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國家的人口、人口密度及國際宏觀經濟發展分析預測_第1頁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國家的人口、人口密度及國際宏觀經濟發展分析預測_第2頁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國家的人口、人口密度及國際宏觀經濟發展分析預測_第3頁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國家的人口、人口密度及國際宏觀經濟發展分析預測_第4頁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國家的人口、人口密度及國際宏觀經濟發展分析預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國家的人口、人口密度及國際宏觀經濟發展分析預測

一、世界人口及人口密度情況分析

截止2019年04月12日,全球230個國家人口總數為7,579,185,859人,其中中國以1,395,380,000人位居第一,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以1,354,051,854人位居地球第二,第三至第十名分別是: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等等。

2019年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人口數量及增長率走勢

2019年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國家的人口密度

二、國際宏觀經濟發展分析預測

2018年,世界經濟延續溫和增長,但動能有所放緩。主要經濟體增長態勢、通脹水平和貨幣政策分化明顯,美聯儲持續加息,新興經濟體資本流出加劇,金融市場持續震蕩。

2019年美國經濟內生性增長動能的下行趨勢會逐步顯現,進而使得全球經濟增速趨于放緩。短期需求面放緩不支持通脹大幅上行,但需關注長期成本端推升的通脹中樞上移。全球流動性收緊這一趨勢在2019年扭轉的可能性小,超低資金成本時代已結束。未來流動性的相對緩和可能來自美元指數的轉弱。建議均衡配置資產以分散風險。

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由同步復蘇逐步走向分化,而導致經濟增長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隨著減稅刺激政策的效應逐步弱化,預計利率上行趨勢對經濟的負面沖擊開始顯現,美國經濟內生性增長動能的下行趨勢會逐步顯現,這一趨勢也勢必最終傳導至歐日的外需放緩。

2019年隨著減稅刺激政策的效應逐步弱化,預計美國經濟內生性增長動能的下行趨勢會逐步顯現,進而使得全球經濟增速趨于放緩。

1、、投資增速有望緩中趨穩

據預測,2018年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受基建投資增速回落幅度較大的影響,全年增速將回落到6%以下(5.6%),比2017年回落1.6個百分點。2019年預計增長6.5%,比2018年提高0.9個百分點。

2019年以來,制造業投資、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高于2017年,但受基建投資明顯減速的拖累,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增速仍然延續緩慢下行走勢。預計下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將呈緩中趨穩的走勢。

2016-2019年中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預測(%)

2、消費繼續呈現穩中趨緩的走勢

據預測,2018年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0%,全年增長9.2%,比2018年回落1.1個百分點。2019年預計增長8.8%,比2018年回落0.4個百分點。

2018年以來,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居民部門杠桿率處于較高水平、房地產銷售持續回落的滯后影響逐步顯現、汽車消費需求不振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速繼續下探,截至2018年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累計同比增速比2017年同期降低1.1個百分點,實際增速降幅接近2個百分點。

就當前而言,促進和制約消費增長的因素并存。有利因素包括:精準扶貧效果逐步顯現,收入差距有所縮小,收入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及即將實施的收入所得稅專項扣除等政策都有利于消費支出的穩定增長;今年汽車銷售狀況不佳主要受2016年汽車購置需求透支和今年以來汽車進口關稅下調預期的影響,隨著汽車進口關稅政策的落地,再加上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的優惠政策,汽車銷售存在趨穩回升的可能;消費主體更加年輕化,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新興消費群體不但對消費品質追求更高,而且更加習慣于超前消費和分期消費,因此相關高端消費的增長將得到基本面的支撐;城鎮化進程深入推進將激發更大的消費潛力。

不利因素包括:2013年以來,新增就業的人數持續下降,居民收入增長趨緩,進而影響消費提升;房地產銷售持續下行將繼續拖累住房相關消費增長,近期一二線城市房租普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居民的其他消費;20世紀80年代后人口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的結婚潮逐步消退,登記結婚人數的逐漸減少將使得房地產以及與結婚相關的高端消費需求(金銀珠寶、服裝)邊際弱化。

長期來看,受經濟增速放緩制約,居民收入增速短期內難以明顯提高,長期有利因素提振作用的發揮相對緩慢,高負債率對居民部門的消費約束也具有長期性,因此未來消費低迷的情況一時難以逆轉。

3、外需增速預期向下,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趨弱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由于未來美國關稅稅率的不確定性和出口部門變化間接影響的復雜性,對出口增速預測的難度較大,以往使用的時間序列預測模型因此而可靠性不足。鑒此,筆者使用了更為適合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進行預測,設定美國對我國所有商品加征10%和25%兩種關稅稅率的不同情境,最終基于兩種情境預測結果的平均值來預測出口增速。預測結果顯示,2018年四季度我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將增長3.2%,全年預計增長5.7%,比2017年回落5.1個百分點;2019年下降3.6%。

當前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但貿易摩擦、地緣政治、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等加大了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美聯儲持續緊縮貨幣政策,今年已累計加息三次。歐洲經濟復蘇繼續但勢頭弱于美國,歐央行貨幣政策可能于年底前后退出QE,但是加息可能將會推遲至2019年后半年。日本經濟增長放緩,企業投資意愿和漲薪動力不足,通脹水平依然疲軟。

新興市場經濟體總體增長較快,內部表現繼續分化。印度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推動,俄羅斯經濟逐步企穩;巴西經濟復蘇勢頭放緩,南非經濟仍較低迷。

需要著重關注的是,一方面,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正常化已經且將繼續導致一些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的金融市場發生動蕩(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另一方面,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必將會對全球產業鏈和資源配置效率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相關經濟體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也將因此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鑒于當前全球經濟基本面相較金融危機后幾年有明顯好轉,全球經濟復蘇就此中斷的可能性不大。

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影響,短期內我國出口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因此再度轉弱甚至成為拖累。雖然近兩月出口增速依然較快,但這與關稅落地前的提前搶出口有很大關系,而且搶出口的規模越大,后期出口下行壓力可能也越大。在貿易戰背景下,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產品征收的關稅將部分轉嫁至我國國內企業,且理論上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可以轉向其他國家或地區,但另一方面,中國出口產品總體附加值率較低,而且除美國外,中國主要出口商品在其他幾大貿易伙伴進口額中的份額都處于較高水平,進一步提高對其出口比例和市場占有率的空間極其有限①,而非主要貿易國的市場規模又相對有限。因此,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是十分困難的。相對有利的是,國家減稅降費、調高貨物出口退稅率②等舉措有利于緩解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也能局部緩解出口的下行壓力。從長期看,如果中美貿易摩擦繼續升級并持續下去,勢必對我國產業鏈、就業、經濟增速等帶來長期且深遠的影響。

4、CPI保持溫和上漲,PPI漲幅繼續回落

據預測,2018年四季度CPI上漲2.4%,全年上漲2.2%,漲幅比2017年提高0.6個百分點,2019年預計上漲2.1%;2018年四季度PPI上漲1.9%,全年上漲3.4%,比2017年回落3.1個百分點,2019年預計上漲2.3%。

以下因素將對CPI帶來上漲壓力。第一,惡劣天氣對農產品生產的影響可能抬升四季度CPI中樞水平。一是今年清明節前后,山西、陜西、甘肅、山東等鮮果和小麥主產區遭遇霜凍和持續降雨天氣,部分地區果樹花芽及小麥受損規模較大,可能造成水果和小麥等減收并導致年底相關農產品價格上漲③;二是壽光洪災和臺風導致蔬菜價格明顯上漲,雖然蔬菜生產周期較短,但考慮到四季度屬于蔬菜種植淡季,上述價格上漲導致的CPI中樞抬升將至少持續到年底。第二,豬肉價格可能止跌回升。一是近期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導致需求端明顯萎縮,同時因養殖戶加速出欄,因此疫情會緩解生豬養殖業供大于求的狀況并加速出清過程,豬周期有提前觸底并回升的可能;二是中國對美進口大豆加征25%關稅的政策將導致大豆及飼料價格上升,由此導致生豬養殖成本增加,最終傳導至終端豬肉價格;三是終端供給看,中國對從美國進口豬肉加征關稅在減少國內供給的同時,也會對國內價格帶來一定的提升效應。第

三,中美貿易戰可能拉升國內消費物價水平。作為對美國貿易挑釁行為的反制,我國對從美進口商品征收關稅涉及眾多消費品類型,對國內消費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值得關注。

近期業內有不少對房租上漲拉高CPI的擔心,筆者認為,由于房租在CPI中比重較小,且近期房租上漲主要出現在少數熱點城市,并非全國普遍情況,且當前國內也并不存在房租普遍快速上漲的基本面邏輯,因此少數城市的房租上漲短期內不會對通脹上行構成明顯威脅。從中長期看,經濟增速、貨幣金融因素以及消費增速均不利于通脹持續上行。

對于PPI,隨著翹尾因素的消退,再加上以下因素的影響,年內PPI走勢大概率向下,與CPI之間的剪刀差有望繼續收窄。一是國內需求短期內難以全面轉暖。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國內經濟增長預期的下調將對大宗商品和生產資料價格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雖然四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可能出現的反彈有利于相關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但總投資增速難以顯著提高。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限產對相關產品價格的提振效應不斷趨弱。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市場出清過程的逐步完成和環保限產對工業生產制約的日漸常態化,上述政策對工業產出和價格的影響也趨于穩定。三是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在俄羅斯、沙特等OPEC國家協議增產、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的背景下,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基本面并不支持油價繼續大幅上漲,美國貨幣政策正?;蜗碌拿涝邚娨矊τ蛢r形成一定的抑制效應。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