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4104-2003 直接法氧化鋅白度(顏色)檢驗方法》與《GB 4104-1983》相比,在多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補充,以適應技術進步和實際應用需求。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標準性質的變化:從強制性國家標準(GB)變更為推薦性國家標準(GB/T),表明該標準更多地作為指導而非強制執行。
二、術語定義更加明確:新版本對一些專業術語給出了更準確的定義,比如“直接法氧化鋅”、“白度”等,使得使用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正確實施檢驗過程。
三、樣品處理及制備方法有所調整:對于樣品如何取樣、處理以及制成待測狀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或建議,確保了測試結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四、測量儀器和技術參數更新: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檢測設備和技術被引入到標準中來,如使用分光光度計代替了舊版中的某些傳統測量工具,并規定了具體的儀器性能指標和技術條件。
五、增加了質量控制條款:新版標準加強了對實驗室內部質量管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人員培訓、設備校準、環境條件監控等內容,以保證檢驗數據的真實可靠。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文檔簡介
ICS71.060.30H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4104一2003代替GB/T4104—1983直接法氧化鋅白度(顏色)檢驗方法Leucoscopicmethodfortestingwhitenessofzincoxidemadebydirectprocess2003-11-03發布2004-05-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4104-2003前本標準是對GB/T4104—1983的修訂,修訂時將原手工壓餅改為粉末成型器機械壓餅,以減少人為誤差因素。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從實施之日起,同時代替GB/T4104—1983.本標準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歸口。本標準由水口山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起草。本標準由柳州鋅品股份有限公司和柳州龍城化工總廠協助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鮑柄輝、劉瓊、曾光明。本標準主要驗證人:梁美和、黃艷艷。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4104-1983。
GB/T4104-2003直接法氧化鋅白度(顏色)檢驗方法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直接法氧化鋅的白度(顏色)檢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直接法氧化鋅的白度(顏色)檢驗。2!方法原理試樣與標樣用粉末成型器壓成餅.在白度儀上測量試樣與標樣白度值.以標樣的白度值為100,以試樣與標樣的比較值為試樣的白度值,用百分數表示儀器與標樣3.1白度儀。3.2粉木成型器。3.3白度標樣YSS006-1998。3.4儀器工作條件見附錄A(資料性附錄)操作步驛4.1制作標樣和試樣分別稱取12g~15g氧化鋅白度標樣和試樣,按粉末成型器的使用方法制成樣餅。4.2枚零開機預熱30min后,校零。4.3校準將制作好的標樣放入測量口,以標樣的白度值為100進行校準44測測量取下標樣,將制作好的試樣放入測量口,按工作鍵,記錄測量值。變化三個角度測量,取其平均值4.5白度值以百分數表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網型防盜卷簾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納米二氧化鈦分散漿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浸鍍白銅錫補充劑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收錄音機拉干天線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多抗甲素口服液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合成鎂質白云石砂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精神病患者的護理
- 2025至2030年勛章菊花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中醫護理膝關節
- 2025至2030年中國文化旅游業前景預測及投資研究報告
- 2025年03月春季甘肅臨夏州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34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考點剖析附解題思路及答案詳解
- 上海市第一至十八屆高一物理基礎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 《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22年版)
- C語言程序設計題庫習集帶答案(128p最全版)
- 高爐布袋除塵的MCGS-PLC控制系統
- 反三違培訓課件
- 河北醫療機構另收費用一次性物品管理目錄
- 老橋拆除監理實施細則
- 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影響因素評估及護理策略論文
- 泵送混凝土測區強度換算表(完整版)
- 標準產能和標準人力配置表與工時測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