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_第1頁
第五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_第2頁
第五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_第3頁
第五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_第4頁
第五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第二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第五章本章學習與討論的問題:1、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內涵及其基本特征?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什么?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和主要特征三、科學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特征

㈠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馬、恩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高級階段列寧1917社共初級形式發達完全毛澤東不發達比較發達斯大林社會主義的發展是否應分階段?191719361875年《哥達綱領批判》共1、蘇聯的經驗教訓㈡在實際中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探索

1936年斯大林就宣布蘇聯已經建成社會主義,并提出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任務;

1952年蘇共十九大就提出黨的主要任務——從社會主義逐漸過渡到共產主義。

1961年,赫魯曉夫宣布蘇聯二十年建成共產主義的主要物質基礎

勃列日涅夫提出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

“最近的明天”

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等則提出蘇聯處于“發達社會主義社會入口處”

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

后來,完全放棄社會主義理論,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脫離實際,急于過渡解體2、我國在實踐中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認識的曲折經歷思考:P92-93“不完全清醒”?

1956年到1978年間,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一直處在不完全清醒的狀態時而清醒,時而不清醒第一階段:(1956-1978)總的來說,是不完全清醒階段。第二階段:(1978-至今),這一階段是,是由不完全清醒轉入比較清醒和自覺的階段。⑴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黨對基本國情認識的曲折探索。1956年1月,毛澤東在知識分子會議上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已經進入,尚未完成的思想。4月《論十大關系》“一窮二白”1957.2《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他又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只是“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1957夏季后,開始發生偏差混淆了社會主義與過渡時期的區別/show/4mHJilLMVAuXebr6.html

1958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產生了“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么遙遠將來的事情了”的盲目樂觀情緒。混淆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區別

1959年底,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提出:社會主義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并認為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6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在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前,都屬于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認為這一時期始終存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由于認識上的失誤,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并在“文革”中發展到極端。不完全清醒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和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指導方針,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劃清了社會主義時期與“過渡時期”的界限,進而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階段進行了再認識。

1979年葉劍英在紀念建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制度還處于幼年時期,……它還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國實現現代化,必然要有一個由初級到高級的過程。”

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處于初級的階段。

1982年十二大政治報告和1986年十二屆六中全會《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分別對這一階段的內容作了一定的分析。探索階段

1987年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就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正式提出階段/v_show/id_XMjgxOTc5NjQw.html

黨的十五大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黨的十六大再次強調,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進一步發展階段

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提出兩個沒有變,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三個沒有變”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和主要特征49年56年2050年左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100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

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發展水平)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社會性質)定性:我國社會的性質是社會主義

定位:我國社會主義還沒有發展成熟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基礎公有制已經成為主體國營經濟只占很小的成分上層建筑社會主義已取得勝利存在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誰戰勝誰的問題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根本任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一化三改造”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區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㈡1、1987黨的十三大2、1997黨的十五大3、2007黨的十七大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性的歷史過程,在它的不同階段,又有階段性特征一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后的階段;二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產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的工業國的階段;三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四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五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3、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意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新論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黨制定和執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幫助我們避免“左”的或右的錯誤,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三、科學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八大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八屆三中全會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十一屆六中全會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認識過程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落后的社會生產“落后的社會生產”:A.生產力的落后B.生產力的組織、經營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人民”:各階層人民群眾,具有整體性“需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具有動態性㈠黨的基本路線基本路線探索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三十年間)形成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十三大)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又稱黨的總路線,是黨在一定歷史時期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動綱領,是總攬全局的根本指導方針。㈡(1949-1978)我黨曾在不同時期分別提出過三條總路線1953年

1958年

1962年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基本路線:1962年提出,1969年在黨的九大上經過完整的概括,被正式確定為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1979年——1981年1982年㈢(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三大)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987年1979年,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81年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思想已經開始形成。在十二大上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十三大上全面闡發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v_show/id_XMjgxOTc5NjQw.html1、基本路線的內容十七大十三大指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和諧十八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獨立成篇總體布局:由“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將“生態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五位一體”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有了新構建。十六大以前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主要集中于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到十七大的時候,增加了社會建設,這次十八大報告拓展到五位一體。主要內容奮斗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主要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根本立足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基本路線的內容A.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B.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的關系C.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關系1、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2、改革開放——強國之路3、二者關系——相互依存、相互貫通、不可分割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的關系⑴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規定了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⑵堅持改革開放又賦予四項基本原則以新的時代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總路線: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53):“一化三改”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1969年黨的九大:以階級斗爭為綱1987年十三大:“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小知識:黨在各個時期的總路線黨在一定時期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