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LY/T 1758-2008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指標》是中國林業行業標準之一,旨在為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項目提供一套科學合理的社會經濟效益監測和評估體系。該標準適用于京津風沙源治理區域內實施的各項生態建設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植樹造林、草地恢復、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活動。

根據此標準,監測與評價的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 社會效益:這部分涵蓋了項目對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比如就業機會的增加、居住環境的改善等。此外,還包括了公眾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變化情況。
  • 經濟效益:關注的是項目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經濟價值,例如通過提高土地生產力而帶來的農業產值增長;或是由于自然景觀改善吸引旅游所帶來的收入提升。
  • 生態效益:重點在于考察工程措施對于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作用,如減少土壤侵蝕、增強水源涵養能力、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效果。

為了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LY/T 1758-2008》還規定了一系列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技術要求,包括數據收集的方法(如問卷調查、實地測量)、分析框架以及報告編制指南等。這些指導原則幫助相關機構能夠系統地跟蹤并記錄項目實施前后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從而準確評估其成效,并為進一步優化方案提供依據。

在執行過程中,需要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數據采集與處理,確保結果能夠真實反映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實際效果。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8-09-03 頒布
  • 2008-12-01 實施
?正版授權
LY/T 1758-2008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指標_第1頁
LY/T 1758-2008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指標_第2頁
LY/T 1758-2008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指標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LY/T 1758-2008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指標-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65.020

犘86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

犔犢/犜1758—2008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

監測與評價指標

犐狀犱犻犮犪狋狅狉狊犳狅狉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犵犪狀犱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狅犳狊狅犮犻狅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犻犿狆犪犮狋狊狅犳狋犺犲

狊犪狀犱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犮狅犿犫犪狋犻狀犵狆狉狅犵狉犪犿犳狅狉犪狉犲犪狊犻狀狋犺犲狏犻犮犻狀犻狋狔狅犳犅犲犻犼犻狀犵犪狀犱犜犻犪狀犼犻狀

20080903發布20081201實施

國家林業局發布

犔犢/犜1758—2008

前言

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提出。

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發展計劃與資金管理司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發展計劃與資金管理司、北京林

業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戴廣翠、謝晨、劉建杰、劉俊昌、奉國強、劉璨、于百川、陳文匯、王亞明、王麗、

李育明、毛炎新、郭然。

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負責解釋。

犔犢/犜1758—2008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

監測與評價指標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的對象、形式、核心指標及其權重和評

價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中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

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

標準。

GB/T4754—2002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

GB/T1577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通則

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

GB/T15781森林撫育規程

LY/T1607—2003造林作業設計規程

SY190—1996土壤侵蝕分類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狋犺犲狊犪狀犱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犮狅犿犫犪狋犻狀犵狆狉狅犵狉犪犿犳狅狉犪狉犲犪狊犻狀狋犺犲狏犻犮犻狀犻狋狔狅犳犅犲犻犼犻狀犵

犪狀犱犜犻犪狀犼犻狀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中國政府于2001年啟動的一項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工程區西起內蒙古

的達茂旗,東至內蒙古的阿魯科爾沁旗,南起山西的代縣,北至內蒙古的東烏珠穆沁旗。范圍涉及北京、

天津、河北、山西及內蒙古5?。▍^、市)的75個縣(旗、市、區),總面積45.8萬平方公里。工程建設期

10年,分兩個階段進行,2001年~2005年為第一階段,2006年~2010年為第二階段。

3.2

監測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犵

一個對項目實施進行跟蹤記錄的過程,其功能主要是反映工程進展和政策執行情況,發現項目實施

過程中實際和潛在的問題,分析項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驍底稚唐返奶厥庑?,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