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國貿理論02 緒論與第一章_第1頁
鐘 國貿理論02 緒論與第一章_第2頁
鐘 國貿理論02 緒論與第一章_第3頁
鐘 國貿理論02 緒論與第一章_第4頁
鐘 國貿理論02 緒論與第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掌握:

什么是國際貿易?幾個最常見的國際貿易術語。了解:

國際貿易是如何分類的?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比較有何區別?

緒論教學目標

2/5/20231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冉宗榮緒論

第二節國際貿易的分類第三節國際貿易的特點第五節

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基本概念第四節國際貿易的作用第一節國際貿易的研究對象第一節國際貿易的研究對象

一、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二、國際貿易的研究對象(一)

國際貿易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Trade)亦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

一、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二)對外貿易一、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對外貿易(ForeignTrade)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商品、勞務交換活動,是構成一國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該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關系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都是越過國界所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在這一點上兩者是一致的,但它們之間也有明顯的區別。從國際范圍來看這種貨物和服務的交換活動,就稱為國際貿易或世界貿易;當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看這種交換活動,就是該國的對外貿易。因此,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一、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二、國際貿易的研究對象

國際貿易的研究對象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階段以來的國際商品流通的一般規律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

對外貿易政策和措施國際貿易的重大現實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和學說

12345第二節國際貿易的分類

一、按商品形式劃分三、按貿易參加國數量劃分二、按貨物移動方向劃分四、按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劃分五、按照貿易方式劃分七、按貿易過程中是否使用單證等商業文件劃分六、按對外貿易政策不同劃分一、按商品形式劃分按商品形式劃分無形貿易(IntangibleGoodsTrade)2有形貿易(TangibleGoodsTrade)1無形貿易是指非實物形態的勞務和技術的進出口,包括由于商品的進出口而發生的一切從屬費用的收支,如運輸費、保險費、銀行費用、商品加工費、裝卸費、修理費等。

有形貿易是指有形的、實物形態的、可以看見的貨物的貿易。二、按貨物移動方向劃分按貨物移動方向劃分出口貿易(ExportTrade)1進口貿易(ImportTrade)

2過境貿易(TransitTrade)

3出口貿易是指將本國的商品和服務向國外輸出。

過境貿易是指它國(地區)的出口商品途經本國(地區)再運往另一國(地區)的貿易活動。進口貿易是指將外國的商品和服務輸入本國。三、按貿易參加國數量劃分按貿易參加國的數量劃分雙邊貿易(BilateralTrade)1多邊貿易(MultilateralTrade)2雙邊貿易是指兩國之間通過協議在雙邊結算的基礎上進行的貿易。這種貿易雙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從另一方的進口。這種貿易,多實行于外匯管制的國家。另外,雙邊貿易也泛指兩國間的貿易往來。

多邊貿易也稱多角貿易,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通過協議在多邊結算的基礎上進行互有買賣的貿易。通過吸收第三國或更多的國家參加協議,建立多邊貿易關系,可以使參加國之間的收支互相沖銷,彼此都能達到進出口平衡。四、按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劃分按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劃分直接貿易(DirectTrade)1間接貿易(IndirectTrade)2轉口貿易(EntrecoteTrade)3轉口貿易是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的貿易,對第三國來說,則是轉口貿易。直接貿易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直接進行商品買賣的行為。其中生產國是直接出口,消費國是直接進口。間接貿易是指商品生產國通過第三國同商品消費國進行商品買賣的行為。其中生產國是間接出口,消費國是間接進口。五、按照貿易方式劃分按照貿易方式劃分寄售貿易

技術貿易

協定貿易

補償貿易

租賃貿易

易貨貿易

協定貿易(AgreementTrade)是指以貿易協定和支付協定為依據而進行的貿易。

易貨貿易(BarterTrade)是指兩國間不使用貨幣的商品交換,是由一國(地區)以一種或多種貨物,按一定計價方法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交換貨物。六、按對外貿易政策不同劃分

按對外貿易政策的不同劃分自由貿易(FreeTrade)1保護貿易(ProtectiveTrade)2自由貿易是指國家對進出口貿易活動不加干預和限制,商品可自由輸入和輸出,并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保護貿易是指國家運用權利,通過高額關稅進口許可證、外匯管制等限制進口措施,來保護本國市場,防止外國商品競爭,同時對本國的出口商品給予津貼和優惠待遇,鼓勵出口。七、按貿易過程中是否使用單證等商業文件劃分有證貿易(DocumentaryTrade)1無證貿易(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2按貿易過程中是否使用單證等商業文件劃分有證貿易是指在國際貿易中,通過單證等商業文件的交換,進行結算支付的一種貿易方式。無證貿易又叫無紙貿易,即電子數據交換。這是一種將貿易、運輸、保險、海關等行業信息,通過電子信息系統實現各有關部門間的數據交換,利用計算機按國際統一規定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第三節國際貿易的特點一、貿易范圍的區別

二、貿易環境和制度的區別三、貿易過程的區別四、貿易風險的區別

國內貿易是在國內進行商品交換的,而國際貿易則是超越了國境的范圍,在世界范圍交換。一、貿易范圍的區別

國內貿易面對的是相對穩定的比較熟悉的國內經濟環境,包括本國的經濟制度、經濟政策、市場規模、消費水平和基礎設施等,相對于本國單一的經濟環境,國際貿易所面對的則是立體的經濟環境,比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二、貿易環境和制度的區別

由于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在貿易環境和制度上的區別,在交易過程中,涉及語言文字、貨幣制度、法規管理、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商業慣例等方面的差異,比起國內貿易來要復雜得多。三、貿易過程的區別

四、貿易風險的區別貿易風險的區別價格風險政治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運輸風險第四節國際貿易的作用

二、對外貿易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作用

一、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一、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4.對外貿易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和外匯收入,為國家積累資金。

5.對外貿易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1.對外貿易有利于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和資源的有效配置。2.對外貿易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3.對外貿易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二、對外貿易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作用對外貿易促進了國際分工,加速了經濟一體化進程。1對外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2對外貿易是國際政治經濟斗爭中的重要手段。3對外貿易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作用第五節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基本概念

一、對外貿易值與對外貿易量

三、貿易差額與國際收支

二、總貿易與專門貿易四、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五、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六、對外貿易系數七、貿易條件

(一)對外貿易值對外貿易值是以貨幣表示的一國對外貿易金額的大小,又稱對外貿易額。把世界上一定時期所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總額或出口總額按同一種貨幣單位換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國際貿易額(ValueofInternationalTrade)——世界進口(貿易)總額或世界出口(貿易)總額。一、對外貿易值與對外貿易量(二)對外貿易值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剔除價格變動對對外貿易額的影響,用一定年份為基期計算的進口總額或出口總額,得到相當于按不變價格計算的進口或出口額,就叫對外貿易量。一、對外貿易值與對外貿易量(一)總貿易(GeneralTrade)總貿易是指以國境為標準劃分的進出口貿易。二、總貿易與專門貿易

(二)專門貿易(SpecialTrade)

小知識:只有從外國進入關境的商品以及從保稅倉庫存提出進入關境的商品才列為專門進口。當外國商品進入國境后,暫時存放在保稅倉庫,未進入關境,不列為專門進口。從國內運出關境的本國產品以及進口后經加工又運出關境的商口,則列為專門出口。(一)貿易差額(BalanceofTrade)貿易差額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

三、貿易差額與國際收支

三、貿易差額與國際收支

(二)國際收支(BalanceofPayment)

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對外國的全部經濟交易所引起的收支總額對比。

(1)收入大于支出就叫國際收支順差(黑字);(2)支出大于收入,叫國際逆差(赤字);(3)收支相等叫國際收支平衡。

(一)對外貿易商品結構(ForeignTradebyCommodities)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貿易之比,以份額表示。

四、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InternationalTradebyCommodities)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即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之比。四、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一)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ForeignTradebyRegion)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構成,即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貿易額與整個世界出口貿易額比例。

五、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TradebyRegion)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國際貿易地區分布,它表明世界各國或各個國家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地位。

五、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系數(RatioDependenceForeignTrade),指一國貨物與服務進出口額與其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之比。六、對外貿易系數

2004年對外貿易額11547億美元,2004年GDP13.6515萬億元人民幣。要求:計算我國2004年對外貿易系數。例題

貿易條件(TermsofTrade),又稱交換比價或貿易比價,即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比率,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換回多少進口商品。它是用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來計算的。七、貿易條件貿易條件=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100%計算公式本章共5節。第一節講國際貿易研究對象,是本學科的邏輯起點。第二節講國際貿易分類,關鍵是掌握分類的標準。第三節講國際貿易作用,是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問題。第四節講國家貿易特點,它是與國內貿易相比較的特點。第五節講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基本概念,是本學科的幾塊基石。

探究性總結知識結構

掌握:1、國際貿易產生的條件是什么?2、資本主義各個歷史階段國際貿易發展及其特點是什么?了解:1、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國際貿易的一般形態是怎樣的?2、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歷史過程是怎的?

教學目標

第一章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一、社會分工是國際貿易產生的重要前提

二、剩余產品的交換和國家的出現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

社會分工是國際貿易的前提,沒有分工就沒有交換,也就沒有國際貿易。

一、社會分工是國際貿易產生的重要前提

原始社會末期人類歷史的三次社會大分工第一次分工

畜牧業與農業的分工

第二次分工

手工業與農業的分工

第三次分工

商業與農業的分工

早期的國際貿易,其交換對象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產品,另一類是手工產品。由于各地或各國的自然條件不同,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土壤,就可能有不同的自然產品。人們需要互通有無,這就產生了不同產品的國際交換。同樣,不同的自然條件也往往產生不同的具體勞動形式,生產出不同的勞動產品,由此,也產生了國際交換。二、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必須具備

有剩余產品可以作為商品進行交換商品交換要在各自為政的社會實體之間進行

第二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前的國際貿易一、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

二、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奴隸社會國際貿易的發展是與暴力掠奪、海上搶劫、販賣奴隸聯系在一起的。一、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

封建社會是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生產處于次要地位,因而商品的流通很不發達,國際貿易在當時的社會經濟中不占重要地位,貿易的范圍和商品品種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貿易活動也不經常。因此,嚴格地說,資本主義以前的國際貿易沒有獲得廣泛的發展,也不具有了世界性。二、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第三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國際貿易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的國際貿易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國際貿易三、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國際貿易四、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的國際貿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國際貿易的特點

(1)對外貿易和軍事冒險相結合,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2)對外貿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行原始資本積累。(3)對外貿易還沒有形成真正全球性的國際貿易。

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國際貿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國際貿易

(一)工業革命對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離不開對外貿易,并賦予對外貿易真正的國際貿易的含義,使國際貿易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國際貿易

(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國際貿易的特點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國際貿易的特點

1.國際貿易額有了空前的增長

2.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了變化

3.國際貿易被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壟斷

三、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國際貿易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40年代三、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國際貿易

(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對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電和電動機的發明及其應用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水平,加快了電力工業、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化學工業、冶金制造工業等重工業的發展,使得工業國家的重工業的比重逐漸增加,并取代輕工業而居主導地位。

三、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國際貿易(二)資本主義壟斷時期國際貿易的特點

從貿易規模上看,貿易量雖有增長,但增長速度較自由競爭時期相對下降了。從商品結構上看,由于機器制造業、鐵路業和造船業的發展,使礦業原料加工業制成品的比重增加。從國際貿易的地理分布來看,隨著美洲和其他大陸的貿易比重的上升,歐洲的比重下降,壟斷勢力加劇競爭,國際貿易受到打擊。

四、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四、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戰后發生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人工合成新材料、空間技術和遺傳工程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革命。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帶動了一系列新型工業部門的建立,從而使世界的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次科技革命所釋放的巨大能量,突破了民族和國家的疆界,使生產力進一步國際化。戰后整個世界致力于開發科學技術、革新交通工具、擴大資本的輸出入、調整國民經濟和產業結構、發展跨國性企業和提高生活水平。四、當代國際貿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