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復習_第1頁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復習_第2頁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復習_第3頁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復習_第4頁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復習2016.12.19思想演變的規律:思想自身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趨時更新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統治階級的需要和扶植認識: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思想文化是對一定歷史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單元線索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百家爭鳴

儒家思想的演變春秋戰國形成漢代成為正統宋明發展為理學明清新發展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宋程顥、程頤和朱熹、明朝王陽明思想主張李贄反正統思想,顧炎武、王夫之和黃宗羲反君主專制概念、形成原因、表現與意義“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為什么儒家思想歷經兩千多年而不衰落?

第一:儒家自身:不斷適應政治與社會變化;第二:政治因素:君主專制的需要,統治者的推崇;第三: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級學校都以儒家經典為教科書,使儒家人才不斷涌現,學術得以不斷傳承;第四:經濟因素: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王朝社會與同樣強調穩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第五:人民需要:儒家思想強調道德修養、社會的關注、社會責任感,也為廣大民眾所追求與信仰。總結;①一定時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經濟、政治的產物。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過來又會影響社會存在。1.創立:2.繼承:3.重創:4.正統:5.沖擊、融合:6.發展:7.批判

繼承:春秋時期,孔子戰國時期,孟子、荀子秦朝,“焚書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創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魏晉南北朝時期,來自于佛教、道教的沖擊唐宋時期,三教開始走向融合宋明時期,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戰,逐漸吸納其思想,形成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明清時期,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二、儒學的創立及發展歷程(注意原因):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資產階級(激進派):

中國共產黨:把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康有為賦予儒家思想新的內容,著《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辛亥革命后----繼續受沖擊,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學校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民國宗旨。新文化運動前期---全盤否定儒家思想,陳獨秀等人掀起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文化大革命時期;改革開放后三、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現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對儒家思想的態度?四、中國古代的三種治國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強調道德教化,實行“仁政”,是一種民本思想(2)法家主張“法治”,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3)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4)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實際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補,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法家思想為輔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三種核心價值觀:(1)愛國主義、國家認同、民族精神(2)公平正義(3)人文精神、大同和諧3.教育思想方面:“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的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教育理念。4.道德修養方面:儒家提倡“孝”、“仁義”、“誠信”“責任”等道德倫理觀有助于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和培養現代公民意識。2.經濟方面:(1)儒家強調“重義輕利”有助于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正常、有序的進行。1.政治方面:“大一統”思想,仁政、德治思想等。5.國際關系方面: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世界和平五、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六、中國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諸子百家思想智者學派思想社會環境社會大變革時期,兼并戰爭頻繁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的頂峰時期產生原因社會變革,統治階級需要人才工商業發展,公民的社會地位提高思想特點百家爭鳴,強調為統治階級服務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和價值地位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法家和儒家先后獨尊,成為封建統治思想經過千年后復蘇,成為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七、諸子百家和智者學派思想的比較不同點背景政治經濟思想性質內容作用相同點明清的批判思想比較項歐洲啟蒙思想都對君主專制進行了批判專制強化、頂峰早期資革,資壯大資萌芽、緩慢發展工廠手工業較快發展任然屬于儒家思想代表資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民主色彩,未明確提出新的社會制度,未形成體系否定王權、教權、特權,提出理想藍圖,形成完整體系沒有推動中國社會的變革與轉型推動轉型、為資革命和統治提供理論基礎八、明清的批判思想與啟蒙思想的比較九、易錯點與易混點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于東漢。

2、孟子的“仁政”不是對孔子“仁”的簡單繼承,從縱向來說,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對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學派不為統治者所重視,因為它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

4、“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不意味著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與焚書坑儒本質相同。5、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為本,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目的。6、心學與理學有明顯的不同從哲學觀上看,程朱理學堅持“性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起一套以“理”為本體、以“窮理盡性”為方法的理學體系,屬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則堅持“心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為本體、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為方法的心學體系,屬主觀唯心主義。從道德主張上看,理學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而心學則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從而為善。

二者是從屬關系而非繼承關系。7、儒家思想中的倫理關系是相同的

孔子性相近,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惡,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的倫理標準,朱熹提出提出“存天理、滅人欲”。8、老子的小國寡民和希臘的小國寡民相同老子的小國寡民的特點是國小人少,是對大規模農耕文明的一種思想抵觸。希臘則是地理環境造成的,但商業和外貿發達。

9、黃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本質是不同的。十、對待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和方法1.基本態度:古為今用,批判繼承。2.具體方法:(1)對那些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積極價值原則,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來繼承;(2)對有些內容可拋棄其封建性的思想內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對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3)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隨堂訓練】一、(2015邢臺七校聯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般說來,任何一種哲學思想,在它的初創和發展時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統治階級看中,當作統治階級的御用工具,它就會變成僵化的教條,其中的合理因素也會被窒息。程朱理學的演變正是如此。——《程朱理學對宋元科技發展的影響》材料二李約瑟曾經說:宋代理學本質上是科學性的,伴隨而來的是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本身的各種活動的史無前例的繁盛。——[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對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觀點進行提煉并論證。(要求:史論結合,觀點提煉正確,限180字以內)解析: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出處可判斷本題考查程朱理學對科技的影響,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是從阻礙和促進兩個方面來說的,結合程朱理學的內容和影響來分別分析。答案:觀點一:程朱理學后來阻礙了中國古代科技發展。論證:理學成為維護專制主義政治的經典,成為御用工具;格物致知的最終目的在于明“理”,而不是對客觀規律和真理的探索。觀點二:程朱理學初期對宋元科技具有促進作用。論證:認為理比氣更根本;仁者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主張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者無情的鎮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禮教的浪潮被打斷了。——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思維過程】1.明問題: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任選其一或兩者都選)的評論。首先,需要依據材料提煉出湯一介的觀點,然后再進行評價,贊同或反對均可,結合所學為自己的評價提供充分的論據。2.提信息:依據材料中“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前者的結果是……后者的結果是……”可知湯一介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和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在表現形式、實質內容和結果上都不同。3.用所學: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植根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工商階層的興起,帶有早期啟蒙的性質,但沒有動搖宋明理學官方統治思想的地位,啟蒙運動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而拉開帷幕的,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根據資產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的高度,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答案: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1、梁啟超讀到一本書時說:“在盧梭《民約論》前約數十年,有此議論,不能不視為人類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負,亭林亦復推重。乾隆間,此書列入禁書;光緒之季,吾曾私自傳印,以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這本書是:

A.《日知錄》B.《明夷待訪錄》C.《變法通議》D.《天下郡國利病書》B2、秦國相國呂不韋在編撰《呂氏春秋》時說:“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夫取于眾,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由此,推斷《呂氏春秋》應是()A.歌頌三皇五帝功績方面的著作B.雜糅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C.歌頌呂不韋個人功績方面的著作D.研究諸子百家思想的專著B3、董仲舒在答漢武帝的策問中指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對邪辟之說B.認為政治與思想上的“大一統”是歷史的必然C.有力地推動了法家思想的發展D.獨尊儒術,反對“尊儒尚法”“外儒內法”B4、理學家朱熹強調“格物致知”;陸九淵強調“本心體悟,發明本心”;王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