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七單元 第21課 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高中歷史 第七單元 第21課 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高中歷史 第七單元 第21課 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高中歷史 第七單元 第21課 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高中歷史 第七單元 第21課 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才之路·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2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七單元第二十一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第七單元目標導航2自主預習3課堂探究4隨堂練習5高考演練6課后強化作業(yè)7情景導入1情景導入1986年,在蘇聯流傳著一則笑話,這則笑話把蘇聯比作一列因鐵軌已到盡頭,無法繼續(xù)前進的火車。每個領導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處理這場危機:斯大林下令把司機和列車員槍決;赫魯曉夫則為他們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簾拉上并命令左右搖動列車,造成列車正在運行的假象;戈爾巴喬夫則拉開窗簾,把身子探出窗外大聲喊到:“前面沒有鐵軌了,前面沒有鐵軌了!”蘇聯的這幾位領導人分別為蘇聯的發(fā)展做了哪些努力呢?他們的所作所為又給蘇聯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目標導航●課標要求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時空坐標自主預習一、赫魯曉夫(1953~1964年執(zhí)政)改革1.背景(1)二戰(zhàn)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顯露。①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②糧食短缺。③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忽視農業(yè)、輕工業(yè)的發(fā)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赫魯曉夫上臺后開始調整政策,試圖改革斯大林模式。2.內容(1)農業(yè)改革(改革重點)①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實行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②鼓勵發(fā)展家庭副業(yè),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________。③大規(guī)模墾荒,擴種________,提高糧食產量。(2)工業(yè)改革①將部分中央企業(yè)________下放。②給企業(yè)部分權利。③運用物質利益原則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自主權玉米管理權3.評價(1)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____________,促進了生產的發(fā)展。(2)局限性:赫魯曉夫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學認識,無法從根本上突破這一模式,最終導致改革失敗。斯大林模式二、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執(zhí)政)改革1.內容(1)企業(yè)管理①恢復部門管理體制,加強對經濟的集中領導。②擴大國營企業(yè)的____________。③運用經濟手段,刺激企業(yè)改進經營管理。(2)工業(yè)方面:注重發(fā)展________,特別是軍事工業(yè)。2.結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蘇聯的軍事實力明顯增強,達到與美國相抗衡的水平;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增加了蘇聯的經濟負擔,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日益嚴重,1975年以后,蘇聯的經濟增長率逐年下降,經濟發(fā)展進入停滯時期。經營自主權重工業(yè)三、戈爾巴喬夫(1985~1991年執(zhí)政)改革1.背景: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動蕩。2.內容(1)重點是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___________,這實際上是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2)減少了_____________指標,代之以指導性計劃指標。(3)通過一系列法規(guī),調整________的結構,使原來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個體勞動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發(fā)展。行政命令指令性計劃所有制(4)企業(yè)開始實行各種形式的租賃和承包,并出現與國外合資的企業(yè)。(5)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開始實行________或建立家庭農場。3.影響(1)改革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蘇聯經濟持續(xù)下滑。(2)經濟體制改革受挫后,把改革的重點轉向________,最終導致國內局勢的失控和蘇聯的解體。租賃制政治領域課堂探究一、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在發(fā)展,并且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阻礙蘇聯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探究問題】蘇聯經濟體制弊端帶來的社會問題有哪些?【探究素材】材料一我的俄國朋友告訴我說:“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錢,而是門路或后門……進最好的學校,去度假勝地,使用公家汽車的門路……或是進入為權貴開設的特種商店購貨的門路。在這些商店里,一輛新的……125型小汽車只賣1370盧布,而不是通常的售價7500盧布。”材料二“這里是工人的樂園,是世界上工人們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個俄國青年……向我說,“他們不能把我們解雇”。材料三即使在蘇聯本國生產的(某些)商品供應比較充裕時,俄國人也寧愿多出些錢購買進口貨,以便能夠長久使用。材料四盡管排隊買物品是那樣辛苦受罪,但是,一個俄國婦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隊,她的本能的反應就是立即排進去,甚至她還不知道到底在賣什么!——以上材料選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人史密斯著的《俄國人》【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門路或后門”“為權貴開設的特種商店”得出結論點(1);由材料二中“工人們混日子的最好地方”得出結論點(2);由材料三中“寧愿多出些錢購買進口貨”得出結論點(3);由材料四中“排隊買物品是那樣辛苦受罪”“本能的反應就是立即排進去”得出結論點(4)。【探究結論】(1)蘇聯官僚腐敗,特權等級依然存在。(2)蘇聯工人的生產積極性不高。(3)蘇聯生產的產品質量較差。(4)蘇聯的生活消費品奇缺。二、對比分析法認識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異同項目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不同點歷史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糾正赫魯曉夫時期的混亂蘇聯社會陷入危機指導思想只是對原有體制進行局部改革對蘇聯進行根本性變革和改造項目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不同點具體內容首先從農業(yè)開始,重點在農業(yè)領域重點在工業(yè),且是重工業(yè)領域涉及政治領域,重點在經濟體制歷史結果改革造成了蘇聯的混亂改革造成了蘇聯經濟的全面滑坡,經濟發(fā)展進入停滯時期改革不僅使經濟繼續(xù)滑坡,而且還導致了蘇聯解體相同點①背景:都面臨蘇聯社會經濟發(fā)展緩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等問題;②都對經濟政治體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③都主要涉及經濟領域,如擴大企業(yè)的自主權等;④改革均以失敗告終,但都沖擊了斯大林模式

(2015·吉林高一期末)美國經濟學家大衛(wèi)·科茲認為:在蘇聯時代,通過合法的途徑積累物質財富幾乎是不可能的。非法積累了大量物質財富的蘇聯領導人總是擔驚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發(fā)現或被起訴。大衛(wèi)·科茲在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時認為(

)A.無法根本擺脫斯大林模式B.人民與政府矛盾激化C.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D.統(tǒng)治集團對個人利益的追逐【解析】

材料反映了蘇聯解體前“非法積累大量物質財富”現象嚴重。A、C兩項說法與本材料無關聯;B項人民與政府矛盾激化一說材料中也未體現;作者認為統(tǒng)治集團對個人利益的追逐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答案】

D隨堂練習一、選擇題1.(2015·江蘇學業(yè)水平測試)1953年,蘇聯農業(yè)單位面積產量僅為歐洲其他國家平均產量的1/3,嚴重制約了工業(yè)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災害的影響

B.斯大林體制的弊端C.長期戰(zhàn)爭的破壞

D.西方國家經濟制裁解析:材料顯示蘇聯農業(yè)落后,制約了蘇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這是由于在斯大林模式下,國家從農民那里拿走的東西過多,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答案:B2.(2015·陜西學業(yè)水平測試)有學者認為:“赫魯曉夫宛如一個政治萬花筒:頂上陰謀家的帽子剛脫,頭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門庭,蠻干家的門牌就已掛出。”這里所謂“蠻干”是指他(

)A.用收購制代替農產品義務交售制B.開展大規(guī)模種植玉米的運動C.把分散的農民組織到集體農莊D.承認企業(yè)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赫魯曉夫不顧自然條件的限制,盲目擴大玉米種植面積,最終顆粒無收,符合“蠻干”的形象,A、C、D三項均與“蠻干”沒有聯系。答案:B3.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曾經推行“新經濟體制”,其最重要的成果是(

)A.改變了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政策B.批判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C.增強了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D.遏止了蘇聯的衰敗趨勢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新經濟體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增強了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答案:C4.下列四個選項是某同學從表格數據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時間國民收入平均年增長率工業(yè)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A.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國民經濟逐年下降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點放在工業(yè)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C.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發(fā)展緩慢,最終制約了工業(yè)的發(fā)展D.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沉重包袱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發(fā)展重工業(yè),尤其是軍事工業(yè),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發(fā)展緩慢,最終制約了工業(yè)的發(fā)展,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沉重包袱,致使工業(yè)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不斷下降,B項與史實不符。答案:B5.“國家情況不妙。我們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氣及其他自然資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錯。我們的生活卻比發(fā)達國家差得多,越來越落到他們的后面……。”這是戈爾巴喬夫辭職時發(fā)表的電視演說詞。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

)A.戈爾巴喬夫的“民主社會主義”的改革失敗B.美蘇“冷戰(zhàn)”C.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D.片面強調重工業(yè)發(fā)展的惡果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材料解析能力。“這種狀況”指蘇聯解體,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長期得不到糾正,故選C項。答案:C二、非選擇題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后,決定東部大開發(fā),以黨的名義號召全國青年向荒地進軍,一哄而上,掀起了蘇聯歷史上有名的“開墾處女地運動”。由于選擇優(yōu)先發(fā)展農業(yè)不符合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環(huán)境,結果不僅糧食產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遭到嚴重破壞。1964年赫魯曉夫下臺,蘇共承認這個時期農業(yè)政策有錯誤,開墾運動得以停止。材料二

1953~1983年蘇聯與世界實際GDP平均增長率(%)對比材料三下表為1981~1990年蘇聯經濟增長率(%)簡表。請回答:(1)根據材料,概括赫魯曉夫大力推廣種植玉米給蘇聯農業(yè)帶來的不良后果。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的改革。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會總產值3.31.8-2國民收入3.21.0-4勞動生產率3.1-3(2)觀察圖表,1968~1973年,蘇聯的GDP平均增長率有何特點?當時,掌權的是哪位領導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發(fā)展經濟?

(3)材料三中,1990年蘇聯經濟發(fā)展出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綜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啟示?解析:第(1)問,“不良后果”從材料中得出,即“結果不僅糧食產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遭到嚴重破壞”;而“評價”則要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第(2)問,增長率特點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是迅速增長;其他兩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3)問,注意抓住時間為1990年,此時為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啟示”言之有理即可,可從改革要從國情出發(fā)、改革要注重國民經濟的均衡發(fā)展等方面作答。答案:(1)后果:糧食生產沒有增長,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評價:沖擊了“斯大林模式”,打開了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閘門,具有探索性和開創(chuàng)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從根本上沖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特點:增長率高于世界平均增長率;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措施:恢復部門管理體制,加強對經濟的集中領導;擴大國營企業(yè)經營自主權;運用經濟手段,刺激企業(yè)改善經營管理。工業(yè)方面:注重發(fā)展重工業(yè),特別是軍事工業(yè)。(3)主要原因:斯大林體制的束縛,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不見成效;啟示:改革要從本國的國情出發(fā);改革要注重保護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國民經濟的均衡發(fā)展,等等。高考演練1.(2014·福建文綜,4分)1952年到1964年,蘇聯政府收購谷物的平均價格指數提高了7.48倍,收購畜產品的價格指數提高了15.69倍。這是(

)A.推行農業(yè)集體化導致的變化B.適應“加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C.應對世界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措施D.調整農業(yè)政策的結果解析:本題考查赫魯曉夫改革,意在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由題干中的時間“1952年到1964年”和內容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