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課件:李白詩三首_第1頁
高一語文課件:李白詩三首_第2頁
高一語文課件:李白詩三首_第3頁
高一語文課件:李白詩三首_第4頁
高一語文課件:李白詩三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白詩三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文化知識(樂府與歌行)

樂府是漢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一個宮廷官署。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后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并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到了唐代,這些詩歌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這種形式卻相沿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

歌行,屬樂府詩。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如<<大風歌>>、<<燕歌行>>等,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在形式上并無嚴格的區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行”是樂曲的意思,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觀貞《索隱》。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素有詩仙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感情熱烈,性格豪爽,想象豐富,語言清新自然,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借助非現實的幻想來表現激情。以奇文取稱--元稹才大語終奇--錢起才矣奇矣--白居易

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尋李白》余光中李白生平遠游

開元十三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以結交名流,廣造聲譽。獻賦

開元二十三年獻賦玄宗,并得賀知章賞識翰林天寶元年供奉翰林,實為文學侍從,天寶三年被賜金放還會友天寶三年洛陽遇杜甫、高適相交莫逆。入幕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李白應永王邀入幕,勸永王割據江南,后流放夜郎。病逝

乾元二年,朝廷大赦,李白順長江游歷訪友。上元三年李白病重,賦臨終歌與世長辭終年61歲《蜀道難》的寫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業經濟極為發達,入蜀的人樂不思返,而沒有認識到這一地區形勢險要,自古為封建割據之地,隨時有發生叛亂的可能。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初入長安之作。《蜀道難》是樂府古題,通常以蜀道險阻為內容,寓有功業難成之意。也許正是這一點,觸動了李白初入長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當友人入蜀時,他便用這一古題寫詩送別友人。噫吁嚱(yīxūxī)魚鳧(fú)秦塞(sài)石棧(zhàn)猿猱(náo)縈繞(yíng)捫參(ménshēn)撫膺(yīng)巉巖(chán)飛湍(tuān)喧豗(huī)砯崖(pīng)萬壑(hè)崢嶸(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血(shǔn)咨嗟(zījiē)讀音糾正開篇:一顯主旨句一嘆高:難行蜀道來歷蜀道高峻二嘆險:可畏景物凄清——山惡水險

以“何時還”起照應:二顯主旨句三嘆戰禍之烈:申戒劍閣險要人禍之慘——以“早還家”結結尾:三顯主旨句照應整體把握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總結特色《送友人入蜀》見說蠶從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何必問君平。(君平:漢代的隱士,后來在成都占卜算命為生)

比較《蜀》詩與《送》詩的異同點。閱讀擴展明確:相同點:都是寫蜀道的驚險難行,都是借景抒情。不同點:(1)體裁不同:《蜀》詩是樂府古題,《送》詩是五言律詩。(2)主旨不同:《蜀》詩是借蜀道的高危,對國家某種命運的關注。《送》詩是借蜀道的艱險,表達詩人對友人的規勸,說明仕途的艱險,不要過于追求仕途功名。(3)藝術風格不同:《蜀》詩雄放飄逸,《送》詩清新俊逸。夢游天姥吟留別題意:用夢游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本詩另名《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于天寶三年。

“夢游”二字,點明了所寫內容是虛幻的,暗示了本詩運用的是一種想象手法。“吟”是“歌行體”詩的一種形式。“留別”則表明了寫作本詩的動機。不過本詩主要內容并無惜別之感,而是借題發揮,抒寫了

解題瀛洲天姥

剡溪淥水腳著謝公屐

倚石澹澹石扉

訇然鸞魂悸長嗟

覺時配樂朗誦讀準字音yínɡmǔshànlùzhuójīyǐdànfēihōnɡluánjìjiējué意境賞析★詩歌記述了哪些事?★描寫了哪些意象?★意境有何特點?★運用了何種寫作手法?★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在賞析中注意思考下列問題:全詩三節各寫何內容?歸納層意。一、夢游之

由(起)二、夢游之

景(見)三、夢游之

吟(嘆)詩文脈絡——議論、抒情——描寫——敘述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信:語:或:確實談到、說起。有時瀛洲天姥山—虛—實陪襯聯想對比以虛襯實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橫:拔:東南:遮斷超過向東南。名→狀。對比夸張襯托意境(天姥):峻拔雄偉感情:熱情向往峻拔雄偉對比夸張襯托聯想對比以虛襯實煙濤微茫向天橫拔五岳掩赤城傾天臺由熱情向往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點明了“夢游”由現實轉入夢境因:飛:尚:依據像飛一樣還意境(山腳):凄清幽靜感情:心馳神往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意境(山上):壯美雄奇千巖:萬轉:迷花:暝:重疊的巖山路彎曲不斷被花迷住天色昏暗感情:流連忘返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殷:栗:驚:動詞,震響。“殷巖泉”為主謂倒置句,即“巖泉殷”。使……戰栗,形容詞作使動詞。使……震驚,形容詞作使動詞。意境(山上):壯美雄奇夸張意境:神秘壯麗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青青:澹澹:黑沉沉的。水波搖動的樣子。蓄勢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顯現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想象夸張意境:神奇壯麗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悸:以:嗟:向來:心驚“而”,表并列感嘆原來忽然心驚夢醒,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霞云霧卻消失了。詩在夢境的最高點忽然收住,急轉直下,由幻想轉到現實,仿佛音樂由響徹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轉入了低音,使聽者的心情也隨著沉靜下來。感情:憎恨現實痛苦惆悵憎恨現實痛苦惆悵景神奇壯麗向往自由追求樂土洞天雷洞天門洞天境洞天仙魂魄動起長嗟惟枕席失煙霞想象夸張回到現實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世間賞心樂事也像這樣(虛幻),自古以來許多事情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告別你們東魯諸君,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這種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度,表現了李白思想當中消極的一面。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追求樂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怎么能夠低頭彎腰伺候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使我不能夠心情愉快呢!思想感情:對統治者的蔑視和反抗。留別。借“夢游天姥”抒發感慨,向東魯朋友及自己人生過去告別,以詩明志。夢游天姥直抒胸臆豪邁氣概直抒胸臆不滿現實敢于反抗吟夢游吟魂飛剡溪著屐登山洞天仙境魂歸枕席凄清幽靜壯美雄奇神奇壯麗和穆陸離憎恨現實苦悶惆悵天姥仙境留別現實夢境現實個性化的浪漫

★與一些人寫的遇仙人純系偶然,是仙人對自己的恩寵不同,李白開篇就說明他尋訪仙境是主動的,是蓄謀已久的,他已探知瀛洲難求,但不肯罷休,再次訪得越人,把全部熱情投給了天姥山。

★與一些人只敢覲見一二仙人的奢望不同,李白竟調來“如麻”的仙人,一時祥云紛紛日月生輝,分明是仙家盛會。

★與那些凡夫俗子只敢遠遠瞻拜不同,李白讓自己登上天姥山后,“洞庭湖天石扉,訇然中開”,反倒是仙境為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