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主革命的分期:184019491919···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領導無產階級領導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爭中國各階級探索民族復興之路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維新派:維新變法革命派: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抵抗派:“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自強”)艱難探索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19世紀中期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英國工業革命歐美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歐美近代列強侵華戰爭日本明治維新2、根本原因——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生產資料3、接原因——禁煙運動,英國為了保護鴉片貿易一、鴉片戰爭的背景《師說》拓展探究1、國內外形勢:中英貿易中國英國呢絨、布匹茶葉、生絲、瓷器(很難賣出去)(很暢銷)貿易結果:許多白銀流入中國,中國在中英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走私鴉片二鴉片戰爭過程1840年廣東——廈門——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談(道光、琦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1841年初強占香港——威逼廣東——攻占東南沿海——駛抵南京下關1、爆發:1840年6月,英國艦隊駛入廣東海面,鴉片戰爭開始。2、路線議定關稅開埠通商賠款割地影響和危害內容項目割占香港島開放廣廈福寧上五處2100萬銀元關稅要與英國商定破壞領土主權,開割土先例開勒索賠款惡例,加重人民負擔,激化階級矛盾破壞貿易主權,開東南沿海門戶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三、結果:《南京條約》“割”、“賠”、“開”、“商”名稱內容危害《南京條約》割香港、賠款、開五口、關稅英定《南》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通商口岸租地永居破壞司法主權為建立租界提供借口便利擴大侵略權益《望廈條約》《南》的特權;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口岸“開醫院、建教堂、巡查貿易”《黃埔條約》《望》的特權;自由傳教;修墳地鴉片戰爭后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根本原因:英國綜合國力強大清王朝腐朽落后;統治集團戰和不定,指揮失當;清政府未發動全民族抗擊英軍。腐朽的封建主義無法對抗強大的資本主義四、敗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五口通商使中國逐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主權遭到破壞領土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貿易主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人民肩負著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五、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師說》思維升華?例題:近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對這一社會現象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形式上獨立自主,實際上為資本主義間接統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經濟上是半封建
C、“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的國家獨立自主權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半殖民地是指政治、經濟方面等主權大部分喪失,但仍保留中央政府;半封建是指政治、經濟等方面出現資本主義,但封建勢力仍占上風。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概念:一、第二次鴉片戰爭1)西方列強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1856-1860年)1、背景(根本原因)2)修約要求遭到拒絕(直接原因)天津北京二、經過1、第一階段(1856年—1858年)1856年英軍炮轟廣州城(爆發)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58年攻陷大沽,進逼天津,簽定《天津條約》2、第二階段(1859年—1860年)廣州定海1860年占領津、京,火燒圓明園,簽定《北京條約》三、結果(1)簽訂《天津條約》(1858年)(4國)(2)簽訂《北京條約》(1860年)(2國)(3)美俄趁火打劫1858年簽訂《天津條約》,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項目《天津條約》割地賠款開埠其他權利的喪失增開十口通商,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賠償英法巨額白銀允許外國公使進京、外國人可到內地游歷經商割九龍司一區增開天津為商埠英法各800萬兩俄國搶占大面積領土——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天、天、賠、酒(九)承認《天津條約》有效;準許華工出國《北京條約》營口煙臺南京鎮江漢口九江汕頭瓊州淡水臺灣天津寧波上海福州廈門廣州《天》《北》與《南京條約》的相同點有哪些?賠款;開口岸①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②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司;③1898年租借“新界”。香港島九龍司新界英國割占香港地區(三步)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1858年《璦琿條約》割占的60多萬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的40萬平方公里1864年《堪分西北界約記》割占的44萬平方公里1881年《中俄改訂條約》和以后五個議定書割占7萬平方公里從19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國共侵吞了我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政治上
①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更多的主權②中外反動勢力從此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人民革命
2、經濟上
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內地,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深,中國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
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四、影響答:①從根本目的分析:西方列強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使中國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②從方式上來看:都是通過戰爭來打敗清政府,迫使其簽訂不平等條約。③從發動者來看:都是以英國為元兇。④從戰爭性質來看:都是西方列強發動的對華侵略戰爭。
⑤從戰爭結果和影響來看:都使中國的領土完整、主權遭到破壞;使中國的封建經濟瓦解,促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所以說……思考題:為什么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兩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和掠奪原料中國的禁煙運動時間: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元里抗英斗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根本原因和目的:主要事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影響: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火燒圓明園(1860年)1856~1860《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840~1842原因主要事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影響:知識結構分類比較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繼續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戰爭性質都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擴大戰爭過程侵略力量英國英法兩國,美俄幫兇侵略時間兩年四年侵略范圍主要在長江以南沿海地區從沿海深入到內地戰爭危害和影響開放口岸和割地開五口
割香港島增開十一口;英割九龍,俄割100多萬平方公里主權遭到破壞領土、領海、司法、關稅等主權進一步喪失,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兩次鴉片戰爭比較簡表5.[2014·江蘇卷]下面是清道光帝給參與談判大臣所下達諭旨的部分內容,該諭旨()A.頒發于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B.隱含著天朝上國的外交觀念C.導致了社會性質的根本改變D.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B[解析]本題以道光帝諭旨內容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圖片史料獲取信息并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圖片中“香港仍堅持‘賞借’”體現了道光帝仍堅持天朝上國的思想觀念,故本題選B項;圖片中“廈門、寧波、上海準其貿易”可知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南京條約》中商定開放的通商口岸,故A項錯誤;諭旨頒發時,該條約還沒有簽訂,不能說中國已由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C項錯誤;“賞借”說明同意割讓香港島,故D項錯誤。6.[2014·重慶卷]從1876年中英協商《煙臺條約》的具體條款開始,英國就要求重慶立即對外通商,力圖打開中國西部腹地的市場。中方談判首腦李鴻章轉彎抹角地回應:“輪船未抵重慶以前,英國商民不得在彼居住,開設行棧。”李鴻章此話的主要意圖是(
)A.利用英國開通川江航運B.變相地接受英國商民到重慶居住通商C.借助英國開發西部市場
D.以輪船通航為條件拖延重慶對外通商D本題以《煙臺條約》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提取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題干李鴻章轉彎抹角回應的信息可知,李鴻章以輪船未通航重慶為由拒絕英國要重慶立即對外通商的要求,A項“利用”、B項“接受”、C項“借助”的表述與此信息不符。根據以上分析,答案為D項。(一)原因:1、根本原因:為解決資本主義發展中的矛盾。
日本明治維新后,大力發展資本主義,但由于國內市場狹窄,階級矛盾尖銳,日本急需從對外戰爭中尋求出路,為此制定了“大陸政策”。一、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日本朝鮮滿蒙中國臺灣亞洲乃至全世界大陸政策
3、朝鮮東學黨起義提供了契機
4、中國不認真備戰,助長了日本的氣焰。二、爆發(時間、地點)
1、時間:1894年;
2、地點:朝鮮豐島海面2、列強的支持、默許或縱容。1、根本原因:為解決資本主義發展中的矛盾閱讀教材,回答以下問題:1、甲午戰爭可分為哪兩個階段?主要戰役有哪些?每個戰役的結果怎樣?2、用史實說明清政府的態度怎樣?為什么?3、甲午戰爭的結果怎樣?為什么?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遼東戰役威海戰役大連旅順階段
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主要戰役結果1894年7月—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遼東戰役威海戰役朝鮮全境淪陷,戰火燒到中國境內主力尚存,但拱手讓掉黃海制海權日軍占領旅順和大連,日軍進行旅順大屠殺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三、主要戰役標志洋務運動破產1、甲午戰爭可分為哪兩個階段?主要戰役有哪些?每個戰役的結果怎樣?問題2:用史實說明清政府的態度怎樣?為什么?
避戰自保,妥協退讓原因:李鴻章為了保住自己實力,鞏固自己的地位。問題3:甲午戰爭的結果怎樣?為什么?四、結果及原因結果:
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原因:1、根本:清政府腐敗無能,避戰自保,妥協退讓;2、裝備落后,軍紀敗壞,不少官兵臨陣脫逃3、客觀原因:日本準備充分,蓄謀已久。4、對日本有利的國際環境項目內容影響和危害(設)一廠(賠)二億(割)三地(通)四口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軍費2億兩可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嚴重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便利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五)《馬關條約》的簽訂及影響時間:1895.4
地點:日本馬關
代表:伊藤博文和李鴻章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損害三國利益經過:還遼;3000萬兩白銀實質:各國互相勾結、斗爭,一切以利益為重補充了解六、甲午戰爭的影響(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中華民族陷入極其嚴重的危機(2)[2014·山東卷]“合議既成,舉國爭言洋務:請開鐵路者有之,請練洋操者有之,請設陸軍學堂、水師學堂者亦有之。其興利之治,則或言銀行,或言郵政,或請設商局,或請設商務大臣……”“合議既成”是指簽訂了()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D[解析]本題以《馬關條約》的影響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和運用知識的能力。A項《南京條約》簽訂以后,很多中國人仍沒有清醒過來;B項和C項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此后掀起洋務運動,但是當時頑固派勢力仍然很強大,很多人仍然認為中國是“天朝上國”,不用向西方學習。注意題干材料中“舉國爭言洋務”,《馬關條約》簽訂之后,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國知識界思想觀念開始轉變,積極向西方學習。故正確答案為D項。六、甲午戰爭的影響(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中華民族陷入極其嚴重的危機(2)客觀上刺激了中華民族的真正覺醒清政府維新派革命派農民階級進行軍事改革(新軍)戊戌變法決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義和團運動一、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1900-1901)1、參與者:2、原因:俄、德、法、美、日、奧、意、英。(餓的話每日熬一鷹)(2)直接:鎮壓義和團運動(1)根本目的: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變中國為其殖民地1)背景: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②反洋教斗爭迅速發展,山東最為激烈2)興起:義和拳改名義和團3)發展:口號:“扶清滅洋”(1)進步性:具有愛國性質,反映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已成為主要矛盾①對清朝統治者放松警惕②“滅洋”又表現出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如何評價“扶清滅洋”的口號?(2)局限性:材料二中國此后仍須以華人制華,凡有意開通中國之人,應該小心謹慎,團匪之事即可取以為鑒。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國。——英國外交大臣勃羅疊立克在議會演說材料一
“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實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報告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原因(1)根本原因: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2)直接原因:義和團運動的爆發3、過程(1)爆發
時間:1900年(2)經過A攻陷天津——成立都統衙門
B攻陷北京——分區占領,統治北京4、結果:簽訂《辛丑條約》1、參與者:俄、德、法、美、日、奧、意、英。(餓的話每日熬一鷹)4、《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①賠款4.5億②劃使館界③拆炮駐兵④嚴禁反帝
⑤設外務部人民更加貧困;列強在華大本營;完全控制清政府便于鎮壓反帝;清政府成為幫兇;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實行賣國的外交政策。
內容影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1)時間:1901年9月2)簽訂的對方國家:八國加上比、荷、西[2012·重慶卷]法國政府曾向各國遞交一份備忘錄,為將要到來的議和定調子。其中寫道:“由于各國使館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國部隊想要從沿海前往首都(北京),為了保持道路始終暢通起見,各國對某些地方進行軍事占領。”該條文的核心內容最終寫入了()A.《黃埔條約》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D.《辛丑條約》D[解析]本題考查近代西方對中國的侵略。在《辛丑條約》中規定,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故本題選D項。概述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段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程度歸納1歸納2:從鴉到八,列強侵華方式的變化:經濟: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政治: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軍事上:列強趨向聯合。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歸納3:列強侵華的階段特征1、第一階段:1840年—19C70年代
工業革命后,侵略手段:商品輸出為主(要求開埠通商、協定關稅)2、第二階段:19C70年代—20C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帝國主義的過渡。
侵略手段:資本輸出為主,瓜分中國(要求修鐵路、開工廠、提供貸款)
瓜分中國,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3、日本大規模侵華階段:20C三四十年代
目的: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
因此滅亡中國是日本侵華的突出特點。歸納4:列強侵華給中國帶來的巨變一方面使中國開始沉淪,另一方面則推動中國社會由傳統向近代轉型。1、社會性質:
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社會主要矛盾:
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3、革命性質和任務:
舊式的農民起義--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反侵略和反封建的雙重任務。4、階級結構:
地主和農民---多個階級并存的復合結構。5、經濟結構:
自然經濟占主導----多元化的經濟結構。6、國際地位:
獨立自主的世界大國--屢戰屢敗任人宰割的東方弱國。7、外交和國防觀念:
閉關自守--走向世界,夷夏之防--中外平等
重陸輕海---海陸并舉。8、思想文化:
“天朝上國”和“世界中心”---向西方學習,
單純學習西方科技--全面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9、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專制--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國民黨一黨專政。16[2014·山東卷]以下中國文物保護單位空間分布特征示意圖中,能準確反映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空間分布特征的是(
)A
BC
DB[解析]本題以中國文物保護單位空間分布特征示意圖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從圖片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對歷史知識再認再現的能力。從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歷程看,存有史跡的地區肯定包括廣州、南京、武漢、上海、北京等。故正確答案為B項。7.[2014·天津卷]《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1943年1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簽署新約,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A.中國近代主權喪失B.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強國C.中國外交逐漸自強D.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壓迫C[解析]本題以中國近代外交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概括歸納知識的能力。在近代中國沒有成為世界強國,也沒有擺脫帝國主義壓迫。從題干中“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到“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再到“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可以看出,中國的外交逐漸走向自強。故C項正確。(2014·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聯考)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在資本主義的世界性擴張過程中,非正義的侵略者同時又往往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者;而正義的反侵略者則常常同時是落后者。以貪欲為動機的侵略過程常被歷史借助,從而在客觀上多少成為一個進步改造落后的過程”。作者強調的是()A.要正確認識西方侵略動機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觀評價鴉片戰爭的影響D.要辯證地分析中西方社會差距【解析】B材料反映的主題不是“西方侵略動機”,故A項不正確;材料中的“侵略”也不止是“鴉片戰爭”,故C項不正確;材料中雖然提到“侵略者”是“進步者”,“反侵略者”是“落后者”,但作者強調的是西方侵略的客觀進步作用,而不是分析和比較中西社會差距,故D項不正確。(2014·四川成都一模)某學者指出,在“改革與革命的賽跑”中,當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發也就是時勢使然了。與其說“革命”是下層“激進”的結果,不如說是被上層“頑固”逼迫出來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黨、立憲派、袁世凱與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極少的犧牲達成了和解。可見,該學者認為()A.辛亥革命的爆發純屬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發C.革命是拯救中國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無成效【解析】B本題考查學生提取和歸納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發,革命是“被上層”頑固”逼迫出來的”,明確得出是清政府改革失敗加速了辛亥革命爆發,故B項正確,A、C、D錯誤。2014·江蘇鹽城期中考試)據統計,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壓迫的所謂“民變”多達1300多次,發生地區遍布直隸、東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全國各省份。材料充分說明當時中國()A.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B.清王朝滅亡的內在原因C.武昌起義的重要作用D.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解析】B從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壓迫的所謂“民變”多達1300多次”我們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階級矛盾的尖銳,這恰好成為清王朝滅亡的內在原因;“民變”說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湖北武漢,排除C;材料無法表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排除D。(2014山東師大附中一摸)10.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革命》中稱:“在中國近代史上,沒有哪一段插曲比鴉片戰爭為譴責‘帝國主義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它成為中國人對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幾乎整整一個世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滿情緒的內容。除了從這一角度看鴉片戰爭外,還有必要將其放到近代歷史的主要趨勢之中去觀察。”在該“趨勢”背景下,費正清認為A.鴉片戰爭是近代中華民族災難的開端B.鴉片戰爭阻礙了中國近代化歷程C.侵略者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者D.鴉片戰爭是西方工業文明的擴張D1、全球史觀(整體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蕎面餅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聚三氟氯乙烯懸浮液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防踩踏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2025至2030年測厚探頭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板機開關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大豆異黃酮軟膠囊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外六角雙頭螺栓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四硫化雙五甲撐秋蘭姆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接地電阻的測量-接地網試驗案例分析(高電壓技術)
- 【新課標】Unit 1 C Story time第7課時單元整體課件
- 12《風向和風力》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四年級上冊青島版
- 第19課《十里長街送總理》 統編版語文(五四學制)六年級上冊
- 上海市閔行區區管國企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卷
- 5-4地鐵盾構施工技術試題
-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5課《合理消費》精品課件
- 二年級數學小故事(課堂PPT)
-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旅行社組織架構及薪酬體系籌備調研DOC
- 無砟軌道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最終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