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設計基礎培訓56045課件_第1頁
通信工程設計基礎培訓56045課件_第2頁
通信工程設計基礎培訓56045課件_第3頁
通信工程設計基礎培訓56045課件_第4頁
通信工程設計基礎培訓56045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信工程設計基礎

培訓2/6/20231培訓內容通信工藝要求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范YD5003-94通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YD5059-98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95工程設計圖紙注意事項規范化術語2/6/20232人才為本科技為源通信工藝要求

2000年3月22日2/6/202332、設計編冊及分工1、通信樞紐樓土建工程設計編冊:第一分冊:建筑設計第二分冊:結構設計第三分冊:給排水設計第四分冊:電氣設計第五分冊:工藝對建筑設計要求2、設計為配合通信樞紐樓土建施工圖/初步設計使用:包括:電信設施用房的建筑要求不包括:高壓變、配電部分工藝要求給排水、消防、電照及輔助房屋的建筑工藝要求營業廳的平面布置及相關的溝槽、電氣工藝要求2/6/202353、總體要求3.1機房平面設計要求機房平面布置應滿足工藝要求,并從建筑結構、層高、內部交通、樓層荷載等方面為遠期生產機房的擴容與調整創造條件;工程的主要建筑面積考慮遠期通信設備容量的需求;對于本期工程需要裝修的房間,在進行工程裝修時也可根據所訂設備的實際情況,對房間的平面布置進行相應的調整;近期不裝機部分,在未裝機期間建設單位可合理安排、臨時分隔利用,但應確保今后設備擴容時拆除這些臨時分隔不影響正常生產,并保證不起灰。2/6/202363.2建筑材料生產房間內各建筑構件的材料選用及構件設計:有足夠的牢固性和耐久性房間使用過程中減少灰塵的滲入、存積和飛揚;考慮防火要求:采用非燃或阻燃材料。3.3樓梯:(滿足搬運通信設備要求)其樓梯凈寬不小于1500mm樓梯平臺凈深不小于1800mm樓梯平臺及梯段凈高不小于2200mm。只用樓梯作為搬運通信設備時2/6/202373.4門和窗各生產房間的門應向走廊外開,并應有良好的密封性;內門應采用耐久、不變形的材料,外形應平整光潔,減少集塵;單扇門凈寬一般不小于1000mm,雙扇門凈寬一般不小于1500mm;各生產房間的外窗應有良好防塵、防水、隔熱、抗風性能;常年需要空調的機房不設窗或設密閉窗(裝飾窗);設置季節性空調的機房,外窗面積應盡量減少,并應采取密封和遮陽措施;低層各生產房間的外窗在臨街一側應安裝不透明玻璃;各生產房間及輔助生產房間的外窗,應設置簾盒和滑軌。2/6/20239

3.5頂棚和墻面建筑物的頂層屋面材料應有足夠的耐久性和隔熱性能,嚴防滲漏;對于有上、下水房間的機房和電池室應嚴防滲漏;各房間的墻和頂棚的抹灰、涂料、油漆及其他裝飾材料應保證不脫落、不起皺、不掉灰。各房間的墻和頂棚處理見本專業要求3.6地面地面應嚴防不均勻下沉和產生裂縫;地面面層應采用耐久、耐磨、非燃或阻燃材料;地面平整度要求:房間最遠兩點高度的偏差應小于0.2,且最大不得超過30mm;需要安裝活動地板的機房地面,應做壓光水泥面層或刷一層油漆(或水磨石地面)以防起灰;發展用房的地面按辦公室處理,并考慮以后改造為機房的可能性、方便性。2/6/2023103.7荷重各層機房地面荷載具體要求見專業要求3.8生產房間層高的確定各生產機房梁下凈高要求一般不小于3200mm,具體要求見專業要求3.9建筑物的伸縮縫不宜設在生產房間內部2/6/2023114、建筑物的耐久性和耐火等級通信樞紐樓(高層)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以上。通信樞紐樓(高層)的防火要求:執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通信樓內防火分區的隔墻應滿足《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樞紐樓建筑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其他通信樓建筑的耐火等級為二級2/6/2023134、電氣4.1供電電源供電電源分為:正常市電電源、油機保證電源和直流事故電源市電及油機電源為380伏三相五線制和220伏單相三線制市電電源供通訊、正常照明、空調、采暖、通風、給排水等保證電源只供通訊、保證照明、局部照明、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電梯、自動滅火設備、程控用空調等直流事故電源是指在市電電源、保證電源均出現故障時,供通信機房及安全疏散的照明電源4.2弱電各機房安裝帶有保護接零的三孔插座(每只按300瓦考慮),其電源不應與照明電源同一回路2/6/2023144.3照明正常照明,屬建筑電氣設計范圍。機房照明分為正常照明、保證照明、事故照明:正常照明由市電電源供電;保證照明當市電中斷時由油機供電;保證照明燈位為正常照明的13~14;事故照明為市電中斷油機尚未供電之前,暫由蓄電池供電;事故照明一般設在機房主走道,按每檔安裝一個燈計算。生產機房、輔助用房等照明用電電源應采用熒光燈作為主要光源照明與霓虹燈用電應與機房照明系統分開;照明設計計算點參考高度:水平工作面距地面為800mm垂直工作面距地面為1400mm2/6/2023155、空調、通風5.1各生產機房對空調、通風分為三種情況:安裝程控交換設備機房要求采用恒溫恒濕空調;安裝一般通信設備機房要求空調;操作人員的房間要求空調。注意事項:空調設備主要考慮滿足近期需要;空調機房的面積和管線應考慮遠期機房發展的需要;土建設計單位考慮冷卻塔位置的合理性及負荷。5.2熱負荷生產機房的熱負荷應考慮設備的耗電量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的發熱量維護人員的發熱量2/6/2023175.3換氣量生產機房的換氣量按每人每小時30m3計算對于有空調的機房,其換氣量除滿足每人每小時30m3以外,并應不小于總風量的30。采用機械通風的生產機房:電纜進線室、電池室保持負壓,其他生產機房均應保持正壓。2/6/2023186、抗震要求甲類建筑:應按提高設防烈度一度設計國際電信樓、國際衛星站、國家級電信樞紐樓乙類建筑:抗震烈度,當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提高一度設計,為9度時應加強抗震措施,設防烈度一般為地震基本烈度電信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和抗震設計應按國家有關規范進行抗震設防設計。(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95)2/6/2023198、消防通信樓各機房應設置火災探測器;程控交換機房考慮設置固定式全淹沒二氧化氮滅火設備;其余生產機房根據需要設置手提式鹵代烷滅火設備;給水管、排水管、雨水管不應穿越生產房間;主樓和電信樓應設置火災報警系統;應在主要部位、樓道、出口等處設置火災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2/6/2023219、防雷主樓及電信樓建筑應有防雷設計,應有防止雷擊和雷電波侵入的措施,同時有防止側擊雷的措施。防雷接地,均采用聯合接地方式,將通信地、建筑物防雷地以及工頻交流系統的接地連在一起。聯合接地(包括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和防雷接地)電阻值按通信接地電阻不大于1/5設計,建筑物聯合接地系統可采用建筑物構件(柱、墻內、梁內鋼筋)作為防雷接地引線。2/6/202322通信機房負荷、設備安裝、抗震加固

通信機房的選擇《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范》(YD5003-94)2/6/2023232、層高確定生產機房的層高決定因素:工藝生產要求的凈高;結構層、建筑層和風管等高度構成;工藝生產要求的凈高:由電信設備的高度;電纜槽道(或活動地板)和波導管的高度;施工維護所需的高度等因素確定;電信主機房(交換、傳輸機房)凈高:3.2~3.3m;2/6/202325測量室:配線架≤3.1m,凈高3.5m;配線架≤3.75m,凈高4.2m;油機房:容量≤80kW,凈高3.5m;容量80kW,凈高≥4.0m;高壓配電房凈高≥4.0m;低壓配電房凈高4.0m;變壓器室凈高4.0~5.6m;樓層高度:一般由主機房的凈高來確定;配套/輔助機房不另定凈高要求;操作維護中心的凈高按3.0m考慮。2/6/2023263、機房室內裝修室內裝修應滿足通信設計的要求,選用耐久、不起灰、非燃燒的材料,不得使用木地板、木隔墻、吊頂及塑料壁紙等材料,嚴禁裝飾木墻裙;生產房間內各建筑構件的材料選用及設計,應有足夠的牢固性行耐久性,并應考慮減少灰塵的滲入、存積和飛揚;樓面、墻面、頂棚面的面層材料,采用光潔、耐磨、耐久、不起塵、防滑、不燃燒的材料:2/6/2023274、樓梯、走道要求電信建筑內搬運電信設備的樓梯:凈寬≥1.5m,平臺寬度≥1.8m,樓梯平臺及梯段:凈高≥2.2m,門洞寬度≥1.5m,門洞高度≥2.2m;走道凈寬度:單面布房≥1.5m,雙面布房≥1.8m;走道凈高度:≥2.2m2/6/202329門窗、屋面要求生產機房的外門:宜向走道開啟,門洞寬度≥1.5m,門洞高度≥2.2m;不安裝通信設備的房間的外門:其寬度可根據需要確定,但≥0.9m;無人值守機房:不設窗,常年需要空調的通信機房不設窗;有組織排水屋面的水落管:應設置在室外,不宜埋于墻(柱)內,不應在生產機房內通過;屋面上設有天線桿、微波天線基礎(包括軌道)、工藝洞時:應采取防漏措施,天線桿尚應符合航空部門的有關規定(如設置航標燈);2/6/2023305、電信建筑抗震要求2/6/2023312/6/2023322/6/2023336、電信建筑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值計算電信建筑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值計算(下表),根據:目前已有的有代表性的通信設備:重量排列方式建筑結構:不同梁板布置按內力(彎矩、剪力)等值的原則計算確定2/6/2023342/6/202335通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

(YD5059-98)2/6/2023361、抗震設計原則目標通信設備安裝設計的抗震設防烈度,應與通信房屋的抗震設防烈度相同一般情況可采用基本烈度通信設備安裝鐵架及相關的加固點當遭受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時不應產生損壞當遭受本地區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作用時允許有局部產生損壞不應產生列架傾倒的現象2/6/202337主要公式抗震設計水平地震作用:FH=k1k2k3GFH:水平地震作用(N):水平地震影響系數;k1:樓層反應系數;k2:設備對樓面的反應系數;k3:設備重要度系數;G:設備的重力荷載(N);2/6/202338設備豎向地震作用設備用螺拴規定在基礎或樓面上時:Fv=0.5k1k3G(k2=1)建筑物基本自振周期:T=0.02H(s)2/6/202339主要設備種類列架式通信設備(寬度600~650mm,深度300~400mm,高度不低于2000mm)臺式通信設備自立式通信設備(寬度650~800mm,深度500~800mm,高度不高于2000mm)重量重、重心低局內通信電纜2/6/202340列架式通信設備抗震設計要求1設備頂部:加固構件之間應連接牢固,成為一體,加固連接網包括:上梁、立柱、連固鐵、列間撐鐵、傍側撐鐵、斜撐設備頂部應與列架上梁加固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設防,必須用抗震夾板或螺栓加固。設備底部:應與地面加固,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設防,加固所用的膨脹螺栓或螺栓應加固在墊層下的樓板上。2/6/202341列架式設備安裝加固范例2/6/202342列架式通信設備抗震設計要求2列架應采取通過連固鐵及傍側撐鐵與柱進行加固其堅固件應加固在柱上列架應終端在柱或承重墻上走線架應終端在承重墻或終端在與柱連接的支架上無法用螺栓與地面加固的設備應在設備前后各用L型抗震防滑角鐵進行加固2/6/202343臺式設備抗震設計要求6、7度抗震設防時,小型臺式設備:宜用組合機架方式安裝,組合機架頂部應與鐵架上梁或房屋構件加固,底部應與地面加固。2/6/202344自立式設備抗震設計要求6~9度抗震設防時,自立式設備:底部應與地面加固,當螺栓直徑超過M12時,設備頂部應采用聯結構件支撐加固。2/6/202345局內通信電纜抗震設計要求穿過同樓層房屋抗震縫的通信電纜應留有余度;與通信設備焊接的電纜,在焊接處要留有余度。2/6/202346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50223-952/6/2023471、建筑設防分類甲類建筑:地震破壞后對社會有嚴重影響,對國民經濟有巨大損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乙類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且地震破壞造成社會重大影響和國民經濟重大損失的建筑;丙類建筑:地震破壞后有一定影響,及其他不屬于甲、乙、丁類建筑;丁類建筑:地震破壞或倒塌不會影響甲、乙、丙類建筑,且社會影響、經濟損失輕微的建筑。2/6/2023482、術語基本烈度:一個地區50年內超過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1992年國家頒發設防烈度:一般為地震基本烈度(重現年為475年)2/6/2023493、抗震設防標準甲類建筑:應按提高設防烈度一度設計(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乙類建筑:地震作用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計算。抗震措施,當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提高一度設計,為9度時應加強抗震措施,地基基礎可不提高抗震措施;丙類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設計。丁類建筑:一般情況下,地震作用可不降低。當設防烈度為7~9度時,抗震措施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設計,為6度時可不降低;2/6/2023504、通信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筑:國際電信樓國際衛星站國際海纜登陸站國家級電信樞紐(含衛星地球站)乙類建筑:大區中心和省中心電信樞紐樓郵政樞紐海陸登陸局重要市話局(匯接局,50000門端局等)衛星地球站市中心長途電信樞紐樓的主機房和天線支承物配套的供電、供水建筑與主體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相同2/6/202351附件:相關環境保護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微波和超短波天線設備輻射安全要求》GB12638-90《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85《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9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