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olaris操作系統提綱簡介用戶及用戶組管理系統的啟動和關閉設備、文件管理系統常用命令一、簡介*Unix歷史肯·湯普森(KenThompson)在1969年最初以PDP-7匯編語言編寫Unix操作系統。丹尼斯·里奇(DennisRitchie)與1970年發明了C語言。1973年,DenisRitchie和KenThompson用C語言重新編寫了Unix。ACM于1983年10月舉行的年會上向湯普森和里奇頒發圖靈獎。一、簡介一、簡介*Unix背后的公司UNIX的版本多,包括Solaris、HPUNIX、IBMAIX、BSDUNIX、AT&TUNIXSYSTEM等,但75%的重要部分是一樣的。Unix背后的公司主要有:Redhat,Novell,Canonical,IBM,Intel…---LinuxOracle/Sun---SolarisIBM---AIXHP---HP-UX一、簡介*POSIX標準不同的Unix導致混亂:為一種Unix編寫的軟件不能在其他Unix上運行。為了解決該問題,IEEE制定了POSIX標準,只要按照該標準編寫程序,那么所有按照該標準編寫的軟件都能運行在符合該標準的Unix平臺上。一、簡介*POSIX標準POSIX1003.1----C語言的系統調用接口。它與1988年被采納,并從那以后多次進行修改。包括實時擴展集(1003.1b)和線程(1003.1c)。POSIX1003.2----shell、實用程序和用戶接口。其他*Unix與Shell硬件UnixShell及工具程序用戶Posix1003.1Posix1003.2一、簡介一、簡介*Unix與ShellUnix是操作系統的核心(kernel),但通常談到Unix也包括shell和實用工具。Unix不包括圖形系統(XWindow)及桌面環境(GNOME、KDE、CDE...)。Shell是包圍在Unix外的一層。一、簡介*Unix、C、ShellUnix、C、Shell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深入認識Unix操作系統必須要認識C程序設計語言和Shell;要認識C程序設計語言和Shell也必須基于Unix操作系統來認識。一、簡介*Solaris操作系統Sun的操作系統最初叫sunOS,由于SunMicrosystem的創始人之一,Billjoy來自U.C.Berkeley,因此SunOS主要是基于BSDUnix版本。SUNOS5.0開始,SUN的操作系統開發開始轉向systemVRelease4,并且有了新的名字叫做Solaris2.0;solaris2.6以后,SUN刪除了版本號中的2;SUNOS5.10就叫做Solaris10.Solaris的早期版本后來又被重新命名為solaris1.0,所以SUNOS這個詞被用做專指Solaris操作系統的內核,因此Solaris被認為是由SUNOS,圖形化的桌面計算環境,以及它網絡增強部分組成。操作系統的版本:Solaris1.x(sunos4.1.x),solaris2.x(sunos5.x),solaris7,solaris8一、簡介*Solaris支持系統架構支持的系統架構Solaris支持多種系統架構:SPARC,x86,x64.x64即AMD64及EMT64處理器。硬件體系
PrimePowerM200/M400/M600/M800/M850/M1000/M2000/U4500/GP7000/GP7000F系列SUN服務器體系結構硬件(Hardware)-->solaris系統內核(kernel)-->指令shell-->應用軟件(Appliations)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一個系統管理的最基本的操作是為一個用戶添加帳號。一個用戶帳號至少應該包括以下信息:?Username.用戶用它來進行系統登錄?password.一組秘密的字符串,在用戶進行系統登錄時,必須輸入口令。?User’shome-directory用戶登錄后的當前目錄。?User‘’sinitializationfiles-一些shellscript文件,當用戶簦錄后,用來設置用戶的工作環境在設置用戶帳號時,也可以把用戶加到一個預先定義的用戶組里。通過使用用戶組,可以建立文件或者一些目錄,使得這些文件或者目錄只能由同一組用戶訪問。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Username-也叫做loginname(登錄名)設置用戶名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在系統中必須是唯一的;含有2-8個字母數字組成的混合串。注意:第一個字符必須是字母,而且至少有一個字符必須是小寫字母;不包括下劃線和空格。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UserIDNumber在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和一個用戶標始(UserIdentification:UID)數字相聯系。UID在系統中標識了用戶。在系統中,它被用來標識文件和目錄的所有者。UID必須是一個小于或等于60000的數字。下面將給出一些系統保留的UIDS0-99,主要分配給一些系統帳號,如:root,deamon,sys,bin等。100-60000,這些UIDs主要是給一般用戶的。6001,nobody,沒有被鑒別的用戶。6002,noaccess,這個主要是為了和以前版本的solaris2.x兼容。一般而言,root的UID為0;daemon的UID為1;bin的UID為2;sys的UID為3;adm的UID為4;uucp的UID為9。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Password(口令)用戶名是公開的,而口令則是秘密的,只能由用戶自己知道。每個用戶都應該指定一個口令。口令可由6-8個字母或數字組成。最好是數字大小寫字母混合,這樣的口令不容易被破解。系統管理員可以在創建用戶時為該用戶設置口令,或者讓用戶在第一次登錄時自己設置口令。注意:不要使用以下字符串作為口令:用戶姓名、用戶背景、家庭成員名字、寵物名字;電話號碼、社會保險號、駕駛證號碼;字典上的詞以及和個人興趣有關的字符串。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HomeDirectory用戶主目錄homedirectory是文件系統的一部分。它被分配給用戶,用于存放用戶的一些私有文件。*用戶的工作環境主要是一些環境變量,如PATH等等。對于B-Shell,環境變量的初始化主要通過.profilescript文件來初始化,對于C-Shell,主要通過.cshrc和.loginscript來進行初始化。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在c-shell中,環境變量用如下方法來設置:
setenv環境變量名value對于B-shell環境變量名=value;export環境變量名;看環境變量及其值,可以用set或者env命令來看。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GROUP(組)group就是一些用戶的集合。在這個集合內的用戶可以共享某些文件、目錄或者其他系統資源。每個組必須包括:組名、組標識GID(group
indentification)、一系列屬于該組的用戶名。GID在系統的內部標識一個組。一個用戶一般可以可以加入兩種類型的組:primarygroup-用戶必須選一個組作為其secondarygroup-除了主要組外,用戶所加入的其他組都稱為secondarygroup.一般而言,用戶最多可以加入16個secondarygroup.Groups顯示了用戶所在的組。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etc/passwd保存了系統所有的用戶信息文件,格式為username:x:uid:gid:comment:homedir:loginshell其中username表示用戶的登錄名,必須唯一;x表示用戶口令;uid表示用戶的標識號,必須唯一;gid表示用戶組的標識號;comment表示有關用戶的一些注冊信息,可以省略;homedir表示用戶登錄的主目錄;loginshell表示用戶登錄時使用的shell程序,也可以是其它命令。如:gb:x:1010:10:GoldenBrainCourse:/export/home/gb:/bin/csh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用戶口令/etc/shadow保存了加密后的用戶口令以及有關口令管理的信息,格式為:username:password:lastchg:min:max:warn:inactive:expireusername表示用戶的登錄名;password是加密后的用戶口令;lastchg是用戶最后一次修改口令的日期;min表示用戶可以改變口令的最小天數;max表示用戶兩次改變口令之間的最大天數,在到達這個界限之前用戶必須改變口令;warn表示口令到期前幾天開始對用戶進行警告;inactive表示用戶最多可以連續幾天不登錄;expire表示用戶口令到期的確切日期。例如:test:vJ0Gks5vMJa6Y:10319::10:3:1:10319: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用戶組信息/etc/group保存了用戶組的信息,格式為:grouname:password:gid:user-list其中groupname為用戶組名,password為用戶組的口令;gid為用戶組標識,user-list為該組的用戶。例如:hpn::101:bxgu,awang,zwfu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在solaris2.5-2.6中,增加用戶、修改用戶、增加組、修改組等都可以用admintool來進行配置和管理。passwd-lusername;封鎖用戶的帳號passwd-dusername;解除用戶帳號的封鎖,這時用戶username的口令為空;logins-p;顯示沒有口令的用戶;logins-xusername;顯示用戶username擴展的登錄信息;logins-lusername;顯示用戶的登錄狀態。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chgrpGIDfilename;chownUIDfilename;如何登記失敗的登錄記錄:touch/var/adm/loginlog;chmod600/var/adm/loginlog;chgrpsys/var/adm/loginlog;在/var/adm/loginlog中記錄了所有的失敗登記記錄。二、用戶及用戶組管理怎樣記錄誰使用了su命令:編輯/etc/default/su
添加SULOG:/var/adm/sulog
如果沒有/var/adm/sulog,創建它。怎樣顯示有人使用了su:編輯/etc/default/su添加CONSOLE=/dev/console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系統的啟動分為三個階段:系統加電后首先進入PROM啟動過程,由PROM運行自檢程序并裝載啟動塊程序(Bootblk);然后進入系統核心啟動過程,由啟動塊程序加載UNIX內核;最后進入/sbin/init啟動過程,按照/etc/inittab文件中定義的選項加載文件系統和啟動系統程序。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FPROMMonitor進入PROM狀態:按stop-A鍵,進入OK環境banner:顯示系統信息,包括機型、PROM版本號、內存、序列號、以太網地址和HostID。boot[device-name][-option]:啟動系統[device-name]:表示啟動設備名(如cdrom表示光盤,sd(0,0,0)表示某個硬盤)[option]:a——交互式啟動,r——執行重新配置啟動,s——系統啟動后進入單用戶狀態,v——顯示詳細的startup信息,w——使文件系統可寫例如:okbootokbootsd(0,3,0)okboot–sokboot–aokboot–r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printenv:顯示系統的PROM環境變量setenv:修改系統的PROM環境變量reset:確認修改值,重新啟動系統help:顯示help信息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UNIX系統運行的級別0進入PROM監控狀態,相當于關閉系統5關閉系統,如果可能的話自動關閉電源6關閉系統并重新啟動,進入3級多用戶系統1進入單用戶狀態,加載多用戶狀態所需要的文件,其他用戶不能登錄,用于系統管理S,s進入單用戶狀態,不加載多用戶狀態所需要的文件,其他用戶不能登錄2進入多用戶狀態,資源不能通過網絡共享3進入多用戶狀態,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共享,是正常情況下的多用戶狀態。4一種多用戶狀態,通常不用Q,q使init程序重新執行/etc/inittab)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檢查當前系統運行的級別who–r改變當前系統運行的級別init[0123456QqSs],參數必須指定。例如:init0(退出系統)inits(進入單用戶狀態)init6(reboot系統,進入多用戶狀態)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關閉系統(shutdown和halt)shutdown[-y][-gseconds][-irun-level][message]-y:非交互式關閉,指定該選項后shutdown在執行過程中不再詢問管理員.-g:指定多少秒以后系統關閉,在此期間系統每隔30秒向用戶發出一次系統將要關閉的通知。缺省時間為60秒.-i:系統關閉后進入的運行狀態,缺省值為S(單用戶).message:向用戶發出的警告信息.halt[-lnqy]正常情況下halt執行sync命令刷新磁盤,終止所有進程;然后關閉系統(進入PROM監控狀態)。-n:不執行sync命令-q:快速halt,強行關閉系統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重新啟動系統(reboot)reboot首先執行sync命令,然后重新加載系統。相關的文件和目錄/etc/inittab由init進程運行時使用,告訴init進程對每個運行級別應啟動的進程和應執行的動作。
inittab的格式為:id:rstate:action:processid是inittab中每一項的唯一標識;rstate表示運行級別需要運行該項,可以包括多個運行級別;如果rstate為空,則表示所有運行級別都要運行該項;action表示如何執行后邊的進程(或程序)。process表示該項所要運行的shell命令。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action表示如何執行后邊的進程(或程序)。action有以下選項:respawn:如果該進程不存在,也就是說該進程沒有被激活,那么激活該進程,不必等待該進程結束,繼續搜索inittab中的其它項;如果存在該進程,那么不做任何事情,繼續搜索inittab中的其它項;wait:啟動該進程并等待它結束;powerfail:僅當init接收到斷電信號(SIGPWR)時才執行該進程;sysinit:在init訪問控制臺之前啟動該進程,init等待該進程結束后再搜索其它項。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sbin/rc*rcS:啟動時系統要安裝的文件系統,一般是根目錄和/usr目錄rc0:卸下所有文件系統,系統關閉時運行rc1:運行shutdown,進入單用戶狀態rc2:啟動本地文件系統(不可共享)rc3:啟動rfs(遠程文件系統),nfs(可共享的網絡文件系統)rc5:關閉系統rc6:同rc5三、系統的啟動和關閉目錄rcS.d,rc0.d,rc1.d,rc2.d,rc3.d,init.d等。說明在系統進入或退出相應級別時所要做的動作。其中S*是指系統進入相應級別時所要做的動作,K*是指系統退出相應級別時所要做的動作。序號的大小表示啟動或停止的先后。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UNIX系統中,每個外圍設備有一個或多個設備文件UNIX通過對設備文件的輸入輸出操作來和外圍設備通信。例如,每個終端都有一個自己的設備文件,操作系統將輸出定向到它的設備文件來顯示數據,將輸入定向到該設備文件來接受用戶的鼠標和鍵盤輸入。設備文件是一個特殊的文件。注意:&設備文件不保存數據,而是通過設備名來標識設備的硬件地址和設備的類型。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設備文件有兩種:邏輯設備文件-邏輯設備文件存放在/dev目錄下;物理設備文件-物理設備文件存放在/devices下。設備文件可以分為兩類:塊設備(BlockDevices)-設備文件通過系統的緩沖區傳輸數據,增加了數據傳輸的速度。存儲設備可以作為塊設備訪問,這些設備包括磁帶驅動器,硬盤、軟盤和光驅。字符設備(CharacterDevices)-字符設備每次傳輸一個字符的設備。它們不使用系統的輸入/輸出緩沖區。終端、打印機以及存儲設備都可以作為字符設備訪問。字符設備也稱作原始設備(rawdevices)。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有些設備(例如存儲設備)既可以作為字符設備也可以作為塊設備訪問。這些設備有兩個設備文件,一個是字符設備文件,一個是塊設備文件。磁帶設備是典型的具有兩種訪問方式的設備,當用戶將磁帶作為一個文件系統來訪問時使用它的塊設備文件,例如使用裝有系統的磁帶啟動系統;當用戶將磁帶作為一個流(stream)來訪問時使用它的字符設備文件,例如使用磁帶進行系統的備份和恢復。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典型的設備文件硬盤:/dev/dsk,/dev/rdsk磁帶:/dev/rmt,光驅:/dev/eeprom軟盤:/dev/fd0,/dev/rfd0串行口設備:/dev/term;仿真終端:/dev/pts;串行口設備:/dev/ttya,/dev/ttyb。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硬盤、磁帶、光驅和軟盤都是存儲設備,使用之前需要進行安裝(mount),安裝之后這些存儲設備對應于文件系統中的一些目錄,用戶通過訪問這些目錄來訪問存儲設備。其中硬盤一般在系統啟動時自動安裝;磁帶在使用時直接訪問其設備,因此不需要安裝;光驅和軟盤在用戶插入盤片后自動安裝。仿真終端由系統自動分配。除了圖形終端,Sun工作站一般還有兩個串行口可以連接字符終端。用戶可以使用admintool對象字符終端進行配置,增加新的終端設備。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磁盤設備磁盤設備的物理名以“/devices/sbus@1,f8000000/esp@0,800000/sd@3,0:a”為例:sbus@1,f8000000表示SBUS控制器號esp@0,800000表示SCSI適配器號sd@3,0:a表示磁盤設備的目標號、磁盤號和分區號。磁盤設備的邏輯名:/dev/[r]dsk/cwtxdysz。w表示設備的控制器號;x表示設備的目標號;y表示磁盤號;z表示磁盤分區號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管理查看磁盤空間的使用情況/usr/bin/du[-adkr][-s|-o][file...-a:Allfilesanddirectories,不僅顯示每個目錄占用的空間,還要列出目錄中每個文件的大小。缺省情況下只列出每個目錄的大小;-d:du命令不跨越文件系統邊界。例如“du-d/”只報告root分區的使用情況。缺省情況下會跨越文件系統;-k:Kbytes,表示輸出結果以K字節為單位。缺省情況下以block(512字節)為單位;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管理/usr/bin/du[-adkr][-s|-o][file...(續前)-r:報告哪些目錄和文件不能打開,也就是說哪些目錄和文件不能統計。缺省情況下不報告該信息;-s:Summary,只顯示總的空間。缺省情況下會列出所有文件和目錄占用的空間;-o:禁止將子目錄的使用空間加到其父目錄的使用空間中。缺省情況下列出的是該目錄下所有的文件和目錄。如果指定了“-s”選項,該選項失效。file:要查看的文件名或目錄名。如果不指定目錄名則查看當前目錄。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管理顯示磁盤的剩余空間/usr/bin/df[-FFSType][-abegklntV][-oFSType-specific_options][directory|block_device|resource...]-FFSType:指定文件系統類型。當文件系統沒有安裝而且沒有在/etc/vfstab中定義時需要指定;-a:報告所有文件系統,包括在/etc/mnttab中定義了“ignore”選項的文件系統;-b:以K字節為單位報告每個文件系統的剩余空間;-e:只報告每個文件系統還可創建的文件數;-g:打印完整的“statvfs(2)”結構。該選項只用于已經安裝的文件系統。該選項不能和“-o”選項合用,而且使“-b”,“-e”,“-k”,“-n”,“-P”和“-t”選項失效;-k:以K字節為單位打印輸出結果。輸出結果包括文件系統名,文件系統分配的總空間,已經使用的空間,剩余空間,以及已使用空間占總可用空間的百分比。該選項使“-b”,“-e”,“-n”和“-t”選項失效;-l:只報告本地文件系統的使用情況。該選項只用于已經安裝的文件系統,不能和“-o”選項合用;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管理-n:只打印文件系統的類型。該選項只用于已經安裝的文件系統,不能和“-o”選項合用;-t:除了報告文件系統剩余空間及文件數外,打印文件系統總的空間和文件數。該選項使“-b”,“-e”和“-n”選項失效;-V:顯示df命令具體針對每個文件系統使用的df命令和選項,這些命令并不真正執行;-oFSType-specific_options:指定和文件系統類型有關的選項;directory:目錄名。df命令將報告包含該目錄的文件系統使用情況;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管理block_device:塊設備的設備名,例如/dev/dsk/c1d0s7。該設備的文件系統可以沒有安裝;例如:
df
/(/dev/dsk/c0t0d0s0):34696blocks15850files/usr(/dev/dsk/c0t0d0s6):160106blocks70342files/proc(/proc):0blocks910files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管理查看用戶使用磁盤空間的情況
quot[-af][文件系統]a:所有的文件系統(已安裝的)f:用戶所用的空間數和文件數例如:quot–af/dev/rdsk/c0t0d0s7(/export/home):2557732660irgroup2447759897orbgroup2177165898idlgroup1012861142root758421249corba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的加載和卸載加載:mountmount目錄名用于安裝vfstab中已經定義的文件系統,例如:mount/home1mount設備名目錄名用于安裝vfstab中沒有定義的文件系統,例如:mount/dev/dsk/c0t1d0s0/home1命令中的目錄必須已經創建。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的加載和卸載卸載:umount
umount目錄名用于卸載vfstab中已經定義的文件系統,例如:#umount/home1
umount設備名用于卸載vfstab中沒有定義的文件系統,例如:#umount/dev/dsk/c0t1d0s0卸載文件系統時該文件系統必須沒有被使用。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的加載和卸載顯示已安裝的文件系統:mount#mount/on/dev/dsk/c0t0d0s0read/write/setuidonSunSep611:28:171998/usron/dev/dsk/c0t0d0s6read/write/setuidonSunSep611:28:171998/procon/procread/write/setuidonSunSep611:28:171998/dev/fdonfdread/write/setuidonSunSep611:28:171998/varon/dev/dsk/c0t0d0s4read/write/setuidonSunSep611:28:171998/export/homeon/dev/dsk/c0t0d0s7setuid/read/write/quotaonSunSep611:28:181998/opton/dev/dsk/c0t0d0s5setuid/read/writeonSunSep611:28:181998/usr/openwinon/dev/dsk/c0t0d0s3setuid/read/writeonSunSep611:28:181998/tmponswapread/writeonSunSep611:28:181998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的加載和卸載文件系統安裝的目錄;關鍵詞on;文件系統邏輯設備名;文件系統安裝的屬性,例如讀、寫和檢查“quota”;關鍵詞on;文件系統安裝的日期和時間。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的加載和卸載安裝所有的文件系統:mountall
mountall命令將/etc/vfstab中所有定義為啟動時安裝的文件系統全部安裝到系統中。/etc/vfstab文件通常系統在啟動時自動安裝文件系統,在關閉時自動卸載文件系統,有關安裝和卸載的信息存放在/etc/vfstab中。/etc/vfstab文件格式如下所示:每一行包含7個部分:1,devicettomount2,devicetofsck3,mountpoint4,FStype5,Fsckpass6,Mountatboot7,mountoptions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文件系統的加載和卸載devicetomount:文件系統的邏輯設備名(塊設備文件名),用于mount命令;devicetofsck:文件系統的邏輯設備名(字符設備文件名),用于執行fsck檢查;mountpoint:文件系統所要安裝的目錄;FStype:文件系統類型,一般為ufs。其它包括:proc,用于系統存放進程信息;fd,用于存放文件描述符,例如/dev/fd/0對應于/dev/stdin;tmpfs,用于數據緩沖;swap,用于虛擬內存;fsckpass:對于ufs文件系統來說,如果該項是一個大于0的數字,那么將執行fsck;如果該項為“-”則表示不檢查。如果該項為1,表示順序檢查每個文件系統;如果該項大于1,那么fsck命令并行檢查多個文件系統以提高檢查的效率;mountatboot:表示系統在啟動進入運行級別2時是否安裝該文件系統,以及mountall命令在執行時是否安裝。mountoptions:安裝選項,例如rq.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限制用戶能夠使用的磁盤空間修改/etc/vfstab,在限制用戶使用的文件系統的屬性中增加rq選項,表示該文件系統限制用戶使用。在限制用戶使用的文件系統的根目錄下生成一個屬于超級用戶的、名為quotas的文件,touch/export/home/quotas;chmod600quotas;使用edquota配置用戶可以使用的磁盤空間。edquotausername該命令在執行時首先生成一個臨時文件,之后調用vi命令編輯該文件,文件內容為:fs/export/homeblocks(soft=0,hard=0)inodes(soft=0,hard=0)其中fs、blocks、inodes、soft和hard都是關鍵字。fs后邊是文件系統的根目錄;blocks指用戶使用的磁盤空間限制,以Kbytes為單位,inodes指用戶使用的文件數限制;soft和hard表示不同的限制策略,soft允許用戶在一定時間內超出限制,該時間由“edquota–t”命令設置;hard不允許用戶超出限制;soft和hard后面的數字是限制用戶使用的空間或文件數,0表示沒有限制。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限制用戶能夠使用的磁盤空間編輯完上述臨時文件之后存盤退出,之后運行quotacheck使得改動立即生效。
edquota[-pproto_user]username…-pproto_user:將proto_user用戶的磁盤使用空間限制復制到指定用戶。例如,edquota-pcomcorba
idlgroup命令將comcorba用戶的磁盤空間限制復制到idlgroup用戶。配置允許用戶超過使用限制的期限:edquota–t
fs/export/homeblockstimelimit=2.00days,filestimelimit=0(default)可以使用的時間單位包括:``month‘’,``week‘’,``day‘’,``hour‘’,``min‘’和``sec‘’。0表示沒有限制。?查看限制用戶使用的文件系統的使用情況:repquota
文件系統例如:repquota/export/home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磁盤的分區類似于DOS系統的磁盤,UNIX也可將一個物理磁盤劃分為若干個邏輯區域(磁盤分區)。每個磁盤分區對應于一個文件系統。查看磁盤分區情況:
prtvtoc
磁盤設備名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磁盤的分區#prtvtoc/dev/dsk/c0t0d0s0*/dev/dsk/c0t0d0s0partitionmap**Dimensions:*512bytes/sector*80sectors/track*19tracks/cylinder*1520sectors/cylinder*3500cylinders*2733accessiblecylinders**Flags:*1:unmountable*10:read-only**Unallocatedspace:*FirstSectorLast*SectorCountSector*415112015204152639**FirstSectorLast*PartitionTagFlagsSectorCountSectorMountDirectory020006232062319/13016232013224019455925000415416041541593400194560299440493999/usr/openwin4700494000328320822319/var50008223207448001567119/opt640015671203268001893919/usr7800189392022572004151119/export/home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磁盤的分區磁盤分區的劃分和修改:formatformat在啟動后會自動搜索磁盤,并按順序列出磁盤序號、磁盤的邏輯設備名、磁盤屬性(磁盤類型、柱面、磁頭和扇區數)和磁盤的物理設備名。pioneer#formatSearchingfordisks...doneAVAILABLEDISKSELECTIONS:0.c0t0d0<SUN2.1Gcyl2733alt2hd19sec80>/sbus@1f,0/espdma@e,8400000/esp@e,8800000/sd@0,0Specifydisk(enteritsnumber):之后要求用戶選擇磁盤,用戶輸入相應的序號即可。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用戶選擇磁盤之后,format會列出命令菜單,例如:Specifydisk(enteritsnumber):0selectingc0t0d0[diskformatted]Warning:CurrentDiskhasmountedpartitions.FORMATMENU:disk-selectadisktype-select(define)adisktypepartition-select(define)apartitiontablecurrent-describethecurrentdiskformat-formatandanalyzethediskrepair-repairadefectivesectorlabel-writelabeltothediskanalyze-surfaceanalysisdefect-defectlistmanagementbackup-searchforbackuplabelsverify-readanddisplaylabelssave-savenewdisk/partitiondefinitionsinquiry-showvendor,productandrevisionvolname-set8-charactervolumenamequitformat>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以下講述partition命令,即磁盤的分區。format>partitionPARTITIONMENU:0-change`0'partition1-change`1'partition2-change`2'partition3-change`3'partition4-change`4'partition5-change`5'partition6-change`6'partition7-change`7'partitionselect-selectapredefinedtablemodify-modifyapredefinedpartitiontablename-namethecurrenttableprint-displaythecurrenttablelabel-writepartitionmapandlabeltothediskquitpartition>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partition菜單允許用戶進行以下操作:0-7:設置0-7分區的偏移量和大小;select:選擇一個事先定義好的分區表。系統在/etc/format.dat中存放有若干個針對每種Sun磁盤定義的分區表,用戶也可以定義自己的分區表。modify:修改實現定義好的分區表;name:為當前的分區表命名;print:顯示當前的分區表;label:將當前的分區表寫入到磁盤中。所有已經格式化過的磁盤都有一個分區表,用戶在選擇磁盤之后磁盤的分區表成為當前的分區表。用戶也可以選擇(select命令)實現定義好的分區表作為當前的分區表。用戶可以修改當前的分區表,并將它寫入磁盤或存放為事先定義好的分區表,顯示磁盤分區在“partition>”提示符下鍵入print命令:partition>printCurrentpartitiontable(original):Totaldiskcylindersavailable:2733+2(reservedcylinders)PartTagFlagCylindersSizeBlocks0rootwm0-4030.43MB(41/0/0)623201swapwu41-12764.57MB(87/0/0)1322402backupwm0-27321.98GB(2733/0/0)41541603usrwm128-324146.21MB(197/0/0)2994404varwm325-540160.31MB(216/0/0)3283205unassignedwm541-1030363.67MB(490/0/0)7448006usrwm1031-1245159.57MB(215/0/0)3268007homewm1246-27301.08GB(1485/0/0)2257200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part:分區號Tag:分區id,表明分區的作用Flag:分區訪問權限標志Cylinders:分區占用的啟始柱面和結束柱面Size:分區大小,以Mbytes為單位Blocks:(柱面/磁道/扇區),以塊(512字節)為單位表示分區的大小各分區應該是連續分配的,分區2是一個特殊的分區,表示整個磁盤。改變分區的大小例如,將分區0的大小改變為20Mbytes(注:由于實驗條件限制,這里的例子選自其它教程)。在“partition>”提示符下鍵入“modify”命令,選擇要改變的分區表:partition>modifySelectpartitioningbase:0.Currentpartitiontable(SUN0424)1.AllFreeHogChoosebase(enternumber)[0]?Return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系統顯示分區表,并詢問是否繼續創建新的分區表:PartTagFlagCylindersSizeBlocks0rootwm0–4516.17MB(46/0/0)1swapwu46–13631.99MB(91/0/0)2backupwu0–1150404.65MB(1151/0/0)3unassignedwm00(0/0/0)4unassignedwm00(0/0/0)5unassignedwm00(0/0/0)6usrwm137-1150356.48MB(1014/0/0)7unassignedwm00(0/0/0)Doyouwishtocontinuecreatinganewpartiontablebasedonabovetable[yes]?Return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系統詢問是否將分區6作為FreeHog分區:FreeHogpartition[6]?ReturnFreeHog分區隨著其它分區的調整而改變自身的大小,例如當其它分區空間總和增加時FreeHog分區的空間減少相應的大小,當其它分區空間總和減少時FreeHog分區的空間增加相應的大小。將分區0的空間增加為20Mbytes,其它分區按缺省值設置:Entersizeofpartition‘0’[33120b,46c,16.17mb]:20mbEntersizeofpartition‘1’[65520b,91c,31.99mb]:ReturnEntersizeofpartition‘3’[0b,0c,0.00mb]:ReturnEntersizeofpartition‘4’[0b,0c,0.00mb]:ReturnEntersizeofpartition‘5’[0b,0c,0.00mb]:ReturnEntersizeofpartition‘7’[0b,0c,0.00mb]:Return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系統沒有提示修改分區6的大小,因為它是FreeHog分區。由于分區0增加了空間,所以分區6的空間減少了。系統自動顯示新的分區表。PartTagFlagCylindersSizeBlocks0rootwm0–5620.04MB(57/0/0)1swapwu57-14731.99MB(91/0/0)2backupwu0–1150404.65MB(1151/0/0)3unassignedwm00(0/0/0)4unassignedwm00(0/0/0)5unassignedwm00(0/0/0)6usrwm148-1150352.62MB(1003/0/0)7unassignedwm00(0/0/0)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系統自動改變了其它分區的啟始和終止的柱面,確保分區之間沒有遺漏的空間。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確認使用該分區表Okeytomakethisthecurrentpartitiontable[yes]?Return給新的分區表命名Entertablename(rememberquotes):“c0t0d0.424”通常分區表包含設備名和設備的容量。將分區表寫入磁盤Readytolabeldisk,continue?yes鍵入quit或q退出分區菜單。partition>quit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磁盤的分區用戶也可以使用0-7選項分別修改分區的邊界,但要由用戶保證分區的連續性。如果分區之間有沒有分配的空間會造成空間浪費,如果分區之間有交叉(overlap)則會導致系統出錯。磁盤分區修改過之后,需要重新生成文件系統。建立新的文件系統(newfs)例如:newfs/dev/rdsk/c0t1d0s0注意:newfs將對磁盤分區進行邏輯格式化,原文件系統的內容將全部刪除。文件系統檢查和修復:fsck例如:fsck/dev/dsk/c0t1d0s0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增加一個新盤的步驟將新磁盤接到系統中,注意其目標號(targetnumber)不能和其它設備沖突;執行boot–r,系統將進行reconfig,自動識別新的設備;或者在根目錄生成一個空的、名為reconfigure的文件,然后重新啟動系統;使用format對磁盤進行低級格式化,并對磁盤進行分區使用newfs對磁盤分區進行邏輯格式化,使其成為一個文件系統使用mount將文件系統安裝到某個目錄上,或將該文件系統加到文件系統表/etc/vfstab中由系統啟動時自動安裝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數據的備份和恢復數據的備份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備份整個文件系統,也稱作完全備份(fulldump);在完全備份的基礎上備份修改過的文件,稱作漸進備份(incrementaldump);選擇性備份,備份指定的文件和目錄;前兩項任務一般使用ufsdump和ufsrestore完成,第三項任務一般使用tar命令完成。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數據的備份和恢復ufsdump命令用于備份文件系統,可以完全備份也可以漸進備份。ufsdump命令的格式為:/usr/sbin/ufsdump[options]dump_device
files_to_dumpptions包括:0-9:指定備份的級別。0為最低,即完全備份;9為最高。假設當前備份級別為i,那么ufsdump命令在執行時將尋找最近一次級別等于i或小于i的備份,將以前備份過后修改過的文件備份下來。f:指定備份的設備,例如/dev/rmt/0;u:更新備份記錄(/etc/dumpdates)。使用這一選項后ufsdump將創建或更新/etc/dumpdates文件,文件內容包括文件系統名、備份級別、和備份時間,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數據的備份和恢復備份前的準備工作重新啟動系統到單用戶狀態,或將要備份的文件系統卸載下來。通知所有用戶該文件系統不可用(使用wall命令)。對文件系統進行檢查(fsck)。使用ufsdump命令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數據的備份和恢復如果使用漸進的備份方法,最后實現建立備份計劃,例如:SunMonTueWedThuFriWeek1:Full55553Week2:55553Week3:55553Week4:55553上例中,每個月作一次完全備份,每個周末對每一周的改動作一次備份,每天的備份只對當天的改動作備份。這樣作的目的是節省備份所用的空間。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數據的備份和恢復ufsrestore用于恢復使用ufsdump命令備份的文件系統。命令格式為:/usr/lib/fs/ufs/ufsrestoreoptions[arguments][filename...]options包括:t:備份列表;x:只恢復命令行中指定的文件;r:恢復整個備份;f:指定備份文件所在的設備或目錄;v:verbosemode,列出備份文件的路徑。Forexample:
ufsrestore
tvf
ddd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數據的備份和恢復tar系統備份:tarcvf
目標文件名/設備名備份文件.Forexample:tarcvf
backup.tar*命令將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各級子目錄)都打包在backup.tar文件中。tarcvf/dev/rmt/0*命令將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各級子目錄)都打包到磁帶上。三、系統設備管理和文件系統管理*數據的備份和恢復查看tar文件的內容:tartvf
目標文件名/設備名,例如:tartvf
backup.tar
tartvf/dev/rmt/0將tar文件中的內容恢復到指定目錄中去:tarxvf目標文件名/設備名[目錄名]例如:tarxvf
backup.tar/hometarxvf/dev/rmt/0/home如果不指定目錄名則表示當前目錄。五、常用命令—登錄到Solaris遠程登錄工具putty,SecureCRT,Xmanage登錄方式:telnet,ssh,rloginsvcs*a|greptelnetsvcadmenable/disabletelnet五、常用命令*ls/dirls-h(humanreadable)ls-l(詳細查看)ls-a(觀察.和..,以及.開頭的隱藏文件)ls-R(遞歸)ls-i(i節點)ls-t(時間順序)ls-ahilR命令、選項、參數五、常用命令*創建、刪除目錄#mkdir1#mkdir-p1/2/3/4#mkdir-p1/2/5/6#rmdir1/2/3/4#rmdir-p1/2/3rmdir:1/2:Fileexistsrmdir只能刪除空目錄#echohelloworld>test#cattest#mkfile1kjack#rmtest#rmjack五、常用命令*cdpwdpwd---查看當前目錄cd---改變工作目錄'cd-'---切換到前一個工作目錄保存一個目錄,以后切換到該目錄#DIR=$(pwd).....#cd$DIR五、常用命令命令新的工作目錄cdbook/home/cam/bookcdbook/wonderland/home/cam/book/wonderlandcd~/book/wonderland/home/cam/book/wonderlandcd/usr/lib//usr/libcd../homecd../gryphon/home/gryphoncd~gryphon/home/gryphon改變工作目錄路徑當前目錄相對路徑絕對路徑/homecam/home/cam/home../etc/etc/home./cam/home/cam/home/cam../home/home/cam../cam/book/home/cam/book/home/alice../cam/book/aaiw/home/cam/book/aaiwhome/alice./.././cam/bin/home/cam/bin五、常用命令*moreless分頁輸出;more只能向后翻頁,less則能向前翻頁。查找/keyword翻頁ctrl+fctrl+b退出q五、常用命令復制、移動、刪除文件cpsrcdestcpsrcdest/cp-rfsrc/dest/不覆蓋文件:yesn|cp-ibfsh-koc/test.sh./>&/dev/nullmv5./mv51/2mv1111同一個目錄下改名rm-rf五、常用命令I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場種菜出租合同樣本
- 凈水項目售后合同標準文本
- 農村換工雇工合同標準文本
- pvc管子供應合同標準文本
- 倉庫租賃搬家合同樣本
- 秋季學期師生關系改善項目計劃
- 婦產科產前檢查流程完善計劃
- 二手房屋轉讓合同樣本
- 2025掌握合同翻譯關鍵英語詞匯:輕松看懂英文合同
- 農田建設項目合同樣本
- 倫理與禮儀 知到智慧樹網課答案
- 康養活動策劃方案
- DB11/1950-2021-公共建筑無障礙設計標準
- 2024新生兒肺炎個案護理
- 2022版新課標核心素養關鍵詞解讀-運算能力主題研討與教學分享
- 安委會-安委會工作總結
- 防汛預案桌面演練(終)課件
- 山東專業就業分析報告專科
- 工裝裝修策劃方案
- 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 采購管理系統的六大功能模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