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技思想與實踐_第1頁
中國古代科技思想與實踐_第2頁
中國古代科技思想與實踐_第3頁
中國古代科技思想與實踐_第4頁
中國古代科技思想與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在天文歷法、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做出過獨特的貢獻。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日月之食的記載。從秦代到清末的2100多年間,哈雷彗星出現27次,中國都有記錄。漢代張衡發明了測定方位的地動儀和演示日月星辰的渾天儀。先秦的數學家提出了勾股定理。南北朝的祖沖之算出圓周率為3.1415926。中國的絲織、制瓷、冶金、造船技術很早就達到世界的先進水平。明代朱載堉首創十二平均律,后來被定為世界通行的標準音調。中國的醫藥學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特別是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明曾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直到15世紀以前,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中國人的這些發明創造,體現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科學精神與道德理想相結合的理性光輝。

江澤民《增進相互了解,加強友好合作——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演講》

(《中國青年報》1997年11月2日)第1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4)第2課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第3課中國古代文學第4課中國古代書畫和戲曲

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第二課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北京二中李建紅

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從騾子說起FrancisBacon

(1561—1626)

這三種東西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英]弗蘭西斯·培根

《新工具》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四大發明

造紙術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簡牘帛書造紙術問世前人類的書寫材料

古埃及紙草:易斷裂,難以保存希臘羊皮:昂貴巴比倫泥板:笨重印度樺樹皮:不易保存中國:甲骨;青銅;竹木簡;絲絮西漢時有個叫東方朔的人,想給漢武帝提安邦定國的建議,就用竹簡寫奏章,因為有滿肚子的話要說,一下子就用了3000來根竹簡。東方朔面對這3000根竹簡發了愁,因為他手無縛雞之力,無法拿動這么龐大的奏章,最后只好請了兩位大力士抬進宮里去。據《史記·滑稽列傳》說,漢武帝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簡。戰國時有個思想家叫惠施,人稱他博學多才、學富五車。原來,他旅行時也愛學習,隨車裝著愛看的書。其實這些書是一捆一捆的竹簡和木牘,一共裝了5輛車,“學富五車”的成語就是這么來的。不過,要用現代的眼光看,這5輛車竹簡上的字數加起來,頂多也不過我們現在閱讀的幾本書的字數。甘肅放馬灘出土1986年出土,碳十四測定大約制造于公元前179-141年,是西漢麻紙。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后漢書·蔡倫傳》東漢蔡侯紙漢代造紙流程示意圖古代造紙生產流程圖

收集主要原料一.搗碎,蒸煮.二、自然變白三.發酵,制漿四.抄成紙張五.曬干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四大發明

1、造紙術*西漢前期已有紙*105年,東漢蔡倫制成“蔡侯紙”——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

(十世紀前后的歐洲)粗野和無知是社會上層階級的共性,騎士通常是不識字的,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廣大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則全是文盲……但在11~14世紀,情況有所變化……歐洲紙廠的建立為科學、文化提供了物質基礎。與之相適應,世俗學校紛紛出現,逐步演變成教授學生多學科知識的大學……這些都是在歐洲有了造紙業之后發生的…

——潘星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源流、外傳及世界影響》在印刷術發明前,人們用手抄書,既費時耗力,又易出錯。到隋唐,從印章和拓石中受啟發,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鋪上紙,一張一張地就印成了。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隋唐之際出現,宋代達到高峰。971年在成都刻印的《大藏經》,共1046部,5048卷,雕版達13萬塊,費時12年。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金剛經》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金剛經》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宋版刻書

活字印刷-北宋畢升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后世典籍皆為版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沈括《夢溪筆談》泥活字版清代木活字銅活字轉輪排字盤里的木活字

印刷術的發明以及商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不僅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寫字的狀況,而且也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受較高級的教育的狀況。

——恩格斯

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造紙術和印刷術,歐洲可能要長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狀況,書面文獻不可能如此廣泛流傳。

——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四大發明

2、印刷術*隋唐時期雕版印刷*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火藥的發明,與古人煉丹制藥的長期實踐有關。在煉制“仙丹”的過程中,煉丹家發現硫磺、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熱極易燃燒和爆炸,從而“無意”地發明了火藥。煉丹爐鼎(明代)煉丹爐(仿漢品)煉丹引爆圖火藥用于軍事突火槍和火箭

元代銅火銃

唐中期丹書《真元妙道要略》中已有火藥配方。唐末用于軍事,宋朝廣泛使用。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四大發明

3、火藥*唐中期煉丹家發明火藥*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朝廣泛用于軍事

司南由青銅地盤與磁勺組成。地盤內圓外方,中心圓面下凹;圓外盤面分層次鑄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標示24個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體磨成,置于地盤中心圓內,勺頭為N,勺尾為S,靜止時,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羅盤針

指南針用于航海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沈括《夢溪筆談》

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晦陰觀指南針。——北宋朱彧《萍洲可談》

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毫厘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四大發明

4、指南針*戰國“司南”*北宋羅盤針用于航海四大發明外傳對世界的影響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四大發明外傳對世界的影響。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偉大發明的傳入流播,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火藥的發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的舞臺——卡特《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

“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魯迅《電的利弊》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史記·歷書》

中國古代天文學發達的原因——政府重視①皇帝認為天象直接聯系著皇家命運②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二、天文學成就1、天文學發達的原因*帝王認為天象關系皇家命運,歷法準確與否直接關系一姓王朝是否順應天意*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日有蝕”

“月有蝕”

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左傳》

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

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漢書·五行志》二、天文學成就2、天文觀測成就商代——日、月食記錄春秋——流星雨、彗星的記錄漢——太陽黑子記錄張衡字平子(78-139)地動儀復原圖

(王振鐸模型)水運渾象儀

渾象儀,也叫“渾象”、“渾天儀”,表示天象運轉的儀器,類似現代的“天球儀”。它用漏壺滴水發動齒輪,帶動渾象繞軸旋轉,并使渾象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等,從而將天象準確而直觀地表示出來。水運渾象儀示意圖簡儀郭守敬字若思(1231-1316)

郭守敬富有創造性地制造了簡儀,簡儀從復雜的環圈交錯中解放了出來,簡化了儀器的結構,比歐洲發明同類儀器要早300多年。現存簡儀是明朝依照元代簡儀原樣制造的,原置北京觀象臺上,1935年遷至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其設計與制造者是元郭守敬。簡儀突破了渾儀環圈交錯不便觀測的缺點,將環組分別構架,裝置簡便,效用更廣。在人類歷史上有兩個7月4日,要永遠載入史冊。一個是1776年7月4日美國的獨立,另一個是1054年7月4日中國天文學家記錄了金牛星座超新星的爆發。

——曾任歐洲物理學會主席韋斯科夫1054年北宋天文官在金牛星座發現一顆耀眼的新星,詳細記錄下來這一異常的天象。直到1731年,一位英國天文愛好者用望遠鏡發現金牛星座旁邊有塊霧斑,后來人們稱之為“蟹狀星云”。1837年法國蓋爾發明照相技術后天文學家給“蟹狀星云”拍照。1921年美國天文學家鄧肯比較了相隔12年的兩幅照片,發現“蟹狀星云”的邊緣在移動。科學家根據其擴張速度推算,星云是在900年前從一個中心點生成的。然而他們西方的文獻中查不到相關記載,最后在中國古代天文記錄中證實了他們推算的結果。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天上的恒星會滅亡,在滅亡前會發生劇烈的熱核反應,放出巨大的光和熱,并拋出大量塵埃,這時從前肉眼看不到的恒星就會驟然變亮。1054年北宋天文官觀察到的正是一顆恒星發生爆炸,在天文學上稱為“超新星”,“超新星”爆炸后留下一片殘骸,就是現代天文學家發現的“蟹狀星云”。具有確切生成年代的“蟹狀星云”是當今科學家從事研究最理想的“空中實驗室”。他們在那里已經取得了射電源、脈沖星、中子星等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二、天文學成就3、天文學著作和儀器*戰國的《石氏星表》*東漢張衡發明水運渾象儀和地動儀*唐代僧一行測定子午線長度*元代郭守敬的簡儀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頒布《授時歷》。

《授時歷》推算出一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這個數據與地球實際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只相差26秒……

與現在通行的格里高利歷相同。——樊樹志《國史概要》

注:格里高利歷是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頒布的。二、天文學成就4、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三、數學成就第一章“方田”:田畝面積計算;第二章“粟米”:谷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第四章“少廣”: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已知面積、體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

《九章算術》是數學知識的光輝的集成。它支配著中國計算人員一千多年的實踐……土地的丈量、倉谷的容積、堤壩和河渠的修建、稅收、兌換率——這些似乎都是重要的實際問題。“為數學而數學”的場合極少。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計算人員對真理不感興趣,但他們感興趣的不是希臘人所追求的那種抽象的、系統化的學院式真理。——[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三、數學成就1、東漢的《九章算術》

數學體系的基本形成當時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十進位值記數法

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三、數學成就2、南北朝祖沖之與圓周率

圓周率:3.1415926<π<3.1415927(429年─500年)漢代的象牙算籌

1861三、數學成就3、計算工具的發展*算籌*算盤(珠算,明清普及)

中國古代四大農書*《氾勝之書》(西漢)*《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農書》(元朝,王禎)*《農政全書》(明朝,徐光啟)賈思勰北魏(386~534)分為10卷,共92篇,11萬字;書前有“自序”、“雜說”各一篇;其中正文約7萬字,注釋約4萬字。卷一:耕田、收種、種谷各1篇;

卷二:谷類、豆、麥、麻、稻等13篇;

卷三:種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園籬、栽樹各1篇,果樹栽培12篇;

卷五:栽桑養蠶1篇,榆、白楊、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養魚6篇;

卷七:貨殖、涂甕各1篇、釀酒4篇;

卷八、九:釀造醬、醋,奶酪、儲存22篇,煮膠、制墨各1篇;

卷十:非中國(北魏以外)物產者1篇。(種植)(谷物)(蔬菜)(園藝)(林業)(養殖)(加工)(附錄)(南朝)四、農學成就1、南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農書*北方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耕鋤不以水旱息功,必獲豐年之收。濕耕澤鋤,不如歸去。元代

王禎《農書》

全書約13萬余字。內容包括3個部分:*《農桑通訣》6集,作為農業總論,體現了作者的農學思想體系。*《百谷譜》11集,為作物栽培各論,分述糧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的栽種技術。*《農器圖譜》20集,占全書80%的篇幅,幾乎包括了傳統的所有農具和主要設施,后代農書中所述農具大多以此書為范本。水磨轆轤《農書》中所繪載的水排王禎發明的轉輪排字盤(《農書》插圖)四、農學成就2、元代王禎《農書》*融合南北方的農業經驗*重點在農業、手工業工具的改革和總結“中國近代科學先驅”徐光啟,字子先(1562-1633)《農政全書》全書分為12目,包括農本3卷;田制2卷;農事6卷;水利9卷;農器4卷;樹藝6卷;蠶桑4卷;蠶桑廣類2卷;種植4卷;牧養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共60卷,50余萬字。四、農學成就3、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系統總結歷代經驗,吸收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古代農學的集大成者編撰于戰國成書于西漢“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養生學”“運氣學”

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藏象學說:五臟六腑經絡學說:十二經脈、奇經八脈運氣學說: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五、醫藥學成就1、《黃帝內經》*戰國編撰,西漢成書。中醫學奠基之作。中醫學的基本診法望、聞、問、切。張仲景(約150~215年)五、醫藥學成就2、東漢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系統論證“四診法”,創造性提出辯癥施治*奠定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華佗(約145—208)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后漢書·華佗傳》五禽戲熊虎猿鹿鳥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后漢書·華佗傳》

若疾發結于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后漢書華佗傳》五、醫藥學成就3、華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戲李時珍(1518-1593)《本草綱目》52卷,分為16部、60類,約190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新藥374種);方劑11096個(其中8000余個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圖。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制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藥方)等項。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本草綱目》

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利略、維薩留斯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五、醫藥學成就4、明朝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系統總結16世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