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物權法的雙重結構——兼評《物權法》的立法體例作者:胡呂銀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法學院出處:法學評論(雙月刊)2007年第6期(總第146期)內容摘要:物權法教科書體例對中國《物權法》的消極影響是致命的,這一體例同大陸法系長期奉行物權法的單一結構有關。既有的物權理論和制度對“共有”一直未給予充分關注,“共有”究其實質都是“單有”?!肮灿小辈⒉荒茉凇八小敝杏枰砸幏叮鴳鳛槲餀喾í毩⒌恼{整范圍。物權法的體例結構只有按“單有和共有”的雙重結構來重構,才能使物權法既符合邏輯和法理的要求,又符合現代社會和中國的實際。關鍵詞:物權法;體例結構;單有;共有正文:一、《物權法》的立法體例:物權法教科書體例《物權法》第二條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由此形成《物權法》以所有權編、用益物權編、擔保物權編和占有編為主干的物權法體系。眾所周知,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在大陸法系民法中從來不是一個法典用語,而是大陸法系民法理論教學與研究用語。大陸法系民法或物權法教科書借此將零散的他物權貫穿起來,以便于講授和學習,進而形成大同小異的物權法教科書體例。①這一體例自十多年前始從臺灣地區流入大陸便成為中國的主流物權理論。但物權法教科書體例卻存在著巨大的缺陷。物權法教科書體例的邏輯結構是不平衡的。首先,所有權與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不在同一邏輯層面上。按照傳統物權理論,所有權是自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屬于他物權,是他物權的下位概念。既然如此,就不能將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與所有權并列,除非把所有權解釋為自物權的下位概念。其次,將占有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并列就更不具邏輯性。在傳統物權理論里,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里面都沒有占有的位置,只得另成一塊。但占有既非物權,何以能與三種物權并列?在邏輯上是什么關系?占有是作為權利還是作為事實?傳統物權理論沒有回答這些問題,也回答不了這些問題。最后,將所謂的“擔保物權”放在物權法中不僅不合邏輯,而且近乎荒唐。例如,所謂“權利質押”中的知識產權,其客體不是物而是知識,為何能將其放在物權中?為何不將其稱之為“擔保知識產權”?定金擔保中的金錢,傳統物權理論也承認其是物,為何不將其放在“擔保物權”中所謂擔保物權真的具有直接支配物的屬性?傳統物權理論從來不解釋這些。因此,沿用了物權法教科書體例的《物權法》,邏輯上很不協調。物權法教科書體例使物權法本質上成了一個所有權法?!皬牧_馬法到中華民國民法典,物權法都是為了規范和調整財產歸屬關系,沒有規范和調整財產利用關系的目的,之所以出現了幾種他物權,是為實際生活所迫。物權法等于或至少相當于所有權法,是大陸法系民法的立法取向,更是物權法教科書體例的基石?!雹诋敗段餀喾ā芬越炭茣w例作為立法體例時,便陷入了一個無法自解的矛盾中。一方面,立法者意識到當代中國的物權法不能只規定財產歸屬關系,必須將財產利用關系也納入其中?!段餀喾ā返诙l第1款的出現,正是立法深思熟慮的結果。另一方面,在《物權法》立法體例和具體的財產利用制度的設計上,未能沿著這一主線走下去,表現出保守、猶豫和無奈。就整體而言,仿效物權法教科書體例的《物權法》,所解決的—參見孟勤國:《論物權法的功能與價值》,載《環球法律評論》2006年第1期。孟勤國:《物權二元結構論一一中國物權制度的理論重構》(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科院2004年版?!敭a問題和解決財產問題的方式與70多年前的中華民國物權法沒有太大的區別。而70多年前的中國基本上屬傳統的農業社會,其物權法在本質上是一個所有權法?!段餀喾ā坊靵y保守的立法體例,其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是致命的。大陸法系的民法和物權法一直以邏輯體系嚴謹而著稱,承繼德國法的《物權法》卻不講邏輯,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更為嚴重的是,《物權法》的這一體例,極大地消解了其功能和價值。21世紀的中國既有許多當今世界共同的財產問題需要解決,如公司財產權、信托財產權、基金管理權、融資租賃權等,又有許多特有的財產問題需要解決,如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國有企業財產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所有這些在《物權法》中都得不到恰當的解釋和處理。從這個意義上講,《物權法》還稱不上是一部真正意義的當代中國的財產基本法。二、既有的物權法都是單一結構:單有物權法教科書體例不值得中國的物權立法仿效。但中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如何構建?要回答這一問題,還得對既有的物權理論和制度關于物權法調整對象和調整范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物權法的調整對象是物權法的根本問題。傳統物權理論有一個經典表述,那就是“物權法是規范財產歸屬關系的法律,債權法是規范財產流轉關系(主要是市場交易關系)的法律?!边@一表述深刻地反映了傳統物權理論和制度的根本立場和本質?!皩⒇敭a歸屬關系置于一切財產關系之首,將所有權作為解決一切財產問題的起點和終點,將所有權的價值作為物權法永恒的天平”。④與此相適應,傳統物權法的調整范圍主要是所有權制度,盡管也有財產利用制度一一他物權的內容,但他物權一直是匍匐在所有權腳下的“侏儒”一一不僅沒有獨立的地位,而且內容零散、邏輯混亂,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則。由此可見,傳統物權法的結構是單一的所有權結構。單一所有權結構肇始于羅馬法的個人所有權。但羅馬法上的個人所有權并非個人所有,而是指所有權主體的單一性。在原始社會后期,隨著家族共同體的解體,共同體的財產就為各個人所有。但羅馬法所確立的個人所有權其實是單一所有權。因為羅馬最初只有家長才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為權利主體,個人所有權仍須由獨立共同體(家庭)的首領(家長)掌握。然而,由于以物的形態出現的財富或資源的稀缺性,以及基于發揮物的最大效用的需要,對財產權的享有和行使,并不總是單一所有權主體所為,常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一所有權主體共同進行,由此形成了共同擁有一個財產權的事實和關系,羅馬法稱之為“共有”。原始而簡約的財產共有,多因解決物之生活性利用,被動地將財產聚集在一起。當因利用而出現矛盾時,法律并不主張如何調解矛盾,而是通過“可隨時請求共有物的分割”⑤來解除共有關系。故羅馬法的共有規則非常簡單,只要明確了財產歸屬,基本上即能夠預防和解決財產共有糾紛,沒有必要更多地考慮財產共有與財產歸屬有何質的區別。加之羅馬法私有制的社會背景,羅馬人將共有放在所有中規范亦在情理之中。即便如此,由于理論和制度對共有人全體的法律屬性,及其與各共有人的具體關系,以及各共有人應有份額的性質、內容和作用等更深層次的根本問題認識不清,對共有的具體問題也不能很好地解決,甚至自相矛盾,致使羅馬法的共有制度未得到充分發育。最終“羅馬法認為共有是紛爭之源,故盡量避免發生共有或使之消滅。”⑥但此種努力并沒有使共有制度走向消亡,后來的發展甚至走向了反面,在羅馬法僅有的按份共有之外,大陸法又發展出其他的共有形式。但由于受羅馬法的影響,大陸法的共有,一直未有自己的獨立地位,都是在所有權中規范,并將其他財產的共有稱之為“準共有”,準用共有的規定。這成了大陸法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因而,傳統物權法的調整范圍可表述為單有。傳統物權法盡管十分顯赫,但卻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有學者在檢討傳統物權理論輕視財產利用的自物權、他物權體系,且發現和指出了作為這一體系理論聯系實際的權能分離學說存在的邏輯錯誤的基礎上,提出了平等獨立的物權理念,創立了全新的物權二元結構論。這種理論的基本點是,在現代社會中,財產歸屬關系固然重要,但財產利用關系同樣重要。財產利用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問題,具有獨立于財產歸梁慧星:《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序言。前注②,孟勤國書,第7頁。周:《羅馬法原論》(上冊),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335頁。前注⑤,周書,第335頁。—屬問題的地位和意義。由此產生了占有權的概念,任何財產的利用前提是占有財產,只有占有了才可以利用。在現代社會,財產問題主要是兩個:一是財產歸屬;一是財產利用。財產的歸屬問題由所有權解決,財產的利用問題由占有權來解決。這是一種典型的二元結構,誰也不服從誰,是兩個平等的權利。在物權二元結構論中,占有權是非所有人利用他人財產的物權,是非所有人在占有他人財產的基礎上以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或其他允許的方式直接支配物的權利。現代社會存在著大量具體的財產利用權利,將其統一為占有權,有助于形成統一完整、簡潔準確的非所有人占有和利用所有人財產的基本原理和規則。⑦物權二元結構論對傳統物權法調整對象所作的根本性突破,并能為《物權法》所吸收,其意義十分重大。大陸法系的物權法中,第一次有了財產利用關系的獨立地位,給中國物權法的現代化預留了足夠的空間。但物權二元結構論中的“二元結構”是從物權法調整對象的角度來表述的,在物權法的調整范圍上仍是單有,只是比傳統物權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一一不僅避免了傳統物權法邏輯上的混亂,而且將財產利用關系從財產歸屬關系中獨立出來作為物權法的調整對象,即傳統物權法的單有是單一所有,而物權二元結構論的單有是單一所有和單一占有并重。與單有對應的共有在其理論中沒有質的變化,仍將其解釋為共同所有,以及未賦予其獨立地位?!肮灿信c所有權的天然聯系為共有躋身于所有權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因此,共有通常被狹義在所有權的范圍之內,只是所有權的一種形態?!雹噙@有點遺憾一一給這一全新的物權理論蒙上少許陰影。盡管其在按份共有的具體論述中已觸及到共有的特殊性,但未能作明確表述和巧妙安排。三、物權法事實上包含另一結構:共有其實,財產的單有只是人類財產關系的一般形態,甚至只具有抽象意義。而人類的財產關系從可追溯的初民社會起,就是由多人共同享有和行使財產權。原始的財產公有制可以說就是人類財產共有的雛形。物權法之所以出現單一結構即沒有共有的獨立地位,源于大陸法對共有的錯誤解釋和處理。自羅馬法以來,對共有概念學界似未見分歧,都認為是'數人共享一物的所有權。”⑨據此,共有就是共同所有,是共同所有的簡稱。然而,這一界定有許多誤解的成分。傳統物權理論認為,共有的特征表現為同一物、多個所有人和一個所有權。(1°)多個所有人與一個所有權,這樣的表述本身就存在邏輯和學理上的矛盾。多個所有人是指每個共有人都是獨立的民事主體,都是共有物的所有人;一個所有權是指多個所有人共同享有共有物的所有權。而根據一物一權的原則,多個所有人享有一個所有權,只能解釋為單個共有人享有共有物的部分所有權。(11)傳統共有理論則稱之為所有權“量”的分割。(12)至于怎么個分割法,傳統物權理論未能解釋過這些,也不能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所謂“享有共有物的部分所有權”和“對所有權進行量的分割”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皺嗬欠沙姓J的主體行為的正當性疽'(13)通俗地講,權利是法律確認的行為資格。行為是意志的表現,意志又是自主和獨立的。兩個以上的主體可以有共同的意志,但無法共有一個意志,更無法分享一個行為資格。所謂“部分權利”,只能解釋為“實施某一行為的部分資格”。但這是一個不能成立的命題。(14)由此可見,傳統共有理論將共有界定為多個所有人共享一個所有權,是不恰當的。單個共有人不能享有共有物的部分所有權,那么,單個共有人在共有關系中享有的是何種物權?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得搞清楚何謂“一物”。因為“一物”是物權的前提?!?一物’不是自然狀態的實體或一般意義的存在,而是特定場合下的物?!薄白鳛槲餀嗫腕w的'一物’,是特指某物,而且應該是某一實物形態或價值—參見前注②,孟勤國書,第70-80頁。前注②,孟勤國書,第154頁。前注⑤,周書,第334頁。(10) “共有的場合,一物之上雖有兩個以上所有人,但這并不意味著一物之上存在兩個以上的所有權。事實上,共有是復數之人就同一物在量上共同享有其所有權?!标惾A彬:《物權法原理》,國家行政出版社1998年版,第54-55頁。(11) “一個共有人不是對全部共有物享有所有權,而是只享有部分所有權?!鼻白ⅱ?,周書,第334頁。(12) 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頁。(13) 張恒山:《法理要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78頁。(14) 對“所有權進行量的分割”這一觀點的錯誤之處,有學者作了詳細剖析,詳見李錫鶴:《論共有》,載《法學》2003年第2期。 形態的財產利益?!保?5)由此而言,共有關系中的“一物”可作兩種區分:一是將整個共有物作為“一物”,一是將單個共有人的財產特定化為“一物”接受前者不成問題,接受后者則需要更廣泛一點的知識。全體共有人的財產聚集在一起成為共有物,但對單個共有人而言,其財產無論是金錢還是自然力聚集成共有物后,仍可以法律上得當的識別方法,使之成為具有特定性的物。這個“一物”,就是共有物中的特定份額。(16)對這一特定份額,單個共有人仍然享有所有權。從這個意義上講,共有是分別所有。將共有界定為分別所有只是揭示了共有的部分內涵,否則,共有就與單獨所有無異。共有的復雜之處就在于單個共有人將其分別所有的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共有物和共有關系。從一般意義上講,可以說共有物歸屬于全體共有人。因為,對共有關系之外的第三人而言,共有物是為各共有人分別所有還是為全體共有人所有并沒有質的區別。但共有物為全體共有人所有無法準確解釋共有物所有權的享有和行使。在共有關系中,全體共有人分別行使自己的所有權,才可發生行使共有物所有權的效力。這仍是單個所有權效力的體現。嚴格意義上講,共有物不為全體共有人所有。共有物不為全體共有人所有,那么,全體共有人對共有物享有何種性質的權利?要弄清這一問題,還得從人類財產關系的發展過程說起。從財產的自然利用走進財產的歸屬,是一大進步,人類從此離開了自然的財產關系,開始了擁有和創造財富的文明歷史。人類社會最初的財產關系以單個所有權的形式出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單個的、孤立的財產極其有限,而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欲望又是無限的。人類要征服自然和世界,僅靠單個人的財力是難以做到的,惟有將分散的財產聚集在一起。共有便是人類創造的聚集財產的有效方式。各個共有人將各自所有的財產聚集在一起不是為了形成一個新的所有權,說到底是為了充分地利用財產。因此,共有是以財產利用的組織形式出現的。盡管法律對各種財產利用組織的態度各異一一有的賦予主體資格,有的則不然,但共有所體現的另一層含義則是確定的,即財產的利用關系。如前所述,共有制度在羅馬法雖未得充分發育,但基本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盡管也會因共有生出一些煩惱,但并無大礙。合伙企業的出現使共有關系變得復雜起來,其中隱含的矛盾得以充分地展開。人們不再是被動而是主動地將自己的財產與他人的財產聚集在一起,形成合伙財產,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按傳統共有理論,合伙財產為全體合伙人共同所有,但各合伙人對合伙財產仍享有“應有份額”,且“應有份額”在本質上歸結為所有權抽象的量的分割,是各合伙人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依據。這樣的解釋和處理不僅沒有理清合伙的財產關系,反而使其更加模糊。之所以如此,在于傳統的共有理論未能把握共有的另一層法律含義一一財產利用。公司的出現更將共有關系所蘊含的矛盾推向極致。公司是更大范圍的資源與財富聚集,其能夠聚集起對這個世界進行經濟征服所需的財富和人力,去實現任何單個資本難以達到的經濟目標。同一般生活性共有、合伙不同,公司為使法律關系單純化采用了一項法律技術:賦予公司法人人格與讓股東承擔有限責任。這一法律技術使公司以最小的成本將生產的各種要素和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使其規模迅速擴大,創造出規模經濟效益,滿足了社會化大生產對資本的巨大需求,簡便且有效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這一財產聚集方式在大陸法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釋和處理。傳統大陸法國家是以商事特別法一一公司法來規制的,但作為商事主體法的公司法并無解決公司財產關系的功能。傳統的共有理論已頑固到對推動經濟發展具有強大動力的公司視而不見之地步。而公司正是財產歸屬與財產利用高度分離的經營組織形式。由此可見,無論是一般共有、合伙,還是公司,其財產聚集所形成的法律關系都包含財產的利用關系。有學者看到了大陸法傳統共有理論的不足,提出“共有人的權利包括對自己份額的所有權,對共有物的共有權,對其他共有人的共有份額的先買權”的“共有三重結構理論'。(17)該理論對傳統共有理論的質疑以及對共有第一層關系的認識,是值得稱道的。但將共有的第二層關系只簡單地表述為共有權,未能提出恰當的—(15) 孟勤國:《論“一物”》,載《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16) 有人可能認為,按份共有中各共有人存在份額,共同共有中的各共有人無份額可言。但筆者認為,這是一個誤解。共同共有中的各共有人也有份額之分,且該份額產生于共同關系的規定,只是該份額在共同關系存續期間不得轉讓,其功能僅體現在共同關系解體時對共有物的分割。在我國學者中,傅鼎生、張雙根先生也持這一觀點。參見前注(14),李錫鶴文;張雙根:《共有中的兩個問題一一兼談對〈物權法(草案)〉“共有”章的一點看法》,載《比較法研究》2006年第2期。(17) 前注(14),李錫鶴文?!拍詈驮?,有循環定義之嫌。此外,將共有人的優先購買權作為共有的第三層關系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優先購買權只是各共有人所有權內容和效力的延伸,對轉讓份額的共有人,優先購買權是其份額所有權的一項負擔;對其他共有人,優先購買權是其份額所有權的一項權能。其實,將具體的財產利用權利統一為占有權,就能為解釋和處理共有關系提供合適的概念和原理。據此,大陸法的傳統共有包含雙重結構:一是各共有人對共有物的各自份額分別享有所有權;二是全體共有人對共有物共同享有占有權。簡而言之,大陸法的傳統共有就是分別所有與共同占有的結合。大陸法將共有解釋為共同所有,是其共有理論和制度的一大缺陷,另一缺陷則是共有形式的欠缺。由于大陸法的民法以個人意思主義為基點,故一切財產以單獨所有為原則,以共有為例外。各共有人皆有分割請求權,得隨時請求分割其物,廢止共有關系。更進一步講,大陸法的共有在形式上雖可區分為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但究其實質均是按份共有。因此,大陸法的共有形式是單一的,甚而是僵化的。而不同于大陸法個人意思主義立場的英美法,其中心觀念卻是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整體關系,較之于個人意思主義,更注重雙方多方)整體含義的關系,因而,更具開放性和靈活性。(18)在共有制度上,英美法則融合了日耳曼法的總有和合有制度,產生了聯合占有這一新的共有形式。加之英美法財產權的可分離性一一在時間上分享,有先有后。當面對復雜的共有關系時,就表現得從容自如。由此可見,同大陸法系物權法的其他方面一樣,借鑒英美法的共有制度應是大陸法系物權法的一個重要任務9)大陸法借鑒英美法的共有制度不是要在其共有制度中增列聯合占有,而是要借鑒其融合日耳曼法共有制度產生新的共有形式的方法,借鑒其靈活地對待共有現象的法律精神。在大陸法,若將傳統共有解釋為分別所有與共同占有的結合,則基本能夠解決一般生活性和生產經營性共有的問題。但當面對以成員身份為要素所組成的共同體,其聚集的財產需全體共有人合力行使權利,且各共有人沒有明確的應有部分可分割的共有財產關系時,大陸法就會束手無策,在其共有制度中就得不到恰當的解釋和處理。對此種共有,筆者主張在借鑒和吸收日耳曼共有制度的精神內核和合理表征的基礎上,將其命名為“集合共有”。因為,這種共有權的最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整合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
- 聯想神州數碼品牌形象策略書樣本
- 河北省石家莊市名校2025年中考化學試題模擬題及解析(浙江卷)含解析
-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生物醫藥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英語演講與辯論理解當代中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醫食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市×區個人簡歷
- 江蘇警官學院《營銷理論前沿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外國語學院《新材料經濟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河北省衡水名校高三一輪復習階段性考試(英語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印度文化與歷史:大學人文課程教案》
- 老年防詐騙知識講座課件
- 【道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道法】人生當自強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汽車維修質量保證制度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聯考協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3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廣州市衛生健康系統招聘“優才計劃”考試真題
- 重點營業線施工方案
- 餐飲店菜品成本計算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