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原理文化的結構與功能_第1頁
社會學原理文化的結構與功能_第2頁
社會學原理文化的結構與功能_第3頁
社會學原理文化的結構與功能_第4頁
社會學原理文化的結構與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化的結構與功能文化及其特征文化的分類文化的構成文化模式與功能

文化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是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文化聯系著社會生活和社會運行的各個方面,因此,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會的重要維度,是社會學中的重要概念。

1、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詞英文為culture,來源于拉丁語,原意是指“耕耘”、“耕作”,其最初含義與農業文明有直接的聯系。廣義的文化:文化是與自然現象不同的人類社會活動的全部成果,包括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的與非物質的產品的綜合。狹義的文化:指意識形態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科學技術、法律制度、文學藝術等成果。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B·泰勒在1871年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之一所獲得的各種能力和習慣。一、文化及其特征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人類的第二本性,是人類與動物相區別的主要標志。文化涉及面廣。文化是社會形態,許多人或大多數人行動的事實。文化與社會融合在一起,是社會的構成要素。2、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可習得性:文化具有超生物性,人們通過后天習得和創造;文化又具有超個人性,通過社會性的個體主動學習并綜合。學習文化包括符號性學習和意義性學習。文化的共享性:由所有社會成員所共享。文化的象征性:指人類在創造文化時總是賦予其豐富的象征意義。文化的變遷性與文化墮距:文化變遷是指由于族群社會內部的發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間的接觸而引起的一個族群文化的改變。文化墮距指社會變遷過程中,文化集叢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現呆滯的現象,亦稱文化滯后或文化落后,如非物質文化落后于物質文化變遷的現象。文化的全括性:文化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文化的整體性:文化的各構成要素之間按照一定的文化法則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1、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

(1)物質文化指物質世界中,一切經過人的加工、體現了人的思想的產品。屬于可見的顯性文化。是表層次文化。(2)非物質文化,又稱精神文化,指制度、規范、觀念等。屬于不可見的隱性文化。觀念文化:指處在思想觀念狀態的文化,如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等。屬于無形的、非正式的、不成文的深層次文化。制度文化:已成為多數人遵循的規范,反過來對人們的行為具有約束力,如各種社會制度。屬有形的、正式的、成文的中層次文化。二、文化的分類

2、主文化與亞文化

(1)主文化是在社會上占主導地位的、為社會上多數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對社會上大多數成員的價值觀、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影響極大。(2)亞文化指僅為社會上一部分成員所接受的或為某一社會群體特有的文化。民族亞文化:為社會群體中少數民族群體所特有的文化。職業亞文化:指為各種職業群體特有的文化。越軌亞文化:指為一些反社會集團所特有的文化。3、主文化與反文化

這是根據文化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從對立、沖突的角度對文化做的區分。(1)主文化:指在社會上占主導地位,對現存社會秩序起著維持、支持作用的文化。(2)反文化:指對現存秩序的背離和否定,是對現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反抗的文化。特指產生于資本主義社會的青年人追求并創造的與主文化不同的一種文化現象。反文化的嬉皮士(hippies)運動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4、評比性文化與非評比性文化(1)評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壞、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兩種文化的比較中,可以評出孰優孰劣的文化。評比性文化是比較容易鑒別其價值的文化。如優性文化與劣性文化。(2)非評比性文化,也稱中性文化,指在文化比較中沒有明顯優劣之分的文化。多與人們的行為方式、習慣、習俗相聯系。如慶典方式、禮儀方式等。

文化雖然是復雜的系統,各種文化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但是各種文化系統都有一些基本的構成要素,這些要素主要是:象征符號、價值觀念、規范體系和物質文明。三、文化的構成1、象征符號

象征符號是人類通過意識控制而創造或建構起來的象征體系,用來引導人們的互動、學習、交流、情感、思維等。象征符號的基本特征:意義的建構。常見的象征符號:最重要的象征符號是作為人類交流互動的媒介和工具的語言;姿態和行動也是文化象征符號的組成部分。物質象征符號:人類賦予某種物質以超越于物質本身的意義時,就建構起物質象征符號。

2、價值觀念

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是文化差異的重要體現。文化價值觀是指社會成員共同持有的關于是非、善惡、好壞、自我與他人利益關系的觀念和傾向。不同文化之間的價值觀存在著差異不同文化之間的價值觀存在著相通之處文化價值觀和社會成員的行動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價值觀決定著行動;另一方面,人們的行動影響著價值觀。3、規范體系

文化的規范體系為社會秩序奠定了基礎。文化中的規范體系是按照一定的價值原則建構起社會行動規則系統,包括正式規范和非正式規范。非正式規范:主要指社會習俗。人們自發形成,并為社會大多數人經常重復的行為方式。對人們行為的控制是非強制性的,是潛移默化的特定社會的產物。如觀念文化。正式規范:主要指規章制度和法律。規章制度是社會團體和組織中的基本行為規范;法律是通過國家機器來制定、推行和執行的規范。如制度文化。4、物質文明

每一種文化都包含各自的物質文明,它是由該文化中的社會成員所共同創造的物品集合體,包括技術、工具、住宅、食物、服飾、書籍等人工制品。具有實用、功利的價值。與非物質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四、文化模式與功能(一)文化的模式1、文化特質、文化叢和文化模式

文化特質是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單位。文化叢亦指文化特質叢,指因功能上相互聯系組成的一組文化特質,通常是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特殊組合。文化模式是一個社會中所有文化內容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結構。文化模式分為特殊文化模式和普遍文化模式:特殊文化模式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區、不同社會群體的多樣的文化結構與文化內容。普遍文化模式指各種文化模式雖各具特點,但其基本結構卻有著共同的東西。如語言、習俗等等。2、文化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文化中心主義也稱種族中心主義,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甚至各個地區、各個群體都常常帶有一種傾向,常將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看成是最好的,是優于其它民族的。

文化相對主義(文化中立)認為,各種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評價和比較的。

3、文化震驚和邊際文化文化震驚(文化沖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模式當中的人,當他初次接觸到另外一種文化模式時所產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亂與心理上的震撼。邊際文化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文化區域的交匯處出現的一種混合文化。是文化的邊緣地帶,或兩種文化的交界地帶。如新加坡文化。(二)文化的功能1、認同功能

在不同國家和群體之間,文化表現出來的內在本質的區別。

文化不是一種個體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受過相同教育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人們,這種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會有差異,是因為他們向來受著不同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從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例)中國日本美國文化認同比較文化內容

中國

日本

美國價值觀念

儒家文化/三綱五常/強調集體主義/從眾心理/尚道德倫理/輕規則法制/崇拜權威/中庸之道/注重奉獻精神

標準的學習型文化/儒家思想/集體主義/集體成就/很強的集團意識/重誠信/講感情/重效忠/講求合作/很強的團隊精神

基督教文化/強調個人主義/尚規則法制個人成就/創新精神/自我中心/追求自身價值

社會關系注重血緣關系/團結協作/等級觀念

泛血緣特殊主義/講和諧/等級觀念

注重業緣關系/個性自主/平等意識

社會禮儀

禮儀之邦/重人情/行為方式隨意

謙遜有禮/含蓄內向/守秩序

不拘禮節/直接表達/尊重隱私/守秩序

社會習俗

對女性有隱性歧視/以賢妻良母為模范/婚姻觀保守穩定/尊老愛幼

對女性有隱性歧視/以賢妻良母為模范/婚姻觀保守/家庭穩定

尊重女性/注重女性的獨立/婚姻觀外向/要求子女獨立

交往方式異性交往在公眾場合含蓄/同性之間隨意

異性交往在公眾場合含蓄/同性之間保持距離

異性交往在公眾場合親密/同性之間保持距離

經濟模式重儲蓄/慣例經濟

重儲蓄/市場經濟

重消費/市場經濟產業特點

農業和工業占主導/位于經濟轉型期

經濟結構穩定/第三產業信息業高科技產業占主導

經濟結構穩定/第三產業信息業高科技產業占主導

2、規范功能

使社會有了系統的行為規范,文化集合、解釋著一個社會的全部價值觀和規范體系。風俗: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歷代相傳的日常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相互行為的一種較為長期、穩定的規范體系。價值觀念:是人們評價、判斷事物的思想標準。規章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