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匯報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總站一、概述1、流域概況(1)自然環境黃河流域長期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對祖國的繁榮昌盛有過重大貢獻。黃河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其攜帶大量泥沙輸往下游河道,導致河道逐漸淤積抬高,年復一年,形成地上“懸河”。遇有暴雨洪水或冰凌洪水,一旦防御不力,隨即決口成災。黃河決口泛濫北抵天津,南達江淮,洪水波及范圍達25萬km2。每次決口改道都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過去的所有朝代,由于社會制度和科學技術的限制,都沒能改變黃河為害的歷史。黃河雖有豐富的水沙資源,卻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山東位于黃河最下游,境內黃河流經荷澤、聊城、泰安、德州、濟南、濱州、東營7地市,兩岸人口和耕地面積均占全省人口和耕地面積的40%以上。河道上寬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對防洪極為不利。黃河泥沙填海造陸,形成河口三角洲,面積日益擴大,有利于河口地區油田和土地資源的開發。建國后,山東遵循“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的總方針進行治理開發,39年伏秋大汛沒有決口;黃河水沙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沿黃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山東省黃河流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00?700mm。年內降水分配不均,季節差異較大。雨季7?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尤以七八月份較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同時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亦大,最多年降水量為1000mm以上,最少不足400mm。因此,造成大部分地區“春旱秋澇,澇后又旱,旱澇交替'的特點。從全省水資源平均情況看,年人均占有淡水資源不足500m3,約為全國人均數的1/6,為世界的1/20。因此,合理開發利用黃河寶貴的水資源,對加速發展沿黃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十分重要。山東黃河沿岸地形以平原為主,由黃河泛濫沖積而成,是華北平原的組成部分。平原地勢以黃河為分水嶺,地面坡降平緩,微向東南傾斜。大堤以北為黃海平原,屬黃河流域;大堤以南為黃淮平原,屬淮河流域。山地主要分布在右岸,自梁山縣至濟南為中低山區,隸屬泰山山系北麓,有梁山、安山、金山、龜山、子路山、藥山、華山、臥牛山等。左岸有關山、位山、魚山、艾山、鵲山等。在中低山區與沖積平原接壤處,分布著一些湖泊及洼地,如東平湖及東平洼地等。黃河沿岸廣泛發育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厚度一般為200m?400m,淺層在東阿附近,厚度為90m?109m。第四系下伏第三系,分布廣,厚度大,是重要的含油地層。第三系厚度為139m?1503m。第三、四系厚度有自西南向東北呈漸增的趨勢。自梁山至濟南一段,在黃河南岸出露有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石灰巖、白云質灰巖及少量頁巖,在黃河北岸第四系以下分布有二疊系煤系地層。濟南以東,高青一帶零星分布有中生界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巖系,在濟南附近有中生代燕山晚期輝長巖體侵入。黃河大堤背河的黃泛平原,由于黃河多次泛濫改道,沉積了很厚的沙土層,巖性主要受古代黃河及現代黃河沖積作用的控制,一般在古河道所經之地,地勢較高,以沙土為主,粒徑較粗,低洼地帶或古河道間洼地則主要以細粒的粘土質沉積為主。由于山東省境內黃河為地上“懸河”,只有大汶河、金堤河、玉符河等少量支流匯入,省內流域總面積18300km2。大汶河是黃河下游最大支流,全校208km,流域面積9069km2,支流較多。金堤河為魯豫兩省界河,全校158.6km,流域面積5047km2,其中山東省境內河長80.8km,流域面積817km2。省境內共有流域面積1000km2以上的黃河各級支流4條,流域面積300-1000km2的各級支流8條。詳見表。山東黃河水系主要河流情況表河名起止省內河長(km)省內流域面積(km2)黃河自河南省蘭考縣入省境,至墾利縣入渤海61718300
河名起止省內河長(km)省內流域面積(km2)金堤河由莘縣高堤口,至陽谷縣陶城鋪西南張莊閘入黃河80.8817大汶河主流牟汶河源出沂源縣松崗山南麓沙崖子村,經萊蕪、新泰、泰安、寧陽、肥城、汶上、東平各縣市,于東平縣馬口村東入東平湖,由清河門出湖閘入黃河1(至湖口處)2089069瀛汶河(匯河)源出章丘縣南部山區的池涼泉,經萊蕪,至泰安市郊區漸汶村入牟汶河861326石汶河東源出萊蕪市后關村一帶,西源出泰山主峰以北牛欄口,兩源匯于黃前水庫,出庫南流至泰安市郊區劉家瞳入瀛汶河50350泮汶河源出泰山主峰以西桃花峪,至泰安市郊區東店子入牟汶河42368柴汶河源出沂源縣西南部的上牛欄峪一帶,經新泰,至泰安市郊區大汶口匯入大汶河1161944漕河自泰安市郊區北留村東的勝利水庫,至肥城縣堽城壩下游入大汶河39648
河名起止省內河長(km)省內流域面積(km2)匯河源出肥城縣桃山西麓毛家鋪,經平陰,至東平縣黃徐莊南注入戴村壩下游的大清河491260康王河源出泰安市郊區道朗一帶,至肥城縣衡漁村入匯河56427玉符河源出歷城區南部山區,上游有錦繡川、錦陽川、錦云川三支流與仲宮鎮匯流后稱玉符河,至北店子入黃河。85.4751南大沙河西支源出長清區小泰山,東支源出青龍山,在芯村鋪匯合西北流至董莊入黃河37.2406北大沙河源出長清區南部摩天嶺西南,至平安店鎮的老王府村西入黃河54.35841855-1976年的121年間,黃河入海流路改道10次(其中1938年國民黨軍隊在鄭州花園口掘堤,黃河改由徐淮故道注入黃海行水9年),平均每11年改道一次。現行流路(清水溝)是1976年人工改道形成的。入海流路的頻繁變遷擺動,不僅直接影響著河口地區的防洪防凌安全,而且嚴重制約著黃河三角洲資源的開發和經濟社會的發展。1996年以來,國家實施了黃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對穩定入海流路發揮了重要作用。黃河河口位于山東省東北部的渤海之濱,黃河河口三角洲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海岸線131km,黃河流經61km。黃河15億t泥沙流向大海,在三角洲淤積了大面積新生陸地,平均每年新造陸地2000?3000ha,每年以3km的速度向渤海灣推進。這里水源充足,植被豐富,又因處于黃河流入渤海的交匯處,水文條件獨特,海淡水交匯,離子作用促進泥沙的絮凝沉降,形成了寬闊的泥灘(即濕地),土壤含氮量高,有機質含量豐富,浮游生物繁盛,極適宜鳥類居集。以此為基礎,吸引了大量過境和棲息繁殖的鳥類,同時,也提供了大片植物生長的土地。黃河三角洲沿海灘涂廣闊平坦,多為沙質和泥質,這里是重要的對蝦產地,又是海產基地、海鹽基地,素有“百魚之鄉”的美稱,黃河鯉魚、黃河刀魚、銀魚、毛蝦都是別具風味的特產。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脆弱,這里已設立了1530km2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這里具有世界上最年輕的河口濕地和大面積處于相對原生狀態的濱海濕地,生境獨特,物種豐富。(2)社會經濟山東黃河流經荷澤、聊城、泰安、德州、濟南、濱州、淄博、東營8地市,總面積為6.57萬km2,占全省總面積的42.9%,人口總計3209.56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88人。耕地5005萬畝,占全省耕地積的46.6%。沿黃縣市(區)共25個,鄉鎮657個,村17227個,面積2.96萬km2,耕地2182.8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9.7%,人口1311.5萬人,人口密度為442A/km2,人均占有耕地1.81畝。黃河灘區面積1055km2,內有耕地123.76萬畝,村莊882個,人口50.08萬人。沿黃地區土地較多,又多系平原,有引黃灌溉的優越條件,是山東糧棉的主要產區,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文特征降雨山東省黃河流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00?700mm。年內降水分配不均,季節差異較大。雨季7?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尤以七八月份較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同時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亦大,最多年降水量為1000mm以上,最少不足400mm。因此,造成大部分地區“春旱秋澇,澇后又旱,旱澇交替”的特點。蒸發山東省內各地年平均蒸發量在1434.1?2430.4mm之間,其分布自東南向西北遞增。半島南及東部在1600mm以下,青島最小,為1434.1mm;魯西、魯北多在2000mm以上,無棣北部可達2430mm;其他地區在1600?2000mm之間。省內各地蒸發量的年內變化,均以5?6月最大,12?1月最小。魯西北和魯中南山區的大部,6月份的蒸發量在243?405mm間,冠縣最大,達405mm;魯北沿海、半島地區和東南沿海,5月份蒸發量最大,在166?408mm間,無棣北部最大為407.9mm;魯西北、魯中南山區大部及半島中部12月份的蒸發量最小,在39?69mm間,萊陽最小,為39.2mm;其他地區1月份最小,在41?66mm間,招遠最小,為41.5mm。黃河三角洲年蒸發量平均為1962.1mm,為降水量的3.3倍,蒸發量年內分配以冬季最小,進入春季后,隨溫度的升高,逐月增加,5、6月份達到最大值,春季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0倍。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8%,1年中以7月相對濕度最大,為81%,4-5月最小,為58%。徑流山東黃河高村站的水量多年平均為388億m3(1951-1999年),其中最大為1964年,達873億m3,最小為1997年,為103億m3。汛期(7-10月,下同)平均來水量為223億m3,占全年的57.5%,其中最大為1964年,達528億m3,最小為1997年,僅為31.8億m3。非汛期平均來水量為165億m3,占全年的32.5%,其中最大為1964年,達344億m3,最小為1997年,為71.6億m3。2000至2001年進入高村站的水量年平均為131億m3,汛期、非汛期來水量分別為39.8、90.8億m3,較多年均值分別偏少66.2%、82.2%、45.0%;沙量年平均為0.970億噸,汛期、非汛期來沙量分別為0.283、0.687億噸,較多年均值分別1」偏少89.8%、96.3、62.9%.洪水與干旱由于受地形、氣候等各種自然因素影響,沿黃地區特別是魯西北地區易旱、易澇、易堿,農業產量低而不穩,災害頻繁。據歷史資料統計,1470-1980年的511年中,全省旱災出現的機遇是2.6年1次,其中重旱是6.7年1次;澇災是2.8年出現1次,其中重澇是7.1年1次。旱澇災害出現機遇大致相等。旱澇災害的季節分布,旱災多發生在春季小麥生長盛期和作物播種以及秋季作物結實的時節,春旱以魯西北地區最重。澇災多發生在7、8、9月份,多屬連降大雨、暴雨,山洪暴發,河流漫溢,導致積澇成災。旱、澇兩災發生的基本規律是“春夏旱,夏秋澇,晚秋又旱”。黃河沿岸鹽堿地,主要分布在魯西北黃泛平原,相當地面大沽高程13m以上地區的背河洼地,因地下水淺,礦化度高,排水不暢,致使土地鹽漬化。1949年,荷澤、聊城、德州、惠民、濟南5地市,有鹽堿地554.4萬畝,1962年增至1191.2萬畝。歷史上黃河水災嚴重,尤其是黃河下游,頻繁的決口、改道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據歷史文獻記載,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在下游決口的年份達543年,決堤次數達1590多次,黃河河道遷徙26次,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洪災波及范圍北達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魯、豫、皖、蘇五省,總面積約25萬km2。每次泛濫決口或改道都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如1933年8月,陜縣洪峰流量22000m3/s,下游兩岸決口50多處,淹沒冀、魯、豫、蘇四省30縣,受災面積6592km2,受災人口273萬多人,死亡1.27萬余人。1938年6月國民黨扒開花園口大堤,黃河奪淮入海,淹及豫、皖、蘇三省44縣,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黃河下游凌汛災害也很嚴重,1855年銅瓦廂改道至1955年的一百年中,發生凌汛決溢的有29年,平均三年半就有一年凌汛災害,建國后,1951年、1955年凌情嚴重,分別在利津縣王莊和五莊決口成災。河流泥沙及水質進入高村站的泥沙多年平均為9.55億噸(1951-1999年),其中最大為1958年,達25.6億噸,最小為1987年,為1.69億噸。汛期平均來沙量為7.7億噸,占全年的80.6%,其中最大為1958年,達22.8億噸,最小為1991年,為1.03億噸。非汛期平均來沙量為1.85億噸,占全年的19.4%,其中最大為1971年,達4.35億噸,最小為1960年,僅為0.31億噸。由于黃河進入我省的水量少、沙量多,泥沙在河道內不斷淤積,河床逐漸抬高,自1950年7月至1999年5月山東黃河河道(高村至利津)共淤積28.94億m3,平均年淤積0.591億m3,其中主槽平均年淤積0.278億m3,灘地平均年淤積0.312億m3。3000m3/s相應水位高村至利津5個水文站平均抬高3.59m,每年平均抬高0.073m。1986年至2000年,由于來水來沙條件不利,沖刷河槽的大洪水較小,山東黃河淤積抬高加快。其中1985年10月至1995年10月十年間就淤積抬高1.21m,年均抬高0.12m,尤其是1990?1996年,3000m3/s,水位年均升高0.18m。河道平槽流量由6000m3/s,減少為2000?3000m3/s,并且槽高、灘低、堤根洼的局面進一步加劇。據1995年河道測量成果計算,東明油房寨斷面主槽比灘地平均高1.06m,灘唇比堤根高3.4m,堤根比背河地面高1.8m,灘唇高出背河地面5.2m。橫比降達1/2400(河道比降為1/6000),一旦發生大洪水,易出現橫河、斜河、主溜直沖大堤,給防守帶來很大困難。隨著工業發展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工業和生活用水量迅速增長,大量污水排入河道,污染水源。據1979年統計黃河全流域每天接納污水總量達490萬噸,年總量約為18億m3。據黃河水源保護辦公室在報告中提出,大汶河流域水質污染嚴重,葫蘆山水庫水質含酚量超過國家標準50倍,氰化物超國家標準3倍,1973年春水庫內300萬尾魚全部死光。新泰、新汶兩縣6個公社,1973年及1974年用汶河水澆灌麥田,造成絕產和減產的達7000余畝,減產小麥約75萬公斤。由于近年來黃河來水量不斷減少,自凈能力逐步降低,黃河山東段的水質不斷降低。2005年黃河干流山東段3個斷面,入境斷面水質符合W類標準,但達不到水環境功能區III類標準要求,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境內2個斷面符合III類水質標準。水資源和水環境黃河水資源量較少,隨著流域內外工農業用水的不斷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黃河干流調節能力不足,特別是中游河段缺乏調節工程,加上目前還沒有做到水資源利用的統一調度和控制使用等原因,在黃河枯水季節,下游河道及部分支流的中下游經常斷流。據資料顯示,黃河河川年徑流量為580億m3,扣除維持黃河生態環境需水量200億m3,和下游河道蒸發滲漏損失量10億m3后,剩余的可供水量為370億m3,加上地下水可開采量110億m3,則在無跨流域調水情況下黃河可供水資源總量為480億m3。而據專家預測,在采取了一系列節水措施后,流域及流域外供水區到2010年總需水量將達到520億m3,遠遠超過了黃河的供水能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山東省是全國重點缺水省份之一,當地水資源平均水平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6%。黃河是山東省主要的客水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戰略地位。據資料顯示,1951—1999年黃河進入山東河段年均徑流量為382億m3(高村站)。其中50年代高村站年均來水量為462億m3,到80年代減少為380億m3,90年代高村站年徑流量僅有212億m3,較多年平均偏少45%。由于流量嚴重偏少,致使黃河下游頻繁斷流,1997年斷流量最為嚴重,利津站斷流226天,且斷流河段上延至河南開封附近。自99年以來,黃河水資源綜合統一調度,防止了黃河斷流,緩解了下游地區的水資源緊缺狀況,改善了上中游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山東省水土流失情況根據1999?2000年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結果,山東省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5987km2,其中水蝕面積32432km2,風蝕面積3555km2。在水蝕面積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6857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積14152km2,強度水土流失面積9027km2,極強度水土流失面積2135km2,劇烈水土流失面積261km2。在風蝕面積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1024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積1809km2,強度水土流失面積722km2。山東省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結果見下表。山東省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成果表地市名稱水土流失總面積(km2)水蝕面積(km2)風蝕面積(km2)輕度侵蝕中度侵蝕強度侵蝕極強度侵蝕劇烈侵Ah蝕小計濟南市2247723866550525219651青島市17243785057029721170321淄271366587480328821265162
博市棗莊市1218291491326892112180東營市497000000497煙臺市599512592217:209033549595045濰坊市3002492128184128636293666濟寧市150318983124610671379124泰安市24976461482270851124943威1636477830250611816360海市:八、、市28535228231126376628530萊蕪市10993136011748310990濱州市26344771260139124德州市694000000694聊城市580000000580臨沂市62148583274163734663617836荷12520000001252澤市全省合計35*768571415290272135324323555二、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機構能力建設情況山東省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較為脆弱,通過科學的監測手段來掌握水土流失的分布、發生和發展規律,為全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決策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監測機構沿革為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其實施條例,2001年,省水利廳以(魯水人字[2001]25號)下文成立了山東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具體承擔全省的水土保持監測管理工作,由廳水土保持處負責管理。山東水文系統有布局科學合理的水文站監測點,其泥沙、降雨、徑流、墑情等項目的監測,積累了半個世紀的監測資料,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水文系統有其他行業不可比擬的優勢。根據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二期工程建設的要求及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實際情況,2007年11月30日山東省水利廳下達了《關于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加掛山東省水土保持生態監測總站牌子的批復》,將山東省水土保持生態監測總站的牌子掛靠于省水文局。2008年1月24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經調研后,發文《關于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及所屬事業單位加掛牌子的批復》(魯編辦[2008]2號),同意省水文局及所屬市局(濟南、青島、淄博、棗莊、煙臺、濰坊、濟寧、泰安、臨沂、德州、濱州、聊城、荷澤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加掛水土保持監測站牌子,具體承擔全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根據水利部文件精神和山東省實際情況,在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13個市地級水土保持監測分站中,確定青島、淄博、煙臺、泰安、臨沂、聊城水土保持監測站(分站)6處代表山東省不同地貌類型、土壤侵蝕類型區的重點分站為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中的分站級機構,其它7處水土保持監測站(分站)為省設立的分站級機構。2、機構能力建設情況(1)總站人員組成及辦公場所情況人員組成:主任:徐章文副主任:王健總工:宋少文總站下設水土保持監測科,有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共9名。辦公場所:監測總站辦公室設在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辦公樓四樓,辦公室面積共80m2,每人1臺電腦,打印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齊全,基本能滿足辦公、安置設備等各方面的需要。(2)分站人員組成及辦公場所情況分站項目法人由地方水保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水土保持監測機構共同組成。項目法人代表由省水土保持監測機構提出人選報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予以明確,原則上為地方水土保持監測機構負責人。監測分站辦公條件包括辦公室、微機、打印機、復印機等由地方水土保持監測機構提供,現場工作實施條件由地方水土保持監測機構和水保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商定解決。三、監測站網建設運行情況1、 山東省原有水保試驗站運行情況根據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要求,為了探索水土流失防治途徑,監測水土流失變化規律,1980年前后分別在威海、濰坊、臨沂、濟寧、泰安、聊城等水土流失相對較為嚴重的6個地市設立了6個水土保持試驗站。1997年左右,由于種種原因,試驗站經費投入渠道中斷,6個試驗站除臨沂孟良崮控制站(97年后并歸到臨沂水保局,繼續觀測)外全部停測。以上6處水土保持實驗站屬于黃河流域的為位于泰安市的臥龍峪實驗站,現站址和觀測設施全無。2、 水文站泥沙觀測項目山東省現有水文站148處,其中有泥沙觀測項目的水文站45處,其中黃河流域4處,這些站點的泥沙觀測項目大多起始于水文站建站,已積累了幾十年的泥沙觀測資料,是水土保持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泥沙項目的監測資料為山東省水土保持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3、 目前水保監測點運行情況山東省目前有臨沂孟良崮控制站和位于黃河流域的萊蕪市棲龍灣小流域觀測點2處水保監測點。孟良崮控制站最近3年連續觀測;棲龍灣小流域作為水土保持典型監測點,目前該監測點徑流小區建設工作剛結束,已經開始觀測1個多月的時間。4、 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二期工程監測站點情況根據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的統一安排和部署,監測總站對我省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和研究,為充分利用我省原有資源,加快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實施進度,將原有6個試驗站和棲龍灣小流域典型監測點全部納入二期工程之中。在二期工程設計中,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共27處,其中綜合觀測場1處,控制站4處,風蝕監測點1處,徑流場21處。設計已于今年3月完成。以上27處站點中,其中黃河流域站點5處,利用水文站1處,建設水土保持監測站點4處。5、配套經費落實情況根據批復的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山東省各級監測站點建設投資中央安排30%,地方安排70%;按照國家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的原則,國家的投入作為建設啟動資金,應按計劃盡早撥付到位。監測分站建設地方配套經費由項目所在市地水保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水土保持監測機構按1:1比例匹配,其中地方水土保持監測機構匹配經費從“河道維護費”和“站網改造專項經費”中列支,不足部分申請水利廳予以解決。四、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開展情況1、2008年1月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開展情況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機構,于2008年1月,由省編委下文確定設在水文局。之前,山東省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有山東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負責。2001年,參與了水利部組織的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的接邊工作,并于2004年將山東省水土流失現狀進行了公布。2001年8月,組織人員參加了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應用“3S”技術大賽,獲得了優秀組織獎。2001年10月至12月,聯合山師大在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開展了三片退耕還林草、三處開發建設項目和三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片的監測工作;2002年,組織人員編寫了《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該方案科學合理的提出了我省監測總站、6處監測分站、監測點布局以及相應的建設內容。2002?2005年,組織山東農業大學、臨沂大學分別完成了淄川生態修復試點、萊城生態修復試點和平邑生態修復試點的效益監測和評價工作,并將該成果在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上進行交流,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先后組織了2004、2005、2006三個年度的水土保持監測資質中報工作,最終有5家單位取得了水土保持監測甲、乙級資格證書;根據水利部的要求,先后編制完成了《2004年度全省水土保持監測公報》、《2005年度全省水土保持監測公報》和《2006年度全省水土保持公報》。2006年組織完成了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和公告項目典型小流域和監測點的篩選工作,最終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批復了萊蕪棲龍灣小流域和兩個典型監測點。自2005年開始編制了《山東省河流泥沙公報》(2005)、《山東省河流泥沙公報》(2006)兩期泥沙公報,對山東省境內的南運河、馬頰河、德惠新河、徒駭河等18條主要河流上的20多處泥沙監測站的徑流、泥沙觀測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掌握了全省主要河流的水土流失狀況及其發展、變化趨勢,為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及相關規劃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依據和理論支持。2、2008年1月后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開展情況2008年1月,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機構設立于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負責山東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2008年1?3月,認真組織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二期工程監測站點的設計工作,并于3月18日將匯總結果報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2008年6月底,對淮委水土保持處山東省淮河流域片固定監測點一一曲阜九仙山水土保持監測點進行了現場調研和勘查工作,并對其站點設計報告進行了仔細的審查和校核。投資11萬元,對其進行建設改造。2008年9月,九仙山水土保持實驗站的建設改造工作實施,目前處于建設施工階段,預計年底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在完成監測工作的同時,監測總站積極參與全省水土保持的科研工作,于2008年6月完成了《水土流失對重要水源地安全評價及防護對策研究》課題。3、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在做好山東省常規監測工作的同時,積極開拓市場,在南水北調、膠東調水、東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線電頻率管理匯報
- 采購合同模板大全
- 酒店預訂服務合同范本
- 企業合同風險防范:實戰技巧
- 2024濰坊市新航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江西贛州三江高級技工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建筑設備租賃合同協議
- 原地舒展運動課件
- 蔬菜種子購銷合同書
- 門診特定病種待遇認定申請表
- Q∕GDW 12164-2021 變電站遠程智能巡視系統技術規范
- 文化遺產學概論:第七講 遺產的完整性問題
- 草莓栽培技術(課堂PPT)課件
- 機耕橋施工方案
- 貨車掛靠協議完整
- 教學能力大賽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教案
- 二手車營銷策劃方案
- 鋼格構柱組合式塔吊方案(專家認證)
- 工程結算單(樣本)
- 校園小品劇本多人10人 校園多人小品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