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中國地理總論(2)第2課時_第1頁
第3課中國地理總論(2)第2課時_第2頁
第3課中國地理總論(2)第2課時_第3頁
第3課中國地理總論(2)第2課時_第4頁
第3課中國地理總論(2)第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課

中國地理總論(2)

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第二課時二.中國的氣候1.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氣溫相差很大;越往北氣溫越低,越往南氣溫越高。(等溫線密集)1月0℃等溫線:通過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線。冬季最低溫在漠河。成因:①緯度位置的影響: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比南方短,獲得太陽光熱少。②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越往南去,冬季風受山嶺的重重阻擋,勢力大為減弱,使南北溫差增大。⑵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南北普遍高溫。(等溫線稀疏)成因:①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晝時間比南方長,則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氣溫回升快,南方雨季長陰雨天多,日照時間短。【夏季最低、最高溫處】青藏高原等山地氣溫低,原因:地勢高。吐魯番盆地夏季最熱,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外邊氣流越過山地下沉時,增溫作用強,形成焚風;②沙漠廣布,吸熱快;③空氣干燥天空少云,太陽輻射強。(3)中國的溫度帶的劃分是根據地區的活動積溫來劃分的。所謂活動積溫,就是農作物能夠生長的氣溫,大約是10°C左右。我們把日平均氣溫≥10℃的天數叫做生長期,把生長期內的日均溫累加起來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根據積溫的多少來劃分溫度帶。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還有高原氣候區。秦嶺一淮河線以南,主要是我國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廣東省的雷州半島、海南省以及臺灣南部屬熱帶,其余均屬于亞熱帶。·秦嶺一淮河線以北的塔里木盆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以及遼寧省的南部屬于暖溫帶。大興安嶺的北段及其兩側地區屬于寒溫帶。在暖濕帶和寒溫帶之間,是東西延伸、面積廣闊的中溫帶地區,包括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等。·青藏高原則屬于以高寒為特征的高原氣候區。溫度帶的劃分及耕作溫度帶≥10℃積溫生長期分布范圍耕作制度熱帶>8000℃365(天)海南全省和滇、粵、臺三省南部水稻一年三熟亞熱帶4500℃—8000℃218—365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一年二至三熟暖溫帶3400°—4500℃171—218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及南疆一年一熟至兩年三熟中溫帶1600°—3400℃100—171東北、內蒙古大部分及北疆一年一熟寒溫帶<1600℃<100黑龍江省北部及內蒙古東北部一年一熟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2000℃0—100青藏高原部分地區一年一熟【資料擴展】中國的農產品分布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水果東北春小麥、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亞麻、甜菜、(棉花)蘋果華北冬小麥、玉米、谷子、甘薯等棉花、花生、核桃、棗、板栗蘋果、葡萄、梨、杏、桃、柿長江中下游水稻、冬麥、玉米等油菜、棉花、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桑柑橘四川盆地水稻、小麥甘蔗、桑、棉花、油茶柑橘南部沿海水稻甘蔗、桑、天然橡膠、劍麻、油棕、咖啡、可可香蕉、菠蘿、芒果、荔枝、龍眼、椰子西北小麥長絨棉、甜菜瓜果(葡萄、哈密瓜)青藏青稞、小麥、豌豆等海洋水產黃海.渤海以暖溫性種類為主。30°N以北:小黃魚、鱸魚、鱈魚;32°~34°N:大黃魚、小黃魚、對蝦(渤海)東海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金色小沙丁魚、海鰻、石斑魚南海石斑魚、金槍魚、龍蝦2.季風區和非季風區2.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季風區的劃分: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非季風區。東南季風:影響東部地區。西南季風:影響西南等地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大陰賀巴岡)。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1)、空間分布特點:降水地區差異大(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800mm通過秦嶺一淮河一線,400mm通過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南端一線。降水最多地:臺灣火燒寮(雨極);最小地:吐魯番的托克遜。(注:各地區差別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內陸,南方多于北方,山區多于平原,山地中暖濕空氣的迎風坡多于背風坡。)成因:因為中國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風帶來,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洋越來越遠,受夏季風影響越來越小,降水越來越少。【中國的干濕地區】劃分依據——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劃分為四個干濕地區。·濕潤地區:東北山地、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東南部;>800mm,森林。水田耕作業。·半濕潤區:東北、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等,>400mm,森林、草原。旱地耕作業。交叉復習·半干旱區:內蒙古、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400mm,草原。牧業。·干旱地區:塔里木、準噶爾、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200mm,多荒漠。綠洲農業。[降水量和干濕區的界線]:a.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b.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喜馬拉雅山的南坡。c.半干旱區與干旱區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⑴中國鋒面雨帶的進退規律:4-5月—南部沿海進入雨季(華北春旱);6月中旬至7月—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7月至8月一華北、東北進入雨季;9月—雨帶南撤至長江以南;10月—雨季結束。4.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⑵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a.使中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b.使中國降水時間分配不均,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影響,降水豐沛;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干燥空氣的影響,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5月-9月),東北華北7、8月。冬春季雨水少些。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相反。成因:鋒面雨帶的進退規律決定。4.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年際變化大:即降水年與年之間的變化大。年際變化各地大小不等,南方較小,北方較大。成因:夏季風進退規律反常所造成。夏季風強:北澇南旱;夏季風弱:南澇北旱。4.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附注——副熱帶高壓與鋒面雨帶的位置】夏半年,冷暖氣流在副高北側交匯形成鋒面雨帶。一般:春末4、5月——副高在15°~20°N——雨帶移到華南;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進到20°左右——雨帶北移到長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7-8月——副高北進到25~30°N——雨帶移到華北、東北地區。9月,副高南退,雨帶南移,北方雨季結束。5.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我國是世界著名的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區域最為遼闊。(∵位于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的東南部,東臨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在季風區: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暖熱多雨;冬季勁吹來自亞洲大陸的偏北風,寒冷干燥。·由于中國大陸面積廣闊,西部深入亞洲內陸,∴氣候有很強的大陸性特征,表現為:與世界同緯度比我國冬季最冷,夏季除沙漠外我國最熱,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較大,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容易出現洪澇與干旱等災害性天氣。5.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2)雨熱同期:評價:夏季高溫多雨,水熱配合得當,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使北方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十分有利。我國喜溫作物的種植界限比同緯其他區高得多。長江以南“魚米之鄉”受惠于季風氣候。我國東南沿海與撒哈拉沙漠同緯度但沒有形成沙漠5.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3)氣候復雜多樣:·表現在: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氣候類型多樣;加上地形的復雜,地勢高低懸殊,增加了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多樣的氣候類型有:東半部——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獨特的高原氣候,西部高山有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4)多特殊災害性天氣。我國特殊天氣有: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6.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①寒潮:冬半年(秋末、冬季和初春)的主要氣象災害。從西伯利亞、蒙古來的寒冷空氣侵入。我國大部分受影響,只有西藏、云貴地區影響較小。·危害:帶來急劇降溫、大風、霜凍,有時伴隨雨雪等惡劣天氣(秋季、春季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大)。強寒潮南侵,使長江以南農作物受凍害,在草原牧區,寒潮帶來暴風雪覆蓋草場,斷絕飼料,使體弱的牲畜受凍致死。在干燥區,寒潮引起“沙暴”,刮走土壤表面細土,損耗土壤肥力,還可湮埋田園。②梅雨:夏初,江淮地區陰雨連綿的天氣。天氣特征:長時間連續降雨,相對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地面風力小,陰云籠罩,出現綿綿陰雨或陣性降雨。梅雨如果來得過早,雨期過長,雨量過大,會出現洪澇和低溫災害,影響夏、秋農業收成;如果來得太晚或雨期過短,甚至“空梅”,會出現干旱,影響夏種和春播作物生長。③臺風:西北太平洋上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或以上稱臺風。我國每年夏秋季節,5—10月,尤以7—8月為多。出現狂風暴雨(日降水可達100~200,甚至500~600mm),臺風在我國登陸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其危害主要由強風、特大暴雨和風暴潮造成,可引起山洪暴發、毀壞房屋,損害莊稼,顛覆船只,破壞港口設施。也有好處:解除或緩解長江中下游的旱情(此時伏旱)。(5)多旱澇災害:洪澇多在夏秋季,東部平原地區多發。干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使農作物減產,有的地方甚至顆粒無收。西北、東部季風區都常出現旱災,一年四季都可出現。春旱:北方和華南沿海、西南地區;初夏干旱:北方;伏旱:秦嶺-淮河以南;秋旱:湘、鄂、贛、皖等;冬旱:華南。【資料擴展】影響我國的氣象和氣候災害災害多發地區多發季節成因特點防治措施梅雨江淮地區春末夏初江淮地區冷暖氣團勢均力敵陰雨連綿——降水多;出現“空梅”天氣——干旱降水多時——排水;出現“空梅”天氣——引水灌溉伏旱長江中下游地區7月梅雨過后,在單一的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天氣酷熱少雨,抗旱任務艱巨組織抗旱,若有臺風雨形成可能緩解旱情臺風東南沿海夏秋熱帶海洋上形成的強烈的熱帶氣旋狂風暴雨及時預報,做好臺風過境的準備,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沿海防護林,提高公眾的災害意識春旱華北3-5月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夏季風沒有到達(或受單一冷氣流影響),降水少,又值農作物播種、生長季節,蓄水量大空氣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引水灌溉夏澇華北、南方地區6-8月春季風來得遲,影響時間長,降水強度大洪澇災害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災害多發地區多發季節成因特點防治措施倒春寒東部季風區3-5月極地大陸氣團勢力強盛春季出現強低溫和雨雪天氣地膜覆蓋等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廣大地區冬半年,以春秋兩季最嚴重強冷空氣迅速入侵大風、雨雪、凍害時間長,范圍廣加強警報,做好防寒準備風沙天氣三北地區春秋兩季,以春季最嚴重西北季風吹揚,干旱地區的沙塵向東南方向擴散風大,大氣含沙量大,能見度低,影響范圍廣,一般與寒潮路徑相同營造防護林,退耕還林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