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界面化學3_第1頁
高分子界面化學3_第2頁
高分子界面化學3_第3頁
高分子界面化學3_第4頁
高分子界面化學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固/液/氣界面潤濕是最常見的界面現象之一潤濕是一種流體被另一種流體從表面上取代下來的一種物理界面現象。涉及到三個相界面關系,至少有兩相是流體。●一氣體和兩個不互溶液體●一固體和兩個不互溶液體●三個不互溶液體●固/液/氣氣體多指空氣,即討論固體表面吸附有空氣時,被液體取代的潤濕現象。水和水溶液最常見,又叫濕潤、浸潤潤濕機理液體和固體接觸時,某些液體能潤濕固體,有些不能。如水能潤濕玻板,水銀在玻板上縮成珠滴滾動。同一液體能潤濕固體表面,而不能潤濕另外的固體表面。如水能潤濕玻板,不能潤濕石蠟表面。這不僅和固體表面能有關,而且同液體與固體兩種分子的相互作用有關。潤濕本質上是由液體分子與固體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粘附力)大于或小于液體分子本身相互作用力(內聚力)決定的。a12a22潤濕a12a22不潤濕ff’f’ff’<ff’>f附著層:液體和固體界面接觸處,厚度等于一個分子作用半徑的一薄層液體。附著層中的分子作用與液體內部不同,附著層內分子作用半徑場為球形,有一半處在固體之中,因此受力不對稱。如粘附力<內聚力,分子所受合力垂直于附著層而指向液體內部,分子有盡量擠入液體內部的趨勢。附著層有收縮的傾向,呈下彎曲液面,出現不潤濕現象。f’<f如粘附力>內聚力,分子所受合力垂直于附著層而指向固體,液體分子擠入附著層。附著層有伸張的傾向,呈上彎曲液面,出現潤濕現象。f’>f接觸角

是表征固/液/氣界面性能的一個重要參數在固、液、氣交會處,沿液體彎曲液面作切線(面)和固體所成的角。

水/玻板≈00,水銀/玻板≈180000<<1800,,潤濕性越好。潤濕受外來物質影響,用于改變固體與液體體系的潤濕性質,使液體易潤濕固體的試劑潤濕劑,表面活性劑潤濕劑,表面活性劑: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和固/液,使液體容易在固體表面展開。分析:在點A有三種表面張力存在SV:使液滴鋪展開來SL:使液滴收縮LV:有兩種情況;90°收縮90°鋪展受力平衡時:SV=SL+LVCOS(Young’sequation)COS=(SV-SL)/LV(界面張力與接觸角的關系)固/液/氣體系界面粘合功:Wa=1+2-12(L/L)Wa=SV+LV-SL

=SL+LVCOS+LV-SL=LV(1+COS)當=0

Wa=2LV=W內聚LVSLSV固液氣A接觸角測定直接測量法測液滴尺寸計算水平面法(斜板法)影響接觸角測量因素空氣相對濕度影響表面污染表面狀態表面粗糙度接觸角滯后影響液體表面好比是一層彈性膜,可以接受一定程度張拉和收縮的力。當液體滴到固體表面,可自然形成凸透鏡狀聚集,與固體接觸的底面有一固定面積。1.假如表面是理想平滑均質滴加液體,則液滴前移,建立和原來相同的接觸角。反之亦然。2.假若表面粗糙或非均質如用滴管往液滴中加入少量液體,則在S不變時,可以因液膜彈性而變成體積更大的b,液滴變高而不移動邊界,a前進接觸角。加入足夠液體,液滴發生急跳而得到的接觸角------最大前進接觸角如吸出少量液體,體積減小為c,r后退接觸角。取出液體,移動邊界前的-------最小后退接觸角ra通常,液滴體積在一定程度內發生增大或縮小變化,不會影響液滴底面積變化,只有液滴曲面發生變化而影響接觸角變化。

接觸角滯后=a-r液滴體積增加在底面面積固定不變時,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超過這一限度,液滴會發生底面積向周圍擴展,底面積,r若繼續滴加,則ra滯后是因為液體前端有能壘存在(energybarriers)接觸角滯后產生原因:●液膜彈性●表面粗糙度●表面組成不均一●表面受污染●表面不流動性(A.W.亞當森,表面的物理化學,科學出版社,1984)測接觸角時應考慮上述因素影響,盡可能控制環境溫度、濕度、液體蒸氣壓、液體、固體清潔度、試樣表面粗糙度。Chapter2高分子界面現象高分子界面基本概念界面由兩相分子形成,但兩相分子在界面區域上分布不均勻。兩相接觸時,由于兩相的勢能差、化學位的不平衡及分子間的引力作用等導致兩相邊界上發生滲透、擴散等分子運動,因而形成相互滲透的區域。●成分上的,兩種不互溶的液相相互接觸時,分子相互擴散形成梯度。●結構上的,如兩相化學組成完全相同,但在密度、或原子與分子的排列不同形成梯度。●性質上的梯度變化,是由組成、結構上的梯度變化引起。界面是指兩相接觸的邊界處存在著部分性質(組成、密度、性質)有明顯梯度變化的過渡區域。界面共有5種:液/氣,液/液界面流動界面,沒有固相參與流動界面因有流動性,隨時都有分子或離子的微布朗運動,其性質和界面形成的歷史無關,總是具有兩相向平衡方向運動的趨勢。因此,兩種流體形成的界面是均勻的。均勻相固/氣,固/液,固/固不流動界面,有固相參與由于固體表面的結構隨形成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分子運動很困難而不均勻。非均勻相幾何不均勻組成不均勻界面能量不均勻●聚合物多數是固體,固體界面有不均勻性特點,界面成分和能量不同于兩邊的相,界面看作是一個單獨的相,又依賴于兩邊相。多晶材料結晶或交聯高分子增強、共混、復合高分子均有界面,多相結構●界面兩相也可能接合很牢固,受力時不但不會出現各相異性,還能起到力學傳遞作用。如:用結構粘合劑粘接兩塊固體材料而形成粘合接頭,固化之后,即可承受較大應力。宏觀上:粘合接頭受應力時,應力通過界面是連續的,可從一個相傳遞到另一個相,好象一個整體;微觀上:當被粘物和粘合劑達到分子接觸時,固化后仍能保持分子接觸,受到應力時,通過界面仍能繼續保持分子間或原子間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可以是化學鍵或范德華力。界面厚度界面是單獨的相,占有一定空間的三維因次關系,有一定厚度12一般,1210-5cm兩種金屬固體之間界面,12

0.2~0.3nm兩種不互溶的高分子之間界面,120.5~1.0nm12很小,仍存在組成、結構的梯度變化,12,變化越陡,不可能看作是均勻的。鋪展現象把一種微溶物質輕輕放到液/氣界面上,則這種微溶物質會在液體界面上鋪展開來,鋪展開來的物質一般形成單分子膜。把液滴滴在固/氣界面上,若=0,發生鋪展;更常見的是,0,液滴團聚形成凸透鏡狀。以液/液界面或固/液界面取代液/氣界面或固/氣界面,同時液體也進行擴展的現象稱為鋪展現象。這一過程稱為鋪展過程。液固氣氣液液鋪展條件一般而論,是否發生鋪展或只形成凸透鏡狀不發生鋪展,取決于液/液或液/固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大小。a12a22鋪展a12a22不鋪展聚合物表(界)面張力聚合物溶液表(界)面張力常采用吊片法、懸滴法、固定氣泡法、最大氣泡壓力法測量聚合物溶液表面張力高分子溶液表面張力受分子端基、分子量和溫度影響K:斜率,受高分子端基化學特性影響LV:分子量無窮大時的表面張力,依賴于溫度,但影響不大Mn,

LV,LV-(Mn)-2/3d/dT=-(5-8)x10-4N.cm-1.k-1,影響不大LV=LV-K(Mn)-2/3聚合物液體和熔體表面張力原則上可用一般的低分子液體測定的方法測定。但聚合物液體和熔體具有以下特點:粘度高,有滯后現象,需很長時間才能達平衡很難判斷平衡相關點較高溫易測,但應避免高溫熱氧降解測試結果不如低分子液體準確可靠應根據高分子液體和熔體特點,選擇恰當方法,常用:躺滴或貼泡法、懸滴法、吊片法、固定氣泡法影響因素分子量影響:通常與重復單元數目和端基性質有關分子結構影響固體聚合物表面張力對真空中理想表面=0,液體完全鋪展于固體表面,粘合作用占優勢=1800,不鋪展,內聚作用占優勢0<1800,適當鋪展,內聚與粘合相互作用真實體系因在真實體系中固體表面吸附了液體蒸氣而存在著平衡壓力eSV=SL+LVCOSSV=SL+LVCOS+eLVSLSV高分子表面有粗糙度R=COS’/COS高分子表面污染固體聚合物臨界表面張力Zisman’s臨界表面張力為固體表面張力或表面能貢獻一種間接測知的有價值的方法。Zisman發現同系液體對某一固體聚合物表面的接觸角成有序性變化。不同聚合物表面與具有表面張力為LV的同一液體及其飽和蒸氣形成的COS值有不同的線性關系。當COS=1,即0,相當于液體對聚合物基體完全潤濕時的表面張力的極限值,就定義為此聚合物的臨界表面張力C。C=LimLV

0高分子材料的每種基體C固定不變,理想情況下不受液體種類性質影響,具有專一性。聚合物臨界表面張力比實際表面張力小C=SV–(SL+e)S.Wu根據表面能與內聚能密度()關系,以36種聚合物的實驗值與C實驗值作圖,得相關系數,提出了一個經驗式。C=0.327(Fi/ns)1.85(ns/Vm)1.52改進式:C=0.437(Fi/ns)1.82(ns/Vm)1.62按此式計算80多種C,有50多種和實驗C一致。我國學者提出了改進式,用計算機優化處理得:C=0.7(Fi/ns)1.88(ns/Vm)1.57這適于更多類型共聚物的C計算,相對誤差10%李聯歡提出了計算共聚物C的經驗式:CC=NXCX+NYCY+…….根據加和性原理,只要已知共聚單體配比、各均聚物鏈節結構,就可計算CC影響C因素試驗液體溫度聚合物分子量結晶度聚合物的吸附任何表面都有自發降低表面能的傾向。液體:通過表面收縮降低表面能固體:通過吸附某些外來分子降低表面能,這是固體表面具有吸附作用的根本原因。固體表面能吸附氣體、蒸氣、能從溶液中吸附溶質。高分子吸附現象:●無機吸附劑對聚合物溶質的吸附●聚合物對低分子溶質(氣體、蒸氣)的吸附,聚合物對聚合物溶質的吸附。高分子溶液吸附規律為排除高分子相互作用,一般采用高分子稀溶液或極稀溶液研究●高分子溶液濃度,吸附量吸附速率●高分子分子量,吸附量吸附速率分子運動緩慢,擴散至吸附劑表面緩慢●溫度吸附速率吸附質的擴散能力是決定吸附過程速率的關鍵。●隨吸附時間延長,被吸附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