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情緒的分類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第一節基本情緒與復合情緒
一、基本情緒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可以把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基本情緒也稱初級情緒,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為人類和動物所共有。每一種基本情緒都具有獨特的神經生理機制、內部體驗和外部表現,并有不同的適應功能。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中國古代情緒觀《中庸》:喜、怒、哀、樂《素問》:喜、怒、悲、憂、恐/喜、怒、思、憂、恐《呂氏春秋·盡數》:喜、怒、憂、恐、哀《三國志·魏陳思王植傳》:喜、怒、哀、樂、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好、惡、喜、怒、哀、樂《荀子·天論》:好、惡、喜、怒、哀、樂《白虎道·情性》:喜、怒、哀、樂、愛、惡《禮記·禮運》曰:“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七情說)《荀子·正名》曰:“說、故、喜、怒、哀、樂、愛、惡、欲以心異”(九情說)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現代中外情緒觀孟昭蘭從嬰兒情緒的發生角度,認為人類嬰兒有六種基本情緒:快樂、興趣、厭惡、恐懼、痛苦(悲傷)和憤怒。Shaver(1987)等學者認為有六種基本的情緒類別:愛、喜悅、驚奇、憤怒、悲傷和恐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Krech(1980)把快樂、悲哀、憤怒和恐懼看做人類的四種基本情緒。Plutchik(2003)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恐懼、驚訝、悲傷、厭惡、憤怒、期待、快樂和接受八種基本情緒,每一種基本情緒都可以根據強度上的變化而細分。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Plutchik,2003)興趣期待警覺寧靜快樂狂喜接受信任贊賞憂慮恐懼恐怖分心驚訝驚愕憂傷悲傷悲痛厭煩厭惡憎惡生氣憤怒狂怒
強度低基本情緒強度高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一)快樂快樂是指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適感,是個體達到期盼的目的或緊張解除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快樂按強度可以分為滿意、欣慰、愉快、歡樂、狂喜等幾個等級,快樂的程度與其目標與任務的難易程度相關聯。一個目標越難達到,當個體達到之后的快樂體驗就越強烈。此外,當人們的愿望在意想不到的時機或者場合得到滿足時,也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快樂體驗。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一)快樂一般認為,快樂是在安全和熟悉的情景下產生的,當個體的目標有了進展或實現時,快樂被誘發出來。Veenhoren(1984)認為快樂是個體積極評判自身綜合生活質量的一種程度,不僅僅是簡單高興的累加,而是個體積累各種經歷體驗后形成的認知結構。對快樂的詮釋看似是指一種情感心理狀態,實質上是個體不同領域生活多項目標合并的產物。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憤怒憤怒指當個人愿望受阻或產生違背愿望的情境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其強度取決于愿望干擾的大小及違背愿望的程度。根據其強度,憤怒可分為不滿意、生氣、慍怒、激憤、狂怒等幾個等級。引起憤怒的原因很多,如權益受損、受到挫折或傷害、被忽略、自己的獨立權或自主權受到侵犯等。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憤怒憤怒是人類進化的產物,其原型意義是激發力量來防止和打擊來犯者或主動出擊。在當今社會中,它變成一種表達自身反抗意向和態度的標志。一般認為出生三個月的嬰兒就有憤怒的表現。嬰兒的憤怒主要是探索外界環境受限制所引起。憤怒有時會成為引發某種行為的內在動力,發揮其積極和建設性作用;相反,如果憤怒的表達方式不當則會帶來消極破壞性作用。憤怒與攻擊性和暴力性行為是緊密相連的,因此人們應學會憤怒的適當表達方式。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恐懼恐懼是由威脅或潛在的威脅情境所引起的一種情緒反應。威脅情境可作三種理解:一是面對從未接觸過的新異刺激可能產生的潛在威脅;二是剌激情境可能造成消極后果會給人帶來不愉快的體驗;三是確實能夠危及生命的傷害刺激。由威脅情境誘發出的有機體反應至少有三方面的表現:回避、逃跑或戰斗的動作趨向或動作反應;以及相應的面部表情(如眼睛睜大)和身體的生理變化(如流汗、疼痛)等。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恐懼劉海燕等(2008)研究表明,危險與傷害類,未知和不確定事物類,失敗、懲罰和錯誤類,動物類,社會關系類是引起恐懼的五個主要方面。我國青少年最恐懼的事件主要是與危險和傷害、親子關系類有關。從個體發展的角度看,恐懼是兒童情緒發展中較早分化出來的一種基本情緒,對個體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恐懼的發展是兒童正常發展的組成部分,在確保兒童的安全、保障兒童的生存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過度、長期持續的恐懼可能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易于誘發恐懼癥和其他心理疾病。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恐懼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四)悲傷悲傷是指個體失去某種重視和追求的事物時產生的情緒反應。它可以分為失望、遺憾、難過、悲傷、悲痛幾個等級。悲傷的強度取決于失去的事物對個體心理價值的大小,心理價值越大,引起的悲傷越強烈。盡管悲傷令人難過,但它也具有正面功能和適應價值。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四)悲傷Tomkins(1963)及Izard(1977)曾指出,悲傷有三個主要功能:
1.悲傷使人產生改變生活的動力;
2.表達出悲傷,使別人能幫助我們;
3.悲傷增進團體的凝聚力。
與悲傷相關的是悲痛,它是一個人失去他原來所擁有的、所珍視的人或事物之后的一種自然反應。與悲傷相比,悲痛的情緒強度更強烈也更復雜,甚至可視為不只一種情緒,常會衍生憤怒、害怕、羞恥等情緒。令人悲痛的事件發生后,人們對悲痛的反應也因情景因人而異。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復合情緒復合情緒又稱次級情緒,是由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基本情緒所派生出來的情緒,它表達了人與客觀事物之間極其復雜的相互關系。20世紀70年代初,在因素分析的基礎上,Izard提出人類的基本情緒有11種:興趣、驚奇、痛苦、厭惡、愉快、憤怒、恐懼、悲傷、害羞、輕蔑和自罪感。由此產生的復合情緒有3類:
1.基本情緒的混合,如:興趣一愉快
2.基本情緒與內驅力的結合,如:疼痛一恐懼一怒
3.基本情緒與認知的結合,如:多疑一恐懼一內疚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一)愛與依戀愛是一種復合情緒,它具有原始性,同時,它又在進化的過程中,隨著個體的社會化而由多種情緒復合而成。包括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傷等基本情緒,在復雜的社會情境和人際關系中,也包括享樂、滿意、擔心、焦慮和怨恨等復合情緒。愛是由母嬰依戀發展而來,由進化而來。在進化的過程中,愛進一步分化為激情愛(passionatelove)和陪伴愛(companionatelove)。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愛的分化激情愛屬于一種迷戀的、摯熱的愛,是強烈地渴望與另一個人相結合的狀態;包含著評價、欣賞、主觀體驗、表情、生理變化、活動傾向和工具行為等內容。激情愛具有以下幾個作用:1.使個體體驗到幸福感;2.有助于個體的身體健康;3.可以表現在群體中,產生群體共有的強烈情緒。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愛的分化陪伴愛屬于一種喜愛、親愛或慈愛。它很少伴有強烈的情緒,是深切的依戀、親密接近和互相承擔義務的復合體驗。
陪伴愛既包含與對象間的摯愛和溫柔的親密感,也包括評價和欣賞、主觀體驗、表情、生理過程、行為傾向和工具行為。陪伴愛的作用在于:1.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心境,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2.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有助于下一代的撫養和教育;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利于家庭和諧乃至社會和諧;4.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在群體中激活平時難以發生的崇高的愛。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依戀依戀是指兒童(特別是嬰兒)與成人(父母或其他看護者)之間形成的持久感情聯結。母嬰依戀主要表現為:分離性焦慮(嬰兒與母親分離時表現出焦慮、恐懼并尋找母親)和本能性親密依附(在母親回來后就變得激動、愉快,并依附于母親)從進化的角度上,依戀有助于母親及時給予嬰兒照顧和呵護,而母親的照料往往是嬰兒個體生存的重要條件,能確保個體生存和物種延續。母嬰依戀發生的同時,嬰兒對母親的各種情緒也由此產生,并逐漸復合成為較穩定的情緒。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依戀的作用1.在個體發展的早期,依戀對于兒童的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都具有顯著的影響。此外,兒童依戀和元認知技巧的使用有關。2.依戀對于成人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3.良好的依戀有助于個體的身心健康。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影響愛與依戀的主要因素1.遺傳(氣質)2.生理因素(化學激素)3.家庭(父母)4.社會環境5.文化背景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焦慮焦慮是由潛在威脅(個人預測到可能發生不良后果)所引發的以不安、擔憂、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復雜情緒反應。焦慮有三種基本成分:認知成分,即以擔心為特征的,由消極的自我評價所形成的意識體驗;生理成分,同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增強相聯系的特定的情緒反應;行為成分,是通過防御或逃避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焦慮一般可分為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它作為一種情緒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焦慮狀態焦慮是人們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擔憂和不安狀態,同時,它也伴隨著個體能覺察到的自主神經系統活動或喚醒的特征,由具體情境所誘發的,具有暫時性。特質焦慮與穩定的人格特質有關,是人格特質的一部分。高特質焦慮者在很多情況下都會表現出焦慮狀態,表現出跨時間、跨地域和跨情境的穩定性。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焦慮精神分析學派認為,焦慮是個體應對具有威脅環境的重要途徑。適度的焦慮可以使大腦和機體處于最佳的覺醒水平和興奮狀態,保持思維敏捷和行動迅速,有助于個體躲避危險,提高活動效率。過度的焦慮卻會使人們對潛在的威脅刺激產生過度反應,導致生理/軀體、心理/情緒、行為上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焦慮焦慮情緒的產生和發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生物、心理和環境因素。生物因素上,焦慮情緒的生理基礎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普遍亢進,如心跳加速、惡心、食欲減退以及睡眠障礙等。遺傳因素上,血緣親屬中焦慮癥發病的同病率遠高于正常居民。心理因素上,挫折所導致的情緒波動可作為誘因引發焦慮情緒,而個體自身自卑、謹慎、怯懦的性格特征也可增加個體的焦慮易感性,使個體更容易產生焦慮障礙。環境因素上,嚴重的失敗和創傷性事件(PTSD)會導致個體出現焦慮情緒,而人們生活的大環境也會誘發個體的焦慮,如空間擁擠、環境污染、工作壓力大等。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抑郁它是指以心境低落為主的、自感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這種情緒的出現常常伴隨著自卑、痛苦、羞愧、壓抑等情緒體驗。抑郁的主要表現有:1.興趣衰退;2.悲觀失望;3.自我評價過低;4.自我封閉,回避他人;5.精力衰退;6.有時伴有失眠、食欲及性欲下降等生理變化。根據個體抑郁程度,其范圍從輕度抑郁(哭泣)一直到絕望(深深的無助感)。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抑郁抑郁情緒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著極大的危害。在心理上,被抑郁情緒困擾的人容易罹患“無助一無望綜合癥”,是一種個體無法看到生活的希望,消極、悲觀、無助的思維方式。在生理上,長期抑郁會引起人體植物神經系統紊亂,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出現各種疾病。造成個體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可分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遺傳因素在抑郁情緒的易感性和發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有著自卑、內向、敏感等個性傾向的個體更容易陷人抑郁,某些不合理的認知信念也會使個體更易悲觀地看待世界,從而造成情緒低落。而不良環境也很容易造成個體感覺失落,從而導致抑郁。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正情緒和負情緒(一)正負情緒劃分的理論依據1.情緒的維度理論
認為人類所有的情緒都是由幾個基本的維度所構成,不同情緒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是根據彼此在維度空間中的距離來顯示的。組成情緒的維度有兩個:一個維度是效價(valence)或愉悅度,分為正負兩極;另一個維度是喚醒度(arousal)。在效價維度上,由正到負,愉悅度依次降低。位于正效價那端,有愉悅感受的情緒稱為正情緒;位于負效價那端,有不愉悅感受的情緒稱為負情緒。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理論依據2.行為接近與行為抑制理論
1971年,心理學家Gray提出了行為接近與抑制理論,認為正性情緒與行為接近有關,負性情緒和恐懼與行為抑制有關。Davidson(1990)指出,正情緒是與接近行為相伴隨產生的情緒,負情緒是指與回避行為相伴隨產生的情緒。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理論依據3.情緒反映了人(主體)與外界事物之間的關系
認為情緒是表達個體與環境事件之間關系的心理現象,情緒是作為個體愿望、需要和環境之間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當客觀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體的需要和愿望時,就能引起正性的、肯定的情緒;當客觀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體的需要和愿望時,就會產生負性的、否定的情緒。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正負情緒劃分的標準
1.按從愉快到不愉快的感受程度來進行劃分,正負情緒類似于心境。——情緒體驗2.按照情緒對行為的影響程度即情緒的動力作用來劃分,只有在適宜的體驗強度下,才可以激發出個體的接近行為。——倒U關系3.按照客觀事物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進行劃分,正情緒是人對正向價值的增加或負向價值的減少所產生的情緒,負情緒是人對正向價值的減少或負向價值的增加所產生的情緒。——情緒產生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正負情緒的特征一般認為,正情緒在緩解壓力、恢復被壓力消耗的資源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而負情緒則有利于個體動員各種資源,達到自我保護的愿望。正情緒可能降低對疾病癥狀的感知、判斷和行動,而負情緒則可能增強對疾病癥狀覺察的準確性。正情緒能夠提高認知靈活性,拓寬注意范圍、提髙行動效能;負情緒則可能使思維動作反應模式變得狹隘,影響活動的效率。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第二節心境、激情和應激
一.心境
是一種比較持久的、微弱的、影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的情緒狀態(葉奕乾,祝蓓里,1994),具有彌散性和長期性的特點。
心境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學習、工作、人際關系、健康狀況,乃至自然環境的影響,都可以成為引起某種心境的原因,事件對心境的影響越大,引起的心境持續時間也越長久。心境能影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精神狀態,對人的工作、生活、學習以及健康都有很大影響。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激情它是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短暫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通常是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的。激情具有爆發性和沖動性,往往是在一瞬間爆發,爆發的強度比較強烈且比較沖動,常常會不計后果,其狀態往往伴隨著生理變化和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激情的產生原因主要有:1.生活事件;2.出乎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3.對立意向的沖突或過度的抑制。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激情激情的爆發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始),意志力減弱并伴隨身體和表情動作的變化;第二階段(持續),意志及行為失控;第三階段(消退),出現平靜、疲勞、精神萎靡等狀況。影響:一方面,激情可以激發內在的心理能量,成為行為的巨大動力,促使人更加積極地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所創造。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壞性和危害性。激情中的人有時任性而為,不計后果,對自己或者他人都造成損失。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應激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與危險情況下所出現的高度緊張的適應性反應。應激狀態的產生與人面臨的情景及人對自己能力的估計有關。當已有的知識經驗與面臨的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沒有現成的辦法可用時,就可能進人應激狀態。應激狀態有時會使人做出平時所不能做出的大膽勇敢的行為,從而使事情迎刃而解。但是有時卻會使人認識狹窄,很難作出符合目的的行動,容易作出不適當的反應。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應激積極的應激反應狀態下,人處于警覺之中,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使內臟器官、肌肉、骨骼系統的生理、生化過程加強,促使機體釋放能量,使人全力以赴地排除危險,克服困難,提高活動效能。消極的應激反應會使人處于驚慌無措狀態之中,無效動作增加,無法有效地應對應激情境。人在應激狀態下,會引起機體的一系列生物性反應,如肌肉緊張度、血壓、心率、呼吸以及腺體活動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加拿大學者HansSelye(1907—1982)將這種變化稱為適應性綜合征,包括動員、阻抗和衰竭三個階段。由此,長期或過度的應激會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第三節道德情緒
情緒是由生物進化而來的,是人和動物共同具有的。人類情緒與動物情緒的最大區別就是人類具有社會情感。社會情感是指在人們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社會準則和規范的主觀感受,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它具有穩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社會情感的研究內容廣泛,可從倫理學、哲學、政治學、文學等多學科角度進行研究。就心理學的研究取向看,目前道德情緒的研究在迅速增加。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道德情緒關于道德情緒的界定:一是先界定道德的定義,再說明道德情緒是那些對違反道德的行為或者激起道德行為〈包括由自己或他人的道德或不道德行為)時所產生的情緒。二是按情緒構成成分來界定的。
Haidt(2003)根據情緒的誘發誘因與自我關聯程度、行為傾向的親社會程度兩個標準,在“基本情緒”和“情緒家族”啟發的基礎上,將道德情緒劃分為四種情緒家族:譴責他人的情緒,包括輕視、憤怒和厭惡;自我意識情緒,包括羞愧、尷尬和內疚;他人痛苦的情緒家族;稱贊他人的情緒家族。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Haidt的道德情緒類別憤怒崇敬內疚同情誘因與自我有關的程度羞愧尷尬恐懼自豪難過幸福感激輕視厭惡幸災樂禍與自我無關與自我有關高低行為的親社會傾向DAAD道德情緒原型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一.譴責他人的情緒:輕視、憤怒和厭惡
由不符合特定種族或社會的道德規范或品德(人格)特點而引起的情緒,統稱為譴責他人的情緒,包括輕視、憤怒和厭惡等。(一)憤怒
是當個體的目標受阻和受到挫折時所產生的反應;但不道德的行為也是引起憤怒的誘因。道德意義上的憤怒是指對他人或自己所做的不符合道德標準的行為進行評價時所誘發出的情緒反應,如背叛、侮辱、不公平、報復的欲望等。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憤怒憤怒情緒通常跟攻擊、侮辱的行為傾向(動機)相聯系,并具有明顯的外顯行為。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對那些不公平、不道德行為的個體產生報復性行為,對那些受害者產生補償性行為。憤怒的行為傾向具有雙向性,在涉及自我利益時可能表現出自私、甚至反社會的意向;在不涉及自我的利益時,表現為不公平的動機,進而產生報復或補償性行為。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厭惡厭惡最原始的含義是指對令人惡心的東西如不良氣味等所產生的反應。達爾文認為厭惡是由令人惡心的東西引起的一種不舒服感受。厭惡主要是由味覺引起的,也可以由嗅覺、觸覺、視覺引起;厭惡可以是實際上知覺到的,也可以是想象出的。厭惡的誘發因素很多,如食物、血跡、傷口、亂倫、截肢手術、偽善等。
厭惡對象不僅包括物理對象還包括社會現象。Miller(1997)把偽善、背叛、殘酷、奉承等惡行看做誘發厭惡(非憤怒或憎恨)的主要因素。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厭惡盡管厭惡的誘因從物理對象擴展到社會對象,但厭惡的行為傾向則較少改變。一般的厭惡都具備回避、排斥或中斷與冒犯者聯系的動機,也經常伴有清洗、凈化或消除與該冒犯者有任何實質性聯系的動機。厭惡的行為傾向一般是親社會的,厭惡通過排斥那些令人厭惡的道德行為,可以有效地制止特定文化中不允許的不道德行為,尤其是與身體純潔有關的不道德行為。社會道德意義上的厭惡指當人們故意違背了特定社會習俗和道德標準要求時所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如厭惡體驗、回避。厭惡可分為生理性厭惡和心理性(道德)厭惡。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蔑視或輕視蔑視也是譴責他人情緒家族中的一員,正好介于憤怒和厭惡之間。作為社會道德范疇的蔑視一般與無法勝任道德要求有關,如道德判斷能力低下、沒有同情心或者與觀察者存在競爭關系。——Miller(1997)的“向上蔑視”蔑視一般不會引起攻擊或退縮反應,而會引起社會認知的改變。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憤怒、蔑視或輕視作為譴責他人家族的三種道德情緒,憤怒、厭惡、蔑視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按照從低到高的分化關系看,等價模型認為憤怒、厭惡、蔑視在語義上是等價的,都是人際關系問題引起的不良情緒狀態的同義詞;部分分化模型以攻擊/處理和避免/回避為根據,將譴責他人情緒家族區分為一個是憤怒,另一個是厭惡、蔑視兩個情緒家族;完全分化模型認為這三種情緒是不同的,其中CAD三角組合假說認為,蔑視(C)、憤怒(A)和厭惡(D)三種情緒是違反群體、自主性和宗教(上帝)的倫理觀三個道德原則后的反應。因此,輕視、憤怒和厭惡分別是不同道德秩序的守護者,這三種情緒都會激發人們改變其與道德違背之間的關系。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憤怒、蔑視或輕視但是,這三種譴責他人的情緒之間也存在著區別。研究(C.A.Hutcherson&J.J.Cross,2011)發現,從語義上看,憤怒可能是由與自我相關的評價所引起,厭惡可能與對一個人道德上不可信(故意的不道德行為,明顯的不道德反應)的評價相關,而蔑視是唯一一種對一個人在道德上無勝任力和不聰明的評價相關的情緒。同時,憤怒和外顯的行為密切相關,也與一個人采取破壞性行動的企圖相關;道德厭惡與對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判斷有關;蔑視與對一個人有無勝任力的判斷密切相關。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自我意識情緒:羞愧、尷尬和內疚
在人們對違背社會習俗和道德規范作出憤怒、厭惡和輕視的情緒反應之前、之時或之后,人們就會對自身行為進行監控和約束,這種對自身行為的監控和約束屬于自我意識范疇。其中,羞愧、尷尬和內疚是自我意識情緒中的成分。(一)羞愧和尷尬
羞愧和尷尬既屬于自我意識情緒又屬于道德情緒,是兩種非常相近但又存在著差別的情緒。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羞愧和尷尬Fessler(1999)認為,從種系發展角度看,羞愧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比較簡單的“原型羞愧”,在等級社會結構中,只要高級階層出現就會誘發這種情緒;另一種是復雜的羞愧形式,當個體意識到自己或所在群體違反了規則并被他人知曉的時候會誘發羞愧情緒。Keltner&Buswell(1996)指出,西方社會將道德秩序(如傷害、權利、公平等)從社會秩序(非道德的社會習俗如對穿衣、飲食、衛生的選擇等)中分離了出來。當個體違反社會習俗時會感到尷尬,而當個體違反道德規范時會感到羞愧。尷尬是羞愧的原始形式,但不是完全相同的一種情緒,尷尬還有其獨有的行為表現。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羞愧和尷尬從誘發事件來看,按照不符合道德、美學、能力的標準判斷,核心自我有缺陷時,就會誘發羞愧;而當一個人違反了社會的風俗習慣或者無法控制某些事件,就會誘發尷尬。從行為傾向看,羞愧和尷尬都會激發隱藏、退縮或消失的動機,導致社交活動和交談的次數減少。羞愧會使人更痛苦地急于退縮,甚至會引起自殺;而尷尬盡管伴有臉紅和混亂,但其退縮程度更溫和一些,不太痛苦,且會盡快地恢復。
與羞愧相反的一種情緒是自豪,屬于一種愉快的情緒。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豪的表現存在較大差異。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二)內疚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認為,內疚是一種“因做錯某事而產生的焦慮和不安”;《心理學大辭典》將其定義為“個體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違反道德準則時產生的一種悔恨、自責的情感體驗。”或者,是“人做了自己認為錯誤的事情后產生的一種慚愧、不安或自責的情感體驗”。(《社會心理學詞典》)一般認為,因違反了道德規范而給他人帶來了傷害、損失、痛苦,而且這些傷害可能會影響到日后的交往關系時就會產生內疚。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內疚和羞愧內疚和羞愧是兩種不同的情緒
從來源看,它們來源于不同的心理系統。羞愧的誘因和表現與等級的交互作用有關,內疚的誘因和行為傾向表明它來源于群居關系和依戀系統。
從體驗的強度看,羞愧的痛苦體驗是十分強烈的,而內疚的痛苦體驗并不那么強烈。從行為傾向看,羞愧使人盡力驅散羞愧的感受,回避讓人羞愧的情境或事件,而內疚則驅動人們對失敗或傷害進行糾正和補救。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內疚內疚的行為傾向是一種親社會的、美好的道德情緒原型,它會促使個體幫助被害者或者彌補其傷害行為。內疚會激發人們去道歉或仟悔,并試圖修復或改善他們與被傷害者之間的關系。羞愧、尷尬、內疚都是重要的道德情緒,它們的行為傾向都會促使人們遵守道德規則,維護社會秩序。內疚是這三種情緒中唯一可以激發出直接助人行為的情緒,羞愧和尷尬則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潛在地發揮作用。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三.他人痛苦的情緒家族
他人痛苦的情緒指當他人痛苦時,自己也會感覺到不舒服。這種對他人痛苦的情緒具有先天性。對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研究表明,對他人痛苦的敏感并不只是人類的天性,有時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也具有這種天性。已有的研究文獻將他人痛苦的情緒家族區分出了兩類主要成員:“苦惱著他人的苦惱(DAAD)”和同情(compassion)。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苦惱著他人的苦惱DAAD是指看見或聽見他人流露出苦惱的跡象時,個體也會表現出苦惱的傾向。新生兒就會產生這種情緒,當他聽見其他嬰兒的哭聲要比聽見其他聲音更難過。在助人行為的研究中也發現,那些看到痛苦的受害者的人會設法遠離受害者。但是,DAAD并不是一種真正的情緒。除了一般的苦惱特征(如逃離苦惱源的動機)之外,它并沒有明顯的生理反應、面部表情或行為傾向,更多程度上是同情的先兆。他人痛苦的情緒家族中真正的道德情緒是同情,它是道德之本。(AdamSmith;DavidHume;JeanPiaget)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同情同情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知覺到他人的痛苦或悲傷,也就是感知到他人幸福、痛苦、憤怒的情緒感受。二是產生與他人相似的情緒反應。同情來源于哺乳動物的依戀系統,人們可以對所有的陌生人產生同情,但是對于親屬以及與自己有親密關系的他人會產生強烈的同情。同情會促使人們采取幫助、安慰或其他減輕他人痛苦的行為,所以,同情會引起利他等親社會行為傾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高校學生國防獎學金合同書
- 2025合同期屆滿前解除勞動合同工資發放規定
- 2025年私人住宅翻新合同
- 公司介紹模板-PART ONE
- 2024年雅安市級事業單位選調工作人員真題
- 2024年七臺河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寧波市慈溪市招聘中學教師真題
- 2024年涼山州會東縣招聘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真題
- 2024年安徽生物工程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軟件銷售退稅合同范本
- 電專業十八項反措內容宣貫
- 【MOOC】中國傳統家具欣賞-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橋梁機電交通設備施工及測試方案
- 2024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學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2021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發展課件
- 高考英語詞匯3500詞-亂序版
- 大單元教學的概念及英語大單元教學
- 3-2《瓶子大變身》教學課件
- 移動互聯新發展課件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全一冊
- 【中職專用】備戰中職高考數學沖刺模擬卷三
- 電子商務師中級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