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oliticalEconomy第五章第一節貨幣轉化為資本第二節剩余價值的產生第三節剩余價值產生的兩種形式第四節資本主義工資第五節當代資本主義生產新變化第一節貨幣轉化為資本一、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商品交換的發展導致貨幣的出現,資本最初也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但是貨幣資本?兩種流通公式貨幣W─G─WG─W─G’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之間是不同的區別(1)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W----G----WG----W----G’(2)流通次序不同賣買買賣(3)目的不同W----G----W使用價值G----W----G’
價值(4)內容不同。W----G----WG----W----G’
貨幣轉到另一個人手中貨幣又流到它最初的起點(5)兩邊的W.G有區別W----G----WG----W----G’
兩邊是不同質的使用價值兩邊是質同而量不等的貨幣共同點
兩種循環都分為W──G,G──W
每一階段上都是W和G的對立
W----G----WG----W----G’
作為資本的貨幣和作為貨幣的貨幣兩者根本區別:在于能否帶來m。
G----W----G’(G+△G)
資本──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總公式G—W—G′(G′=G+▲G)它概括了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借貸資本的運動。從總公式的形式上看,包含著一個矛盾。
一方面,作為資本的貨幣經過流通要帶來更多的貨幣,即產生剩余價值;另一方面,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交換必須是等價交換,交換的結果只能是價值形式上發生變化,不能引起價值量的變動。在流通過程中所出現的這種商品等價交換與價值發生增殖之間的矛盾,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資本總式矛盾的解決,關鍵在于闡明價值增值商品流通流域等價交換不等價交換既賤買又貴賣不產生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不能從流通中產生。但離開流通也不能產生剩余價值。這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價值增殖不會發生在貨幣(G)上,因為貨幣無論作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實現它所購買的商品的價值。價值增殖只能發生在資本流通過程中間的商品(W)上,但不能發生在商品的價值上,因為在流通中,商品價值只能發生形態變化,而不會自行增殖。因此,價值增殖一定發生在商品的使用價值上。貨幣所有者必須在市場上購買到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通過對它的使用能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即創造出剩余價值。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勞動力。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的關鍵,從而也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
資本總公式:G—W—G′二、勞動力的買和賣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體中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在任何社會都是生產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它才成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需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1)勞動者必須具有人身自由,掌握勞動力的所有權;
(2)勞動者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不占有生產資料。(一無所有)勞動力商品勞動力商品價值使用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含義: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是維持勞動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總和。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決定還包含一個歷史和道德的因素,這是不同于其它商品的重要特點勞動力的價值?有三個部分!一是維持工人的生存所需要的費用,二是維持工人家庭生存所需要的費用三是培訓工人的教育和訓練費用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它在被使用和被消費的過程中不僅能創造出勞動力商品本身的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它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在勞動力的買賣過程中,貨幣所有者和勞動力所有者作為具有平等權利的商品生產者進行等價交換;交易一旦完成貨幣所有者變成資本家,勞動力所有者成為雇傭工人,一個生產過程的統治者,一個被統治者就此產生。
“原來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隨于后。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象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第二節剩余價值的產生一、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資本主義生產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結合生產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使預付的資本價值發生增值20勞動過程:勞動者通過有目的的活動,運用勞動手段,作用于勞動對象,改變自然界物質的性質和形態,創造具有特定使用價值的產品的過程。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工人勞動屬于資本家,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勞動力的使用權)勞動產品歸資本家所有(生產要素所有權)價值形成過程具體勞動抽象勞動創造轉移使用價值舊價值形成價值勞動過程(1)一般商品生產的價值形成過程商品的生產過程價值增值過程
商品價值的形成過程工人勞動進入生產過程30元6小時生產資料80元具體勞動:抽象勞動:轉移生產資料價值50元,創造了新的使用價值6小時,創造新價值30元勞動力價值50元布10米30元輔料1套
20元例題價值80元23(2)資本價值增殖過程資本的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具體勞動使用價值轉移創造舊價值價值增殖過程抽象勞動再生產勞動力價值創造剩余價值24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價值增殖過程的秘密就在于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的使用上。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必要勞動時間,如果價值形成過程只達到這一點,即工人新生產的價值只等于勞動力的價值,那就只是單純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超過了這一點,從而生產出剩余價值,價值形成過程就轉化為價值增殖過程。25勞動時間價值形成定點工人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增殖剩余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
工人勞動進入價值增值過程30元6小時生產資料80元具體勞動:抽象勞動:轉移生產資料價值100元,創造了新的使用價值12小時,創造新價值60元勞動力價值50元布10米30元輔料1套
20元價值形成過程轉化為價值增殖過程商品價值160元=100+30+30例題價值160元27生產過程當作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是商品的生產過程;生產過程當作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則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只是價值增殖過程的手段,增殖才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資本總公式的矛盾解決了。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并沒有違背價值規律,而是價值規律的作用擴大到勞動力商品上的結果。有決定意義的是勞動力具有獨特的使用價值,即勞動力的使用所創造的價值大于勞動力本身的價值。28工人的勞動時間分兩部分:012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用以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剩余勞動時間:用以無償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29資本購買購買生產資料勞動力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onstantcapitalvariablecapital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30不變資本(C):是轉變為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這部分資本價值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發生量的變化,只是改變了它的物質形態。廠房機器設備用來購買廠房、機器設備、原料、輔助材料等生產資料的資本,通過具體勞動完成價值量轉移31可變資本(V):是轉變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沒有轉移到新產品上去,而是被工人用于購買生活資料而消費掉了,這部分資本的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由工人再生產出來的,并且生產出剩余價值。在生產過程中價值量發生了變化,實現了增殖。
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進一步揭露剩余價值的源泉。
表明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
為正確考察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32三、剩余價值率(一)商品價值的構成:w=c+v+m(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余價值)(二)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m′)公式:另一種形式是: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兩個公式表示的內容是一致的,第一個公式是以物化勞動表示剝削程度,即在工人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中,資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額:第二個公式以活勞動的形式表示剝削程度,即工人在一個勞動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產勞動力的價值。資本家要增加剩余價值量有兩個途徑:增加可變資本總量,以雇用更多的工人,擴大剝削范圍;提高剩余價值率,即從每個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34吉林省遼源煤礦在日偽時期“萬人坑”里,發現死難礦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張欠債工票,上面記載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資32.34元。據資料記載,當時工人每日產煤1.88噸,每噸煤市價22.65元,每噸煤生產費用(包括支付工資在內)14.90元。試計算:(1)資本家一個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價值?(2)剩余價值率為百分之多少?1、先求工人生產一噸煤可以為資本家帶來的剩余值量。∵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費用和剩余價值兩個部分構成的。即w=k+m,∴剩余價值量的計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價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1.88×30=437.10元。
2、m’=m/v=437.10元/32.24元=1,351.58%
答:
(1)資本家一個月從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為437.10;(2)剩余價值率是1,351.58%。361.貨幣是資本的最初表現形式,因此,貨幣本身就是資本。2.剩余價值不能在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產生。3.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剩余價值的源泉。4.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不變資本是價值增殖的必要條件,因此不變資本也是剩余價值的源泉。5.資本的本質是什么?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有何意義?課后作業辨析題問答題第三節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形式一、絕對剩余價值生產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方法概括起來有兩種基本方法: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勞動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余價值,是絕對剩余價值,這種生產方法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依靠絕對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提高工人勞動強度的方法實際上和延長工作日是一樣的,產生的剩余價值仍然是絕對剩余價值。工作日(小時)048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m'
=4小時6小時100%=0484102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m'
==4小時4小時150%工作日的最低限度:必須在必要勞動時間以上工作日的最高限度:受兩個因素決定1、生理因素;2、社會道德因素
工作日的實際長度:還取決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和斗爭減少勞動時間!把工作日的減少寫進法律!工人爭取縮減工作日的斗爭歷程資產階級議會在1847年6月8日通過了10小時工作日法案1886年5月1日美國工人爭取8小時工作日運動18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為紀念美國工人的罷工斗爭,通過將5月1日作為“國際勞動節”的決議工作日(小時))048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m'
=4小時4小時=100%048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m'
=6小時2小時=300%2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43超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個別資本家由于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使自己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個別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是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其結果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44企業勞動時間(小時)產品數量(雙)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剩余價值(v+m)單位商品價值量社會價值一般企業8216元8元12元24元個別企業8432元8元10元40元4×12-4×10=8元(超額剩余價值)45(1)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是工人的剩余勞動,此時工人的勞動強度更高,是加強的勞動。(2)個別資本家使用先進技術,最先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個別先進技術的逐漸普及超額剩余價值消失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力價值降低
整個資本家階級獲得相對剩余價值
(3)超額剩余價值是個別資本家獲得的,而且是暫時的。
(4)進一步暴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對抗性矛盾:生產力提高反而加重了勞動者的被剝削程度。(工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絕對提高,貧富差距增加,)超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的關系形成相對剩余價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降低勞動力價值降低生活資料價值提高生產生活資料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相對剩余價值的形成過程47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相互關系(一)聯系:1、方法一致。都是延長剩余勞動時間2、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二)區別:1、物質技術基礎不同——科技水平要求不同2、發展階段的作用不同——資本主義發展初期以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為主,中后期以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為主(兩種方法并非絕對分開,現代外企的加班)48三、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一)剩余價值規律的含義資本主義生產目的和動機:獲取剩余價值實現目的的手段:不斷擴大和加重對雇用工人的剝削(只有創造剩余價值的生產才是有意義的,生產的本義)(二)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
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
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及其歷史趨勢49勞動力商品價值使用價值勞動力價格工資第四節資本主義工資一、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50(一)工人勞動力價值是資本家以工資的形式支付的
pm——不變資本G—W·····P·····W'——G'
A├┉┉┉┉┉┉|┉┉┉┉┉┉┉┤
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
可變資本(工資)(工資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等價交換)
(二)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勞動不能成為商品)勞動力是勞動能力,可以作為商品出賣;勞動是勞動力的使用,是一個過程,不能成為商品。原因在于:1、勞動的價值量無法計算: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是勞動
2、勞動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不能作為商品出賣3、把勞動作為商品不是違反價值規律就是違背剩余價值規律
(三)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它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是由于工資的特點及其支付形式產生的。工人的勞動力存在于活的人體中看不到。人們只看到一定時間的勞動貨幣充當支付手段,在人們勞動以后才進行支付工資形式的實際運動似乎企業支付給工人的是勞動價格勞動對工人來說是謀生的手段52計時工資計時工資是按照工人的勞動時間而支付的工資(如日工資、周工資、月工資等)計件工資計件工資是按照勞動成果數量而支付的工資(計件工資更有利于降低工資成本,刺激工人提高勞動生產率,工資與工人勞動的數量、質量掛鉤,成為刺激工人勞動的重要手段)二、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53三、資本主義工資數量的變動趨勢名義工資實際工資名義工資是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的貨幣數量,也稱貨幣工資。實際工資是指工人用貨幣工資實際購買到的生活資料和服務的數量。(不能確切反映工人的實際收益和實際生活狀況)實際工資和名義工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生活資料與服務的價格和工人負擔的賦稅不變的情況下,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成正比。資本主義工資變動趨勢的特征(一)名義工資一般呈增加趨勢。(二)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實際工資有時降低有時提高。相對工資相對工資是指工人新創造的價值(v+m)中,工人工資所占的份額。(即使在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不變甚至有所增長的情況下,只要工資的增長速度趕不上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增長速度,相對工資仍然是下降的)四、工資的國民差異工資是勞動力價值和價格的轉化形式,通常,勞動力在部門和地域之間的自由流動和轉移,會推動同工同酬原則的實現,相同勞動力獲得大體相同的勞動力價值,其工資報酬水平大體相同。工資出現國民差異的原因第一,勞動生產率的國際性差異第二,勞資力量對比的國際性差異第三,壟斷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下落后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第五節當代資本主義生產新變化一、生產社會化的發展生產社會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規模的個體生產,轉變為集中的、由社會分工聯系起來的大規模社會生產過程,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表現。其發展趨勢:生產力越發展,社會分工越細致越深化,協作的范圍越寬廣,生產就越來越具有社會化性質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主要表現P123新科技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主要表現第二次科技革命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出讓土地合同樣本
- 制氧公司轉讓合同標準文本
- 兩兄弟建房合同標準文本
- 出租冰柜合同標準文本
- 公寓合建開發合同樣本
- 個人供應材料合同范例
- 出售管道毛料合同標準文本
- 專門寫合同標準文本網
- 沖壓模具合同標準文本
- 兒童托管協議合同標準文本
- 2023年鄭州軌道工程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2024北京理工大附中高一(下)期中英語試題及答案
- 耳部帶狀皰疹護理查房
- 成語故事-聞雞起舞-課件
- 杭州市市屬事業單位招聘真題2024
- 2025-2031年中國低空經濟物流行業發展全景監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車輛駕駛員安全培訓課件
- 2025年心理b證筆試試題及答案
- 玩具的創業計劃書
- 第7課 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 正規辯論賽的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