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復習3鄒忌諷齊王納諫_第1頁
文言文復習3鄒忌諷齊王納諫_第2頁
文言文復習3鄒忌諷齊王納諫_第3頁
文言文復習3鄒忌諷齊王納諫_第4頁
文言文復習3鄒忌諷齊王納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文言文復習之鄒忌諷齊王納諫1根據考點確定復習內容:1、字(通假字)

2、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3、句子翻譯4、內容理解2自主復習一:字詞解釋1、歸納一詞多義、通假字

2、整理古今異義、詞類活用3朝服衣冠/朝令夕改入朝見威王皆朝于齊能謗譏于市朝朝吾孰與徐公美徐公來,孰視之孰能無過孰早晨朝廷朝拜誰,哪一個同“熟”,仔細一詞多義通假字誰,哪一個公共場合4鄒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陽樓修身養性修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出師表》

私高、長修建學習、鍛煉偏愛私下一詞多義私心51、明日,徐公來2、今齊地方千里3、能謗譏于市朝4、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第二天土地方圓指出過錯(批評議論)古今異義詞指責6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4、聞寡人之耳者穿戴以……為美,認為……美當面使……聽到詞類活用7劃線詞意思不同的二組是()()A.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念此私自愧B.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笑容滿面

C.朝服衣冠\朝三暮四D.面刺寡人之過者\勇于改過

AB偏愛私下當面臉早晨過錯中考模擬8劃線詞意思相同的二組是()()A、王之蔽甚矣

\隱天蔽日B、欲有求于我\

有求必應C、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D、宮婦左右莫不私王\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BC受蒙蔽請求哪個身旁隨從遮蔽9自主二:句子翻譯1、句式變換的句子。如:倒裝句、省略句、被動句2、含有重點詞的句子。3、體現主題的關鍵句。4、寫景抒情散文中的寫景名句

提示:直譯為主,字字落實;刪減補充,調整語序。

10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調整語序)

我同城北徐公比,誰(哪一個)漂亮?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補充)

第二天,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同他坐著談話。(鄒忌)(之)3、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大王受蒙蔽非常嚴重了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重點詞)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116、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命令剛下達,群臣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

5、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成語)12引導復習:文意理解文章主題人物形象理解概括寫法特點拓展遷移131、鄒忌以什么事聯想到國家政事?“諷”齊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件家庭小事目的:勸說齊威王廣開言路,積極納諫,改良政治。(把握主旨)中考模擬142、你認為鄒忌、齊威王是怎樣的人?鄒忌:善于思考、善于辭令、勇于進諫。

齊威王:開明君主,勇于納諫,勇于改過。(人物形象)中考模擬153、鄒忌認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齊王身邊的人偏愛或害怕齊王四境之內都對齊王有所求(理解概括)中考模擬164、齊國最后能“戰勝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意,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有勇于、善于進諫的鄒忌,有勇于納諫、勇于改過的齊威王,賢臣明君精誠團結。中考模擬17課堂練習·他山之石(山東·德州市)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①王之蔽甚矣②時時而間進10.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11.鄒忌勸諫齊威王的高明之處在哪里?(2分)受蒙蔽間或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于您的。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說服力強,讓人易于接受。18(湖北·荊州市)7.(2分)選出對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A.雖欲言,無可進者(雖:雖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之: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8.(2分)選出對加點詞理解正確的一項()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麗)B.時時而間進(間: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刺:諷刺)D.聞寡人之耳者(聞:聽到)9.(2分)將“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譯成現代漢語。10.(2分)文章第一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

的道理。第二段寫鄒忌巧妙運用

的方法,諷諫齊王除蔽納諫。第三段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AB(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麗;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直言不易設喻說理19(黑龍江·牡丹江市)11.解釋下列語錄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能謗譏于市朝謗:(2)聞寡人之耳者聞:1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2分)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3.請分別寫出文中表現齊威王納諫后在國內和國外產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

14.本文中齊威王和鄒忌個性鮮明,你更欣賞哪一位,說說你的看法。(2分)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使……聽到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國內: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國外: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示例1:我更欣賞鄒忌,因為鄒忌能用生動委婉的方式勸說,我嗯他身上學到了與他人交往的藝術。示例2:我更欣賞齊王,他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規勸。我看到了他寬廣的胸懷。20【甲】鄒忌入朝見威王,曰:“……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乙】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公孫闬①謂鄒忌曰:“公何不為王謀伐魏?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戰不勝,田忌不進②;戰而不死,曲橈③而誅。”鄒忌以為然,乃說④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戰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闬,公孫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⑦天下,欲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孫闬因令人捕為人卜者⑨,亦驗其辭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戰國策·齊策一》)

注釋:①闬:念hàn。②不進:指不再威脅到鄒忌。③曲橈:橈,念náo。曲橈,這里指混淆視聽、羅織罪名。④說:念shuì,勸說,說服。⑤十金:當時齊國二十兩為一金。⑥卜:念bǔ,燒灼龜甲,看其裂紋以預測吉兇。⑦威:威懾,使恐懼而屈服。⑧為大事:這里指造反。⑨為人卜者:幫人占卜預測吉兇的人。⑩驗其辭:驗證占卜者講的話。課堂訓練:(09江蘇常州)211.解釋下列詞語。(2分)①門庭若市:

②面刺:

③期年:

④不相說:

⑤走: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意思。(5分)(1)此所謂戰勝于朝廷。(2)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

3.選出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2分)【】A.甲文中“諷、刺、諫、謗、譏”幾個詞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詞。B.甲文中“戰勝于朝廷”最直接證據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C.戰功可以抹殺,事實可以歪曲。乙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傳播決定事實,事實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實是由那些有心計的人來設計的。D.讀史可以使人聰明,是非卻需要明辨。乙文中鄒忌采用公孫闬的伎倆,不惜損害國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禍,甚至欲置對方于死地而后快,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4.兩片斷中的齊王表現出的性格特征差異很大,試分別加以說明。(3分)

門口和庭院像市場一樣(熱鬧)當面指責、當面挑刺滿一年不喜歡對方,關系不好,感情不和跑、逃走、逃跑、出逃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鄒忌認為(公孫闬的計策)有道理,就勸說齊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國。C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納忠言、決心納諫除弊的賢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將領,被鄒忌、公孫闬所騙而逼走了大將田忌,暴露出偏聽偏信的糊涂一面22

【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峽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采.與坐談.問之客日:“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成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敷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發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選自《新序》)23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刺:_______(4)卒得反國

反:_________2.下面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A.①鄒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見威王

②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C.①時時而間進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D.①內外不聞吾過

②及魯肅過潯陽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三個句子。(6分)(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結合語段分析造成齊威王能夠“戰勝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發?(3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啟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愛認為當面指責通“返”,返回B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嚴重)了。我知道國家滅亡的原因了。齊威王有鄒忌這樣善于進諫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納諫;而宋昭公卻一直被諂諛者包圍.聽不到諫言。

①給別人提意見要注意方式方法。②“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虛心聽取和接受別人的意見,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24【甲】(鄒忌)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乙】燕昭王卑身厚幣①以招賢者,往見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將誰朝②?”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④,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⑤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戰國策?燕策》)

【注】①厚幣:拿著豐厚的錢財。②誰朝:拜見誰(賓語前置)。③涓人:宮中灑掃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