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真題1.(2023·天津文綜·5)1899年初,中國進口了幾部馬可尼無線電報機,安裝在兩廣總督督署、威遠等要塞以及南洋艦隊艦艇上,用于軍事指揮。要知道,在同一年,馬可尼才剛剛說服英國郵政部建立了一個無線電報站,英國無線電通訊業務方才起步。這反映了()①中國應用無線電報基本與西方同步②中國在科技上處于領先地位③中國仍處于學習器物階段④世界市場的發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2023·江蘇單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廳發布通令:“近日婦女每多剪發齊眉,并梳拿破侖、華盛頓等頭式(流行的男式發型),實屬有傷風俗,應予以禁止,以挽頹風……如敢固違,定以婦女坐法并處罰家長。”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剪發齊眉成為婦女的普遍選擇B.男女平等思想逐漸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為沖擊傳統習俗D.處罰措施體現民國法治精神3.(2023·江蘇單科·11)下圖是1949年3月美國記者伯恩斯拍攝于上海的兩張照片。從中可以看出()A.民族工商業受到列強與官僚的雙重擠壓B.國民政府覆滅時上海陷入了混亂與動蕩C.下層民眾遭受了沒有硝煙的侮辱與傷害D.中國社會萌生著反差強烈的富裕與貧窮4.(2023·四川文綜·6)1919年,某新潮社社員暨《新潮》雜志主要撰稿人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看重八字、命書,認為“這些命書,無論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聽其主持,不得不看為一生絕大的紀念品”。該事例說明()A.新潮社是一個保守社團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傳統婚俗C.國人尚未認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書決定時人的婚姻5.[2023·浙江卷]從甲圖到乙圖,表明()甲圖清初男子剃發蓄辮乙圖民國初年男子剪辮A.先進習俗必然取代落后習俗B.某些生活習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C.專制王朝由強大走向敗落的歷史命運D.專制與民主的斗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6.[2023·浙江卷]下圖是20世紀初某報截圖,它不能作為直接史料來說明()A.出版業的發展B.廣告業的進步C.婚姻禮俗之變遷D.世界文明之演進7.[2023·安徽卷]1912年4月22日《申報》刊載《西裝嘆》:“更有西裝新少年,短衣窄袖嬌自憐。足踏黃革履,鼻架金絲邊。自詡開通世莫敵,愛皮西地口頭禪。醉心爭購舶來品,金錢浪擲輕利權。”這表明()A.國人對西方文化認識過于膚淺B.著西裝已成為當時普遍現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為都市主流D.大眾傳媒理性看待社會時尚8.[2023·北京卷]下圖是民國時期描繪北京社會生活的風俗畫。畫中最能反映近代社會生活變革的有()①墻上畫作的風格②人物的發型③照明手段④飲食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2023·福建卷]旗袍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中國城市女性的時尚著裝。其社會原因是()A.西式服飾傳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華民國建立,人們思想觀念變化C.城市化進程中,女性開始引領時尚D.旗袍典雅大方,體現女性的曲線美10.[2023·江蘇卷]下面漫畫《發辮之將來》從本質上表明,當時社會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風尚B.刻意保存傳統精華C.舊有觀念根深蒂固D.主動破除國人陋俗11.[2023·新課標全國卷Ⅰ]20世紀2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當時在上海放映的各種影片中,外國片與國產片比例約為2∶1;而在北京和天津,這一比例高達5∶1甚至6∶1。上海與京津放映中外電影比例不同,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應是()A.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B.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更具熱情C.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D.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更為開放12(2023天津文綜).據《中國報學史》統計,武昌起義勝利后半年內,全國報紙由100多家迅速發展到500多家,總銷量達到4200萬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們關心社會變革,希望了解世界變化B.《臨時約法》規定有言論、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話文使閱讀報紙的人數激增D.人們普遍贊成民主共和,反對君主專制13.1909年,《京華百二竹枝詞》曰:“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眼前報館如林立,不見‘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為當時報紙名稱)。”這一描述表明A.報紙宣傳成為變革根本動力B.描述者倡導報紙產業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報紙的教化功能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14.[2023·天津六校聯考]20世紀30年代,自然、方便的握手禮節成為中國社交場合中最常見的相見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文明精神B.西式禮儀被廣泛接受C.人與人的關系趨于簡單D.民主共和的精神15.【2023四川德陽一模】12.右圖照片是1920年燕京大學學生俱樂部成員合影。
該圖能夠反映
A.學生服飾已經完全西化B.英美控制中國高等教育
C.平等觀念在教育上實踐D.中國教育的平民化傾向16.大公報》記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謂官國二年,不當謂民國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觀之,民國一新年,國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則固未嘗有兩也”。這體現了(
)A.農耕文明影響深遠B.民主共和名存實亡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D.官民沖突不可調和17.(2023江西南昌三模)“自同光以迄宣統,婦女服飾,以上海為最入時,流風所被,幾及全國。富貴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輒顧影自憐,私心竊喜,貧賤者亦步趨恐后。”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審美觀念發生變化
B.外來文化被廣泛接受C.近代社會發生劇烈變革
D.上海開近代風氣之先18.[2023·永州二模]有學者認為,20世紀初期“中國人的腦袋與雙膝不再為磕頭而準備著,而是為思考問題,為走路而準備著”。該學者旨在說明()A.隨著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受到沖擊B.隨著社會政局的更替,中國的民俗風情發生巨大變化C.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D.隨著中國半殖民地狀態改變,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19.(2023四川文綜)下圖是一幅民國時期的商品廣告。據此可知A.民國時期的廣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當時影視明星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C.這一廣告突出了對產品功效的宣傳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眾的廣泛認同20.(2023浙江文綜).據《中國近代報刊史》,《時務報》初創時,每期只銷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達到13000份,最多時銷達17000份,創造了當時國內報紙發行量的最高記錄。這一現象說明A.通俗性報刊廣受普通民眾歡迎
B.《時務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C.維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開啟民智
D.國人所辦的報紙市場需求極大21.(2023·北京文綜·37)(36分)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材料三20世紀10年代,《新青年》雜志有過一場漢字存廢問題的討論。主張廢漢字的學者認為:漢字難識難寫,不便推廣;“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詞,一無所有”;“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近代以來,漢語中出現了大量新詞匯。表3內容為新詞匯示例。表3創造新詞的方式繁體字1956年后推行的簡體字音譯外來詞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麥當勞賦予舊詞新涵義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統共和、科學(格致學)、經濟學(計學)、總統其他西學、洋錢西學、洋錢、孔子學院(1)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分析“廢漢字”主張提出的時代背景;(6分)以“挑戰與應對——百年來漢語的變遷”為主題,對表3進行解讀。(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22、(30分)歷史敘述、歷史解釋和歷史評價是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1(1)經濟全球化呈現出“從無序向有序”發展的趨勢。參照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敘述這一趨勢。(10分)材料二材料三將零散而混亂的過去信息整理成有條理的歷史知識是歷史解釋的基本任務;探討因果是歷史解釋的重要形式。(據李劍鳴《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2)根據材料三對歷史解釋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解釋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國新事物的出現。(10分)材料四“中體西用”后來久被指為包庇封建,其實,那個時候的中國,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義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啟錮閉,引入若干資本主義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另一種更好的宗旨。如果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托,它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事件觀點戊戌變法康有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僅沒有減輕變法的壓力,反而加速了變法的失敗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義爆發,新政將按計劃進行,中國最終將成為一個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情緒主義”的產物,導致了各種思想混亂(3)概括材料四中陳旭麓是如何評價“中體西用”的,指出這一評價遵循的原則是什么?(6分)按照這一原則,任選材料四表中的一種觀點進行評價。(4分)
專題四真題參考答案1-5CCCBB6-10DDBBC11-15CACAC16-20ACBCC21.【考點】(3)新文化運動;近現代中國大眾傳媒的發展——語言文字演變【解析】(3)第一小問背景,“廢漢字”主張提出于20世紀10年代,聯系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運動,激進派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孔家店、文學革命等口號;根據材料三,“主張廢漢字的學者認為:漢字難識難寫,不便推廣”“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可見當時的激進派把漢字等同于舊思想、舊道德、舊文化,認為漢字成為中國變革圖存、融入世界的障礙。第二小問解讀,注意解讀的對象是表三,要做到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還要圍繞“挑戰”“應對”“變遷”等主題。提取表格的有效信息,落腳點要放在創新,創造新詞有三種方式,而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也是傳播的創新和需要。回答此問言之有理就可拿分,但要拿高分則需要較強的文字功底和語言駕馭能力、史論結合的能力。【答案】(3)背景:20世紀10年代中國興起了“新文化運動”,其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與科學”、“打倒孔家店”、“文學革命”等口號,掀起了白話文運動。其中更激進的人士認為,漢字是一切舊思想、舊道德、舊文化的載體,成為中國變革圖存、融入世界的障礙,因此提出“廢漢字”的主張。(6分)解讀:(略)(10分) 22.[答案](1)新航路開辟后的早期殖民擴張,顯示出全球化開始時的無序狀態。18世紀后期開始的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擴大,確立了國際經濟交流的基本準則。19世紀后期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勞動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紀中葉,世界銀行等世界性經濟組織的建立,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體系化、制度化。20世紀末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全球有序的自由貿易新時期的開始。(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體表現在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變遷、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等幾個方面,集中體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因果:鴉片戰爭后,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先進的西方工業文明對傳統中華文明的沖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倡導向西方學習和社會變革運動的影響。這些新事物的出現,促進了人們行為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變化。(3)評價:當時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異常強大,“中體西用”為西學的傳入創造了條件。原則:歷史評價應把評價對象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戊戌變法:該觀點忽視了當時封建頑固勢力強大,維新派實力相對弱小的特定歷史條件。辛亥革命:該觀點忽視了當時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勢力迅速發展的歷史現實。新文化運動:該觀點忽視了當時的專制統治和復古逆流的社會現實,以及新文化運動知識精英試圖把中國引入民主政治軌道的追求。[解析]本題以歷史學習能力為主題,考查經濟全球化、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民主革命的知識,意在考查學生運用史學研究方法探究問題、調動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1)問要說明“從無序向有序”發展的趨勢。新航路開辟開啟全球化進程;工業革命中資本主義國家按照自由主義原則確立國際經濟交流的基本準則;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形成國際勞動分工的基本格局;二戰后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AE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1780軋安全培訓課件
- 安全教育:耳朵不能塞耳朵
- 西溪濕地旅游產品
- 物業安全標準化管理培訓
- 簡易倉庫租賃合同標準范本
- 人教版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3.1.1圓柱的認識練習卷含答案
- 《中藥學》教案完整版
- 北京市西城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
- 油菜的生長發育特性
- 《系統思維解決問題》
- 保安經理工作計劃
- 環境內分泌干擾物
- 三氧治療糖尿病足
- 某煤業有限公司機電安裝工程竣工驗收資料
- 溫州市十校聯合體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 企業員工愛崗敬業培訓課件
- 數字美的智慧工業白皮書-2023.09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