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_第1頁
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_第2頁
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_第3頁
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_第4頁
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報告冀礦資評(采)字JX[2019]01號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八日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摘要河北礦產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摘要冀礦資評(采)字JX[2019]01號評估機構:河北礦產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評估委托人: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評估對象: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目的: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擬對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進行采礦權延續并變更生產規模,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有關規定,須對該采礦權進行出讓收益評估。經公開搖號,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確定由本公司對“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進行出讓收益評估,本次評估即是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而向評估委托人提供在本評估報告中所述各種條件下和評估基準日公平、合理的采礦權出讓收益參考意見。評估基準日:2019年5月31日;評估方法:折現現金流量法;評估結論:本公司本著獨立、公正、科學、客觀的評估原則,按照公認的采礦權評估方法采用折現現金流量法進行了評定和估算。得出如下評估結論:保有資源儲量:礦區范圍內包含三種礦石類型,石英脈型、花崗巖型和矽卡巖型。截止2012年12月31日,保有資源儲量(122b+332+333)礦石量2086.34千噸,金屬量(WO3)6978噸,伴生銅1947噸,銀4609千克。各類型保有資源儲量分述如下:石英脈型鎢礦:(122b+333)礦石量182.212千噸,金屬量(WO3)1861噸,伴生銅448噸,銀3377千克。其中(122b)礦石量37.916千噸,金屬量(WO3)358噸,Cu金屬量51噸,Ag金屬量258千克。資源量(333):礦石量144.296千噸,金屬量(WO3)1503噸,Cu金屬量397噸,Ag金屬量3119千克。花崗巖型鎢礦:(333)礦石量171.372千噸,金屬量(WO3)375噸;Cu金屬量303噸,Ag金屬量1232千克。矽卡巖型鎢礦:(332+333)1732.759千噸,金屬量(WO3)4742噸,Cu金屬量1196噸;其中(332)礦石量614.890千噸,金屬量(WO3)1451噸,Cu金屬量277噸;資源量(333)礦石量1117.869千噸,金屬量(WO3)3291噸,Cu金屬量919噸。自2006年9月30日至2012年12月31日累計動用石英脈型鎢礦資源儲量礦石量132834噸,WO3金屬量1334噸,Cu金屬量238噸,Ag金屬量1842千克。截止2006年9月30日采礦權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122b+332+333)礦石量221.92萬噸,鎢金屬量8312噸、銅金屬量2185噸,銀金屬量6451千克。各類型資源儲量明細詳見下表:截止2006年9月30日保有資源儲量礦床類型儲量類別截止2006年9月30日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萬噸)金屬量(噸)平均品位WO3(噸)Cu(噸)Ag(kg)WO3(%)Cu(%)Ag(g/t)石英脈型122b17.08169228921000.99%0.17%12.3033314.43150339731191.04%0.28%21.62小計31.51319568652191.01%0.22%16.57花崗巖型33317.1437530312320.22%0.18%7.19矽卡巖型33261.4914512770.24%0.05%333111.7932919190.29%0.08%小計173.28474211960.27%0.07%合計122b17.081692289210033261.4914512770.24%0.05%333143.355169161943510.36%0.11%小計221.928312218564510.37%0.10%評估利用資源儲量:(122b+332+333)礦石量221.92萬噸,鎢金屬量8312噸,銅金屬量2185噸,銀金屬量6451千克。開采方案:地下開采;開拓方案:南組石英脈型鎢礦、花崗巖型鎢礦采用豎井-盲斜井聯合開拓;北組采區、中組采區統一采用豎井開拓。采礦方法:石英脈型鎢礦體選擇極薄礦脈淺孔留礦法開采;矽卡巖型鎢礦及花崗巖型鎢礦采用分段崩落法。開采順序:先開采南組采區,后中組采區,最后開采北組矽卡巖型鎢礦采區。選礦方案:采用原有重浮磁聯合工藝流程來處理石英脈型鎢礦;采用浮選工藝處理矽卡巖型鎢礦石,即采用硫化礦混浮—銅硫分離、浮硫尾礦白鎢粗選、粗精礦加溫精選的全浮選流程。采選技術指標:石英脈型鎢礦:回采率90%,貧化率75%,鎢精礦(含WO365%)選礦回收率81%,銅精礦(含Cu12%)選礦回收率60%,銅精礦含銀(451.951g/t)選礦回收率30%;矽卡巖型鎢礦:回采率85%,貧化率20%,鎢精礦(含WO365%)選礦回收率74%,銅精礦(含Cu15%)選礦回收率70%。產品方案:石英脈型鎢礦最終產品為黑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2%),銅精礦(含Ag451.951g/t);矽卡巖型鎢礦最終產品為白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5%)。評估利用可采儲量:截止2006年9月30日評估利用可采儲量合計為147.70萬噸,其中石英脈型鎢礦24.17萬噸,可采金屬量:WO32441.17噸,Cu531.74噸,Ag4004.97kg;矽卡巖型鎢礦123.53萬噸,可采金屬量:WO33335.31噸,Cu864.71噸。生產規模:石英脈型鎢礦6萬噸/年;矽卡巖型鎢礦12萬噸/年。礦山服務年限:28.98年,其中矽卡巖型12.87年。評估計算服務年限:28.98年。產品銷售價格(不含稅):黑鎢精礦(含WO365%)78846.02元/噸,銅精礦(含Cu12%)3480.71元/噸,銅精礦含銀(451.951g/t)2498.88元/kg;白鎢精礦(含WO365%)75258.41元/噸,銅精礦(含Cu15%)4532.18元/噸。固定資產投資:石英脈型鎢礦(已有投資)原值2657.30萬元,凈值1700.37萬元;矽卡巖型鎢礦(新增投資)3182.73萬元。流動資金:石英脈型鎢礦398.60萬元;矽卡巖型鎢礦477.41萬元。成本費用:石英脈型鎢礦總成本162.86元/噸,經營成本135.49元/噸;矽卡巖型鎢礦總成本156.28元/噸,經營成本139.42元/噸。折現率:8%。豐城市鐵路鄉鎢礦根據《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江西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的通知》(贛國土資字〔2018〕58號),經計算,該礦采礦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為1308.58萬元,本次評估計算的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1936.11萬元高于“贛國土資字[2018]58號”計算的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評估有關事項聲明:《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評估結果自公開之日起有效期一年。。本評估報告只能服務于評估報告中載明的評估目的。本評估報告僅供評估委托人了解評估的有關事宜并報送評估管理機關或其授權的單位審查評估報告和檢查評估工作之用。正確理解并合理使用評估報告是評估委托人和相關當事方的責任。評估報告的所有權歸評估委托人所有。除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相關當事方另有約定外,未征得本項目礦業權評估師及本評估機構同意,評估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不得提供給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也不得被摘抄、引用或披露于公開媒體。本評估報告書的復印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重要提示:以上內容摘自“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報告”,欲了解本評估項目的全面情況,應認真閱讀該采礦權評估報告全文。法定代表人:王金艷項目負責人:王春燕(礦業權評估師)報告復核人:顧婧媛(礦業權評估師) 河北礦產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二○一九年七月十八日 PAGE6正文目錄1、評估機構…………………12、評估委托人和采礦權人…………………13、評估目的………………24、評估范圍和對象………………………25、評估基準日………………36、評估依據…………………47、評估原則…………………58、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概況………………59、評估實施過程…………1810、評估方法………………1911、評估參數的確定………………………2012、評估假設條件…………4213、評估結論………………4214、特別事項說明…………4315、評估報告使用限制……………………4416、評估報告日……………4517、評估機構和評估責任人………………45附表目錄1、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價值估算表…………462、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可采儲量計算表……483、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銷售收入估算表……494、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505、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表………………516、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單位成本估算表…………………537、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經營成本估算表…………………548、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評估稅費估算表………56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PAGE17PAGE53河北礦產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郵編:050051電話:(0311)87162208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冀礦資評(采)字JX[2019]01號受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委托,河北礦產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組成采礦權評估組,于2019年5月9日~2019年7月18日對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進行了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現將采礦權評估情況及評估結果報告如下:1、評估機構機構名稱:河北礦產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石家莊槐安西路88號卓達中苑商務大廈B座301室;法定代表人:王金艷;探礦權采礦權評估資格證書編號:礦權評資[1999]007號;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104700715912D。經營范圍:探礦權和采礦權評估,地質勘察技術咨詢服務,礦產開采咨詢服務,綠色礦山建設規劃設計,編制綠色礦山規劃報告。(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公司為國土資源部首批頒發礦業權評估資格證書的單位,在河北及其他省份進行過幾十個礦種的探礦權、采礦權評估工作。2、評估委托人和采礦權人2.1評估委托人本項目評估委托人為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采礦權出讓人為江西省自然資源廳。2.2采礦權人3、評估目的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擬對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進行采礦權延續并變更生產規模,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有關規定,須對該采礦權進行出讓收益評估。經公開搖號,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確定由本公司對“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進行出讓收益評估,本次評估即是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而向評估委托人提供在本評估報告中所述各種條件下和評估基準日公平、合理的采礦權出讓收益參考意見。4、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4.1評估對象:本項目評估對象為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采礦許可證證號:C3600002010013120052666;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礦山名稱:豐城市鐵路鄉鎢礦;經濟類型:集體企業;開采礦種:鎢礦;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生產規模:4.50萬噸/年,有效期限:伍月,自2019年1月13日至2019年6月13日;目前,采礦許可證已到期。4.2評估范圍拐點號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XY13084945.2139383578.5923085560.2239383066.5833085945.2239383066.5843085945.2239383203.5853085341.2239383714.5963085670.2239384136.6073085842.2339384192.6083085945.2339384309.6093085757.2339384466.61103085517.2239384466.61113084945.2139383834.61面積:0.6907平方公里,開采深度:由70米至-200米標高根據《采礦權評估委托書》,本次評估范圍即采礦許可證核準礦區范圍,由11個拐點圈定,各拐點坐標如下: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范圍及周邊礦權設置情況見下圖。豐城市鐵路鄉鎢礦礦區范圍及周邊礦權設置情況示意圖2013年4月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編制的《江西省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資源儲量估算范圍位于采礦權范圍之內;2019年4月,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編制的《豐城市鐵路鄉鎢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方案》設計范圍與采礦許可證核準范圍一致。4.3以往評估史該礦于2014年12月、2017年3月兩次由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湖南華信有限公司進行過采礦權價款評估,采礦權人因為資金緊張未按時繳納采礦權價款,評估結果已超出使用期限。5、評估基準日本項目評估基準日確定為2019年5月31日。該時點符合《中國礦業權評估準則》要求,評估報告中所采用的一切計量和計價標準,均為該時點的有效價格標準。根據《江西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實施辦法》:“對于無償取得的采礦權,應繳納價款但尚未繳納的,按協議出讓方式征收礦業權出讓收益,采礦權出讓收益以2006年9月30日為剩余資源儲量估算基準日”。豐城市鐵路鄉鎢礦未繳納過采礦權價款,故本項目評估確定的儲量估算基準日為2006年9月30日。6、評估依據評估依據包括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依據、經濟行為依據、礦業權權屬依據、評估參數選取依據等,具體如下:6.1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依據6.1.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009年8月27日修訂后頒布);6.1.2《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2016年7月2日主席令第四十六號);6.1.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6.1.4《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1998年第241號令);6.1.5《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國土資發[2000]309號);6.1.6《礦業權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國土資[2008]174號);6.1.7《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礦業權評估行業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40號);6.1.8《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完善采礦權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14號);6.1.9《關于印發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7]29號]);6.1.10《關于印發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綜[2017]35號]);6.1.11《國土資源部關于做好礦業權價款評估備案核準取消后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7]5號]);6.1.12《關于發布<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的公告》(礦評協公告[2017年]第3號);6.1.13江西省財政廳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江西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贛財建[2018]19號);6.1.14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江西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的通知》(贛國土資字[2018]58號)。6.1.15《中國礦業權評估準則(共九項)》(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公告2008年第5號發布);6.1.16《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CMVS30800-2008);6.1.17《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766-1999;6.1.18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年8月發布的《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6.1.19《鎢、錫、汞、銻礦產地質勘查規范》(DZT0201-2002);6.1.20《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礦業權評估準則—指導意見CMV13051-2007固體礦產資源儲量類型的確定》;6.1.21《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6.2經濟行為、礦業權權屬及評估參數選取依據等6.2.1《采礦權評估委托書》;6.2.2采礦許可證(證號:C3600002010013120052666);6.2.3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60981161044768R);6.2.4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江西省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贛國土資儲備字[2013]43號);6.2.5《江西省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贛金林儲審字[2013]056號);6.2.6《江西省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2013年4月);6.2.7《<豐城市鐵路鄉鎢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方案>專家評審意見表》(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2019年5月28日);6.2.8《豐城市鐵路鄉鎢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方案》(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2019年4月);6.2.9其他相關資料。7.評估原則7.1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原則;7.2遵循持續經營原則、公開市場原則和謹慎原則;7.3遵循預期性原則;7.4遵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最有效利用原則;7.5遵守地質規律和資源經濟規律、遵守地質勘查規范原則;7.6遵循礦業權與礦產資源相互依存原則;7.7遵循供求、變動、競爭、協調和均衡原則。8、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概況8.1位置交通礦區位于江西省豐城市南東168°,直距33km。礦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47′34″,北緯27°52′41″,行政區劃隸屬于豐城市鐵路鎮。礦區往西3km有水泥公路與省道(S222)相接,可達西南1km的鐵路鎮和正北45km的豐城市城區。豐城市地處江西“天”字形高速公路的中心區,距省會南昌60公里,距昌北機場70公里,浙贛鐵路、京九鐵路、贛粵高速公路、105國道和贛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8.2自然地理與經濟概況礦區屬低山丘陵地區,海拔標高一般200~300米,最高346米,最低90米,地勢比高256米。礦區內水系不發育,只有兩條山間小溪,礦區西面有槎水河通過,南面6公里處有紫云山水庫,庫容量1.16億立方米。本區屬溫暖潮濕氣候,最高月平均氣溫31.4℃,最低月平均1.1℃,年平均17.4℃。主要霜凍期12月至次年2月,冬季降雪1~3次,積雪一般三天左右,年降雨量1042.6~2689.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15天,全年總蒸發量1697.8~1164.4毫米。豐城地跨贛江兩岸,農產豐富,是全省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主要農作物為稻谷,經濟作物有油茶、芝麻、茗茶、生姜、百合等特產。區內工業建有河西煤礦,東源煤礦、徐山鎢礦、水泥廠、機磚廠、茶葉精制廠、大型米加工廠、陶器廠、木材加工廠和部辦的豐城礦務局及省辦的洛市礦務局等廠礦企業。8.3以往地質工作概況8.3.1以往地質勘查工作1958年,江西省地質局區測隊二分隊在羅山地區概查時發現徐山、香元、朝水崗等鎢礦點。1962年9月至1964年3月,省地質局九○七隊五分隊對徐山鎢礦詳細普查,計算1975年5月至1984年12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江西地質勘探三隊三分隊完成了礦區的地質評價工作,編制了《江西省豐城縣徐山鎢礦區評價地質報告》(以下簡稱原報告)。探明儲量金屬量(WO3)金屬量(WO3)金屬量(WO3)1985年10月23日~29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江西地質勘探公司隊報告進行了審查,下達《對豐城縣徐山鎢礦區評價地質報告的批復》(85)贛色地勘字第213號文,批準保有儲量1988年6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江西地質勘探三隊編制了《江西省豐城市徐山鎢礦區鐵路鎢礦西南礦段開發利用設計方案意見咨詢報告書》。8.3.2以往儲量核查工作2006年6月,江西徐山有色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豐城市鐵路鎢礦,提交了《江西省豐城市徐山鎢礦區江西徐山有色金屬礦業公司徐山鎢礦和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資源潛力評價地質報告》,經贛國土資潛儲備字[2006]006號文批準豐城市鐵路鎢礦截止2005年12月31日保有資源儲量(331+332+333+334)礦石量1045千噸,金屬量(WO3)4164噸,伴生Cu2529噸、Ag10噸。2010年6月19日,宜春市國土資源局關于《豐城市鐵路鄉鎢礦二○○九年度資源儲量動態檢測報告》評審備案證明,截止2009年12月31日,礦區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277.317千噸,金屬量(WO3):2374.21噸,銅:809.5噸,銀3.566噸。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對該礦進行了儲量核實工作,對礦山開采的V2礦體-30中段、-60中段、-90中段、-120中段、-150中段進行編錄采樣,對各采礦中段采空區邊界分別用測量點進行控制,完成主要工作量見下表: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完成工作量表序號項目單位數量備注1工程測量點122采空區測量點383采場調查個244坑道編錄m8485基分樣件799選場調查個110尾砂庫調查個1通過以上地質工作,提交了《江西省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估算截止2012年12月31日保有資源儲量如下:石英脈型鎢礦保有資源儲量(122b+333):礦石量182.212千噸,金屬量(WO3)1861噸,伴生銅448噸,銀3377千克。其中基礎儲量(122b):礦石量37.916千噸,金屬量(WO3)358噸,平均品位0.944%;資源量(333):礦石量144.296千噸,金屬量(WO3)1503噸,平均品位1.042%。估算334資源量鎢(WO3)礦石量50.238千噸,金屬量947噸,WO3平均品位1.785%。花崗巖型鎢礦333:礦石量171.372千噸,金屬量(WO3)375噸;Cu金屬量303噸,Ag金屬量1232千克。矽卡巖型鎢礦332:礦石量614.890千噸,金屬量(WO3)1451噸;資源量(333):礦石量1117.869千噸,金屬量(WO3)3291噸。2013年7月18日,江西省金林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有限公司以“贛金林儲審字[2013]056號”文評審通過該核實報告;2013年10月26日,江西省國土資源廳以“贛國土資儲備字[2013]43號”文備案。8.4礦區地質概況礦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華南加里東褶皺帶武功山隆起區東端,南鄰德興—吉水深大斷裂,北面以萍樂深斷裂為界。區內由上元古界淺變質巖系組成褶皺基底,上古生界、中生界地層不整合其上,燕山期巖漿活動劇烈,構造發育,主要構造線為北東向。區內主要礦產有鎢、鈾和煤。主要礦點有香元鎢礦、朝水崗鎢礦、開基山鎢礦和紫云山花崗巖西側外接觸帶產出的鈾礦。8.4.1地層礦區出露地層為震旦系上部變質巖和第四系堆積物。面積4.08平方公里。震旦系上部為一套變質粉砂巖,粘土質變質巖互層,局部夾砂質和含鈣質巖層千枚巖、砂質千枚巖、千枚狀粉砂巖、變質粉砂巖、變質砂巖。總體產狀走向北東,傾向南東,東部傾向北西,傾角較平緩10°~30°,自下而上大致分三層。Zc1:千枚巖夾變質粉砂巖,下部為灰—灰色千枚狀粉砂巖夾變質砂巖,上部淺黑灰色千枚巖、砂質千枚巖夾千枚狀粉砂巖。本層砂巖中夾鈣質砂巖透鏡體,為矽卡巖產出層位,上部普遍含鐵質風化呈黃褐色。Zc2:變質細砂巖、粉砂巖,千枚狀粉砂巖夾砂質千枚巖。出露厚200~290米,為礦區中部的主要巖層,亦是矽卡巖產出的重要層位。Zc3:砂質千枚巖及千枚巖夾千枚狀粉砂巖,出露厚>200米,下部變質細砂—粉砂巖,厚7米是與下層分界標志,本層普遍有透輝石化變質砂巖小透鏡體。第四系(Q)殘坡積、沖積松散堆積物于溝谷坡地中,主要有變質砂巖碎塊、少量石英碎塊、砂粒及粘土,溝谷堆積物中偶見少許鎢礦物、錫石等。殘坡積層厚1~10米。8.4.2構造礦區屬軸向近南北的黃金嶺—老虎山向斜中段,核部為Zc3,兩翼由Zc2、Zc1組成,兩翼地層傾角20°~35°,向斜軸位于浩元—曾家一線,次級褶皺西翼較東翼發育,主要分布在5~4線,規模不大,一般延長150~300米后即消失,軸向北東,大體與石英脈組平行,兩翼平緩。斷裂構造比較發育,多為成礦后斷裂主要有四組:(1)北東向斷裂:多屬壓性或壓扭性逆斷層,斷距0.5~2米,最大3米,傾向128°~155°,傾角51°~67°,F1—F5。(2)北北東或北北西向斷裂:屬扭性或壓扭性平推斷層,斷層面緊閉平直或波狀,斷距<2.5米,傾向85°~108°,傾角67°~74°,F7—F8。(3)北西向斷裂:主要屬張性或扭性正斷層,斷距一般<3.0米,個別較大如F13水平斷距10~20米,破碎帶寬窄不一,寬者可達3.0米,沿脈坑道中有的呈階梯狀錯斷礦脈。傾向32°~62°,傾角40°~58°、F12—F15。(4)北西西向斷裂:傾向北北東,傾角60°左右,規模較小,延長50米左右。四組斷裂中,北東組最先產生,其次是北北東和北西西組,再后是北西向斷裂。8.4.3巖漿巖礦區巖漿巖為遭受過蝕變的黑云母花崗巖。與礦區以南800米的區域性紫云山花崗巖株同源,屬燕山早期產物,巖體未出露地表,隱伏于礦區東南部,與震旦系變質巖呈侵入接觸,侵位標高-90~-380米,控制隱伏巖體面積約0.8平方公里。巖體呈巖舌狀,前緣走向約北東50°,并在1~8線向北西呈弧形突出,頂面起伏不平,南東高,北西低,平緩隆起,外接觸帶局部有寬1米左右的破碎帶,巖舌前緣頂部有粗大的長石和石英晶體組成厚5~50厘米似偉晶巖殼或1~14米厚的石英塊體,近接觸面常有變質巖捕虜體和混染現象。近巖體花崗巖脈和巖枝較發育,遠離則消失,地表僅在東南角見一條厚0.39米的細晶巖脈。8.5礦產資源概況8.5.1礦床地質特征礦區鎢礦包含三種礦床工業類型,即石英脈型鎢礦(簡稱脈型鎢礦,代號V1、V2);云英巖化花崗巖型鎢礦(簡稱花崗巖型鎢礦,代號γⅠ、γⅡ);矽卡巖型鎢礦(代號SKⅠ、SKⅡ)。脈型鎢礦是礦床的主體,亦是多年來的開采對象。花崗巖型和矽卡巖型鎢礦居次,為隱伏礦體,迄今尚未開采。8.5.2礦體規模、形態和品位脈型鎢礦:產于變質巖中,礦化面積約1Km2,礦脈總體走向有兩組。一組北東31°~68°,平均50°,傾向南東,傾角30°~60°;另一組北北東15°~20°,平均18°,傾向南東,傾角60°左右。前一組是礦區的主要礦脈,規模大,后一組礦脈規模很小,分布零星。據原地質報告,共有大小已編號的礦脈115條(含盲礦脈65條),未編號礦脈76條。編號脈中作圖計算儲量的主礦脈39條。主礦脈長100~1600米,平均600米,延深110~880米,平均500米,脈幅0.10~0.81米,平均0.24米,平均品位WO31.027×10-2,Cu0.434×10-2,Ag22.78×10-6。按地表礦脈相對位置密集程度和產狀,全區分為南、中、北組,各脈組間距100~150米,其中南組礦脈稀疏較分散,走向延伸長,傾斜延深較小,品位較低。中組脈集中,脈幅較大,延長延深均較大,是礦區主礦脈地段。北組脈較密集,但脈幅小,走向延長較短,傾斜延深大,傾角較南、中組小,為緩傾斜脈組。脈組編號統計組別南組中組北組脈號條數脈號條數脈號條數露頭脈V1~V1111V12~V2615V27~V4721盲脈V51~V8838V89~V9911V100~V11516未編號24未編號18未編號34鐵路鎢礦區礦脈主要在南組和中組、北組少量礦脈南西延伸部。花崗巖型鎢礦體:主要產在隱伏花崗巖舌前緣和頂部,分布在3~12線-30~-400米標高地段,礦化面積約0.2Km2,共有36個礦體,其中編號估計遠景資源量的礦體5個,位于鐵路礦區內γⅠ號礦體。花崗巖型礦體產在巖體的頂面,礦體頂板隨接觸面的形態而變化,底板似燕尾狀參差不齊,礦體一般呈透鏡狀、扁豆體,頂底板界線較平整,礦體延深方向與脈型鎢礦近于一致,傾向南東,傾角20°~30°。矽卡巖型鎢礦體:賦存在巖體外接觸帶的矽卡巖內,未出露地表,隱伏在90~-250米標高,礦化面積約0.15Km2。主礦體分布在1~4線90~-90米標高地段。該類型鎢礦規模不大,已圈出編號礦體3個,未編號小礦體11個。鐵路鎢礦矽卡巖型鎢礦體編號為SKⅢ。8.5.3礦體地質概況鐵路鎢礦區為一“三位一體”的大型多金屬礦床,區內包含石英脈型鎢、云英巖化花崗巖型、矽卡巖型三種礦床工業類型,其中石英脈型鎢礦是礦床的主體,亦是多年來的開采對象。花崗巖型和矽卡巖型鎢礦居次,為隱伏礦體。石英脈型按地表礦脈相對位置密集程度和產狀,可分為南、中、北組,各脈組間距100~150米。南組礦脈:為豐城市鐵路鎢礦主采區,位于礦區南東19~20線,出露標高100~-280米,礦帶長2000米,寬50~280米,最寬在0~5線,最大礦化深度-280米標高,盲礦脈多分布在5~4線,100~150米標高地段;較短小,一般長100~300米。主脈V2長向延長1600米,沿傾斜深110~430米,平均350米,脈幅0.6~2.45米,平均1.32米,傾向131°~147°,傾角54°~62°,屬中陡傾斜。平均品位WO30.761×10-2,Cu0.192×10-2,Ag18.57×10-6。中組礦脈:礦區中部10~11線,出露標高100~-250米,礦帶長1100米,寬250米,最深礦化標高-250米,盲礦脈主要在1~4線100~150米標高地段,長度和延深一般100~300米。中組主脈為江西贛中鎢業有限公司主采區,部分礦脈南延至豐城市鐵路鎢礦權區,至2005年鐵路鎢礦已停止在中部脈組采礦。北組礦脈:礦區北西8~9線,出露標高100~-350米,礦帶長900米,寬100米,最好地段在5~6線,最大礦化標高達-350米。盲礦主要在4~3線,一般長100~300米。北組主脈也為江西贛中鎢業有限公司主采區,僅V36和V45兩條礦脈南延至豐城市鐵路鎢礦權區,其中V45脈幅0.1~0.45米,平均0.21米,傾向135°,傾角33°,屬緩傾斜。平均品位WO30.901×10-2,花崗巖型主要產在隱伏花崗巖舌前緣和頂部,分布在3~12線-30~-400米標高地段,礦化面積約0.2Km2,γⅠ和γⅡ規模最大,WO3資源量占該類型的96%。γⅠ產在巖體的頂部,礦體頂板隨接觸面的形態而變化,底板似燕尾狀參差不齊。γⅠ厚度變化較大,最厚64.8米,最薄2米左右,0~8線厚度大,向兩側急劇變薄。分布在鐵路鎢礦采礦權證內的為γⅠ和單工程控制的未編號礦體,γⅠ礦體標高-162~-291米,主體位于采礦證外。矽卡巖型賦存在巖體外接觸帶的矽卡巖內,未出露地表,隱伏在90~-250米標高,已圈出編號礦體3個,未編號小礦體11個。SKⅠ:分布于1~4線-10~-90米的中組脈帶內,呈南北向似層狀,傾向南東,傾角5°~20°,礦體長400米,寬80~120米,垂直厚1.01~11.73米,平均4.34米,平均品位WO30.179×10-2、Cu0.056×10-2、Ag5.2g/t。SKⅡ:分布于0~1線50~90米標高的北組脈帶內,呈透鏡狀,傾向北北東,傾角10°左右,礦體長180米,寬110米,垂直厚1.31~15.55米,平均7.78米,平均品位WO30.523×10-2、Cu0.150×10-2、Ag4.2g/t。SKⅢ:分布于5~15線8~-300標高的北組脈帶的下盤,似層狀,傾向南東,傾角45°左右,原控制礦體長600米,寬300米,垂直厚12~23.0米,平均8.86米,平均品位WO30.302×10-2、Cu0.072×10-2。SKⅠ和SKⅡ位于江西贛中鎢業有限公司采礦證內,SKⅢ位于豐城市鐵路鎢礦采礦權證內。8.6礦石質量8.6.1礦石礦物組成組成礦石的主要工業鎢礦物是黑鎢礦、白鎢礦、黃銅礦。脈型鎢礦石中黑鎢礦多于白鎢礦;花崗巖型鎢礦石中則白鎢礦多于黑鎢礦;矽卡巖型鎢礦石較貧,白鎢礦遠高于黑鎢礦。伴生組份銀主要賦存在黃銅礦內。8.6.2礦石化學成分礦石的主要化學組份:WO3最高達52.25×10-2,平均0.826×10-2;Cu最高達11.85×10-2,平均0.363×10-2;Ag最高為208.84g/t,平均12.46g/t。由此可見該區的有用金屬元素鎢含量較高,可單獨圈定工業礦體,銅、銀可綜合回收,其余僅局部含量高,難于達到綜合回收利用的要求。8.6.3礦石類型礦床成因類型屬巖漿期后高中溫熱液充填交代礦床。按圍巖介質不同又可劃分為:高中溫熱液石英—黑鎢礦—白鎢礦—硫化物型脈狀鎢礦床;云英巖化花崗巖細脈浸染型鎢礦床;透輝石—石榴石矽卡巖型礦床。8.6.4礦體圍巖礦區三種類型礦體圍巖:(1)石英脈型礦體頂底板為硅化變質砂巖,云母石英角巖、長英角巖、鈣硅角巖。受礦體規模和礦化強度影響,呈似層狀、透鏡狀。(3)矽卡巖型礦體頂底板為含鈣質長石石英砂巖,呈透鏡狀。硅化變質砂巖,云母石英角巖、長英角巖、鈣硅角巖屬穩定巖石,開采過程一般不需支護,但出現較大規模斷層破碎帶時,應注意支護;花崗巖型礦體頂板常有一層厚約數米的擠壓破碎帶,因而頂板巖石不夠穩定;細—中細粒花崗巖屬極穩定巖石。8.6.5礦床共(伴)生礦產 該區伴生礦產為銅、銀礦,具有一定規模。根據選礦試驗成果,石英脈型鎢礦體中銅礦回收率為61.17%,每噸銅精礦中含銀500克;花崗巖型鎢礦體內銅礦回收率達90.27%,銀極大部分進入硫化物中,可以作為副產品回收利用。8.7礦石加工技術性能8.7.1選廠實際生產現狀(石英脈型鎢礦)豐城市鐵路鄉鎢礦原屬豐城縣(市)徐山鎢礦,于1958年成立建礦,1961年開始對中組脈平巷坑采,2001年豐城鐵路鎢礦依據原徐山鎢礦的選礦流程建立了選礦廠。礦山于2006年進行了開采設計,采選對象為石英脈型鎢礦石。豐城市鐵路鎢礦生產實踐中一直采用重浮磁聯合選礦流程處理石英脈型鎢礦,具體的選礦工藝流程見下頁——“石英脈型鎢礦選礦工藝流程圖”。對石英脈型鎢礦石的選礦工藝生產流程簡述如下:(1)粗選段工藝出窿原礦在平格篩上進行扒欄手選,去掉+150mm圍巖,大塊礦石經過人工破碎后與-150mm礦石一起通過篩分,+40mm以上粒級礦石通過反手選,-40+6mm粒級礦石經過正手選,手選出合格礦。-6mm礦砂通過螺旋分級機進行分級,溢流先浮銅,得到銅精礦。浮選銅后的中礦再通過搖床重選回收鎢。合格礦經過二次破碎后,得到-6mm粒級產品。(2)重選段工藝二破后的產品分成三個系統分別進入三臺雙層振動篩分為粗中細三級,進入粗、中、細三級跳汰機,粗、中粒跳汰機的尾礦經螺旋分級機脫水后,給入棒磨機再磨,在棒磨與雙層振動篩的閉路循環中,插入跳汰,先回收解離的粗鎢,得到毛砂。細粒(-2.6mm)跳汰機的尾礦流入六室水力分級機,逐級用搖床進行一次粗選一次掃選,從粗選開始丟棄尾礦,掃選搖床中礦進入棒磨機單獨再磨再選。(3)精選段工藝粗粒跳汰得到的毛砂,經過對輥后再經雙層振動篩進行篩分,篩分成三級。篩分粗粒再跳汰得到鎢粗精礦,干燥后分別用單盤和三盤磁選機精選,獲得高質量黑鎢精礦和白鎢精礦。石英脈型鎢礦選礦工藝流程圖篩分中粒(2~0.18mm粒級),經過兩次枱浮,得到銅精礦,枱浮中礦經過棒磨機再磨后,用細粒搖床經過三次重選,得到鎢精礦。篩分細粒(-0.18mm粒級)先浮選銅,得到銅精礦。中礦經過兩次搖床重選,得到的粗鎢精礦經干燥后進行精選。(4)選廠實際生產指標選廠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及歷次技術改造,選礦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2012年以來,選礦回收率穩定在83%以上,生產技術指標良好。根據礦山的生產統計數據,2012~2016年原礦平均入選品位WO30.315%,選礦回收率86.0%,鎢精礦品位WO365%。豐城鐵路鎢礦在回收鎢的同時,綜合回收銅、銀伴生元素,原礦銅品位約0.10%,銀10g/t,銅精礦品位12%~15%,回收率61.5%,銅精礦含銀600g/t左右,銀回收率約為40%。隨著礦山的開采原礦入選品位有所降低,2017、2018年度,礦石平均入選品位WO3為0.30%,鎢選礦回收率83.5%,鎢精礦品位65%。伴生銅入選品位為0.03%~0.10%,銀4~10g/t,銅精礦品位12%~14%,銅回收率62.5%,銅精礦含銀400~500g/t,銀回收率35.2%。8.7.2矽卡巖型鎢礦石為合理開發礦區矽卡巖型鎢礦資源,鐵路鎢礦委托江西理工大學對其提供的矽卡巖型礦石進行了可選性試驗研究,確定其選礦工藝流程,以便為今后生產提供技術依據。經過一系列試驗研究,江西理工大學于2013年11月提交了《江西省豐城市鐵路鎢礦矽卡巖型鎢礦石可選性試驗研究報告》。(1)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流程根據可選性試驗研究結果,擬采用浮選工藝處理礦區矽卡巖型鎢礦石,即采用硫化礦混浮—銅硫分離、浮硫尾礦白鎢粗選、粗精礦加溫精選的全浮選流程。擬定的矽卡巖型鎢礦選礦工藝流程見下頁——“矽卡巖型鎢礦選礦工藝流程圖”。(2)擬定的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選廠處理能力12×104t/a(400t/d),供礦粒度≤300mm。選廠達產年鎢精礦產量為298.8噸,銅精礦產量為308.4噸。參考江西理工大學提交的選礦試驗報告,并根據原礦入選品位進行了適當調整,擬定的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見下表:(本頁以下為空白)矽卡巖型鎢礦選礦工藝流程圖擬定的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表產品名稱產率(%)品位(%)回收率(%)WO3CuWO3Cu鎢精礦0.24965/74/銅精礦0.257/15/70尾礦99.494////原礦100.0000.2190.055100.00100.008.8礦床開采技術條件8.8.1水文地質條件礦區巖石導水性較差,礦坑涌水主要是裂隙水,補給源為大氣降水和地表溪流,地形有利于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目前礦山最低開拓中段坑道涌水量不大,僅需防止雨季時老窿水對礦山生產的影響,礦區屬水文地質簡單類型。8.8.2工程地質條件礦體及圍巖為結晶及變晶結構的堅硬巖石,頂底板穩定,除個別較大的斷層破碎帶外,一般不需支護。礦體內部及礦體附近一般無大的斷層破碎帶存在。但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容易引發巖爆、地壓等災害。礦區上部民老窿區分布范圍較大,節理裂隙較發育,巖石破碎,穩固性差,部分區段老窿積水,對礦區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影響較大。礦區工程地質條件屬中等復雜類型。8.8.3環境地質條件礦區附近無污染源,地表、地下水水質較好,礦石和廢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組分;采礦可產生局部地表變形,但對地質環境破壞不大;無其它環境地質隱患。礦區環境地質質量總體良好。8.8.4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綜述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為以工程地質問題為主的中等類型礦床(Ⅱ-2)。8.9礦山開發利用現狀徐山礦區早于1958年發現開始就有采礦活動,分地方國營和民采兩部分。豐城市鐵路鎢礦原屬鄉辦礦山,于1975年成立開礦,初期為零星手工露天開采,1985年開始對南組石英脈型鎢礦進行地下坑采。至2005年止,南組礦脈從地表至-30米中段已開采結束;中組脈3號勘探線西側50米以西,從+75米中段至-150米中段也開采結束;北組脈+133米中段以上到至地表也已經結束開采;2006年至現在礦山主要開采南組V2號脈,現主采-90、-120米和-150米中段。鐵路鎢礦自開辦以來先后均經歷了從地表零星手工作業—平巷開采—斜井+平巷—豎井+平巷+盲斜井,逐步正規化、規模化開采,已構成較完整的采掘、運輸及通風系統。礦山2005年以前主要為民采和機械非正規開采,截止2005年12月31日,累計生產鎢精礦3016噸,包含地表至+70米證外部分,資源利用情況不清。2006年礦山正規化、規模化開采后,2006~2012年礦山平均回采率約為87%,平均損失率約為13%。入選品位WO30.315%,選礦回收率86.5%,礦區除主要礦種鎢礦外,還有銅、銀兩種有益元素,這些元素與鎢礦伴生并一起采出,銅精礦品位12~15%,回收率86.5%,每噸銅精礦含銀500克。2006年至2012年動用資源儲量礦石量132834噸,WO3金屬量1334噸,Cu金屬量238噸,Ag金屬量1842千克。9、評估實施過程根據《礦業權評估程序規范》(CMVS11000-2008),本公司組織評估人員,對委托評估的采礦權實施了如下評估程序:9.12019年5月9日,經公開抓號,本公司取得了“豐城市鐵路鄉鎢礦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資格,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出具了《采礦權評估委托書》,委托本公司對該采礦權進行評估。9.22019年5月10日~2019年6月30日,本公司收到部分評估資料,期間等待委托方補充資料的同時,熟悉項目概況,對該礦基本情況進行大致了解。9.32019年7月1日~7月3日,評估所需資料基本齊全。本公司組成評估組,對相關地質及設計類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審閱、復核,在掌握該項目基本情況的前提下,編制評估工作計劃和項目實施方案。9.42019年7月4日~7月5日,本公司王春燕等2位礦業權評估師與委托方同時到達礦山,在采礦權人吳成總經理等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對該礦進行了盡職調查。礦區位于江西省豐城市南偏東方向,直距33公里處,有水泥公路與省道S222相接,交通較為方便。礦區屬低山丘陵地貌,礦區西側有槎水河通過,南6公里有紫云山水庫,區內有國家電網,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當地農作物主要為水稻,經濟作物有油茶、芝麻、茗茶、生姜、百合等,區域礦產主要有煤礦、鎢礦、水泥灰巖等,區內經濟較為發達。該礦最早于1958年建礦,前身為徐山鎢礦,屬國營企業。1975年徐山鎢礦劃分為地方國營和民采兩部分,國營礦區仍為徐山鎢礦(現已更名為“豐城市贛中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中鎢礦”)。鐵路鄉鎢礦為民采區,與贛中鎢礦相毗鄰,為鄉鎮企業,1978年開始對南組石英脈型鎢礦進行坑采。2006年首次建選廠,2010年進行改擴建,目前,選廠日處理礦石量200噸左右。該礦于2014年12月、2017年3月兩次由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湖南華信有限公司進行過采礦權價款評估,因資金緊張采礦權人未繳納采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未處置。目前礦山主要開采南組的石英脈型鎢礦V2號脈,采出礦石經重浮磁聯選后,最終產品為50~60%鎢精礦(對外銷售的鎢精礦一般折算為65%的品位)、12%~15%銅精礦,伴生銀一般富集于銅精礦中,實際銷售中伴生銀很少計價。精選后的成品鎢精礦主要銷往江西贛州和湖南郴州地區,銅精礦主要銷往湖北大港和江西贛州地區。近幾年,鎢精礦銷售價格在60000~99000元/噸之間,銅精礦銷售價格在2500~4000元/噸之間。評估人員對礦山實際采、選流程進行實地考察,并對礦山生產經營情況、采、選技術指標以及企業財務資料等進行了詢證、了解和收集。9.42019年7月6日~7月16日,評估人員根據收集到的按《中國礦業權評估準則》相關程序和方法對該項目進行價值估算,編寫評估報告初稿,公司內部進行三級復核。9.5~7月18日對評估報告初稿進行必要的修改、印制,形成評估報告,提交給評估委托人。10、評估方法該項目為生產礦山,2013年4月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編制了《江西省豐城市鐵路鄉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以下簡稱《儲量核實報告》),該報告已經江西省金林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有限公司以“贛金林儲審字[2013]056號”文評審通過;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已備案(贛國土資儲備字[2013]43號)。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對于具備評估資料條件且適合采用不同評估方法進行評估的,應當采用兩種以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通過比較分析合理形成評估結論。因方法的適用性、操作限制等無法采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評估的,可以采用一種方法進行評估,并在評估報告中披露只能采用一種方法的理由。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采礦權適用的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方法有以下四種:基準價因素調整法、交易案例比較調整法、收入權益法及折現現金流量法。雖然2018年8月6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公布了《關于印發<江西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的通知》,但相關基準價調整因素尚未確定,不具備采用基準價因素調整法的適用條件;類似交易案例難以搜集,也不適用交易案例比較調整法;收入權益法適用于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及生產規模均為小型的采礦權、評估計算的服務年限小于10年且生產規模為小型的采礦權或評估計算的服務年限小于5年且生產規模為大中型的采礦權。評估對象礦產資源儲量規模雖為小型,但評估計算服務年限較長,故不適用收入權益法。2019年4月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編制的《豐城市鐵路鄉鎢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方案》(以下簡稱《開發利用方案》),設計技術、經濟指標基本齊全,其未來收益和風險可以預測并以貨幣計量,預期未來收益年限可以確定,可選取的評估參數基本具備,具備采用折現現金流量法的要求。故本次評估確定采用折現現金流量法,其計算公式為:其中:P——礦業權評估價值;CI——年現金流入量;CO——年現金流出量;(CI-CO)t——年凈現金流量i——折現率t——年序號(t=1,2,…,n);n——評估計算年限。11、評估參數的確定11.1評估參數的確定本項目評估利用的礦產資源儲量依據2013年4月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編制的《儲量核實報告》及其評審意見(贛金林儲審字[2013]056號);技術經濟參數的選取依據2019年4月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編制的《開發利用方案》并結合《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以及評估人員實際調查了解的情況確定。11.2評估依據資料的評述《儲量核實報告》:儲量核實報告的編制單位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固體礦產勘查甲級資質,編制單位資質可靠。該報告是在充分收集礦區1985年~2011年生產勘探和采礦資料,并對礦區2006年~2011年施工的-90米中段、-120米中段、-150米中段部分坑道進行編錄采樣并分析整理的工作基礎上進行的,保證了礦山資源儲量評價基礎的可靠性;報告依據DZ/T0201-2002《鎢、錫、汞、銻礦產地質勘查規范》,根據礦區主礦體V2規模、礦體形態及內部結構、礦床構造影響程度、礦體厚度穩定程度和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等五個主要地質因素來分析礦床劃分為第Ⅱ勘查類型,礦山生產實際采用坑道穿脈間距為100米,沿脈工程間距垂高為30米探求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是合理的;采用的工業指標符合現行規范一般工業指標要求,礦體圈定、塊段劃分及資源儲量類別基本合理,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基本可靠,報告附圖、附表、附件齊全,已通過了江西省金林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有限公司的評審,評審文號“贛金林儲審字[2013]056號”,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已核準備案,故該報告可以作為本次評估礦產資源儲量的選取依據。《開發利用方案》:編制單位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具有江西省工程咨詢協會頒發的冶金(含鋼鐵、有色)乙級資信證書,編制單位資質可靠。方案編制資源儲量依據為經評審備案的《儲量核實報告》,資源儲量真實可靠,礦山采用地下開采方式,石英脈型鎢礦體采用淺孔留礦法開采,矽卡巖型及花崗巖型鎢礦采用分段崩落法開采;采用豎井開拓,采礦方法、開拓方式的選擇符合礦體開采條件。石英脈型鎢礦采用重浮磁聯合流程,矽卡巖型鎢礦采用全浮選工藝流程,總全上是可行的,采礦、選礦設備選擇基本合理。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基本合理。設計石英脈型礦體采礦回采率為90%、矽卡巖型及花崗巖型礦體采礦回采率為85%;石英脈型鎢礦選礦回收率為81%,矽卡巖型鎢礦選礦回收率為74%,指標選取基本合理,符合原國土資源部頒布的“三率”指標要求。已通過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組織的專家評審,經分析,該方案可以作為本次評估主要技術、經濟參數的選取依據。11.3保有資源儲量礦區范圍內包含三種礦床工業類型,石英脈型、花崗巖型和矽卡巖型。依據2013年4月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編制的《儲量核實報告》及其評審意見(贛金林儲審字[2013]056號),截止2012年12月31日,采礦權范圍內經評審通過的保有資源儲量(122b+332+333)礦石量2086.34千噸,金屬量(WO3)6978噸,伴生銅1947噸,銀4609千克。各類型保有資源儲量分述如下:石英脈型鎢礦:保有資源儲量(122b+333):礦石量182.212千噸,金屬量(WO3)1861噸,伴生銅448噸,銀3377千克。其中基礎儲量(122b):礦石量37.916千噸,金屬量(WO3)358噸,平均品位0.944%;資源量(333):礦石量144.296千噸,金屬量(WO3)1503噸,平均品位1.042%。花崗巖型鎢礦:保有資源儲量(333)礦石量171.372千噸,金屬量(WO3)375噸;Cu金屬量303噸,Ag金屬量1232千克。矽卡巖型鎢礦:保有資源儲量(332+333)1732.759千噸,金屬量(WO3)4742噸,Cu金屬量1196噸;其中(332)礦石量614.890千噸,金屬量(WO3)1451噸,Cu金屬量277噸;資源量(333)礦石量1117.869千噸,金屬量(WO3)3291噸,Cu金屬量919噸。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17]35號),對于無償占有屬于國家出資探明礦產地的探礦權和無償取得的采礦權,應繳納價款但尚未繳納的,按協議出讓方式征收礦業權出讓收益。其中,探礦權出讓收益在采礦權新立時征收;采礦權出讓收益以2006年9月30日為剩余資源儲量估算基準日征收。該礦未進行過有償處置,未繳納過采礦權價款或收讓收益。因此采礦權出讓收益以2006年9月30日為剩余資源儲量估算基準日征收。根據《儲量核實報告》,該礦自2006年9月30日至2012年12月31日累計動用資源儲量礦石量132834噸,WO3金屬量1334噸,Cu金屬量238噸,Ag金屬量1842千克。據此,截止2006年9月30日采礦權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122b+332+333)礦石量221.92萬噸,鎢金屬量8312噸、銅金屬量2185噸,銀金屬量6451千克。詳見下表:截止2006年9月30日保有資源儲量礦床類型儲量類別截止2006年9月30日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萬噸)金屬量(噸)平均品位WO3(噸)Cu(噸)Ag(kg)WO3(%)Cu(%)Ag(g/t)石英脈型122b17.08169228921000.99%0.17%12.3033314.43150339731191.04%0.28%21.62小計31.51319568652191.01%0.22%16.57花崗巖型33317.1437530312320.22%0.18%7.19矽卡巖型33261.4914512770.24%0.05%333111.7932919190.29%0.08%小計173.28474211960.27%0.07%合計122b17.081692289210033261.4914512770.24%0.05%333143.355169161943510.36%0.11%小計221.928312218564510.37%0.10%11.4評估利用的資源儲量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規定,礦業權范圍內的資源儲量均為評估利用資源儲量,故本次評估該項目評估利用資源儲量為礦石量(122b+332+333)221.92萬噸,鎢金屬量8312噸、銅金屬量2185噸,銀金屬量6451千克,各類型儲量詳見上表。11.5采礦方案開采方式:地下開采。開拓運輸方案:根據礦體分布情況,礦區范圍內共分為三個采區,即南組石英脈鎢礦花崗巖鎢礦采區、中組石英脈鎢礦采區、西北部矽卡巖鎢礦采區。南組石英脈鎢礦花崗巖鎢礦開拓方案:南組石英脈型鎢礦、花崗巖型鎢礦為礦山正在開采的區域,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開拓系統,現采用豎井-盲斜井聯合開拓。已經開拓形成主豎井(+150至-30m)、1號盲斜井(-30~-120m)、2號盲斜井(-120~-200m),井下開拓有+40、0、-30、-60、-90、-120、-150、180、-200共計9個中段。南組利用現有的開拓系統,即采用豎井、盲斜井開拓。北組、中組采區開拓方案:北組采區、中組采區統一采用豎井開拓,在現有豎井附近新布置提升豎井至-200m中段。采礦方法:方案設計石英脈型鎢礦體選擇極薄礦脈淺孔留礦法開采;矽卡巖型鎢礦及花崗巖型鎢礦方案推薦采用采礦成本相對較低的分段崩落法。開采順序:方案推薦開采順序:先開采南組采區,后中組采區,最后開采北組矽卡巖型鎢礦采區。11.6選礦方案礦區范圍內有三種礦床工業類型,目前選廠主要處理石英脈型鎢礦,但目前石英脈型礦石保有量已不多,隨后礦山轉入開采儲量占比最大的矽卡巖型鎢礦,而花崗巖型鎢礦位于礦床底部,單獨為花崗巖型鎢礦建立選廠在經濟上不合算,而且花崗巖型礦石實際可選性尚待詳細查明,開發利用方案暫未利用花崗巖型鎢礦,故本次評估僅對石英脈型和矽卡巖型選礦流程進行了評述。11.6.1石英脈型鎢礦①石英脈型鎢礦選礦流程:采用原有重浮磁聯合工藝流程來處理石英脈型鎢礦。②石英脈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石英脈型鎢礦選礦指標主要參考鐵路鎢礦選廠的實際生產指標,選廠處理能力6×104t/a(200t/d),供礦粒度≤300mm。選廠達產年鎢精礦產量為190.8噸,銅精礦產量為184.8噸。擬定的石英脈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見下表。石英脈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表產品名稱產率(%)品位(%)回收率(%)WO3CuAg(g/t)WO3CuAg鎢精礦0.31865//81//銅精礦0.308/12451.951/6030尾礦99.374//////原礦100.000.2550.0624.633100.00100.00100.0011.6.2矽卡巖型鎢礦①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流程方案擬采用浮選工藝處理矽卡巖型鎢礦石,即采用硫化礦混浮—銅硫分離、浮硫尾礦白鎢粗選、粗精礦加溫精選的全浮選流程。②擬定的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指標主要參考江西理工大學提交的選礦試驗報告,選廠處理能力12×104t/a(400t/d),供礦粒度≤300mm。選廠達產年鎢精礦產量為298.8噸,銅精礦產量為308.4噸。擬定的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見下表:矽卡巖型鎢礦選礦技術指標表產品名稱產率(%)品位(%)回收率(%)WO3CuWO3Cu鎢精礦0.24965/74/銅精礦0.257/15/70尾礦99.494////原礦100.0000.2190.055100.00100.0011.7產品方案組成礦石的主要工業鎢礦物是黑鎢礦、白鎢礦、黃銅礦。石英脈型鎢礦石中黑鎢礦遠多于白鎢礦;矽卡巖型鎢礦石較貧,白鎢礦遠高于黑鎢礦;伴生組份銀主要賦存在黃銅礦內。《開發利用方案》設計本項目的產品方案為鎢精礦、銅精礦。石英脈型鎢礦最終產品為黑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2%),銅精礦(含Ag451.951g/t);矽卡巖型鎢礦最終產品為白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5%)。方案設計產品方案符合礦山實際情況,本次評估依據方案確定:石英脈型鎢礦最終產品為黑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2%),銅精礦(含Ag451.951g/t);矽卡巖型鎢礦最終產品為白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5%)。11.8相關技術參數的選取《開發利用方案》石英脈型鎢礦床采礦回采率為90%,貧化率為75%;矽卡巖型鎢礦回采率為85%,貧化率為20%。《開發利用方案》已通過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組織的專家評審,故本次評估相關技術參數依據開發利用方案確定:石英脈型鎢礦床采礦回采率取90%,貧化率取75%;矽卡巖型鎢礦回采率取85%,貧化率取20%。選礦技術指標見11.6選礦技術指標表。11.9可采儲量的確定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2017年第3號)的規定,可采儲量應根據礦井設計文件或設計規范的規定進行確定。11.9.1設計利用資源儲量礦區范圍內有三種礦石類型,因花崗巖型鎢礦位于礦床底部,單獨為花崗巖型鎢礦建立選廠在經濟上不合算,而且花崗巖型礦石實際可選性尚待詳細查明,開發利用方案暫未利用花崗巖型鎢礦,故本次評估花崗巖型鎢礦不參與評估計算。《開發利用方案》依據勘查類型以及周邊資源量工程控制程度對332資源儲量取可信度系數1,333類資源量按可靠系數0.75進行了調整;對于追繳的動用資源儲量中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本次評估可信度系數取1,則設計利用資源儲量計算如下:×0.75=27.90(萬噸)×0.75=145.33(萬噸)全區合計:21.90+145.33=167.23(萬噸)該礦北側緊鄰贛中鎢礦,兩個礦山隸屬不同礦業主體,為減少兩礦直接開采相互造成的影響,需在相鄰的礦權邊界留設保安礦柱;另礦區范圍南側有一處村莊,為保證地下開采不對村莊產生影響,村莊下面保有的石英脈型鎢礦資源需留作保安礦柱。《開發利用方案》設計留設邊界隔離礦柱(333)8.74萬噸,其中石英脈型0.40萬噸,花崗巖型8.34萬噸;留設村莊保安礦柱(333)0.99萬噸,全部為石英脈型。花崗巖型鎢礦不參與評估計算,故花崗巖型礦柱不予考慮。經計算,石英脈型鎢礦設計損失量為1.04萬噸[(0.40+0.99)×0.75],矽卡巖型鎢礦無設計損失,則可采儲量計算如下:石英脈型鎢礦可采儲量=(27.90-1.04)×90%=24.17(萬噸)石英脈型鎢礦平均品位WO31.01%,Cu0.22%,Ag16.57g/t,對應可采金屬量分別為:WO32441.17噸,Cu531.74噸,Ag4004.97kg。矽卡巖型鎢礦可采儲量=(145.33-0)×85%=123.53(萬噸)矽卡巖型鎢礦平均品位WO30.27%,Cu0.07%,對應可采金屬量分別為:WO33335.31噸,Cu864.71噸。截止2006年9月30日評估利用可采儲量合計為147.70萬噸,其中石英脈型24.17萬噸,矽卡巖型鎢礦123.53萬噸。11.10生產規模及礦山服務年限11.10.1生產規模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規定,生產能力按照探礦權、擬建或在建礦山采礦權、生產礦山采礦權、改擴建礦山采礦權資料來源以及資料的可利用性等的不同,參照《礦業權參數確定指導意見》分別處理。《礦業權參數確定指導意見》規定,采礦權評估可依據經審批或評審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確定生產能力。《開發利用方案》設計擬定石英脈型鎢礦生產規模為6萬噸/年,矽卡巖型鎢礦生產規模為12萬噸/年,開發利用方案已通過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交易中心組織專家評審,故本次評估生產規模確定為:石英脈型6萬噸/年,矽卡巖型12萬噸/年。11.10.2礦山服務年限礦山服務年限按以下公式計算:T=式中:T—礦山服務年限;Q—可采儲量(石英脈型24.17萬噸,矽卡巖型鎢礦123.53萬噸)A—礦山生產規模(石英脈型6萬噸/年,矽卡巖型12萬噸/年);ρ—礦石貧化率(石英脈型75%,矽卡巖型20%)將相關數代入上式,計算出該礦合理服務年限為:24.17÷≈16.11(年)矽卡巖型:123.53÷≈12.87(年)經計算,礦山總服務年限為28.98年,其中矽卡巖型12.87年。該礦為生產礦山,本次評估石英脈型鎢礦不用留設基建期;未來北組的矽卡巖型鎢礦設計基建工程量在1年時間內完成(詳見附件P180),石英脈型鎢礦生產后期同時進行矽卡巖型的基建工程。據此本次評估計算服務年限確定為28.98年,自2019年6月至2048年5月;其中自2019年6月至2035年7月;矽卡巖型12.87年,自2035年7月至2048年5月。11.11銷售收入計算11.11.1銷售收入計算公式礦山最終產品為鎢精礦、銅精礦(含銀),銷售收入的計算公式為:年銷售收入=精礦年產量×單位精礦銷售價格11.11.2銷售價格的確定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規定,產品銷售價格參照《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采用一定時段的歷史價格確定。參照《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礦業權評估用的產品價格反映了對未來產品市場價格的判斷(預測)結果,應在獲得充分的歷史價格信息資料基礎上,分析價格變動趨勢,預測確定與產品方案口徑相一致的、評估計算的服務年限內的產品價格;一般采用時間序列分析預測等方法以當地公開市場價格口徑,根據評估對象的產品規格類型和質量、銷售條件(銷售方式和銷售費用)等因素綜合確定。鑒于本項目評估計算服務年限較長,本次評估用產品價格采用評估基準日前五個年度價格的平均值確定。本次評估石英脈型鎢礦最終產品為黑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2%),銅精礦(含Ag451.951g/t);矽卡巖型鎢礦最終產品為白鎢精礦(含WO365%),銅精礦(含Cu15%)。(1)鎢精礦(含WO365%)價格確定評估人員查詢中國金屬新聞網(/)可知,近五年江西省65%鎢精礦價格經歷了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再往下的一個“勺”字型波動曲線,黑鎢礦最高點在2017年9月為117024元/噸(含稅),最低點在2015年11月為55619元/噸(含稅),評估基準日前五年65%黑鎢精礦平均價格為89096元/噸(含稅),折合為不含稅價為78846元/噸。白鎢精礦最高點在2017年9月為114095元/噸(含稅),最低點在2015年11~12月均為49000元/噸(含稅),評估基準日前五年65%白鎢精礦平均價格為85042元/噸(含稅),折合為不含稅價為75258元/噸。詳見下表: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江西黑鎢65%鎢精礦價格統計表單位:元/噸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4年10807510893510800010525010005393400825002015年8222586357872958573882525803817410969000660715919455619632832016年6585066938680657085077690731506804873348696257400073614737052017年75500769447802281250857758359185190988481170241047351067501120712018年113455112500113727111778114091113900110091102717100500102778102068996002019年9788698500994769845595650評估基準日前五年平均價格為89096元/噸,折合不含稅價為78846.02元/噸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江西白鎢65%鎢精礦價格統計表單位:元/噸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4年1069001056091029291010009568488300803262015年7985081786837278147679725761906826164893611675686149000490002016年5940059375630226722573714677756204868239662507028169750700232017年70794726397358777500818507975081952953701140951026471034771086432018年1094091079641102731086671107271104001084091010919800010022298727964252019年9513695000940489359192357評估基準日前五年平均價格為85042元/噸,折合不含稅價為75258.41元/噸根據企業提供的銷售資料,礦山實際銷售的鎢精礦價格基本與本公司查詢到的江西省公開鎢精礦價格水平相符,本次評估用鎢精礦價格依據評估人員查詢的中國金屬新聞網價格確定,65%黑鎢精礦價格取78846.02元/噸不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