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興八首(定稿2)_第1頁
杜甫秋興八首(定稿2)_第2頁
杜甫秋興八首(定稿2)_第3頁
杜甫秋興八首(定稿2)_第4頁
杜甫秋興八首(定稿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杜甫詩三首知人論世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1、讀書和漫游時期《望岳》2、困居長安時期《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3、陷賊和為官時期《春望》、“三吏”、“三別”4、西南漂泊時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登岳陽樓》鑒賞要點認識杜甫1、讀書壯游時期(712-745):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創作的準備期:流露了詩人對一切事業的雄心壯志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年(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年,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2、困守長安時期(746-755):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兵車行》憂國憂民——確立了現實主義創作方向二、天寶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但均無結果。直到天寶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小小的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困頓和生活的饑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3、戰亂流離時期(756-759):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組詩“三吏”、“三別”現實主義創作達到高峰——高度的人民性和愛國主義精神。三、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后,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后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后,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759年,對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辭官,于年底到達成都。4、漂泊西南時期(759-770):《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村》、《登岳陽樓》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思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帶有更多的抒情性質四、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斷續住了五年。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開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間”的生活,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于長沙至岳陽的船上,年58歲。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審視標題在寓居夔州兩個年頭里,杜甫時年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感發詩興,故曰《秋興》。《秋興》,即因秋感興(觸景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抓詩句及注釋(“三么”)《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wūsēn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yīn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xīn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cuīzhēn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一、寫了什么:意象?玉露楓樹林巫山巫峽江間波浪塞上風云

叢菊他日淚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營造了衰敗、蕭瑟、陰森又風云變化的悲壯意境。

你認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第二、表達了什么?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1、通過抓取、分析意象,透過意象把握思想感情。2、尋找詩中關于文章主旨的表達情感的語句。問題:哪個詩句最能表明詩人感情?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明確主旨:抒發羈旅之愁,思鄉之苦。第三、怎么寫?

試運用相關詩歌鑒賞的常識進行分析。(提示:如可以從本詩的意象、意境,表達技巧(抒情手法、修辭手法),煉字,語言風格等方面去探討。)玉露凋傷楓樹林精析意象——首聯巫山巫峽氣蕭森首聯

共寫了幾種景物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給人什么感覺?玉露楓樹林巫山巫峽寒冷白露,秋天,草木搖落,白露為霜。被寒冷的秋露侵蝕傷殘陰森蕭瑟凋傷、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寫出了夔地露冷楓丹、萬物蕭森的景象。凋傷本來寓衰颯之氣,但露是玉露,樹是楓樹,反而在蕭索中見到了富麗景象,格調頗為勁健。而言“氣蕭森”則非但指草木搖落,亦且涵蓋江山萬象,為第二聯蓄勢。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精析意象——頷聯塞上風云接地陰

頷聯

共寫了幾種景物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給人什么感覺?江間波濤塞上風云巫峽中江水波濤洶涌,大浪連天涌起巫山的風云陰沉密布,仿佛接連著地面頷聯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巫峽中的江水波濤洶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風云陰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貼近。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詩人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郁悶。從中流露出憂國憂民的愁緒。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寫事,又暗含感情,意蘊豐富。觸景生情,抒發感慨,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前兩聯景物描寫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有何作用?

以景起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營造了凄清、衰敗、蕭瑟、冷寂又闊大的意境。景中含情,寄托了詩人漂泊無依的愁苦和感時傷世的情懷。叢菊兩開他日淚精析意象——頸聯孤舟一系故園心頸聯寫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意?菊淚舟故園暗示作者在這待了兩年花開已兩載,想起兩年未曾回故鄉,不免傷心落淚孤獨的小船系在岸邊作者就像小船,飄零在外,一顆熾熱的心依舊系著故鄉抒發羈旅之愁,思鄉之苦。叢菊兩開他日淚,

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菊兩度盛開,使我再次灑下往日流過的眼淚;一葉孤舟靠岸系繩,始終都牽動著我的故園之思。這一聯是全篇詩意所在。兩開——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心情的凄傷。故園心——實即思念長安之心。系——亦雙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長安,系于故園。尾聯詩人將關注點轉移到生活中來,寫千家萬戶的“刀尺聲”“搗衣聲”,其用意何在?歲至寒冬,傍晚杜甫聽到白帝城中刀尺聲和搗衣聲,聯想到家家戶戶的婦女們都在準備為親人縫制御寒衣物時,引發孤苦無依的羈旅傷感之情。用意:蘊凄苦、思鄉之情于刀尺、搗衣聲中,含蓄蘊藉,韻味綿長。精析意象砧聲,即搗衣聲,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關心家人冷暖,為全家人縫制衣服,是古代婦女的主要職責之一。搗衣的婦女聽著砧聲,不由得思念遠行之人,擔憂他們的饑寒,逗惹出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情別緒。月下搗衣,風送砧聲,漂泊的游子聽到砧聲,就會回想家庭的溫暖,更增添心中無盡的思鄉之愁。

首聯描繪了巫山、巫峽一帶蕭瑟陰森秋景,以此來寄托悲秋之情。

頷聯分寫江上波濤、塞上的風云,動蕩、陰晦的自然景象,吻合了社會、身家的不安。

頸聯用兩個細節,菊花兩度開放,孤舟初停系纜。真切地表達了羈旅的悲苦及對故園的思念之情。

尾聯續用細節,由制衣、搗衣聲,延伸出詩人有關歲月催人、人生無家的感慨。找尋技巧1、情景關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一語雙關——頸聯3、烘托——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景的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歸納主旨本詩描繪了

①的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