄”。返回目錄四、喜劇

(二)《威尼斯商人》(1596)1、劇情簡介這是莎士比亞喜劇中最富于社會諷刺意義的一部。包含三條線索: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和猶太高利貸商人夏洛克圍繞一磅肉的訴訟;貝爾蒙特富家女鮑西婭三匣選親,與威尼斯貴族青年巴薩尼奧喜結良緣;夏洛克之女杰西卡與威尼斯青年羅倫佐卷款私奔。

返回目錄四、喜劇

威尼斯破落貴族青年巴薩尼奧欲向貝爾蒙特富家女鮑西婭求婚,向好友安東尼奧借錢。適逢安東尼奧三條商船帶著所有的財富全部出海去了,安東尼奧為其作保,向猶太高利貸商人夏洛克借錢,雙方簽下協議,如果到期不還,則割下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鮑西婭是有錢的孤女,其父臨終前為其設下金、銀、鉛三個匣子,其中有一只裝有鮑西婭的玉照,如選中則可娶鮑西婭為妻,選不中終身不得婚娶,并不得告訴別人自己所選。返回目錄四、喜劇

金匣子上寫:“誰選擇了我,將要得到眾人所希求的東西?!蹦β甯缬H王認為這正是指鮑西婭,這樣一顆珍貴的珠寶,只有黃金能配她。結果里面藏著一個骷髏頭,因為“發光的不全是黃金”。銀匣子上寫:“誰選擇了我,將要得到他應得的東西?!卑⒗曈H王認為尊榮顯貴原不是無德之人可以忝竊的,鮑西婭正是他這個不愿與俗眾為伍的人所應得的。結果里面藏了一個傻瓜的畫像,因為“世上盡有些呆鳥,空有著一個鍍銀的外表”。返回目錄四、喜劇

鉛匣子上寫道:“誰選擇了我,必須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巴薩尼奧認為金銀的外表能夠粉飾罪惡、懦弱、冷酷和輕浮,只有寒傖的鉛,雖然外表沒有一點吸引人的力量,但它的質樸卻比巧妙的言辭更能打動自己的心。結果他獲得成功,得到錦標。

返回目錄四、喜劇

鉛匣子上寫道:“誰選擇了我,必須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巴薩尼奧認為金銀的外表能夠粉飾罪惡、懦弱、冷酷和輕浮,只有寒傖的鉛,雖然外表沒有一點吸引人的力量,但它的質樸卻比巧妙的言辭更能打動自己的心。結果他獲得成功,得到錦標。二人幸福地舉行了婚禮。

返回目錄四、喜劇

但安東尼奧的商船全部遇難,借款到期無法償還,夏洛克訴諸法庭,要求按契約處置安東尼奧。眾人勸說夏洛克放棄履約,為什么堅持要一磅對他無用的肉。夏洛克:“拿來釣魚也好。他羞辱過我,奪去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我的虧蝕,挖苦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理由就是我是個猶太人。”返回目錄四、喜劇

“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嗎?那么要是你們欺負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這是一篇被侮辱被損害的猶太人的控訴狀和反抗宣言。為了這個原因,夏洛克不接受巴薩尼奧給他的三倍于借款的賠償。

返回目錄四、喜劇

鮑西婭女扮男裝,借助于她的表哥大法官培拉里奧的幫助,女扮男裝來到法庭,利用她對法律條款的理解程度,允許夏洛克割下一磅肉,但不允許他流安東尼奧一滴血,并不許差一絲一毫的分量,否則財產全部充公。當夏洛克放棄履約時,又被處財產沒收、賠償。這時安東尼奧出面說情,要求夏洛克該信基督教,并同意女兒和羅倫佐的婚事,死后財產歸女兒女婿繼承,才使夏洛克免于處罰。青年人喜結連理,安東尼奧的商船也全部靠岸,前面的消息只是誤傳。返回目錄四、喜劇

2、喜劇分析(1)主題:一般觀點:肯定友誼愛情,譴責唯利是圖,宣傳善惡有報,歌頌人文主義理想的勝利。西方代表性觀點:兩種宗教觀念的沖突,闡明正義、真理與仁慈、寬恕的矛盾統一。夏洛克代表猶太古教的正義,要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鮑西婭代表基督教的仁愛,認為仁愛高于正義。莎劇按照兩種不同的價值標準,賦予沖突的雙方各自的合理性。返回目錄四、喜劇

《威》劇體現出兩重性:鮑西婭勝訴,夏洛克的慷慨陳詞卻也無可辯駁。體現文藝復興時期英美法系產生的變化:慣用的“普通法”只保護正式的契約,依照契約條文定案,不管其實質是否合理。14-15世紀產生于英國的“衡平法”,以公平、合理為最高原則,注重契約的實際內容而不在乎契約的文字形式,同時保護令狀以外的合理經濟利益。鮑西婭的勝訴,正是新起的“衡平法”對“普通法”的勝利。尋求正義與尋求仁愛形成了莎劇的二律背反。

返回目錄四、喜劇

(2)結構

喜劇結構相當嚴謹。第一幕:主要人物分別登場,引發出友誼和愛情的主題,主要矛盾全部展開。第二幕為發展部,穿插兩位親王求親失敗,成為巴薩尼奧和鮑西婭愛情的陪襯;交代杰西卡和羅倫佐私奔,填補了兌現契約的所需的時間;同時進一步刻畫了夏洛克的性格。第三幕劇情轉折:安東尼奧商船遇難,夏洛克要求履約;巴薩尼奧擇匣成功,鮑西婭化妝出行。兩條主要線索在此匯合,為第四幕作鋪墊。第四幕為全劇高潮,法庭斷案,庭外余波。第五幕,大結局,誤會消除,危機解除,皆大歡喜。返回目錄四、喜劇

(3)人物劇中人物性格具有復雜性和矛盾性。安東尼奧代表友誼和仁愛,一個正派商人,但他對待夏洛克的態度則表現出狹隘和冷酷的一面;巴薩尼奧和羅倫佐譴責銀錢生意又追逐金錢,前者以金錢壯門面,尋求意味著更多金錢的愛情,后者干脆攜岳父的家財私逃。夏洛克有時可笑(吝嗇),有時可惡(復仇),有時可憐(被人欺凌,女兒背叛),一個貪婪的商人,吝嗇的家長,又是被欺凌的少數族裔。返回目錄四、喜?。ㄈ兜谑埂罚?600)此劇的副標題是:“各遂所愿”,十分切合劇情。劇中幾個主要人物經過一番波折以后,終于各遂所愿,終成眷屬。返回目錄四、喜劇1、情節簡介故事發生在意大利南岸美麗的城市伊利里亞。城中大公奧西諾公爵愛上了伯爵小姐奧麗維婭,可他的愛卻不為后者接受。正在這時,一條外來的船在海上觸礁,船上一對落難的孿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奧拉先后流落到該城市。薇奧拉女扮男裝,化名西薩里奧,進了公爵府當了貼身侍從,她深深愛上了品德高尚的公爵,而公爵也因她的優雅、機靈和忠誠而十分寵幸她,派她做自己的特使,代自己去向奧麗維婭求婚。返回目錄四、喜劇奧麗維婭因父兄在同一年去世,立誓七年不見外人,可經不住薇奧拉的軟磨硬泡,不僅接見了她,而且對她一見鐘情。經過一系列的陰差陽錯之后,奧麗維婭和薇奧拉的孿生哥哥西巴斯辛定下了終身,公爵也和薇奧拉定下了白首之盟。兩對戀人各遂所愿。喜劇的副線情節是奧麗維婭府中的一些次要人物演出的滑稽戲。返回目錄四、喜劇2、藝術特色:其一、七條線索構成錯綜復雜的藝術結構。①奧西諾對奧麗維婭的愛慕;②薇奧拉對奧西諾的暗戀;③奧麗維婭對薇奧拉的追求;④奧麗維婭和西巴斯辛由誤會而弄假成真的愛情;⑤奧麗維婭的叔父托比爵士與女仆瑪利亞之間的愛情;⑥騎士安德魯對奧麗維婭的單相思;⑦管家馬伏里奧對女主人的癡心妄想。返回目錄四、喜劇前四條是主線,后三條是副線,七條線索盤根錯節而又主次分明。主線是劇中浪漫抒情的主要體現,副線則提供了喜劇歡快活潑、幽默詼諧的氣氛。返回目錄四、喜劇其二、浪漫抒情色彩。①體現在理想人物的情感之上。奧西諾公爵愛情純潔,但缺乏生命力。奧麗維婭對愛情的態度是直率、執著、急迫、勇敢的,比奧西諾勇于行動。在她身上,絲毫看不到禁欲主義的束縛。薇奧拉不僅勇敢追求幸福,而且富有自我犧牲精神。薇奧拉的純潔愛情使她變得道德高尚,達到了為了愛不惜犧牲自己的最高層次。這三個理想人物一個比一個更高尚,一個比一個更理想化,塑造人物時形成層層遞進,體現出作者作為人文主義者的愛情觀。②體現在詩歌、音樂、演唱成份明顯增多,使抒情氣氛得到了渲染和加強。返回目錄四、喜劇3、歡快詼諧的喜劇氣氛《第十二夜》中這種喜劇氣氛主要由奧麗維婭府中那幫下層人物制造出來的。4、多種喜劇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喬裝、誤會、巧合等等。返回目錄悲劇五、悲劇(一)創作背景1600年以前,莎士比亞已開始了悲劇創作,而他大量寫悲劇是在1601年之后。發生這種轉折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返回目錄五、悲劇從個人經歷方面看,此時莎士比亞面臨著父亡、子喪、保護人騷桑普頓遭到流放等一系列變故,給他的私生活蒙上陰影。加上他年事已長,對生活的閱歷加深,對許多問題開始作嚴肅深入的思考,而不像年輕時那樣一味盲目樂觀。返回目錄五、悲劇

從時代和社會角度看,此時的英國局勢發生了重大轉折,伊麗莎白女王統治到了末期,國內矛盾日益激化。詹姆斯一世上臺以后,矛盾更加加劇,資產階級與王室貴族的矛盾由隱蔽轉向公開,終于引發了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莎士比亞對動蕩不安的社會局勢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戲劇創作從前期的歷史劇、抒情喜劇轉為以批判為主的悲劇。返回目錄五、悲劇(二)莎士比亞悲劇的藝術特點1、悲劇往往包含著內外兩重戲劇沖突。一重寫兩種社會力量、兩個集團之間的沖突,另一重寫主人公靈魂深處的種種力量之間的沖突。返回目錄五、悲劇2、莎士比亞的悲劇常常將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素體詩寫作又插進散文筆調,從而其悲劇與喜劇、詩歌與散文之間并無嚴格界限。這是莎士比亞對古典戲劇創作原則的又一個重大突破。返回目錄五、悲劇

3、莎士比亞的悲劇情節完整,戲劇結構嚴謹。其悲劇是典型的開放式悲劇。情節從開頭就交代清楚,場與場之間情節連續發展,沒有跳躍,這樣寫容易變得平鋪直敘。但莎士比亞卻能通過注重開場戲、在第三幕后安排一個邏輯性的高潮、第五幕重又構成新的高潮等方法加以彌補。同時,莎士比亞常常采用多層次、多線索的結構方式,增加戲劇內容。返回目錄五、悲劇4、莎士比亞悲劇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具有復雜性和變化性。其次,悲劇主人公的性格不是靜止的,從頭至尾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的。返回目錄五、悲劇5、莎士比亞的悲劇非常注重獨白的作用,通過獨白,推動劇情發展,揭示人物內心。獨白是人物出聲的思想,是人物感情的自然流露。有的獨白揭示人物內在沖突,有的獨白揭示行為動機,有的獨白能增加作品的哲理性,還有的獨白能推動情節發展。返回目錄五、悲劇哈姆萊特獨白: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豆啡R特》第三幕返回目錄五、悲劇伊阿古獨白:

因為我疑心這好色的摩爾人已經跳上我的坐騎。這一種思想像毒藥一樣腐蝕我的肝腸,什么都不能使我心滿意足,除非老婆對老婆,在他身上發泄這一口怨氣;即使不能做到這一點,我也要叫這摩爾人心里長起根深蒂固的嫉妒來,沒有一種理智的藥餌可以把他治療?!秺W瑟羅》第二幕返回目錄五、悲劇哈姆萊特獨白:

他現在正在祈禱,我正好動手;我決定現在就干,讓他上天堂去,我也算報了仇了。不,那還要考慮一下:一個惡人殺死我的父親,我,他的獨生子,卻把這個惡人送上天堂。啊,這簡直是以恩報怨了。不,收起來,我的劍,等候一個更殘酷的機會吧?!豆啡R特》第三幕返回目錄五、悲劇

(三)《哈姆萊特》1、情節介紹《哈姆萊特》寫的是一主二副三個為父復仇的悲劇故事。主要人物有:哈姆萊特克勞狄斯波羅涅斯羅森格蘭茲霍拉旭

奧菲莉婭喬特魯德雷歐提斯吉爾登斯吞福丁布拉斯返回目錄五、悲劇丹麥王子哈姆萊特是德國威登堡大學的學生,他有一個最理想的父王,最賢德溫柔的母后和最純潔美麗的戀人奧菲莉婭,世界上的一切在他看來都是玫瑰色的。他是一個快樂王子。返回目錄五、悲劇可是,故事一開始,他卻面臨突如其來的變故。父親橫死,母親易嫁,情人成了其父親手中操縱的木偶。叔叔篡奪了王位,竊取了國家,霸占了寡嫂。眼前的一切使他迷惘,憂郁,困惑不解,甚至考慮起“活著還是不活”的問題。他變成了一個憂郁王子。返回目錄五、悲劇哈姆萊特父親的鬼魂前來相告,自己是被弟弟謀殺而死的,哈姆萊特聞言,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但敵手力量也很強大。他輕易行動不得,因此心亂如麻,又沉不住氣,便乘勢裝瘋。他變成了一個瘋狂王子。返回目錄五、悲劇哈姆萊特通過一個走江湖的戲班子在宮中他們演出一幕《貢扎古之死》來試探奸王,證實了鬼魂所言都是真實的。他變成了一個行動王子。返回目錄五、悲劇哈姆萊特在前往母后寢宮途中,看到克勞狄斯獨自一人在祈禱,他拔劍準備刺死奸王,但卻因宗教觀念,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他變成了一個延宕王子。返回目錄五、悲劇克勞狄斯借哈姆萊特誤殺波羅涅斯之機,打算借英王之刀將他殺死。哈姆萊特識破詭計,偷改公文,潛回丹麥。奧菲莉婭因為父親慘死,戀人瘋狂和遠離,真的發了瘋,失足落水而死。其兄雷歐提斯從法國趕回,意欲復仇,克勞狄斯安排二人比劍,想借機除掉哈姆萊特。結果,王后誤飲毒酒而亡,雷歐提斯中毒劍身亡,哈姆萊特刺死奸王,自己也毒發而死。他變成了一個復仇王子。返回目錄五、悲劇哈姆萊特臨死前,交代讓與丹麥有親緣關系、后反目成仇的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繼承丹麥王位,并囑咐好友霍拉旭向后人講述這個慘烈的故事。他成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