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匯率基礎理論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1頁
第三章 匯率基礎理論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2頁
第三章 匯率基礎理論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3頁
第三章 匯率基礎理論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4頁
第三章 匯率基礎理論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匯率基礎理論

第一節外匯與匯率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匯率決定的原理

第一節外匯與匯率的基本概念本節主要內容:一、外匯與匯率的基本概念1、外匯(foreignexchange)2、匯率(exchangerate)3、匯率標價法

一、外匯與匯率的基本概念1.外匯的概念

動態意義上的外匯靜態意義上的外匯國際匯兌廣義上說狹義上說外國貨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特別提款權其它貨幣資產不包括廣義外匯中的外幣有價證券外匯一種外幣成為外匯的前提條件:

自由兌換性;普遍接受性;可償性;

法國法郎 FRF 馬來西亞林吉特 MYR 加拿大元 CAD 澳大利亞元 AUD 菲律賓比索 PHP 港幣 HKD 俄羅斯盧布 SUR 奧地利先令 ATS 新加坡元 SGD 芬蘭馬克 FIM 韓國元 KRW 比利時法郎 BEF 泰國銖 THB 新西蘭元 NZD 外匯管理中的外匯由于各國對于其他國家貨幣在國內的直接流通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構成了各國外匯管理制度的基本內容。從外匯管理的角度出發,根據外匯的性質劃分為:經常項目外匯、資本項目外匯,以及現匯與現幣等;根據不同的主體又可以劃分為企業外匯、個人外匯、居民外匯、非居民外匯等不同概念。通過外匯管理規定上的不同,形成外匯使用上與兌換上的各種差異。現匯與現幣現匯:個人在金融機構的外匯存款現幣:外匯現鈔現鈔價格低于現匯價格由于現鈔不能直接用于國際結算,必須運輸到所在國,或者其他金融市場,存入當地銀行才能成為現匯。

2、匯率的概念

匯率:(ExchangeRate)又稱匯價,指兩種貨幣的折算比例或:指一國貨幣用另一國貨幣的數量表示的價格。

根據貨幣的購買力,匯率可分為:名義匯率實際匯率名義匯率是指官方公布的本外幣之間的匯率,實際匯率=名義匯率±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實際匯率反映了真實的外貿匯率水平我國的出口退稅、出口補貼等政策

人民幣匯率/sourcedb/whpj/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固定匯率(FixedExchangeRate)是指一國貨幣當局選擇本國貨幣釘住某基準國際貨幣或者某一貨幣指數,在一定的時期內通過直接的外匯管理措施或間接的調控措施維持本幣對該基準貨幣匯率不變。浮動匯率(FloatExchangeRate)是指匯率完全由外匯市場的供求決定,貨幣當局不以匯率固定為目標經常干預匯率的波動。管理浮動匯率(ManagedFloatingExchangeRate)是指在匯率的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基礎上,貨幣當局通過不時的干預以保證匯率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波動。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即期匯率(SpotExchangeRate)與遠期匯率(ForwardExchangeRate)是外匯交易中的兩個概念。即期匯率指現貨價格,遠期匯率指期貨價格。一般地,當一種貨幣預期貶值時,該貨幣的遠期價格將低于現貨價格,稱為現貨溢價;當一種貨幣預期升值時,該貨幣遠期價格將高于現貨價格,稱為期貨溢價。溢價也稱為升水,反之稱為貼水。單一匯率與復匯率單一匯率(SingleExchangeRate)是指在一個國家內,在所有的國際經濟活動之中兩種貨幣之間只有一個比價,即匯率。復匯率(MultipleExchangeRate)是外匯管制的產物,曾被很多國家采用過。我國在1981年-1993年實行的外匯雙軌制就是復匯率的一種主要形式。3、匯率標價法(1)直接標價法directquotation(2)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3)美元標價法

(4)非美元標價法DirectQuotation:HomeCurrency/ForeignCurrencyIndirectQuotation:ForeignCurrency/HomeCurrency案例:人民幣匯率的變遷第一個階段:1949――1981年,國家采取嚴格管制的外匯管制,實行統收統支制度,匯率以固定匯率為基本特征;第二個階段:1981年――1994年,國家下放外貿經營權,鼓勵出口和利用外資,出口企業可以保留部分外匯或外匯額度,外匯價格實行雙軌制,匯率以管理浮動為基本特征,匯率很不穩定;第三個階段:1994年――1996年,實行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并軌,推行結售匯制度,取消外匯留成,為實現貿易項目可兌換創造條件;第四個階段:1996年――現在,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積極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匯率以管理浮動為特征,匯率穩定。1952-2002人民幣匯率

第四節匯率決定的原理

一、匯率的決定與變動二、匯率決定學說(上)三、匯率決定學說(下)四、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五、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一、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匯率的決定基礎 匯率的實質:兩種貨幣所具有或所代表的價值量的交換比率。

匯率的決定基礎:單位貨幣所含的價值量

1、金本位制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金本位制度下,金鑄幣有法定含金量。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鑄幣平價——

(1)

鑄幣平價表示兩國貨幣含金量的比值。在金幣本位制下,各國都以法律形式規定每一金鑄幣單位所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法定含盡量。兩種貨幣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是金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金本位制度下外匯匯率的波動是圍繞鑄幣平價進行,波幅在黃金輸送點之間。4.89654.836530年代大危機前,1925-1931年英國規定1英鎊金幣重123.2744格令,成色22k,1英鎊含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金幣含25.8格令,成色0.9000k,含23.22格令純金。113.0016所以£1=————=$4.866523.22金本位制下匯率波動規則匯率黃金輸出點鑄幣平價黃金輸入點時間匯率變動幅度4.86652、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匯率的決定與變動匯率的決定基礎依然是鑄幣平價。金平價:(GoldPar)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紙幣存在金平價,即由法律規定的紙幣名義含金量。各國紙幣的金平價是彼此之間匯率決定的基礎。市場匯率圍繞金平價上下1%的波動范圍。

匯率波動幅度金平價1%時間美國有義務保持黃金價格為每盎司35美元,并承諾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按此價格將美元兌換為黃金,沒有任何限制或限量。其他國家將固定各自貨幣的美元價格,并干預外匯市場以使匯率的波幅保持在匯率平價值的百分之一的限度內。在容許的浮動限度內,匯率由供求決定。特里芬兩難是針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在問題產生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建立在美國一國的經濟基礎上的,以美元一國貨幣作為主要的國際儲備和支付貨幣,如果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那么國際儲備資產就不能滿足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就會發生美元供不應求的短缺現象——美元荒;但如果美國的國際收支長期保持逆差,那么國際儲備資產就會發生過剩現象,造成美元泛濫——美元災,進而導致美元危機,并危及布雷頓森林體系。特里芬兩難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不穩定性和垮臺的必然性。3、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

匯率的決定與變動是一戰來,最有影響力的匯率理論之一。卡塞爾認為匯率變動的原因在于購買力的變動,而購買力變動的原因又在于物價的變動。這樣,匯率的變動最終取決于兩國物價水平比率的變動1、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E=∑PA/∑PB注:公式中的一般物價水平,是指國家的價格總水平。推論,一價定律:在自由貿易條件下,世界市場上的每一件商品不論在什么地方出售,其價格都是相等的。假定:均質性:無關稅、運輸費用。巨無霸漢堡包指數巨無霸漢堡包指數又稱巨無霸指數(BigMacindex),是國際經濟學最古老的理論之一,它是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用以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這種測量方法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巨無霸漢堡包指數是由《經濟學人》于1986年9月推出,此后該報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數。該指數在英語國家里衍生了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一詞。自首次公布以來,該指數已經成為經濟學家最愛吃的一道“食品”,這是因為麥當勞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開有分店,大漢堡的組成原料和工序在世界各地基本沒有變化,可以保證同質同量。而且大漢堡雖只是一件商品,卻包含了多種原料和勞動,如面包、肉類、調料和人工制作,因此也可以把它的價格看作一種綜合指數。據美國2009年第二季度發布的指數表明,“巨無霸”在美國平均售價為3.10美元,而在中國則售10.5元人民幣(約合1.31美元),由此算來,1美元基本等價于3.39元人民幣。《經濟學人》雜志通過這一比較,計算出人民幣被低估了58%。58個國家和地區的巨無霸價格轉換為美元后,中國的售價最低,其次是馬來西亞,為1.52美元,泰國居第三。相反,歐元和英鎊兌美元分別被高估22%和18%,瑞士和瑞典的貨幣就高估得更厲害了,其中挪威的漢堡最貴,每個賣到7.05美元。另一方面,雖然日元近期有所升值,但仍被低估28%。同時,所有新興國家的貨幣均弱于美元。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的這種形式人們不接受的原因如下:(1)它給出的匯率是使商品和服務貿易均衡的匯率,完全沒有考慮資本項目,因此,資本流出的國家就有國際收支逆差,而資本流入的國家就有順差。(2)由于非貿易商品和服務的存在,購買力平價理論的絕對形式其實連使商品和服務貿易均衡的匯率也沒有給出。21、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Et=E0×(1+iA(t))/(1+iB(t))iA(t),iB(t)分別為AB兩國的通脹率。

基期必須選擇正常時期。(1)

兩國物價水平的變化影響匯率的變化;(2)

變化后的匯率取決于兩國貨幣購買力的相對變化率;匯率的變化率是由本國通貨膨脹率與外國通貨膨脹率之比決定的。2.對購買力平價說的評價

首先,卡塞爾認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兩國的物價水平)可以決定兩國貨幣的匯率,這說明卡塞爾正確地抓住了事物之間的真實的聯系。其次,如果兩國的正常貿易關系因某種原因而中斷以后,在恢復正常的貿易關系時購買力平價就能為均衡匯率的確定提供一個好的目標,而事實上也的確沒有比這更好的指標。再次,購買力平價決定了匯率的長期趨勢,即撇開短期內影響匯率波動的各種短期因素,從長期來看,匯率的走勢與購買力平價的趨勢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購買力平價為長期匯率走勢的預測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目標。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不足具體表現在:1、理論基礎的錯誤。2、把匯率變動的原因完全歸結于購買力的變化,忽視了其他因素。3、該理論的運用有嚴格的限制。4、該理論的推論“一價定律”沒有現實基礎。利率平價說匯率與利率的關系利率平價認為匯率的變動是由利率差異決定的。1、套補的利率平價(CIP)(1)套補的利率平價的一般形式:f-ep=id-if=——

e(2)套補的利率平價一般形式的經濟含義: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對于兩國利率之差。如果本國利率高于外國利率,則遠期匯率升水,本幣在遠期將貶值;如果本國利率低于外國利率,則遠期匯率貼水,本幣在遠期將升值;即:匯率的變動會抵消兩國的利率差異,從而使金融市場處于平衡狀態。利率平價利率平價是建立在外匯市場短期均衡基礎之上的理論,因此是外匯短期分析的工具。2、非套補的利率平價(UIP)(1)非套補的利率平價的一般形式:Eef-eEp=i-i*

=——

e(2)非套補的利率平價一般形式的經濟含義:預期的匯率遠期變動率等于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在非套補的利率平價成立時:如果本國利率高于外國利率,則市場預期本幣在遠期將貶值;如果本國政府提高利率,則當市場預期未來的即期匯率不變時,本幣的即期匯率將升值。套利策略貸入三個月期的歐元,買入即期美元,貸出三個月,買入三個月期的歐元。貸入三個月期的美元,買入即期歐元,貸出三個月,買入三個月期的美元。利率平價的驗證ITL/FER名義匯率購買力平價下的匯率費雪效應利率平價:短期購買力平價:長期費雪效應費雪效應的解釋通貨膨脹率=利率在長期的經濟零增長的情況下成立(三)國際收支說

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外匯市場)1861年英國經濟學家戈遜(G.L.Goshen)完整地對匯率與國際收支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形成了匯率的國際借貸說。該理論認為:一國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決定的,而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取決于該國對外的流動借貸狀況。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來看,一國的逆差即是反映了該國對于其他國家的債務,而順差則表明該國對于他國的債權。因此,當一國貿易順差,將導致對本國貨幣需求的上升,本幣將上漲;反之,本幣下跌。三、匯率決定學說(下)(四)資產市場說匯率與貨幣資產的關系(資產市場)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說===存量模型

貨幣

匯率的彈性價格分析法==匯率的貨幣模型

分析法匯率的粘性價格分析法==匯率的超調模型資產市場說

資產組合分析法一、國內收入增加將導致進口需求增加,國外收入下降將導致出口需求下降,導致經常帳戶的惡化,本幣貶值。反之,經常帳戶好轉,本幣上升。二、國內相對于國外價格水平上升將導致出口下降進口上升,導致經常帳戶惡化,本幣貶值。反之,經常帳戶好轉,本幣升值。三、本國利率非預期的提高引起資金向本國的短期流入,導致本幣的升值。反之,外國利率非預期的提高引起資金外流,導致本幣貶值。四、預期本幣貶值將導致資金的外流,本幣將貶值。反之,預期外幣貶值將導致外資的流入,本幣將升值。三、貨幣主義匯率理論20世界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各浮動匯率被廣泛采用。在匯率風險加劇的條件下,國際貨幣市場的交易空前活躍起來。此時,外匯不僅僅作為國際收支的支付手段,還作為一項資產被人們所投資、儲備。匯率的貨幣分析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可以分為匯率的彈性價格分析法(Flexible-PriceMonetaryApproach)與匯率的粘性價格分析法(Sticky-PriceMonetaryApproach)。匯率等于本國的貨幣供給量與實際需求量之比除以外國的貨幣供給量與實際需求量之比.E=(Ms/Mdr)÷(Ms﹡/Mdr﹡)可推導反映貨幣主義匯率基本理論的數學表達式:E=K﹡/K×Ms/Ms﹡×Y﹡/Y×ir/ir﹡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假定所有商品的價格是完全彈性的,這樣,只需考慮貨幣市場的均衡的。其基本模型是:lne=(InMs-InMs')+a(1ny'-lny)+b(1ni'-lni)a、b>0該模型由Cagan的貨幣需求函數及貨幣市場均衡條件MD/P=L(y,i)=kyaib,MD=MS及購買力平價理論三者導出。它表明,該國與外國之間國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及貨幣供給水平通過對各自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決定了匯率水平。顯示一國匯率的變動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本國貨幣供給存量相對于外國貨幣供給存量的變化;二是外國實際收入相對于本國實際收入的變化;三是本國的預期的通貨膨脹率相對于外國預期的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匯率的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認為:一、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一國貨幣當局一次性增加貨幣供給,將導致在現價格下貨幣供給過剩,由于價格具有完全的彈性,引起物價上漲而對產出與利率不發生影響,通過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幣同比例貶值。二、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將導致在現價格下的貨幣需求膨脹,引起價格下降,通過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幣升值。三、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本國利率的上升,將降低貨幣需求,在現價格下貨幣供給過剩,引起價格上升,通過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幣貶值。匯率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超調模型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也即所謂超調模型(overshootingmode1)。他認為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調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點,這使得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能成立,經濟存在著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過渡過程。在超調模型中,由于商品市場價格粘性的存在,當貨幣供給一次性增加以后,本幣的瞬時貶值程度大于其長期貶值程度,這一現象被稱為匯率的超調。Ms1Ms0t0(a)時間本國貨幣供給P1P0t0(b)時間本國價格水平i0i1t0(c)時間本國利率e1e2e0t0(d)時間本幣匯率當本國貨幣供給一次性增加時。一、長期效應,由于經濟已經處于均衡狀態,貨幣的供給最終導致價格的上升,利率不變,根據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國貨幣貶值。二、短期效應,商品價格具有粘性,價格沒有變動,貨幣供給的增加,導致以本幣計價的證券收益率的下降,以及以外幣計價證券收益率相對于本幣收益率的上升,引起利率的迅速下調與本幣的迅速貶值。三、中期效應,利率的下調推動投資的增加,導致總產出超過充分就業時的總產出,引起物價的緩慢上升。貨幣需求隨之上升,造成利率的逐步回升。由于貨幣的過度貶值,導致本幣預期的升值,加上利率上升的因素,流出的資金加速回流。導致本幣的慢慢升值。

資產組合分析法其理論淵源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麥金農(Mckinnon)和奧茨(Oates)的研究。以后經過許多人的研究,形成了多種形式的資產組合理論。但通常人們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布朗森(W·Branson)于1975年和1977年的系統論述,是資產組合分析模型的基礎。后經霍爾特納(H·Halttune)和梅森(P·Masson)等人的進一步修正,從而使之更加完善。

資產組合模型強調財富和資產組合平衡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所謂資產選擇是指投資人調整其有價證券和貨幣資產,從而選擇一套收益和風險對比關系的最佳方案。

該理論的要點

投資者在財富一定的條件下,持有各種金融資產的比例取決于各種金融資產相對收益率的大小和預期匯率的變化。投資者在財富一定的條件下,持有各種金融資產的比例取決于各種金融資產相對收益率的大小和預期匯率的變化。

均衡匯率是資產持有者自愿保持其現有的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的構成而不加以調整時的匯率。

匯率波動的原因是投資者重建資產組合。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是投資者調整其外幣資產比率的結果。這種調整引起匯率變化。

與貨幣主義理論的不同之處:貨幣主義理論認為,匯率是由兩國相對貨幣供求所決定的。而資產組合理論則認為匯率是由所有的金融資產存量結構平衡決定的;由于有價證券是投資者投資的一個龐大市場,而且有價證券與貨幣之間有較好的替代性,因此有價證券對貨幣的供求存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四、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資源稟賦產業競爭力物價水平匯率制度資源稟賦按照邁克爾波特的理論經濟增長可以劃分為:資源導向的經濟增長投資導向的經濟增長創新導向的經濟增長財富導向的經濟增長資源可以劃分為: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產業競爭力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同業競爭相關與支持性產業鉆石結構物價水平按照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在金融自由化、貿易自由化與產品同質化的條件下,各國的貨幣比價關系滿足絕對購買力平價。由于金融自由化、貿易自由化與產品同質化的前提遠遠沒有實現,導致匯率對于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偏離。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當一國的經濟達到相當的發達程度后,這三個前提總是會達到的。因此,從長期來看,在經濟、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絕對購買力平價最終將會得以實現。所以,絕對物價水平是影響匯率的重要因素。中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一)經濟因素(中期因素)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程度經濟增長率差異貨幣供給財政收支勞動生產率匯率制度(二)非經濟因素(短期因素)利率水平中央銀行干預投機活動市場預期政治局勢(一)經濟因素了解影響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是人們進行匯率預測的基礎。國際收支:一國國際收支可反映該國對外匯的供求關系。逆差——對外匯求>供——外匯升值

——本幣貶值。順差則反之.2.通貨膨脹:本幣對內、對外貶值——外匯升值a.貿易:一國通貨膨脹率——出口競爭力——貿易收支逆差–外匯需求增加

——本幣貶值

b.資本:一國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資本外逃——資本項目逆差——外匯需求增加——本幣貶值

案例:在1981年以前,美國維持著長期的經常項目順差,八十年代以后,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持續增加,九十年代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累計是八十年代的兩倍多,到2002年美國四十年經常項目赤字超過GDP的30%,使得經常項目赤字再也難以維持,引發美元的暴跌。3、經濟增長率差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經濟增長率相對較高,一方面反映該國經濟實力增強,其貨幣在外匯市場上易被依賴,貨幣地位提高,使該國貨幣升值趨勢;

另一方面,經濟高速增長,其國民收入提高,可能加大該國對進口原料、設備等生產資料及消費品的需求,在該國出口不變的條件下,將使該國進口大量增加,導致國際收支項目逆差,造成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勞動生產率4.勞動生產率定義為單位時間的人均產出,勞動生產率越高意味著競爭力越強。加拿大是發達國家中勞動生產率比較低的國家,從而影響到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影響到匯率。(二)非經濟因素(短期)利率:短期利率對匯率影響極顯著。(利率---本幣匯率)-利率高的國家吸引外資流入——本幣匯率上升-利率上升——單位貨幣價值量上升——本幣匯率上升一般來說,一國貨幣的利率和匯率同方向變中央銀行干預-直接在市場上買賣外匯-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在國際范圍公開發表導向性言論以一影響市場心理-與國際金融組織和有關國家配合和聯合,進行直接和間接干預市場預期影響外匯市場交易者心理預期變化的因素很多,就經濟方面而言,包括對國際收支狀況、相對物價水平、相對利率水平或相對資產收益率以及對匯率本身等的預期。。投機活動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于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政治局勢如果一國出現政府經常更迭,國內叛亂、戰爭,與他國的外交關系惡化以及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而這些事件和災害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話,就會導致國內經濟萎縮或癱瘓,導致投資者信心下降而引發資本外逃,其結果會導致各國匯率下跌。五、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一)匯率變動對一國國際收支的影響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對一國資本流動的影響對外匯儲備的影響(二)匯率變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對國內利率水平的影響對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與就業水平的影響(三)匯率變動對國際經濟關系的影響(一)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本國貨幣匯率下降,意味著本幣貶值。匯率變動對貿易差額的影響,受到進口需求彈性和出口需求彈性的制約。馬歇爾—勒納條件:在需求約束型經濟中,如果進口需求彈性與出口需求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大于1,那么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可以改善該國的貿易收支。

exd+emd1

J曲線效應2、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本幣匯率下降——該國勞務商品價格相對下降——增加非貿易收入2、匯率變動對資本國際流動的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匯率的心理預期)(1)如果匯率變動是一次性的,本幣貶值——資本流入。(本國的土地、勞力、設備、原材料、金融資產對外資來說更便宜了)(2)如果人們認為本幣匯率下跌是將進一步下降的信號,短期資本外逃。(外資在該國的資產只能兌換更少的外匯)(二)匯率變動對國際儲備的影響

對國際儲備總量、結構的影響(1)如果儲備貨幣匯率上升,會增加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2)匯率下降——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順差(三)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1、匯率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會導致國內物價水平上升。(1)貶值——出口——進口——商品市場的商品數同時,順差——外匯儲備——貨幣投放量——物價(2)貶值——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即:貶值——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國內同類商品的價格。進口設備、原材料的本幣價格——成本——價格。(3)貶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即:貶值——順差——外貿乘數效應——(即國民收入的增加額成倍地超出貿易順差額)——收入——總需求——物價2、匯率對國內產量的影響一國貨幣對外貶值通常會使該國產量增加。3、匯率對就業的影響一國貨幣對外貶值有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4、匯率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經驗:政府實行壓低本幣匯率的政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四)匯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發達國家貨幣匯率的變化對世界經濟影響較大。

從國際角度來看,匯率的變動是雙向的,本國貨幣貶值或匯率下調,就意味著他國貨幣升值或匯率上升,“匯率戰”、“貿易戰”由此而生,因而會導致他國國際收支的惡化,經濟增長緩慢,從而招致其他國家的不滿、抵制甚至報復,掀起貨幣竟相貶值的風潮或加強貿易保護主義,其結果將會導致國際經貿關系的惡化。第六節匯率制度一、匯率制度的選擇二、人民幣匯率制度三、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設想一、匯率制度的選擇匯率制度(ExchangeRateRegime),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本國匯率水平的確定、維持、調整和管理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規定。

(一)固定匯率制度(Fixedexchangeratesystem)(二)浮動匯率制度(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一)固定匯率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