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廢塑料行業分析及市場深度調查報告中國廢塑料行業分析及市場深度調查報告PAGE電話:400-600-8596010-80993963什么是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研究是通過深入研究某一行業發展動態、規模結構、競爭格局以及綜合經濟信息等,為企業自身發展或行業投資者等相關客戶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企業通常通過自身的營銷網絡了解到所在行業的微觀市場,但微觀市場中的假象經常誤導管理者對行業發展全局的判斷和把握。一個全面競爭的時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現狀,還要了解對手動向,更需要將整個行業系統的運行規律了然于胸。行業研究報告的構成一般來說,行業研究報告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業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務行業研究是進行資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礎。對企業而言,發展戰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構成:外部的行業研究、內部的企業資源評估以及基于兩者之上的戰略制定和設計。行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面和點的關系,行業的規模和發展趨勢決定了企業的成長空間;企業的發展永遠必須遵循行業的經營特征和規律。行業研究的主要任務:解釋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分析影響行業的各種因素以及判斷對行業影響的力度預測并引導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判斷行業投資價值揭示行業投資風險為投資者提供依據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行業分析及市場深度調查報告(目錄)【出版日期】2016年【關鍵字】廢塑料行業分析市場深度調查投資風險預測【交付方式】Email電子版/特快專遞【價格】紙介版:7000元電子版:7200元紙介+電子:7500元【網址】/b/qitafuwu/398941H0L4.html報告目錄:
日常所見的再生塑料制品包括:建筑材料(如鋼材、棚欄和墻面板)、園藝用料(如花盆、花園樁)、農產品容器(如裝盛雞蛋、水果和蔬菜等的容器)、辦公用品(如活頁夾和封皮)、非食品容器及可重復利用的包裝箱、娛樂設施和室外家具等塑料制品。
由于廢舊塑料的處理,一般加工技術含量和設備要求相對較低,來源廣,生產成本不高,在現有的價格水平下利潤仍然相當可觀。但一般大企業卻很難采取規模化壟斷手段經營,這十分有利于小企業的成長發展。換句話說,廢舊塑料回收利用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塑料加工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是塑料加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報告目錄】:
第一章廢塑料產業相關概述
第一節廢塑料闡述
第二節廢塑料分類
一、再生塑料
二、再加工塑料
三、回收塑料
四、可重復使用塑料
五、可回收再利用塑料
六、不可回收再利用塑料
第二章2014-2015年國際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狀況運行分析第一節2014-2015年國際廢舊塑料回收利用概述
一、世界廢塑料貿易
二、發達國家廢舊塑料回收利用情況
三、國外廢塑料回收條例介紹
第二節2014-2015年國際廢舊塑料回收利用主要國家分析
一、美國廢塑料回收率下降
二、德國回收塑料包裝廢棄物的法規研究
三、日本廢塑料再循環分析
第三節2016-2022年國際廢舊塑料回收利用前景展望分析
第三章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產業運行環境分析第一節2014-2015年中國經濟環境分析
一、國民經濟運行情況GDP(季度更新)
二、消費價格指數CPI、PPI
三、全國居民收入情況
四、恩格爾系數
五、工業發展形勢
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七、中國匯率調整(人民幣升值)
八、對外貿易&進出口
第二節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產業政策環境分析
一、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三、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
四、廢舊物資管理辦法
第三節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產業社會環境分析
第四章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產業運行態勢分析第一節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產業發展概述
一、中國廢塑料回收利用行業發展概況
二、中國廢舊塑料行業發展優勢
三、再生塑料業中獲益途徑
四、中國廢舊塑料回收大有潛力
第二節廢塑料回收處理中產生的三廢的環境經濟效益分析
一、廢水處理經濟效益分析
二、廢氣處理經濟效益分析
三、固體廢棄物處理經濟效益分析
第三節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行業問題及對策分析
一、我國廢塑料再生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我國進口廢塑料遭遇的“洋垃圾”問題
三、中國廢塑料加工業區域性帶來的問題
四、中國廢塑料需政策引導
第五章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行業市場運行動態分析第一節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市場透視
一、廢塑料市場行情綜述
二、影響廢塑料價格的微觀因素
三、廢塑料貿易風險
第二節2014-2015年中國各地廢塑料發展動態
一、廣東地區PET廢塑料市場動態
二、廣東地區PC廢塑料市場動態
三、浙江地區PMMA廢塑料市場動態
四、廢塑料回收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第三節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市場走勢分析
一、文安新政苦了京廢塑料回收
二、天津廢塑料加工處理項目開工
三、福建廢塑料進口增速
四、天津華鑫達公司廢塑料加工處理項目開工建設
第六章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出口數據監測分析第一節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口數據分析
一、進口數量分析(3915)
二、進口金額分析
第二節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出口數據分析
一、出口數量分析
二、出口金額分析
第三節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出口平均單價分析
第四節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出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一、進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二、出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第七章2011-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數據監測分析第一節2011-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規模分析
一、企業數量增長分析
二、從業人數增長分析
三、資產規模增長分析
第二節2014年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結構分析
一、企業數量結構分析
1、不同類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銷售收入結構分析
1、不同類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節2011-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產值分析
一、產成品增長分析
二、工業銷售產值分析
三、出口交貨值分析
第四節2011-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成本費用分析
一、銷售成本統計
二、費用統計
第五節2011-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標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第八章2014-2015年中國廢塑料產業市場主要企業競爭性財務數據分析第一節佛山市南海恒泰源廢舊五金塑料加工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二節浙江寶綠特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三節普寧市占隴通通塑料五金廠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四節清遠市恒聯塑料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五節福建全通資源再生工業園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六節永清縣英明塑料綜合廠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七節杞縣鵬程再生塑料顆粒廠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八節上海東金塑纖制品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九節佛山市三水固美塑鋼型材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十節天津愛都工貿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十一節略…………
第九章2014-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回收加工行業發展狀況分析第一節2014-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回收加工行業發展概況
一、廢舊物資回收市場主體及回收方式分析
二、中國廢棄資源回收加工行業分析
三、中國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四、中國把廢棄資源開發納入國家戰略
五、全國系統再生資源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
六、廢舊金屬市場回收面臨發展機遇
第二節2014-2015年中國廢棄資源回收加工行業問題與對策
一、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存在主要問題
二、中國廢棄資源流失現象嚴重
三、中國廢棄資源回收利用不均衡
四、中國廢舊物資回收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五、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建議
六、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存在缺陷及解決辦法
七、廢棄物回收利用應因勢利導
第十章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第一節2016-2022年中國廢棄資源行業前景分析
一、中國將大力發展資源再生產業
二、廢棄資源利用潛力巨大
三、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預測分析
第二節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產業市場預測分析
一、廢塑料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二、廢塑料進出口預測分析
三、廢塑料再生利用市場廣闊
四、廢塑料行業的發展方向
第三節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產業市場盈利預測分析
第十一章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第一節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行業投資環境分析
一、中國再生資源行業法律出臺
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投資過百億元
三、再生資源產業成為中國的朝陽產業
四、中國未來5年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率達80%
第二節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一、廢塑料投資潛力分析
二、廢塑料投資吸引力分析
第三節2016-2022年中國廢塑料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市場競爭風險分析
二、政策風險分析
三、技術風險分析
第四節專家建議
圖表目錄:(部分)圖表:2011-2015年中國GDP總量及增長趨勢圖
圖表:2011.12-2013.12年中國月度CPI、PPI指數走勢圖
圖表:2011-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趨勢圖
圖表:2011-2015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趨勢圖
圖表:1978-2015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對比表
圖表:1978-2015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走勢圖
圖表:2013-2015年4季度我國工業增加值分季度增速
圖表:2011-2015年我國全社會固定投資額走勢圖
圖表:2011-2015年我國財政收入支出走勢圖
圖表:2014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圖表:2013-2015年中國貨幣供應量月度走勢圖
圖表:2001-2015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走勢圖
圖表:1990-2014年央行存款利率調整統計表
圖表:1990-2014年央行貸款利率調整統計表
圖表:我國歷年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情況統計表
圖表:2011-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趨勢圖
圖表:2011-2015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走勢圖
圖表:2011-2015年中國貨物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走勢圖
圖表:1978-2015年我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長率走勢圖
圖表:1978-2015年我國總人口數量增長趨勢圖
圖表:2014年人口數量及其構成
圖表:2011-2015年我國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數走勢圖
圖表:2001-2014年我國廣播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走勢圖
圖表:1978-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走勢圖
圖表:2011-2015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走勢圖
圖表: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口數量分析
圖表: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口金額分析
圖表: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出口數量分析
圖表: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出口金額分析
圖表: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出口平均單價分析
圖表: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進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圖表:2011-2015年中國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出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圖表:2011-2015年我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企業數量增長趨勢圖
公司介紹北京艾凱德特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調研報告、行業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最專業的調研報告、行業咨詢企業。擁有龐大的服務網點,公司高覆蓋、高效率的服務獲得多家公司和機構的認可。公司將以最專業的精神為您提供安全、經濟、專業的服務。公司致力于為各行業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報告,提供客觀、理性、簡便的決策參考,提供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個幫助咨詢行業人員交流成果、交流報告、交流觀點、交流經驗的平臺。依托于各行業協會、政府機構獨特的資源優勢,致力于發展中國機械電子、電力家電、能源礦產、鋼鐵冶金、服裝紡織、食品煙酒、醫藥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產、建材家具、輕工紙業、出版傳媒、交通物流、IT通訊、零售服務等行業信息咨詢、市場研究的專業服務機構。經過智研咨詢團隊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數據采集、研究、加工、編輯、咨詢服務體系。能夠為客戶提供工業領域各行業信息咨詢及市場研究、用戶調查、數據采集等多項服務。同時可以根據企業用戶提出的要求進行專項定制課題服務。服務對象涵蓋機械、汽車、紡織、化工、輕工、冶金、建筑、建材、電力、醫藥等幾十個行業。A. 北京艾凱德特咨詢有限公司公司于2009年注冊成立,是國內較早開展競爭情報、市場調研、產業研究及專項研究為主的調查研究機構之一,憑借其專業的研究團隊,先進的研究技術在此領域一直處于絕對的優勢和領先地位:a) 擁有全國百萬家企業基礎數據庫b) 全國各地分支網絡和嚴格的調查控制流程,使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向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c) 超過200多個研究項目的成功案例d) 研究領域覆蓋能源、化工、機械、汽車、電子、醫療等諸多行業e) 我們很榮幸的為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麥肯錫、通用集團、波士頓咨詢、三菱商事、中國農科院、同濟大學、三星電子,松下電器、丸紅株式會社海爾、美的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機構提供過咨詢服務B. 艾凱德特調研(行業研究)說明a) 行業研究部分智研咨詢主要采用行業深度訪談和二手資料研究的方法:b) 通過對廠商、渠道、行業專家,用戶進行深入訪談,對相關行業主要情況進行了解,并獲得相應銷售和市場等方面數據。c) 二手資料收集,對部分公開信息進行比較,參考用戶調研數據,最終獲得行業規模的數據。d) 艾凱德特具有獲得一些非公開信息的渠道:e) 政府數據與信息f) 相關的經濟數據g) 行業公開信息h) 企業年報、季報i) 行業資深專家公開發表的觀點j) 精深嚴密的數理統計分析我們的服務領域產業產品技術企業產業環境產品定義技術現況基本數據市場區隔占有率技術關聯發展沿革全球概況應用市場規模新產品技術動向大事紀產銷狀況市場結構替代技術動大投資產業特性營銷通路專利經營概況吸引力供需變化標準競爭優勢發展條件產品關聯零組件經營策略發展軌跡生命周期技術層次潛在競爭者產業政策競爭者技術趨勢...競爭分析成本結構發展策略以下節選來自其他行業,僅用于展現報告結構行業研究報告范文(節選)第六章2012-2013年中國重點省市物流發展比較分析第一節2012-2013年北京物流發展概況分析一、北京物流布局正式確立三環五帶多中心”正式確立。在綜合考慮貨運樞紐、物流需求、產業聚集區等各種因素影響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點、線、面相互協調的‘三環、五帶、多中心’的物流空間布局規劃。”鄧岷山說。“三環”是指在六環路附近重點規劃建設物流基地,在五環路附近重點規劃建設物流中心,在四環路附近重點規劃建設配送中心,形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由遠及近、相互依托、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五帶”是指為加強貨物運輸的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積極引導各類物流資源向西南(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國道)、正南(京開高速公路和106國道)、東南(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東北(機場高速、京密路、京承高速公路)、西北(八達嶺高速、110國道)等五個方向的物流通道聚集,規劃建設大型物流基地、若干個物流中心,形成五條集聚發展、連通快捷、服務產業的物流產業帶。“多中心”是指根據北京市各產業集聚和新城建設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特點,相應配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實現物流節點服務于產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的功能。北京市在優先發展順義空港、通州馬駒橋和房山良鄉等三個物流基地的基礎上,加快培育平谷馬坊物流基地;積極培育已具有一定物流規模的大興京南和延慶京西北等大型綜合物流區,使其加快向物流基地方向發展;結合二級貨運樞紐布局,在五環路及五大物流方向的交匯處附近重點規劃建設10個左右的物流中心;重點在四環路周邊和順義、通州、亦莊等新城以及遠郊區縣人口密集區附近規劃建設20個左右的物流配送中心。二、北京市物流業發展特點北京市物流業活動情況項目201320122013年%2012年%物流業務收入(億元)2267.62104.4107.8運輸收入1618.81517.2106.7保管收入596.2562.4106.0一體化物流業務收入52.724.8212.5限額以上企業物流基礎設施情況自有倉庫和貨場面積(萬平方米)3503.43208.8109.2貨運車輛數(輛)426384290799.4普通貨車數317433298896.2專業貨車數108959919109.8裝卸設備臺數(臺)279533984470.2社會物流總額(億元)72298.665851.1109.8農產品360.0337.8106.6工業品13875.413008.6106.7進口貨物22656.421984.3103.1再生資源129.767.0193.6外省市流入物品35230.330284.2116.3單位與居民物品46.8169.227.7物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萬人)48.951.994.2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32.935.094.0采掘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16.016.895.2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一)物流存量資源相當豐富,空間布局趨于合理全市現有物流基礎設施規模較大,有著豐富的可利用資源。特別是制造業、批發業內部蘊藏著強大的運力,沉淀著大量的倉庫、貨場、運輸裝卸設備資源。工業企業和批發業企業自建倉儲設施占總倉儲面積80.7%,自有貨運車輛占總車輛數的65%。從倉儲設施的分布看,我市物流空間布局得到一定優化。改變了原來倉儲設施主要集中在三環路以內的格局,市區內物流設施減少,向交通便利、適宜物流發展的四環路以外區域集中。76%的倉儲設施已經分布到四環路以外,四環路以外的倉庫達到10314個。(二)專業物流體系基本建立,運行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專業物流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展。農產品及各類快速消費品的物流配送不斷完善,醫藥、圖書、冷鏈等專業化物流快速發展,已成為本市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物流業態創新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物流”、“總部+物流”、“展示交易+物流”等新模式日益成型,滿足“最后一公里”物流需求的快遞服務實現基本覆蓋,物流服務對城市生活、生產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物流技術支撐體系逐步完善。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自動分揀、實時跟蹤、精益化管理等現代物流技術逐步推廣應用。物流信息化、自動化、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現代物流技術應用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物流快速響應能力大幅提高,應急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圓滿完成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慶六十周年慶典等重大活動的物流服務任務,在應對雨雪冰凍天氣和汶川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中發揮了重要的應急保障作用。(三)口岸體系加快建設,國際物流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口岸體系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通關效率得到較大提升。初步形成了以首都機場空港口岸為核心,北京西站鐵路口岸、朝陽口岸、豐臺口岸、北京平谷國際陸港為重要補充的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口岸體系,為提高國際物流運行效率創造了條件。國際物流發展的相關政策功能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天竺綜合保稅區已封關運營,并與首都機場實現區港一體、無縫對接,成為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的重要平臺,本市國際分撥中心的地位更加凸顯。平谷國際陸港積極推動京津兩地跨關區快速通關,為本市外向型企業提供了新的海運通道。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得批準,為保稅物流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政策功能優勢。三、奧運會給北京物流業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一)機遇第一,奧運會建設帶來的物流需求。有人測算,1500億元的新增投資,將拉動北京GDP年增3~4個百分點,拉動全國GDP0.3個百分點。項目建設需要大量生產資料、大量生活資料,必然使物流量大增,交通運輸業、倉儲業、流通加工業、物流信息業、裝卸搬運業、包裝業、配送業等等都會得到發展。第二,奧運會所需裝備的物流需求。悉尼奧運會貨運代理商德國的SCHENKER公司在比賽前從197個國家組織空運1200噸、海運40000噸,共25000種貨物到悉尼,配備了擁有3000個托盤貨位倉庫進行存儲。英國BBC電視轉播設備就有15600公斤。有人估計,北京奧運會這一物流量會明顯增加。第三,奧運會期間的物流需求。上萬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官員,上萬名新聞記者,數萬名工作人員、志愿服務人員以及來自國內外的上百萬旅游者、觀眾云集北京,需要大量的生活資料物流。第四,以奧運為契機,改造北京的物流設施,調整物流布局,提高北京物流總體水平。第五,通過舉辦奧運會、展示北京的人文風采,展示社會主義中國的特色,讓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二)挑戰第一,奧運物流需求與目前北京市物流業相對散、小、弱,布局不盡合理的矛盾。北京市已有了一個物流發展總體規劃,但領導層之間、各部門之間思想還不統一。缺少像首都機場航空貨運樞紐那樣的現代化物流節點。配送中心建設嚴重滯后,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基本沒有改變。第二,奧運物流需求與缺少國際水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矛盾。奧運物流的需求需要外包,承接外包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北京有中央級的物流公司,如中遠、中外運、中郵物流、中鐵物流等,但北京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相對較弱。因此,國內物流公司分得的蛋糕有多少、有多大還不能定論。第三,奧運物流需求與綜合物流服務體系的矛盾。物流需求大并不意味著可以不講究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如何降低,靠的是物流資源的整合,靠的是運作模式,靠的是綜合協調能力,靠的是多式聯運,靠的是供應鏈管理。北京還缺少運作這么一個大活動的物流團隊,缺少組織協調的方法與經驗。第四,奧運物流需求的特殊性與物流服務能力的矛盾。奧運物流中的比賽器材、新聞器材、生活資料等幾乎都是關鍵物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其數量必須準確無誤,并按時到達,質量上達標,且不能絲毫損壞。由于物流問題而影響比賽,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過去習慣于人海戰術,搞大庫存,但現在國際上流行的是市場化運行,既要不出問題,又要最優化,成本最低,這無疑是一大難題。第五,奧運物流需求與周邊城市配套物流協調一致的矛盾。奧運會不光是北京的事,大量國際物資要從天津港進出,需要天津物流的配合;一些比賽場所不在北京,需要城市物流之間的協調作戰;奧運會需要的物資大量要從全國特別是周邊省市進入,也存在一個統一指揮的問題。物流是一個血脈系統,哪里出問題都不好辦。第六,奧運物流需求與產生大量的回收物流之間的矛盾。北京奧運提倡“綠色奧運”,綠色奧運包括綠色物流,不能由于增加物流量與客流量而污染環境,需要回收的物資進入回收物流系統。四、北京發展物流存在的問題(一)物流資源結構不盡合理,運輸格局有待優化一是北京地區無專用貨運機場,天然缺乏港口水運。二是公路、鐵路、航空各自分立發展,互不銜接。公路和鐵路貨運場站、裝卸點數量多,但大都規模小。鐵路、公路建設與站場建設不銜接。三是民航、鐵路貨運占貨運總量比例過低,公路、鐵路、民航的格局有待優化。(二)自營物流比例高,物流非合理化狀況突出大多數工商企業內部生產與流通“大而全”、“小而全”。70%物流需求采取自我實現方式,自營物流方式基本為倉庫加車隊。物流效率處于低水平、高消耗的狀態。表現在:1.固定資產投入大,維護成本高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購置土地、房屋、運輸、裝卸設備。同時發生較大的維護成本。工業物流費用維護車輛、倉庫的物流費用26.8億元;批發業維護費用16.4億元。2.自營物流方式效率低,流動資金占用大,隱性成本高自行運輸是一種單門獨戶的方式,運量難于自我調劑,因而無法獲得專業化物流模式帶來的規模效益,距離效益和速度效益。自行運輸“以公代鐵”,汽車在長距離、大批量運輸處于劣勢。車輛回程空駛率高。浪費嚴重。五、北京發展物流的策略(一)政府應成立專門的物流發展組織機構,統一規劃整合我市的物流資源和物流體系隨著入世,物流業率先對外開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2008奧運在北京舉行,為我市物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2003年國內發展物流的城市紛紛從規劃階段進入實施階段。我市制定物流規劃較早,物流園建設開始投入實施。但物流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政策、法規、行業標準都需完善;規劃建設過程中的宏觀協調不可忽視。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各行業、各管理部門自成體系,各自制定行業物流發展規劃。由于缺乏一體化的思考與運作,難以協調發展。建議成立由公路、鐵路、民航、管道、計委、商業、工業、外貿、海關等部門聯合組成的高層次物流組織協調機構,同時聘請懂專業、了解實際情況的專家參與,統一規劃與整合我市的物流資源與綜合物流網絡體系,協調解決部門分割帶來的實際問題,對區域物流的規劃布局,功能定位,標準化建設、物流市場培育等等問題進行更深入、更具前瞻性的研究。(二)打造我市物流的品牌企業,加快儲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政府應打破行業界限,加強對分布在各系統、各行業的傳統運輸與倉儲企業統一規劃,整合功能。對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的企業,組建一批大型物流骨干企業,增加專業化技術裝備的投入,運用現代物流觀念,管理模式和一流的服務樹立品牌。對分散弱小的運輸企業,采取兼并和聯合的形式,形成核心競爭力。公路運輸具有門到門,方便快捷的特點,我市公路運輸存在優勢,公路建設快速發展,為物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可以把發展多式聯運和一定范圍的物流配送服務作為發展方向,為我市制造業、大型超市、商場、連鎖店提供方便、快捷的配送服務。從提高物流速度,滿足物流需求出發,逐步延伸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業務,加快由傳統儲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三)優先發展物流業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提高信息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水平現代物流的重要特點是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與網絡是現代物流業發展與運作的核心。市場經濟環境下信息流量大大增加,沒有信息網絡的快速傳遞,物流系統是無法實現高效快捷服務的。傳統物流存在信息應用技術水平低,信息利用率低和信息不共享的缺陷。因此。通過加強物流業網絡建設,普及應用信息技術,發展電子商務等手段,掌握供應鏈不同環節的供求信息和市場信息,把制造企業、運輸倉儲企業、零售商、客戶之間的信息通道連接起來,形成聯盟合作,逐步向供應鏈管理模式過渡。(四)第三方物流應面向需求拓展服務,內部物流應逐步向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轉移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物流相關產業的產品技術經濟特征決定其對物流產業需求的形式、內容及價值空間。第三方物流應注意根據需求拓展服務。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品對物流過程的時效性、準確性要求高,本次調查主營物流業為制造業服務的企業僅占12%,為信息產業服務的企業僅占1.4%。第三方物流公司應關注物流需求主體,在制造業、IT業的拓展業務。我市工業具重工業加工型特點,能源、原材料、產成品輸入輸出量大。若改變目前自營物流非合理化狀況,一方面改善內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內部物流逐步與核心業務剝離,成立專業公司或將物流業務外包出去,使內部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社會化物流轉移。(五)加快觀念轉變,增加有效需求,培育物流市場現代物流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還是新概念,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流通模式使物流市場呈封閉狀態。我市物流業發展慢于深圳、廣東沿海城市。物流需求方認識滯后是原因之一。因此加快觀念轉變。培養或引進物流專業人才,接受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繼而激發企業對專業物流的認識和需求。物流供應方要用最低的價格,最好的信用吸引企業,改變物流市場封閉狀態。六、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將造就臨空產業經濟核心區臨空經濟區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總體規劃控制面積17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規劃面積96平方公里(含機場占地27平方公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在機場周邊10公里范圍內,初步形成以天竺綜合保稅區、空港經濟開發區、林河經濟開發區、國門商務區、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車生產基地等六大功能組團和機場周邊重點鎮為平臺,航空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共同推動,物流、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集聚明顯的高端產業功能區,正成為首都東部發展帶最具經濟活力的新增長極。北京臨空經濟區空間規劃示意圖資料來源:艾凱行業數據中心整理臨空經濟區核心區實現增加值302.3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3.4%;世界500強企業達30余家,跨國公司達80余家,航空及相關企業達170余家,聚集了空中客車、漢莎、TNT、華輝、松下、索愛、LG、JVC等眾多世界知名企業;64家重點航空企業上繳稅收36億元。緊鄰機場西北角,兼有“港”與“區”的雙重特性的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疊加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的所有政策和功能。目前,區域內的天竺出口加工區共有28家企業入駐,其中20家企業投產,進出口總額每年都在成倍增長。在機場西側,以航空類產業和臨空高科技產業為主的北京空港經濟開發區,現代化廠房連成一片,已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家中外企業相繼入駐,每公頃土地吸引投資近億元、實現產出2.1億元,創造著驚人的“鉆石效應”。在機場東側,作為中國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之一的林河經濟開發區,有研硅股、北一數控等國內著名電子技術生產企業在這里落戶;數控機床、微電子、光機電一體化等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業成為這里的主導產業;“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超精密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以北京現代為龍頭的北京汽車生產基地,正創造著中國汽車工業史的奇跡。在機場北側,以航空物流業為主的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初具規模。荷蘭TNT、日本郵船、德國漢莎等9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美國普洛斯、日本近鐵、丹麥華輝、中外運、宅急送等70余家國內外知名航空物流企業相繼入駐。截至8月底,基地共引進企業246家。在機場南側,規劃總面積19.65平方公里的國門商務區正在加緊建設。國門商務區以吸引國內外航空企業總部、航空相關產業總部、金融及衍生產業總部為突破口,重點發展航空運輸、航空培訓、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配套發展商務服務、餐飲娛樂等現代服務業,成為現代化國際商務區,樹立首都國門新形象。第二節2012-2013年天津物流發展概況分析一、天津現代商貿物流快速發展配送已逐漸形成體系2006-2013年天津物流發展概況年份Year貨運量(萬噸)#鐵路#公路#水運貨物周轉量(億噸公里)#鐵路#公路#水運2006428638409202901331312184353761175120075133811288235001567115221355881477420085506512161270001509614479343103140292009435541128419800116561010229720695952010416117597208551191198592982319324201144651728623426127111012129626795532012476987909282281033276352873297012201351603844631985988453902733684742資料來源:天津市統計局一是倉儲設施形成一定規模。據調查,目前商貿流通領域倉儲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主要涉及糧油、棉花、食品、化工、工業品以及冷藏等多個行業,廣泛分布于市區各地,其中以北、東兩個方向相對集中。商貿倉庫大多擁有鐵路專用線、庫房等基礎設施比較齊全;同時立體倉庫、專用叉車、集裝箱車、箱式貨車、物品托盤等現代倉儲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近年興建的西營門國家糧食儲備庫、濱海糧庫,以及改造提升的揚臺倉庫和二商冷凍庫等一批倉儲設施,體現出較高的現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商貿物流設施檔次。二是連鎖物流配送漸成體系。以采用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理念為主要特征的現代物流管理方式已進入連鎖領域,沃爾瑪、家世界、人人樂、津工、國美等重點企業建立了支撐連鎖經營核心業務發展的物流配送網絡。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建成各類連鎖配送中心20余個,連鎖企業物流配送額達到160億元。隨著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成融合,進一步促進形成支撐支柱產業和連鎖商業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三是多種所有制物流企業共同發展。按照現代物流的標準和要求,對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實施改造調整,進一步促進了規模化運作和集約化經營。物資集團不斷擴大代理、配送規模及范圍,其中煤炭、鋼材和化工三個主要品種年配送量分別達到300萬噸、200萬噸和20萬噸。二商集團圍繞打造現代物流冷藏鏈,大力改造提升冷庫倉儲功能,經營使用率接近100%,占全市冷藏市場的比重達到70%。與此同時,大田等一批民營物流企業注重供應鏈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建設,形成獨特服務模式,為外資合資制造企業、商貿企業提供物流外包服務,基本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企業和提供各種專業化物流服務的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二、阻礙天津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六大因素(一)物流資源浪費嚴重傳統的現代物流理念,習慣“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導致自辦物流比重較高。現代化物流設施配套不合理,設施得不到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困難,物流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以天津家世界超市建立的獨立配送公司為例,其自有配送中心僅能滿足25%的配送任務,其余75%仍需由供應商送貨,成本高,效益低,經營方式不夠集約化。(二)物流專業人才缺乏據天津市現代物流管理辦公室的一項調查顯示,天津市2萬多家物流及相關企業中,專門從事物流工作的人數與職工總數之比為1∶20。51%的物流企業中技術員工的比例在20%以下,約76.9%的企業沒有一個物流專業人員。在此影響下,大多數企業只能從事功能單一的運輸、倉儲或配送,物流設計能力差,物流增值服務少,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劃、組織以及供應鏈的全過程管理。如新加坡葉水福、河北寶碩集團等一些國內外的物流巨頭在進入天津市場之初,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津招聘的企業員工缺乏服務觀念和提供規范化服務的能力。(三)過多依賴于傳統交通運輸倉儲業目前,天津市物流產業活動仍以傳統的貨物運輸、倉儲業為主體,物流包裝、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等高利潤低成本的現代化第三方物流比重還較低。物流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交通運輸倉儲業的發展。受交通運輸倉儲業特別是中遠貨運散貨效益下降影響。(四)空港聚集功能弱天津機場航線航班少,尤其是缺少國際航線,對適航貨物吸引力小,大部分產品需從北京機場轉運,航空物流增長緩慢。(五)管理機制存在障礙物流產業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特點非常突出,行業或部門之間條塊分割問題嚴重,妨礙了現有物流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和其自身具有的社會化優勢的發揮,束縛了物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與物流企業發展相關的融資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政策與法規尚不完善,也制約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六)缺乏集約化經營理念國際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及地區經過推行現代物流,這項指標已控制在10%左右(美國為10.5%,日本為11.4%,臺灣為13.1%,新加坡為13.9%,香港為13.7%)。三、天津建立區域物流中心的建議(一)在保持傳統交通運輸倉儲業優勢的同時發展壯大物流包裝、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等相關行業物流產業的發展是各個相關行業共同發展的結果,不應過多地依賴于某一個行業,因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是相互連帶的,孤立地做大做強某一個中心是不現實的。天津是以第二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城市,是各種原材料、燃料、產成品進出口的通道和門戶。因此,要把天津建設成為國際物流中心,除了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以外,首先要使其成為北方乃至全國的貿易中心,因為有物的交易才有物的流動,商貿流通及其他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可以極大地促進和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因此應充分挖掘潛力,促進天津市物流包裝、物流配送、物流管理業的發展,使天津市物流產業形成多企業支撐、廣行業覆蓋的格局。(二)繼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現代物流體系綜觀國內外港口城市發展的歷史,城以港興,港以城榮。如何充分發揮港口的優勢,增強對世界的吸引力、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關系到天津的城市地位和作用。天津市一方面應不斷加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天津港集疏運通道能力,充分發揮港口吞吐、拆裝箱、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實現港區聯動。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改善空港環境,加快濱海國際機場擴建改造,提升空港物流服務功能。此外,還要加快天津市10大市級物流園區和34個區縣級物流園區的建設,盡快形成全方位、網絡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在充分發揮輻射和服務功能的同時,把天津市現代物流業做大做強。(三)以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為契機,促進環渤海區域物流圈的構建目前,環渤海區域(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以及北京、天津等五省二市)物流業的發展呈現為三極格局,即以大連為核心的遼東半島、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半島和天津。這與珠江三角洲以香港為中心,長江三角洲以上海為中心的單極物流格局有所不同。目前,環渤海區域還沒有哪個城市具有絕對的優勢引領區域物流的發展,但天津具有地理區位、綜合服務、土地和資源、產業與科技等優勢,濱海新區具有聯系環渤海南北各方的樞紐功能,與周邊地區的互補性強,特別是獨具京津兩市科技和人才優勢,綜合優勢明顯。我們應抓住機遇,提升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功能,構建區域物流服務高地,爭取實現與青島港、秦皇島港、大連港等的聯動發展,統籌區域產業分工和布局,從促進環渤海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出發,建設好環渤海物流圈。(四)引導企業剝離自營物流,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物流業的發展并非企業一方的事情,牽涉到社會網絡的各個方面,只有當大量企業真正提出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時,這一產業才有可能步入快速增長時期。因此,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必須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為中心。要積極引導工商企業擴大物流需求,逐步將生產制造和商貿領域以外的原材料采購、運輸、倉儲和產成品流通領域的加工、整理、配送等業務有效分離出來,按照現代物流的規律和構架,進行整合和重組,對整合重組分離出來的有效物流資源交由第三方物流企業來實行專業化經營。鼓勵工商企業將部分物流業務進行物流外包,提高專業化程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高效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五)轉變政府職能,為物流業發展營造優質寬松環境物流業的發育、成長,需要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來支撐,體制問題的核心是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各自應承擔的職能、權利和利益的劃分和平衡。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應當以需求為導向,在提供寬松政策的同時起到“規劃引導、政策推動、搭建平臺、規范運作”的作用,實現“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為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穩定的環境。同時,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對物流企業實行供應鏈管理和研究,提升產業競爭力,為行業發展搭建廣闊的平臺。四、物流業將發展成為天津的支柱產業物流業將會成為天津的支柱產業,它不僅會帶動天津經濟發展,也會帶動中西部甚至中西亞地區協調發展,更好地參與到東北亞經濟的合作中。天津濱海新區在國家定位上是"一個基地兩個中心"。天津是北方開放的門戶,一個基地即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轉化研發基地,兩個中心即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而物流業是天津發展的支柱產業。發展物流業需要有建立大運輸的條件,天津恰恰具備。天津的交通體系建設很快,已經建成天津到北京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天津還需要大力發展物流企業,改進物流設施,搞好物流會展。戴相龍介紹,天津已經有5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還要再建設一個,正在規劃建設的新會展中心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五、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破土動工,形成航空產業鏈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破土動工,形成航空產業鏈資料來源:艾凱行業數據中心整理擴展和強化航空運輸網絡,提升國際與國內、干線與支線之間的對接程度。實施候機樓、跑道、停機坪、停車場(樓)及相關配套設施的改建和擴建,加快推進濱海國際機場擴建二期工程建設;完善空港周邊交通路網建設,形成機場、市區、港口以及通達周邊地區的交通網絡。積極爭取民航總局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第五航權的開放,吸引更多的中外航空企業落戶天津機場,進一步擴展新的航線,增大航線航班密度,最大程度地完善干線航線網絡。完善國際與國內、腹地與港口之間的銜接,提高國際國內中轉物流能力。加快天津機場航空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改善機場貨運設施條件,統籌規劃與發展機場周邊的倉儲、物流、加工貿易等與貨運樞紐相關的產業群體,推動航空貨運企業由單一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構建中國北方最快捷的航空物流運作平臺,努力打造中國北方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大型門戶樞紐機場乃至東北亞航空儲運、分揀分撥中心。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為契機,依托濱海新區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和產業優勢,以港航物流服務系統為核心,以大宗商品交易為主要平臺,以金融及信息服務為保障,構建“交易+物流+金融及信息服務”“三位一體”的國際型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形成北方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區。建設區域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優化整合現有交易市場,采用靈活多樣的交易模式,加快建設工程機械、汽車、金屬、煤炭、成品油、農產品、鋼材、船舶等大型交易市場,擴大市場容量,通過大市場建設,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在東疆保稅港區、天津港保稅區和開發區等功能區,加快推動期貨交割庫建設,擴大交易品種,做大交割規模。爭取設立全國性期貨交易市場,帶動物流金融、貿易結算、物流咨詢服務等相關行業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國際性流通中轉樞紐。增強國際港航物流功能。優化整合港口資源,進一步提升航運功能、港口與碼頭服務功能、集疏運功能、物流樞紐功能。加快促進東疆保稅港區建設,聯動發展綜合保稅區、海港物流區、空港物流區、出口加工區以及內陸無水港等,通過區域聯動、功能聯動、信息聯動,盡快形成輻射、覆蓋內陸腹地的保稅物流網絡。加大對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交易、航運咨詢、海事仲裁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大力促進各類航運服務要素的集聚。積極引進全球物流百強企業和全國物流百強企業,建立總部型物流基地和運營中心。大力培育、扶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本土化綜合物流集團,開展國際航運、物流信息、物流金融和全球供應鏈管理等綜合性、高附加值業務,提升港航物流體系的國際化、專業化程度。完善港航物流金融服務體系。在于家堡金融區和東疆保稅港區設立物流金融服務中心,積極鼓勵和吸引各類金融機構的總部和分支機構,開展涉及國際國內物流的投資、信托等金融服務,創新物流金融服務產品。鼓勵金融企業服務網點進駐各類物流基地和物流園區,為物流企業開展貼身式金融服務。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利用保險基金、產業基金等開展倉單質押、融通倉、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支持行業協會、業內龍頭企業,通過聯合發債、產業基金等多種形式,解決中小物流企業融資問題。搭建以第四方物流為主體的港航信息服務平臺。培育并扶植若干第四方物流企業,積極開展第四方物流運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實踐創新,依托天津電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臺,整合港口、海關、檢驗檢疫、航運、航空、鐵路、物流等信息資源,整合物流企業與物流基地的信息資源,構建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企業物流信息與公共服務信息的有效對接,形成集物流信息發布、在線交易、數據交換、智能配送、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跟蹤反饋、智能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輻射中國北方的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務中心,為物流服務與聯動監管提供信息化支持,實現物流服務的網絡化、智能化。第三節2012-2013年上海物流發展概況分析一、“十一五”時期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概況分析“十一五”以來,上海物流業發展抓住“搭好平臺、培育主體、建立網絡”三個關鍵環節,增強城市物流功能,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撐。1.物流業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十一五”期間,上海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在國家“調結構、擴內需”政策和《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指導下,上海克服困難、積極推進,物流業發展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上海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037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1%,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1.2%。2010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900萬標準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71萬噸,其中浦東國際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2005-2010年上海物流業規模指標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平均增長率物流業增加值(億元)11751339157317601694203710.00%貨物運輸量(萬噸)6874172617781088434776968810232.70%航空貨郵吞吐量(萬噸)22225329030529837011.30%港口貨物吞吐量(萬噸)4431753748561455817059205653398.30%集裝箱吞吐量(萬標準箱)18082172261528002500290710.60%資料來源:上海政務信息網2.重點領域發展成效顯著信息化和標準化得到加強。上海電子口岸平臺主要口岸物流單證電子化率達75%,上海口岸通關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務水平大大提高;管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標準化立體倉庫、自動揀選設備等物流信息系統和技術裝備逐步推廣和應用。物流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累計研究各類物流標準達20多項,牽頭研制的《物流中心作業通用規范》、《物流園區分類與基本要求》等多項國家標準已獲得國家標準委評審通過;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三方物流分技術委員會落戶上海;選擇試點企業積極開展物流服務標準化示范試點;發布實施了本市地方標準《食品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規范》,制定實施了《城市配送物流車營運技術規范》和《冷藏保鮮車輛營運技術規范》。二、上海物流園區與專業物流基地成為發展亮點口岸物流實現了海、陸、空港保稅物流功能全覆蓋。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的成立,標志著“三港”、“三區”實現聯動發展,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洋山保稅港區營業稅免征政策效應初顯,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等功能有序開展,跨國采購、國際配送、貿易展示、出口集拼、中轉分撥等業務得到拓展,上海物流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制造業物流以四個專業物流基地為代表,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深入合作,9家企業被評為“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示范企業”,物流業對制造業支撐能力得到強化。城市配送物流推廣配送標準、優化通行政策,上海城市配送的物流效率、服務能力和交通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為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保障。功能性、樞紐型、網絡化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三期和外高橋港區六期基本建成使用;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完工并投入運營;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滬杭客專、滬寧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內河航道整治進展順利。重點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深水港物流園區海鐵聯運、水水中轉和國際中轉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橋物流園區跨國采購和國際配送功能不斷拓展;浦東空港物流園區的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營;西北綜合物流園區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務功能進一步凸顯。四個專業化物流基地以制造業配套為核心,吸引物流企業集聚發展,相關開發建設以及項目引進都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三、上海物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上海市運輸業發展情況指標名稱12月比去年同月增長(%)1-12月比去年同期增長(%)貨物運輸總量(萬噸)7531.90-3.890340.88-1.3鐵路41.08-28.4548.96-20.9水運3968.25-3.846582.53-0.2公路3490.00-3.642848.00-2.2機場32.576.2361.397.4港口貨物吞吐量(萬噸)6312.01-5.375528.89-2.6進港量3755.68-9.044662.49-4.9出港量2556.330.630866.400.9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萬TEU)289.467.23528.535.0進港量143.646.01732.314.8出港量145.828.41796.215.1機場旅客吞吐量(萬人次)735.4911.18965.908.3資料來源:上海市統計局企業主體不斷發展壯大。支撐上海口岸物流、制造業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等重點領域發展的現代物流市場多元化體系已基本形成。國際著名物流企業紛紛進入上海;大型中央企業以上海為基地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本地國有物流企業逐步轉型,通過外包重組和整合資源延伸服務功能,逐漸成為現代物流企業;一批民營物流企業總部集聚上海,形成自身獨特的管理理念和業務模式。截至2010年底,上海已有國家A級物流企業107家,其中4A級以上企業54家。30家企業獲評“全國先進物流企業”,石化、汽車、醫藥、電子等專業物流與產業融合互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物流聯動效應明顯。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有關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推進長三角地區現代物流聯動發展的若干措施》,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長三角地區道路貨運(物流)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物流相關行業協會加強與江蘇、浙江物流行業協會的互動,并建立行業自律機制。上海物流企業加快對接長三角的步伐,港口企業與沿江多個港口建立合作關系,成立專業化港口物流公司,促進沿江物流資源整合。四、“十二五”時期現代物流業將發展為上海支柱產業2014年上海市物流發展情況指標名稱12月比去年同月增長(%)1-12月比去年同期增長(%)貨物運輸總量(萬噸)7531.9-3.890340.88-1.3鐵路41.08-28.4548.96-20.9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0309-1:1999+AMD1:2005 CSV EN-D Plugs,socket-outlets and coupler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心房顫動及護理
- 企業計劃管理培訓課程
- 2025年學校班主任班級工作方案措施
- 管理學實訓報告
- 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功筆試試卷
- 酒具相關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幼兒園秋季資助工作方案
-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日語精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省江門蓬江區五校聯考2025屆初三中考5月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中國腫瘤藥物治療相關惡心嘔吐防治專家共識(2022年版)解讀
- 大學生職業素養訓練(第六版)課件 第十一單元樹立誠信意識
- 建筑CAD賽項樣題-繪圖樣題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分享 課件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觀質量評定規程
-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認定、聘用、管理、考核、獎懲制度
- 人教版(2024)數學七年級上冊3.1列代數式表示數量關系第1課時《代數式》教學課件
- 2024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工程指令單完整版本
- DB22-T5020-2019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監測技術標準
- 畢業設計(論文)-木料切割機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