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1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2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3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4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商鞅變法課程標準:1、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2、了解商鞅變法的過程、措施與作用,認識其特點3、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回望秦軍統一中國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長而曲折的歷史。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鎬京統治著中國。在王國的西北邊陲,生活著一個專門為國君養馬的部落,他們就是最早的秦人。這是一個傳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兒,什么時候遷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公元前771年,來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鎬京,周王朝被迫遷都。在周天子向東遷移的時候,養馬的秦人出兵護送。為了感激秦人的忠誠,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領為諸侯。秦人就這樣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剛剛立國的秦人面臨著極其艱難的處境。當時,西北高原是游牧部落的天下,這些馬背上的民族極其兇猛,他們經常對秦人進行攻擊和屠殺。史書記載,秦人幾代先王都戰死在疆場,剛剛誕生的秦軍血流成河。然而,這支頑強的軍隊開始在逆境中成長。經過200多年的浴血奮戰,秦軍徹底征服了彪悍的游牧民族,統一了西北高原。

在西部站穩了腳跟之后,秦人的眼光轉向了東方。此時,周天子的統治地位已經完全喪失,戰火籠罩著中原大地。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幾百年的兼并戰爭之后,弱小的國家一個個都消失了,出現在秦人眼前的是六個強大的對手。秦人發現:對手的實力遠遠超過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東擴張的夢想一時很難實現。轉折發生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個叫商鞅的人開始在秦國推行改革。商鞅變法之后,秦軍開始迅猛地向東推進。自商鞅變法以來,強大的秦軍通過一次次戰爭消耗東方列強的軍事力量。在130年的時間里,秦軍殲滅六國軍隊160多萬。到公元前23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對手能夠與秦軍抗衡,秦王嬴政就此發動了大規模的統一戰爭。十年統一戰爭期間,六國軍隊的傷亡總數超過了200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齊國不戰而降,秦軍挺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臨淄。至此,戰國時代結束,秦帝國誕生了。第一幕

變法之前【復習回顧】

1、關于必修一:西周時期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到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關于必修二:商周時期主要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到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關于必修三:中國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指?其影響如何?請列舉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2、經濟:井田制瓦解,封建經濟發展。3、階級:新興地主階級日益壯大。4、軍事:日益激烈的爭霸戰爭。5、思想:百家爭鳴。

奴隸社會走向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確立,社會發生大變革,是春秋戰國的時代特征。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1、大背景: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和大發展時期。

2、小背景:秦國自身。①戰國初期,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秦國都落后于六國(“諸侯卑秦,丑莫大焉”)②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廣納賢士,重用商鞅③商鞅積極宣傳變法的意義,為變法掃清思想障礙④其它國家的改革變法為秦國提供了一定的經驗教訓⑤法家學說的傳播(指導思想)

商鞅(約前390-前338),出生于衛國沒落貴族家庭,原姓公孫,名鞅,也叫衛鞅。后因變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為商君,故史稱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學說,少年時就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賢令》后,便帶著李悝的《法經》,只身入秦。商鞅商鞅見秦孝公

第一次見面,商鞅大談帝道,帝指中國歷史上的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講他們的治國之道。講了半天,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商鞅走后,秦孝公就把景監叫過來,臭罵一頓,然后給商鞅下了一個結論,兩個字:妄人,就是只會說大話的人,所以第一次見面沒談成。隔了幾天,第二次見面,這一次商鞅給秦孝公談的是王道。所謂王道就是夏禹,商湯,文、武周公的治國之道,秦孝公還是沒聽進去。第三次見面,講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稱霸之道,秦孝公聽得比較興奮,但還沒有完全聽進去。第四次,講的是強國之道,秦孝公聽傻了,先秦時期人們坐的姿勢就像我們今天跪的姿勢一樣,秦孝公聽著聽著,不自覺就把他坐的墊子往前挪,靠近了商鞅。說服秦王,獲得支持。商鞅入秦,盡顯才華為爭取變法順利開展,商鞅做了哪些努力?商鞅舌戰圖展開論戰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開宮廷會議,就是否變法問題進行討論。以甘龍、杜摯為首的舊貴族認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商鞅為實行新法,與他們展開了論戰。經過對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傳了變法的必要性和意義。徙木立信第二幕開始變法請思考: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么?富國強兵面對血雨腥風的殘酷的兼并戰爭,商鞅設計了什么謀略訓練出了一支秦國的虎狼之師?1)廢除世卿世祿,設立軍功爵制,獎勵軍功2)嚴格戶籍制度,實行什伍制度提高軍隊戰斗力打擊了貴族的特權,樹立地主階級優勢兵源得到可靠保證1、軍事方面1974年3月,秦始皇兵馬俑在陜西省臨潼縣得以重見天日,一些考古專家提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兵馬俑中的士兵沒有一個人戴頭盔,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些沖在戰爭第一線的士兵和將領不戴頭盔?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為什么連頭盔都不給士兵配備?材料一: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仆人數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整個生活跟打仗掛鉤了。這就是商鞅著名的軍功授爵制度。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對于重視家族傳承的中國人來說,軍功爵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一人獲得軍功,全家都可以受益。材料二:兩、三千年前,那是一個按出身和血統的貴賤分配權力和財富的時代。像秦人的軍功授爵這樣給平民甚至奴隸向上攀升的機會,明目張膽地鼓勵國人追逐功利的國家法律,在當時,似乎只有秦人能夠接受。

在軍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甚至都不一樣。三級爵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兩級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士兵們爭搶敵人首級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可以想象,在秦軍將士的眼中,敵人的頭顱就是換取地位和財富的等價貨幣。兩千年前的秦國,想必是一個軍裝閃閃發亮的國度,對于千千萬萬的秦人來說,上戰場不僅是為國家戰斗,而且是通向財富和榮譽,擺脫貧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韓非子記錄了自己初次接觸秦人的感受。秦人聽說要打仗,就頓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無所謂生死。當時一個著名的說客這樣描述戰場上的秦軍:他們光頭赤膊,奮勇向前,六國的軍隊和秦軍相比,就像雞蛋碰石頭……他們左手提著人頭,右胳膊下夾著俘虜,追殺自己的對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來發展經濟,支撐秦國這架龐大的戰車的?2、經濟方面正式廢除了井田制,推動地主經濟的發展穩定財政收入增強國家實力提高生產積極性③統一度量衡①廢井田,開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認私有,允許買賣土地。②獎勵耕織,重農抑商促進了全國經濟發展有利于中央集權加強積極:1、促進農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2、鞏固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政權消極:1、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導致經濟結構單一重農抑商其深遠影響有:探究——你認為商鞅的經濟改革中哪一措施對后來封建經濟的發展影響最大?為什么?

為吸取周天子弱干強枝的深刻教訓,商鞅想出了哪些方法來加強對地方和人民控制的?1)建立縣制,國君任免官吏強化中央集權2)什伍連坐制度3、政治方面3)輕罪重刑加強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權力強化人民法律意識,保證變法徹底執行4、思想“燔詩書而明法令”——焚毀儒家著作,制定秦律加強思想控制,但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5、社會風俗(1)改良社會風俗(2)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有利于杜絕腐敗小農戶數量增加,便于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鞏固統治“塞私門之請”:禁止請客、送禮、走后門項目措施意義軍事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打擊了貴族的特權,樹立地主階級優勢,提高軍隊戰斗力實行什伍制度兵源得到可靠保證經濟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推動地主經濟的發展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提高生產積極性,穩定財政收入,增強國家實力頒布標準器、統一度量衡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中央集權政治建立縣制強化中央集權推行什伍連坐制度加強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權力輕罪重刑強化人民法律意識,保證變法徹底執行文化焚燒詩書加強思想文化統治習俗塞私門之請杜絕腐敗發展小農經濟,增加政府收入。強制分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探究:商鞅變法的特點是什么?核心內容:鼓勵“農戰,”實行“法治”實質: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建立新興地主階級統治。(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地位:商鞅變法是實行最徹底、對舊貴族打擊最嚴重、變法措施最全面、為期最長、影響最深遠的改革。影響:為后來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第三幕變法之后由于變法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一開始就遭到甘龍、杜摯等人的反對。在變法中,公孫虔、公孫賈新舊貴族鼓勵太子出來搗亂,商鞅就把他們二人拿來治罪。國都雍的一些守舊分子攻擊新法,商鞅把他們看作“亂化之民”,強迫他們遷徙到邊地,貴族們在破壞變法的陰謀失敗后,把仇恨集中在商鞅個人身上。BC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白谑叶嘣棍薄?,保守勢力乘機發動反攻,誣陷商鞅謀反。作法自斃思考探究

商鞅死了,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商鞅變法得以成功的因素?1、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2、得到了君主和新興地主階級的支持;3、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鐵腕手段;4、改革措施全面徹底。三、評價商鞅變法: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

消極影響積極作用1.對秦國: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發展了地主經濟,增強了國力;壯大了軍事力量;加強了的中央集權;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2.對歷史發展:①推動社會轉型:

經濟上,廢除井田制,從根本上確立了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度的轉變。②促進國家統一:為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國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①輕罪重刑,

輕視了教化;連坐法加重了對人民的壓迫。法律嚴苛,容易造成統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壓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發展;③重農抑商,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迅速強盛起來,但是改革者商鞅卻被車裂而死,“商鞅雖死,秦法未亡”。面對這樣的結局,你有什么認識或者是感想呢?認識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想要發展,必須根據現實的需要適時地進行改革,絕不能因循古代的傳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改革就會喪失活力,不改革就會落后,不改革就會滅亡。認識二:改革不會一帆風順,有時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這就要求改革者敢于承擔風險、敢于創新,引導改革沖破艱難險阻到達勝利的彼岸。認識三: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改革終將取得成功。認識四:即使今天我們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