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實詞用法推斷_第1頁
文言實詞用法推斷_第2頁
文言實詞用法推斷_第3頁
文言實詞用法推斷_第4頁
文言實詞用法推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買櫝還珠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楚國有個人到鄭國去賣珍珠,把珍珠放在一個用木蘭木做成的匣子里。這個匣子用桂、椒一類香料熏得芳香襲人,鑲綴著珍珠,裝飾著玫瑰石,裝嵌著綠翡翠。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下來,而退還了里面的珍珠。這個楚國人可說是善于賣匣子,不能算是善于賣珍珠。《韓非子》賣官鬻爵----文言實詞意義的推斷輕松跨過這道坎考綱要求: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學習目標:1.掌握實詞意義推斷的方法2.提高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輕松起步鐘響磬鳴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曹紹夔素與僧善。夔來問疾,僧具以告。俄擊齋鐘,磬復作聲。紹笑曰:“明日設盛饌,余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饌以待。紹夔食訖,出懷中錯,鑢(lǜ)磬數處而去。其響遂絕。僧問所以,紹夔曰:“此磬與鐘律合,故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便愈。(錯:同“銼”。)鐘響磬鳴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曹紹夔素與僧善。夔來問疾,僧具以告。俄擊齋鐘,磬復作聲。紹笑曰:“明日設盛饌,余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饌以待。紹夔食訖,出懷中錯,鑢(lǜ)磬數處而去。其響遂絕。僧問所以,紹夔曰:“此磬與鐘律合,故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便愈。(錯:同“銼”。)知識遷移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曹紹夔素與僧善。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鴻門宴》譯文:曹紹夔平素和這個和尚交好。語境推斷(2)紹夔食訖,出懷中錯,鑢磬數處而去。訖:完結。(收訖、付訖)鑢:用銼銼東西。譯文:曹紹夔吃完飯,拿出懷里的銼子,把磬銼了幾處就離開了。推斷一下左右欲引相如去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秦軍引而去漢王則引兵渡河牽,拉伸長退卻,避開引導1.引申義聯想法

練習

金就礪則利

就之而不見所畏焉猶水之就下也乃謝客就車三徑就荒草創未就辭不就職接近,靠近走進流向登上將要,近于成功,完成擔任主語+謂語+賓語名詞或代詞動詞或形容詞名詞或代詞形容詞代詞副詞介詞結構定語狀語2.語法推斷法高考題演練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時侃為散吏,訪薦為主簿,相與結友,以女妻侃子瞻燭之則狗也(嫁給)(照)(使動用法使……喪,使……亡)2010年高考重慶卷第8題:D.貧甚,質女婢于人質:人質通過對“質”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發現“質”是謂語,“女婢”充當“質”的賓語,而“于人”則充當“質”的補語。據此可以斷定,“質”應為動詞,所以D項將它解釋成名詞“人質”是錯誤的,應解釋為動詞“抵押,典當”。

2012年高考山東卷第9題A.躬履涂泥,率先期門躬:彎腰

這個句子是省略了主語“陰興”的,“履”作動詞,行走的意思,是謂語,“涂泥”是名詞,是賓語,而“躬”應該是修飾“履”的,是狀語,它應該是副詞,聯系到“躬”作副詞的義項,即“親自”,代進去正好解釋得通。它解釋成“彎腰”,是把它當成了動詞,這在語法上是說不通的,所以可判斷這個選項就是正確答案。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疾痛慘怛,未嘗不呼天也;勞苦倦極,未嘗不呼父母也。任用疲憊3.句式推斷法①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賈誼《過秦論》)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伶官傳序》)①句中,“固”與“地”處于對應位置,我們借助“地”可以推斷“固”應當是名詞,進而解釋為“險要的地勢”。②句中,“憂勞”與“逸豫”處于對應位置,加之“興國”與“亡身”語義相反,可以推斷“逸豫”義應與“憂勞”相反,就是“安逸享樂”之意了。高考題演練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罪細且不容,巨猾乃置不問,陛下不出伯獻,臣不敢奉詔

(踩)(罪輕的人)(罪重的人)2012年高考山東卷第9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B.譎佞殘妒,塞于胸間譎:詭詐A選項的“越理”和“犯分”就是并列結構,“越”和“犯”都是“越過”、“超出”的意思,那么“分”和“理”的意思也會相近,解釋成“本分”是合適的。B選項“譎佞殘妒”四個字都是并列結構,都是人性中惡的部分,“譎”現在可以組詞“詭譎”,將它解釋成“詭詐”也是正確的。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返也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候生攝敝衣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既往不咎)(前倨后恭)(敝帚自珍)(疾風知勁草)4.成語聯想推斷法1、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聯想:不速之客2、臣所陳雖小,可以喻大。聯想:家喻戶曉、不言而喻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聯想:日薄西山、義薄云天速:招致,招引薄:靠近喻:明白高考題演練動以軍法從事人有小善,鮮不自稱殫財不足以奉斂江南,浙東流亡載道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

少用盡充滿屈服鮮為人知殫精竭慮怨聲載道不屈不撓動輒得咎動不動,常常如2010年高考遼寧卷第4題:B.初以蔭為泰寧主簿蔭:功績。成語“封妻蔭子”中的“蔭”義為“封建時代子孫因先輩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權利”,用在此句中恰好吻合。該句的意思是“開始趙良淳因先輩的功德做了泰寧主簿”;而按B項“功績”的解釋,趙良淳是憑自己的功績做上泰寧主簿的,這顯然有違上文“趙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孫也”的文意。2010年高考試卷中的下列試題也可通過成語推斷法來進行解答:

⑴(北京卷第6題A項)居善藥居:聚積,搜集

⑵(山東卷第9題C項)遽薄京師薄:逼近

⑶(湖南卷第6題A項)甚者至以為非仲達敵敵:敵人

上述三例中實詞的詞義可分別依據成語“囤積居奇”“日薄西山”“勢均力敵”中加點的詞的詞義推斷而出,通過比照可以看出,第⑴⑵例的解釋都是正確的,第⑶例的解釋是錯誤的,應解釋為“對等,相當”。

2012年高考重慶卷第8題,B與王素黨結避禍,“勾結”(結黨營私)2012年高考北京卷第6題,A聞君義甚高,愿假榻,“借用”(久假不歸)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9題,A不覺懔然,心神俱肅,“恭敬”(肅然起敬)2012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第4題,C就院易一員往漕闈,“更換”(改弦易張)2012年高考全國遼寧卷第4題,D何乃橫得重名,“強行”,(飛來橫禍)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是()A.吾不克救也克:能夠B.鄭伯如鄭如:到……去C.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賄:賄賂D.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邊遠的地方C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沛公起如廁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越國以鄙遠財物,禮物5.課本聯想推斷法會興遼東之役脅息然后帶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近日之事,釁難將成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收斂一周年災禍

安慰高考題演練捫參歷井仰脅息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適逢2012安徽卷:A值母病篤嚴重劉母日篤《陳情表》B向者,通判監修先前尋向所至《桃花源記》2012湖北卷C唯當就蟻封耳留下金就礪則利靠近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行將為人所并過蒙拔擢,寵命優渥出則接遇賓客,入則應對諸侯(將要)(疲憊)(提拔)(接待)6.鄰字幫助法偏義復詞:是指一個復音詞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構成,但整個復音詞的意思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只是作為陪襯。同義復詞:是指兩個同義詞連用高考題演練今主上幼沖,賊臣虎踞,雄才備用之秋也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為奸利無所忌(年幼)(睜開)(壞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繩子)(駿馬)(田地)7.字形結構推斷法“禾”與五谷有關;“貝”與金錢有關;“皿”與器具有關;“宀”與房舍有關;“阝”與地名有關;“求”與毛皮有關;“言”與說話有關;“隹(zhuī)”與鳥雀有關;“尸”與身體關;“冖”與籠罩有關;“系”與捆綁有關;“纟”與絲織品有關;“歹”與死亡有關;“月”與肉有關;“頁”與首有關;“自”關鼻,“目”關眼。“攴(pū)”與敲擊有關;

練習

可以獨食白粲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米類的東西)(井繩)如2009年高考全國卷Ⅱ第8題:D.于里中買糴,然后舉爨爨:做飯該句中“糴”和“爨”兩個實詞都極為冷僻,“爨”只在中學語文課本《項脊軒記》一文中出現過一次:“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而“糴”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根本就從未出現過。但如果用形訓推斷法來破解,就迎刃而解了。“糴”是一個會意字,上為“入”,下為“米”,把兩者的意思整合起來,就是“買進(糧食)”。而“爨”也是一個會意字,上為“鍋灶”,下為“火燒柴木”,把兩者的意思整合起來,就是“生火做飯”。據此可以推斷出D項“做飯”的釋義是正確的。

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16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及門而贄贄:拿著禮物求見。文中的“贄”并不常見,但我們可以根據它的字形做一些推斷。“贄”由“執”和“貝”兩部分組成,那它是形聲字還是會意字呢?如果是形聲字,他就是“貝”形“執”聲,和錢財、禮物等有關,而該選項將其解釋成“拿著禮物求見”,又似乎和“執”也有關,那它有可能便是會意字。結合語境,我們發現這種推斷還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便可初步判斷這個解釋是正確的。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直起身體)8.語境推斷法高考題演練訪少沉毅,謙而能讓,果于斷割,周窮振乏,家無余財又念昔日定國過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詩幾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通“賑”,救濟)(敬佩)如2010年高考廣東卷第5題:A.上語諸將曰語:談論上語諸將曰:‘宋忠擁兵懷來,居庸關有必爭之勢,因其未至,可先擊之。’諸將皆曰:‘賊眾我寡,難與爭鋒,擊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賊眾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輕躁寡謀,狠愎自用,乘其未定,擊之必破。’”可以看出:這是一段皇帝與臣子的對話,話題是戰爭的形勢和所應采取的對策——皇帝力主“先擊”,而臣子則主張“固守”。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A項“談論”的解釋于理不合。因為如果“語”解釋為“談論”,那么皇帝下面的談話就應該圍繞“語”的賓語“諸將”來進行,否則,就“跑題”了。而皇帝下面的兩處談話說的都是“戰爭”,而對“諸將”均只字未提,這豈不匪夷所思?根據語境,該句中的“語”應該解釋為“告訴”,這才符合圍繞戰爭的君臣對話氛圍。2012年高考天津卷第9題A.而不意寄來墓志無一字及醫意:猜測從語境“仆方思輯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來墓志無一字及醫,反托于與陳文恭公講學云云”可以看出:作者想收集記述一瓢先生作為名醫的事跡,但后人寄來的墓志卻只字不提“醫”,反而提到“和陳文恭公講學”,這讓作者很是意外,根據語境,“意”的意思絕不是“猜測”,而是“料想”,這是作者沒有意料到的事。因而可以判斷這題的正確答案就是A選項。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喬年。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之上何物?”松異之。就傅,授以《孝經》,一閱,題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也。年十八貢于鄉,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軍。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訖事,奏乞依格推賞納粟人。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會浙東大饑,宰相王淮奏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即日單車就道。復以納粟人未推賞,辭職名。納粟賞行,遂受職名。熹始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則客舟之米已輻湊。熹日鉤訪民隱,按行境內,單車屏徒從,所至人不及知。郡縣官吏憚其風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凡丁錢、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隨事處畫,必為經久之計。有短熹者,謂其疏于為政,上謂王淮曰:“朱熹政事卻有可觀。”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貧,簞瓢屢空,晏如也。諸生之自遠而至者,豆飯藜羹,率與之共。往往稱貸于人以給用,而非其道義則一介不取也。(節選自《宋史?朱熹傳》)【文言文譯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親朱松字喬年。朱熹從小聰慧過人,剛能夠講話時,父親指著天告訴他說:“這就是天。”朱熹問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親覺得十分驚奇。到他入學跟從老師讀書時,老師教他讀《孝經》,他看過一遍,就在書上寫道:“不能像這樣去做,就不能算作一個人!”他曾經和一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