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章人類行為與行為空間第1節人類行為與地理環境
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第3節人類行為與區位選擇模型行為主義地理學一、內涵廣義的行為地理學包括感應(知覺)地理學和狹義的行為地理學。
感應地理學是研究人們對不同地理環境反應的特性、形成發展規律的科學。
知覺地理學只研究人的環境知覺。
行為地理學是研究人們對地理環境發生知覺后作出判斷、評價、然后決定自己行為的科學。行為主義地理學二、淵源1.產生背景
行為科學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
利用社會學、心理學來研究人們的社會行為、產生行為的原因以及如何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二戰后地理學家開始對地理現象進行人類行為的研究,使地理學研究的人地關系進入到人與環境的關系研究。行為主義地理學二、淵源2.理論淵源行為地理學是在避免空間分析學派的機械性和將人地關系物化的基礎上產生的。引入環境心理學、人類學和組織行為理論來構建空間模式,其研究重點放在達到的目標過程上,轉向對個人和社團行為的微觀研究。其產生對實證主義的空間分析學派的批判和繼承,在方法論上沒有根本性的變革。新的人地關系思想觀念和研究方法行為主義地理學三、發展階段1.萌芽時期(20世紀20-60年代)2.第一發展期(20世紀60-80年代)3.第二發展期(20世紀80-90年代)行為主義地理學四、主要研究內容1.行為空間和空間行為
行為空間就是人類活動的地區界限,包括人類直接活動的空間,也包括交流認識活動的間接空間。通常包括三個方面:(1)在居住小區或附近的移動;(2)活動地點的規則的往返移動(通學、通勤、交際、購物等);(3)向這些活動地點的周邊移動。行為主義地理學四、主要研究內容1.行為空間和空間行為
人文地理學家研究人類行為旨在探討人類的空間行為規律,研究人們為什么采用這樣的行為而不采用那樣的行為,也研究人類對環境作用的行為,以及社會、文化、政治等行為的空間問題,為政策制定和各行業的決策提供依據。行為主義地理學四、主要研究內容2.空間分析與決策
借助于空間科學和區位理論的指導,獲得較大的發展。將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注重行為空間研究和空間中個人的行為研究,更注重邏輯推理和實踐運用,近年來在規劃實踐、企業經理區位選擇、消費者行為研究等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實踐意義。行為主義地理學四、主要研究內容3.心智圖和認知地圖
地理物象的心智圖是人類日常活動和人類移動地理選擇的依據。不同等級的空間位置和距離影響行為活動的選擇,心智圖的形成來源于人們直接或間接獲得的各種信息,能夠反映和決定人的空間行為,對指導和研究人的空間行為選擇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行為主義地理學五、方法論及其批判1.研究方法(1)歸納-推理-規劃法(2)行為矩陣(3)錨點理論(4)數學模擬和統計分析(5)人工智能行為主義地理學五、方法論及其批判2.方法批判(1)強調個體,忽視了將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的重要性(2)對實證主義的批判不夠,反成了附庸(3)過分重視個人的行為而不是團體的行為
place(地方;場所):
由人或物占據的部分地理空間。阿格紐(Agnew,1987)區分了場所的三個主要要素:“場所,社會關系構成的環境(可以使非正式的抑或組織化的),區位,包含社會相互作用環境的地理區域,這種相互作用有更大尺度下運行的社會和經濟進程確定;以及地方感,即地方的‘感覺結構’”。
地方,特別是地方感,是20世紀70年代人本主義地理學區別于實證主義地理學家的主要概念之一。特別是他與雷爾夫(Relph,1976)和段義孚(Tuan,1977)的想象學方法相關。80年代西蒙(SeamonandMugerauer,1985)以及布萊克(Blacketal.,1989)的著作中,對于地方的這種哲學探討還在繼續。
20世紀80年代對地方概念的興趣擴展到了人本主義地理學之外。經濟地理學家如馬西(見:MasseyandAllen,1984)試圖將地方理論化,規定為在一般過程的背景中表現特性。歷史地理學者如普雷德(Pred,1984)則引用吉登斯的觀點,把地方看作結構化過程的組成部分,既由社會實踐所構成、又反過來構成這些實踐活動。阿格紐和約翰斯頓(Johnston,1991)認為地方是政治地理學的基石之一。恩格里金(Entrikin,1991)認為“用尋求地方的整體性和背景性的方式來理解地方,就是要在科學理論化的客觀一級和感性理解的主觀一級之間占有一定位置”。地方效用(placeutility)
衡量個人對地方滿意程度的標準。該詞出自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概念“效用”一詞,用于有關于人們評價可供選擇地點(包括他們的現住處)的遷移研究(Wolpert,1965)。一個家庭決定考察遷移的可能性后,竟會在其活動空間范圍內尋找可得的居住地(參見:搜索行為),并根據他們對期望值(或效用)的評估標準來評價每個地方。這種評價提供了地方效用的衡量標準,而地方效用決定著是否遷移(現住處的地方效用可能比索考慮的其他任何地方都高),以及如果前已將選擇哪個最佳。無地方性(placelessness)
相對同質和標準化的景觀形態,其中代表前工業化社會特征的地方的特征和變化受到減弱。這個術語與人本主義地理學聯系緊密,特別是雷爾夫的工作,他承襲海德格(Heidegger,1962)的觀點,認為當今世界地方多樣化的喪失預示著意義的重大喪失。代表了前工業化和手工文化并創造地方感的“真實姿態”以大量喪失并代之以一種“非真實”姿態。雷爾夫舉出旅游景觀、商業帶、新城和郊區以及建筑中的國際式風格作為無地方性和“非真實”姿態的實例。恩特里金之處地方愈發同質化時一些意義確實消失了,但同時卻因而獲得了另外一些意義。因此,單單談喪失等于接受維護主義者和保護主義者的價值觀,他們正是作者保全文化藝術品和地方的努力。社會空間(socialspace)
社會群體感知和利用的空間(由個體感知和利用的空間常被稱為個人空間)。布蒂默(Buttimer,1969)介紹的,這個術語與社區和自然區的定義非常接近:通過他們的社會經濟和人口統計學的特征,他們的共同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同的行為方式,可以確認城市居住區內馬賽克圖中被同質群體所占據的部分。這種空間有群體定義和賦予其含義,然而,僅僅通過定量指標是無法輕易確定的,例如還有那些在社會區分析中使用的指標。
第1節人類行為與地理環境1.環境知覺
人們在環境外觀感覺的基礎上對地理環境的整體認識和綜合解釋的過程。2.環境認知環境認知是在環境知覺基礎上人們對環境信息再現大腦后的認識。一.環境知覺與認知第1節人類行為與地理環境指地理環境以及事物通過知覺、認知過程反映在人們頭腦中的形象(映像)。它是知覺判斷、地理優選以及決策行為形成的基礎。地理物象呈距離衰減的規律性,地理物象也有動態性特征。
影響地理物象的距離主要有三種:物理距離、時間距離、價格距離。二.地理物象對地理物象的評價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動機產生和決策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往往從心理圖譜的分析入手。心理圖譜(mentalmap,亦稱意境地圖),人們的大腦通過環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圖片或通過大腦回憶出的地理事物圖像。人們也可以把大腦中的心理圖譜簡單地描繪出來,形成地理物象簡圖(或稱空間圖式),這種簡圖具有可解釋性和可讀性。三.物象評價與行為第1節人類行為與地理環境行為產生的過程:知覺(感覺)—認識—物象—動機—決策—行為;知覺:人類在客觀事物的感覺基礎上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總體屬性的綜合反映;認知:經過感覺和知覺進行分析思考后對客觀事物本質性的認識;物象:客觀事物通過知覺,認識過程反映在人頭腦中的形象,它是一種穩定的思維的結果,是對周圍環境具體的行為表現;四.人的行為機制第1節人類行為與地理環境激勵:推動個人去從事某項活動,促使人的活動去滿足一定需要的意圖、愿望、信念等,產生人類行為的原動力;決策:是人們經過知覺、判斷、分析后產生的導致行為的決定;行為:以外界的刺激經過思維、判斷、決策后采取的行動,行為實施后還可以經過反饋進行修正,往返交替,使行為成為信息處理的體系;四.人的行為機制第1節人類行為與地理環境第二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1.概念
指人們活動的地域界限。2.類型直接活動空間:
A.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所經歷的場所和通路,是人們直接經驗所了解的空間。
B.居住區內或附近的移動、活動地點間的規則的往復移動、向周圍地點的移動間接活動空間:
A.人們通過通過間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間范圍。
B.個人聯系、宣傳媒介、權威限制因素一.行為空間第二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1.通勤活動的行為空間日常行為空間的決定因素:居住地、交通手段、活動時間通勤和通學的行為空間的決定因素:居住地點和行程速度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1.通勤活動的行為空間
時空棱柱體規模的大小也反映個人工作、生活環境狀況,以及個人愛好、態度等多種多樣的限制因素,分為三類:能力限制因素、共軛限制因素、權威限制因素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
影響因素:消費者自身的行為特征、商業環境、居住環境及社會環境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消費者的行為特征與購物行為空間
A.消費需求——購物動機——消費行為——購物行為空間——購物活動——滿足需求(消費者的行為特征)
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消費者的行為特征與購物行為空間
B.購物行為類型馬歇爾消費型:理智狀態,大眾化消費,施工薪階層巴甫洛夫消費型:對外在刺激反應敏感,注重商場布局、裝潢、商品包裝、廣告等(高級商場)弗洛伊德消費型:情緒型,隨機性和盲目性維布雷寧消費型:消費行為受團體影響大,追求名望、好勝的心理嚴重,時髦商品商店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消費者的行為特征與購物行為空間
B.消費者的年齡和性別對消費方式的影響年齡性別性格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商業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消費者購物需求——商業空間知覺——確定購物行為空間——購物行為空間實踐(購物活動)-形成固定的購物行為空間新的商業空間知覺——選擇其他購物行為空間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商業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A.高檔耐用消費品——高級商業中心
B.日常消費品——距住宅最近的商業中心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居住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A.居住地環境中心市區或主要街區——無意識行為一般街區——仔細分析、選擇居住地與工作地不一致——在通勤地和沿交通線購物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居住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B.交通條件優越的交通條件——消費行為空間擴大空間尺度不同——所利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差異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居住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C.自然條件多方面影響,尤以氣候條件最大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社會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A.家庭的階段性初婚期——一級商業中心生育期——兒童用品或副食品商店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社會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B.社會的階層上上等級——名貴珠寶、古董商店中下等級——高級、一級商店下下等級——折扣商店、普通日用品商店二.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第2節人類活動的行為空間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社會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C.職業
D.社會群體——維布雷寧型
E.社會文化背景二.人類日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土木工程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商品學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新媒體綜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農業大學《巖土力學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2024-2025學年初三第五次月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海口經濟學院《媒介經營與管理業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北民族大學《英語閱讀(V)》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數碼攝影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新媒體教育應用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收費站防雷電安全知識
- 2025年中國藥學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3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機器學習(完整版課件)
- (八省聯考)陜西省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 生物試卷(含答案詳解)
- DG-TJ 08-2336-2020 綠道建設技術標準
- AEO貿易安全培訓
- 新建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簡歷制作培訓》課件
- 國際金融學課件完整版
- 2024會計職業規劃
- 肝硬化失代償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