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其二(我的課件)_第1頁
《馬嵬》其二(我的課件)_第2頁
《馬嵬》其二(我的課件)_第3頁
《馬嵬》其二(我的課件)_第4頁
《馬嵬》其二(我的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嵬---李商隱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李商隱的詩,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典麗精工。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后代讀者所喜愛。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長恨歌——作者: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馬嵬》其一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馬嵬》其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寫作背景簡介

寫作背景簡介

李商隱恩師令狐楚仙逝,他送靈回京至馬嵬,遠望雜亂的長著灌木叢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黃土,給人一種枯敗蒼涼之感的馬嵬坡,有感而吟《長恨歌》。一邊的七師哥于是激義山道:“驢背上吟詩,頗有情味,何不以《馬嵬》為題,吟詠一首呢?”李商隱于是吟《馬嵬》(其一)(其二)兩首詩,借古諷今,以唐明皇時期馬嵬事件的藩鎮之亂諷刺當時甘露之變的宦官專權。因此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

唐文宗甘露之變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謀誅宦官而失敗的一次事變。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為。他們中還是有人想鏟除宦官勢力,重振當年祖上的榮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發動的甘露之變。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殺宦官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后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史稱“甘露之變”。甘露之變馬嵬之變

公元756年初夏,安祿山大軍逼近長安,繼而潼關失守,長安城岌岌可危。在一個陰雨連綿的黎明,唐玄宗攜楊貴妃、宰相楊國忠、太子李亨以及諸皇親國戚、心腹宦官,離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長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馬嵬驛時,護駕軍士砍殺了禍國殃民的楊國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處決楊貴妃。唐玄宗以怎樣的心情下令縊死楊貴妃,旁人無法體會,但之后他便讓出了皇位,晚年則在難以消解的悔恨憂愁中度過,直到死去。

君王掩面救不得《長恨歌》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無奈: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馬嵬(其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為詠史詩,以唐玄宗,楊貴妃為抒情對象。啟發世人汲取楊玄宗沉迷酒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李商隱的《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來詠馬嵬之變之詩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隱詠史詩中,借歷史上荒淫腐敗而招致禍亂敗亡之君昭示歷史教訓,諷刺現實政治的以古鑒今之作。作品中,詩人不是在勸誡惋惜,而是在挖苦與諷刺。海外徒聞更九州首聯:諷刺唐玄宗的癡心妄想,也寫出了唐玄宗之悲。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貴妃的傳說,而后又用“徒聞”加以否定了方士的話。詩人以玄宗之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此可謂唐玄宗之悲。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頷聯:寫了馬嵬之變的事件。同時也承上鋪寫。“虎旅傳宵柝”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衛,而冠以“空聞”,意義就適得其反。從章法上看,“空聞”上承“此生休”,下啟“六軍同駐馬”。意思是:“虎旅”雖“傳宵柝”,卻不是為了保衛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是要發動兵變。正因為如此,才“無復雞人報曉籌”,李,楊再不可能享受安逸的宮廷生活了。此聯中,詩人用“虎旅傳宵柝”就烘托出逃難途中的典型環境,同時詩人還用宮廷中的“雞人報曉籌”反襯馬嵬驛的“虎旅傳宵柝”,使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躍然紙上。頷聯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反襯手法。①“雞人報曉籌”反襯“虎旅傳宵柝”,“虎旅傳宵柝”的逃難生活很不安適。②想起“雞人報曉籌”,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安樂。③“空聞”和“無復”相呼應,表現那希望已幻滅。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頸聯:轉入實事。“此日”指楊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嘩變,李楊二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了,幻滅成空。“七夕笑牽牛”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并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又可笑。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議論深刻,筆鋒犀利,同時,此聯諷刺性極強,用筆很細,而且在兩相映襯下,也把唐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暴露無遺。如何四紀為天子尾聯:包含強烈的對比,啟發世人繼續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對比表現在:一方面,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保住既“織綺”又“采桑”的莫愁。詩人由此發出冷峻的詰問——為什么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的唐玄宗還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詩,其批判的鋒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做許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問作結,更豐富了批判的內容。整體梳理本詩寫得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意味深長。首聯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詩人用“徒聞”二字將招魂一事輕輕帶過,實際上是否定了這種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第二、三兩聯都是從對比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后,唐玄宗聽到的只是軍旅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專人報曉服務了。現實的情景是軍隊嘩變,當年“笑牽牛”的樂事都成為悲痛。詩的最后一聯點明題旨:為何貴為天子卻保不住自己的寵妃,反而連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致使國家動蕩、人民離亂的歷史悲劇。《馬嵬(其二)》對唐玄宗與楊貴妃既有犀利的諷刺,又有同情哀憐。同時是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以唐玄宗時的藩鎮之亂諷作者當時甘露之變的宦官專權。玄宗之悲

馬嵬之變

荒淫誤國,無盡感嘆作者之嘆寫作特點一、倒敘手法先說唐玄宗“招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后的凄涼,最后點出問題的實質,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五、六兩句也用倒敘:“當時七夕笑牽牛”事發在前,反而后說;“此日六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