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關節松動技術(下肢、脊柱)_第1頁
第三章:關節松動技術(下肢、脊柱)_第2頁
第三章:關節松動技術(下肢、脊柱)_第3頁
第三章:關節松動技術(下肢、脊柱)_第4頁
第三章:關節松動技術(下肢、脊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關節松動技術康復教研室:安樂第一節:概述第二節:上肢關節松動技術第三節:下肢關節松動技術第四節:脊柱關節松動技術內容概要學習目標掌握:常用下肢與脊柱關節松動技術的操作手法。

熟悉:下肢與脊柱關節松動技術的治療作用與臨床應用。病例分析患者吳某,男性,54歲,左側基底節區出血,經臨床治療2月后病情穩定轉入系統康復治療?;颊呋厩闆r:右肩關節疼痛、腫脹,經查:右上肢肌張力低,右肩關節活動度:屈曲:0°-70°,伸展:0°-30°,內旋:0°-20°,外旋:0°-30°,余關節活動基本正常,右側病理征陽性,右側偏身淺感覺減退。請結合病例回答以下問題。三、演示針對關節活動障礙訓練的技術一、請列出患者存在的主要問題二、給出針對關節活動障礙的訓練方案1.右肩關節被動活動受限、疼痛2.右側上肢肌張力低3.右側肢體感覺減低右側肩關節松動技術1-2級手法強度,1日/次,每次20分鐘,一周一個療程。髖部關節

膝部關節踝部關節足部關節第三節:下肢關節松動技術解剖結構髖關節由髖臼與股骨頭構成,屬多軸的球窩關節,為全身位置最深的關節,也是最完善的“球與凹”型關節。1.髖臼唇2.關節囊及周圍關節韌帶3.頸干角和前傾角髖部關節

髖部關節

生理活動屈、伸,內收、外展,以及內旋和外旋。附屬運動分離牽引,長軸牽引,前后向滑動,后前向滑動以及旋轉擺動等。長軸牽引患者體位:仰臥,下肢中立位,雙手抓住床頭,以固定身體。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雙手捂住大腿遠端,將小腿夾在內側上肢與軀干之間。雙手同時用力,身體后傾,將股骨沿長軸向足部牽拉。髖部關節分離牽引患者體位:仰臥,患側屈髖90°,屈膝并將小腿放在治療者的肩上,對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雙手捂住大腿遠端,將小腿加載內側上肢與軀干之間。雙手同時用力,身體后傾,將股骨沿長軸向足部牽拉。髖部關節前后向滑動患者體位:仰臥,患側下肢稍外展。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放置在大腿近端前外側,下方手放置在腘窩內側。下方手將大腿稍托起,上方手不動,借助身體及上肢的力量向背側推動股骨。髖部關節后前向滑動患者體位:俯臥位,患側下肢屈膝,健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放置在大腿近端后面,下方手托住膝部和大腿遠端。前臂固定小腿。下方手稍向上抬起,上方手固定,上方稍前傾,借助上身力量向腹側推動股骨。髖部關節屈曲擺動患者體位: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健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放置在膝關節上,下方手托住小腿。上身前傾,雙手同時將大腿向腹側擺動。髖部關節旋轉擺動患者體位: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健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放置在髕骨上,下方手握住足跟。內旋時,上方手向內擺動大腿,下方手向外擺動小腿;外旋時,上方手擺動大腿,下方手向內擺動小腿。髖部關節內收內旋擺動患者體位: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健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放置在患者髖部,下方手放在患膝外側。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將大腿向對側髖部方向擺動。髖部關節外展外旋擺動患者體位: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健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放置在對側骨盆上,下方手放在患側膝關節上,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將膝關節向下擺動。髖部關節膝關節

解剖結構內側股脛關節股髕關節外側股脛關節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為復關節。膝部關節

生理活動屈和伸,在屈膝位小腿可內旋(足尖向內)和外旋(足尖向外)。附屬運動長軸牽引,前后向滑動,后前向滑動,側方滑動等。長軸牽引患者體位:坐于治療床上,患肢屈膝垂于床沿,腘窩下墊一毛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半蹲位;雙手握住小腿遠端。雙手固定,借助上肢和上身力量向足端牽引小腿。股脛關節前后向滑動患者體位:坐于治療床上,患肢屈膝垂于床沿,腘窩下墊一毛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上方手放置在小腿近端前面,下方手握住小腿遠端。下方手將小腿稍向上抬起,上方手不動,借助于上身及上肢力量將脛骨近端向背側推動。股脛關節后前向滑動患者體位: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足平放在床上,健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坐于床上一側;大腿壓在患者足部,雙手握住小腿近端,拇指放在髕骨下緣,四指放在腘窩后方。雙手固定,身體后傾,借助上肢力量向前推動脛骨。股脛關節側方滑動患者體位:仰臥位,患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雙手托起患肢,內側手掌心向外放在小腿近端內側,外側手掌心向內放在大腿遠端外側。外側手固定,內側手向外側推動脛骨。股脛關節伸膝擺動患者體位:仰臥位,患側下肢稍外展,屈膝。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患側;將患側下肢置于上方上肢與軀干之間,雙手握住小腿遠端。雙手稍將小腿向下牽引,并同時將小腿向上擺動。股脛關節旋轉擺動患者體位:坐位,小腿垂直于治療床沿。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作于治療凳上;雙手握住小腿近端。雙手稍向下牽引,然后向內(內旋)或向外(外旋)轉動小腿。股脛關節分離牽引患者體位:仰臥,稍屈膝,腘窩下墊一毛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雙手拇指與示指分別放置在髕骨兩側。雙手握住髕骨,同時向上抬起。髕股關節側方滑動患者體位:仰臥,稍屈膝,腘窩下墊一毛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向內滑動時,位于患側膝外側;向外側滑動時,位于健側膝外側;雙手拇指放置在髕骨側方,示指放置在對側。雙手固定,借助上肢和拇指力量向對側推動髕骨。髕股關節上下滑動患者體位:仰臥,稍屈膝,腘窩下墊一毛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向上滑動時,雙手拇指放置在髕骨下方;向下滑動時,雙手拇指放置在髕骨上方,其余四指放置在髕骨兩側,雙手固定,借助上肢和母豬力量向下或向下推動髕骨。髕股關節前后向滑動患者體位:仰臥,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對側下肢伸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坐于治療床;大腿壓住患者的足前部,雙手放置在腓骨小頭上,其余四指放置在兩側。雙手固定,上身前傾,雙上肢同時用力向后推動腓骨頭上脛腓關節后前向滑動患者體位:俯臥,患側小腿下方墊一枕頭;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于患側;雙手拇指放置在腓骨小頭后面,其余四指放置在小腿兩側。雙手固定,上身前傾,雙手指同時用力想前推動腓骨小頭。踝部關節解剖結構下脛腓關節距小腿關節距下關節(跟距關節)跗橫關節跗跖關節跖趾關節趾骨間關節踝足踝部關節

生理活動跖屈、背伸,內翻、外翻等附屬運動長軸牽引,前后向滑動,后前向滑動,上下滑動等。前后或后前向滑動患者體位:俯臥,患側下肢屈膝90°,踝關節放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在患側;前后向滑動時,上方手掌根放置在內踝后面,下方手掌根放置在外踝前面;后前向滑動時,上方手掌根放置在外踝后面,下方手掌根放置在內踝前面。前后向滑動時,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向后推動外踝;后前向滑動,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向前推動外踝。下脛腓關節分離牽引患者體位:俯臥,患側下肢屈膝90°,踝關節放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側站于患側;雙手握住內外踝遠端,相當于距骨處,同時可用一側下肢屈膝壓住患者大腿后面固定,雙手同時向上牽引距骨。

脛距關節前后向滑動患者體位:俯臥,患側下肢屈膝90°,踝關節放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側站立;上方手放置在內、外踝后方,下方手放置在距骨前方。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向后推動距骨。脛距關節X后前向滑動患者體位:俯臥,患側下肢屈膝90°,踝關節放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側站立;上方手虎口放置在內、外踝前方,下方手虎口放置在距骨后方。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向前推動距骨。脛距關節內側滑動患者體位:俯臥,患側下肢伸直,踝關節伸出治療床沿,小腿前方墊一毛巾。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立患側;上方手掌心向上握住內、外踝前方,下方手掌根放置在距骨及跟骨外側。上方手固定,上身前傾,下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向內推動距骨及跟骨。脛距關節向外側滑動患者體位:患側臥位,下方患側下肢伸直,踝關節伸出治療床沿;上方健側下肢屈髖、屈膝。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立患側;上方手握住內、外踝后方,下方手握住距骨及跟骨。上方手固定,上身前傾,下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向外推動距骨及跟骨。脛距關節屈曲擺動患者體位:俯臥,健側下肢伸直,患側下肢屈膝90°。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立患側;上方手握住內、外踝后方,下方手握住足底。手固定小腿,下方手將足作屈、伸擺動。脛距關節翻轉擺動患者體位:俯臥,健側下肢伸直,患側下肢屈膝90°。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站立患側;一手握住足跟后部,另一手握住足跟前部,拇指均在足底,四指在足背。雙手分別向內(內翻)或向外(外翻)翻轉跟骨。距下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足部關節解剖結構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跖骨間關節足部關節

生理活動屈、伸,內收、外展等附屬運動上下滑動、側方滑動、長軸牽引及旋轉等。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跖骨間關節頸椎胸椎第四節:脊柱關節松動技術腰椎骨盆頸椎生理活動前屈、后伸,側屈、旋轉。附屬運動分離牽引、滑動及旋轉。分離牽引患者體位:去枕仰臥,頭部伸出治療床外。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床頭;右手托住患者枕骨后,拇指在右耳后,其余四指在左耳后;左手放在患者下頜下方,前臂掌側貼近患者左側面部。雙手固定,借助軀干后傾作于力將頭部向后牽拉。頸椎垂直按壓棘突患者體位:去枕俯臥,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托住前額,下頜稍內收。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床頭;雙拇指并置于同一椎體的棘突上,其余四指分別放在頸椎兩側。雙手固定,雙上肢伸直將棘突向腹側垂直推動。頸椎垂直按壓橫突患者體位:去枕俯臥,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托住前額,下頜稍內收。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立;雙拇指指背相接觸并置于同一椎體的一側橫突,內側手拇指固定,外側手借助上肢力量向腹側垂直推動橫突。頸椎垂直松動椎間關節患者體位:去枕俯臥,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托住前額,頭部向患側旋轉約30°。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立;雙拇指指放在橫突與棘突之間,其余四指放在頸部前后。雙手拇指固定,雙上肢同時向腹側推動。頸椎屈伸擺動患者體位:去枕俯臥,頭部伸出治療床外,枕在治療師的大腿上。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立;一側大腿前屈,支撐患者頭后部,雙手托起枕部兩側,拇指放在兩側。雙手固定,通過治療師的雙肩上舉和下降使患者頸椎前屈、后伸。頸椎側屈擺動患者體位:去枕俯臥,頭部伸出治療床外,枕在治療師的大腿上。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立;向右側屈時,右手放在頸部右側,示指和中指放在擬松動的相鄰椎體橫突上,左手托住下頜,前臂掌側放在左側面部托住頭部;向左側屈時則相反。左手及前臂固定,上身左轉,使頸椎向右側屈,向左側屈時則方向相反。頸椎旋轉擺動患者體位:去枕俯臥,頭部伸出治療床外,枕在治療師的大腿上。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立;向左轉時,左手托住下頜,右手放在枕骨部位,向右旋轉時則相反。雙手固定,向左旋轉時,左手向左,右手向右同時用力使頭部向做轉動;向右旋轉時則相反。頸椎胸椎

生理活動屈、伸,側屈、旋轉等附屬運動棘突垂直滑動、棘突側方滑動、橫突垂直滑動等。垂直按壓棘突胸椎側方按壓棘突垂直按壓橫突旋轉擺動腰椎

生理活動前屈、后伸,側屈、旋轉等附屬運動棘突垂直滑動、棘突側方滑動、橫突垂直滑動等。垂直按壓棘突患者體位:去枕仰臥,腹部墊枕,雙上肢置于體側,頭轉向一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于患側;下方手掌根放在腰椎上,掌根部尺側放在擬松動的棘突上,五指稍屈曲,上方手放在下方手腕背部。上手固定,上身稍前傾,借助上肢和上身力量向腹側垂直按壓棘突。腰椎側方推棘突患者體位:去枕仰臥,腹部墊枕,雙上肢置于體側,頭轉向一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于患側;雙手拇指指尖相對分別放在相鄰棘突側,其余四指自然分開放在腰部。雙手固定,上身稍前傾,借助上肢和上身力量向對側推棘突。腰椎垂直按壓橫突患者體位:去枕仰臥,腹部墊枕,雙上肢置于體側,頭轉向一側。治療師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對患者頭部站于患側;雙手拇指指背接觸放在擬松動腰椎的一側橫突上。雙手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