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2章第2節_第1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2章第2節_第2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2章第2節_第3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2章第2節_第4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2章第2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城市化過程與特點1.掌握城市化的概念、表現和含義。(重點)2.理解城市化的動力機制、城市化的地區差異及形成原因。(難點)3.知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重點)[基礎·初探]教材整理1城市化閱讀教材P36~P37第1段,完成下列問題。1.含義:是指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2.城市化標志(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2)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3)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3.意義(1)有利于城市與鄉村的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2)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3)有助于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4)使現代化大城市成為主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5)影響著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并提高鄉村的對外開放程度。正誤判斷:(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標是城市人口數量。()(2)城市化影響著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的對外開放程度。()【提示】(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2)×城市文化向鄉村廣泛地擴散與滲透,影響著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鄉村的對外開放程度。教材整理2城市化動力機制閱讀教材P37第2段,完成下列問題。1.社會經濟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2.表現:經濟越發達,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3.城市化與三次產業(1)第一產業: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人口向城市大量轉移。(2)第二產業:工業是城市經濟的主要支柱。(3)第三產業:經濟繁榮的城市,服務業相對發達。正誤判斷:(1)經濟越發達,城市化水平就越高。()(2)人口大量遷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提示】(1)×許多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明顯超過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工業化水平,城市總體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即經濟還不算發達,但城市化水平已偏高了,如南美洲許多國家。另外還有許多發展中國家則表現為城市化進程明顯落后于相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化進程,如印度、印度尼西亞等。(2)×社會經濟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教材整理3城市化特點閱讀教材P37第3段~P40,完成下列問題。1.發達國家(1)城市化已推進到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2)大城市中心區表現出衰落的現象。(3)城市邊緣地帶發展較快,建設了比較多的衛星城和工業區。(4)出現高水平的大都市連綿帶。(5)注重營造高質量的人居環境。2.發展中國家(1)城市化總體水平比較低。(2)城市化推進迅速。(3)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比較低的國家多分布在亞洲和非洲;水平比較高的國家多在南美洲。(4)出現“虛假城市化”和“滯后城市化”現象。正誤判斷:(1)目前發達國家城市化速度較慢,城市化水平低于發展中國家。()(2)我國已進入城市化成熟階段。()【提示】(1)×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處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階段,目前城市化速度較慢;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雖然城市化速度較快,但城市化水平卻較低。(2)×目前我國處于城市化的加速階段。[質疑·手記]預習完成后,請將你的疑問記錄,并與“小伙伴們”探討交流:疑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化及其動力機制[合作探討]農歷正月初九,按照民間“三、六、九,往外走”的習俗,河南出門務工的農民大批趕往火車站。河南是我國第一勞務輸出大省,每年向外輸出勞動力1200萬左右,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十分之一。探討1:農民工進城打工怎樣促進了城市化?【提示】農民工由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改為從事工業或建筑業等其他產業活動,甚至在城市定居,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探討2:運用影響人口遷移的推力、拉力說明農民工進城的原因?【提示】吸引農民工進城的拉力因素:城市就業機會多、城市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高、文化設施齊全、城市交通便捷。農民工離開農村的推力因素:農村人口對土地壓力大、農村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農村受自然災害影響大。[核心點擊]1.城市化的過程、表現、動力及結果2.城市化的動力機制社會經濟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如下圖所示:3.城市化的意義項目意義人口轉化城市能夠創造出比較多的就業機會,大量吸收農村剩余人口。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產業結構城市化過程能夠卓有成效地帶動廣大農村的發展,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工業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工業化使城市化獲得持續推進的動力科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推進,使現代化大城市成為主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進而提高區域的整體發展水平文化、思想、觀念城市文化向鄉村廣泛地擴散和滲透,影響著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并提高鄉村的對外開放程度。有利于城市與鄉村的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體驗評價]1.讀圖,回答(1)~(2)題。【導學號:64490033】(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A.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重C.城市經濟總量占區域經濟比重D.城市數量占區域聚落數量的比重(2)從圖上分析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總的來說,全國大部分省區城市人口比重均在60%以上B.總的來說,西部地區的城市化水平高于東部地區城市C.我國西南地區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總的來說,經濟越發達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解析】第(1)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第(2)題,從圖中可判斷,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省區?!敬鸢浮?1)A(2)D城市化特點[合作探討]時隔37年,2023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對未來城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頂層設計。會議指出,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過程,城市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探討1:我國目前在城市化速度方面有什么特點?【提示】快,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探討2:我國現階段城市化的動力是什么?【提示】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核心點擊]1.城市化進程的時間差異從世界各國的城市化進程來看,城市化水平隨時間的變化可表示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如下圖所示:2.城市化的空間差異(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差異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導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化差異明顯(如下圖所示):國家類型所處階段起步時間目前速度發展水平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原因發展趨勢發達國家后期階段早(18世紀)緩慢高(大多在75%以上)相適應工業化較早,農業機械化解放出大批勞動力,并向城市移動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滯,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發展中國家大部分處于加速階段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快低(40%左右)不相適應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城市化速度超過發達國家,少數大城市迅速膨脹(2)發展中國家內部的城市化差異差異虛假城市化滯后城市化表現城市化水平明顯超過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工業化水平城市化進程顯著落后于相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化進程分布南美洲國家最為突出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國3.郊區城市化與逆城市化的區別與聯系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相同點都是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現象,都導致了城市規模的擴大不同點成因城市發展、規模擴大中心區過度擁擠、環境惡化、用地緊張和生活質量下降,居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結果城市人口增多、規模擴大市中心區衰落所處階段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階段城市發展到后期成熟階段所在國家目前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體驗評價]2.讀圖和表,完成下列問題。圖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的增長圖乙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的數量及變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年份1950197019902025發達國家50%%%80%發展中國家%%%57%(1)圖甲中虛線代表________國家,實線代表________國家。目前,兩類國家的城市人口數量增長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乙說明了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數量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發展中國家城市數量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表說明了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窘馕觥糠治鰣D甲,可以看出虛線所代表的國家的城市人口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數量較少;但隨后增速很快,說明代表的是發展中國家;分析圖乙,可以看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數量的增速明顯快于發達國家;分析表格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敬鸢浮?1)發展中發達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超過了發達國家,增長速度也較發達國家快(2)數量不斷增多,且數量增長速度加快數量增長速度更快,未來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數集中分布在發展中國家(3)起步早,目前城市化進程速度較慢,水平較高起步晚,目前城市化進程速度較快,水平較低世界城市化的推進探討1:圖中直觀顯示出的世界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提示】圖中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數目增加,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探討2: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什么?【提示】社會經濟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讀圖指導](1)看坐標: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分別表示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和城市化水平。(2)看圖例:圖中顯示了兩種圖例,分別是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3)看圖中信息:在1900~2000年的100年間,每隔50年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增加的速度。(4)得出結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世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體驗評價]3.讀我國城市化發展階段示意圖,回答(1)~(2)題。階段Ⅰ階段Ⅱ(1)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處于()A.初期階段 B.城市郊區化C.成熟階段 D.再城市化(2)階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交通通達性差②地價昂貴③污染嚴重④遠離商業中心A.①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由圖可知,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目前處于城市郊區化階段;在階段Ⅱ,由于城市中心地價昂貴、污染嚴重,人口開始外遷?!敬鸢浮?1)B(2)B[課堂·小結]對點訓練1城市化及其動力機制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同時,城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導學號:64490034】1.城市化過程往往導致城鄉間出現巨大差異,下列要素可能縮小城鄉間差距的是()①建筑②生活習慣和勞作方式③交通④信息技術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在城市化過程中伴隨著()①農業用地轉變為非農業用地②農業活動轉變為非農業活動③城市景觀轉變為鄉村景觀④區域文化特色得到強化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①③【解析】第1題,城市化過程中,城鄉間的建筑、生活習慣和勞作方式將出現較大差異,但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將使城鄉差距大幅度縮小。第2題,城市化過程伴隨著鄉村景觀轉變為城市景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變地方文化,促使現代文明向傳統文化滲透,區域文化特色被弱化。【答案】對點訓練2城市化特點下圖是甲、乙兩城市人口增長圖,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國家。據此回答3~4題。甲乙3.關于這兩種類型國家城市化進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城市所在國家,城市化起步早、發展快B.乙城市所在國家,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國家D.乙城市所在國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區移動4.下列關于甲城市所在國家城市化發展快的主要原因敘述,正確的是()A.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B.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人口增長過快C.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的高速發展D.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解析】第3題,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發展緩慢,甚至有些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乙城市所在國家為發達國家。第4題,甲城市所在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進很快,其原因不是經濟的高速增長,而是由于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城市經濟畸形發展造成的?!敬鸢浮课疫€有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課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業分層測評(七)(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達標]讀某城市建成區面積和城市人口的年變化圖,完成1~2題?!緦W號:64490035】1.該圖反映的地理現象是()A.工業化進程 B.城市化進程C.逆城市化現象 D.區域化現象2.該現象最重要的標志是()A.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B.城市人口數量C.城市人口數量和用地規模D.城市中心區的面積大小【解析】第1題,該圖描述了某城市1990~2023年間城市人口增加和規模擴大的過程,這是城市化的表現。第2題,在城市化的表現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標?!敬鸢浮肯聢D示意我國某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讀圖回答3~4題。3.圖中直接表現出來的城市化的主要標志是()A.城市人口數量增大B.城市用地規模擴大C.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變大D.城市交通網日益完善4.從Ⅱ階段到Ⅲ階段,該城市生產企業大部分由城區遷移到郊區,原因有()①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漲②城區交通擁堵③城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④郊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第3題,圖中直接表現出來的城市化的主要標志是城市用地規模擴大。第4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漲,交通擁堵,城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郊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產企業大部分由城區遷移到郊區?!敬鸢浮块喿x下表,回答5~6題。地區城市人口(萬人)鄉村人口(萬人)地區人口總數(萬人)甲3565100乙6535100丙8020100丁90101005.表格中的四個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具有甲地區城市化狀況特征的國家多分布在()A.非洲 B.歐洲C.北美洲 D.大洋洲【解析】第5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標。表中信息顯示丁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最高。第6題,甲地區城市化水平較低,一般為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非洲。【答案】下圖中四條折線示意中國、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變化趨勢。讀圖完成7~8題。【導學號:64490036】7.圖中代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折線是()A.甲 B.乙C.丙 D.丁8.2000年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帶來的主要影響是()A.促進區域經濟發展B.工業產值的比重持續增大C.城市環境趨于惡化D.城市中心區人口不斷增多【解析】笫7題,我國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發展速度快,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處于中期發展階段,速度超過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因此圖中甲、乙、丙、丁四條折線分別表示發達國家、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故應選D項。第8題,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大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故A項正確;2000年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發展第三產業所致,工業比重逐漸下降,故B項錯誤;城市環境惡化出現在中期發展階段,故C項錯誤;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發達國家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城市人口開始向農村和小城鎮遷移,城市中心區人口不斷減少,故D項錯誤?!敬鸢浮?.下圖為我國某大城市三個不同年份比例尺平面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該城市從1991~2023年發生了哪些變化?(2)從2023~2023年該城市的發展變化有哪些?(3)從上述三幅圖分析,未來該城市變化的主要趨勢是什么?【解析】觀察該城市2023年平面圖,城市面積擴大,工業區由無到有,可推測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觀察2023年該城市圖,郊區新建了城區和商業區,工廠遷移到郊區,工廠與老城區之間新建綠化帶,郊區新建高速公路?!敬鸢浮?1)①城鎮面積由小到大;②城市工業區由無到有;③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2)①人口向郊區遷移;②工廠向郊區遷移;③郊區新建綠化帶;④建設衛星城和高速公路。(3)郊區城市化。[能力提升]10.關于當前世界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發達國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規模不斷增長B.發達國家城市人口增長速度超過發展中國家C.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速度超過發達國家D.發展中國家城市化出現停滯狀況,甚至出現逆城市化現象【解析】當前,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規模不斷增長,城市化速度超過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城市化出現停滯狀況,甚至出現逆城市化?!敬鸢浮緾下圖反映了世界較發達區域、欠發達區域1950~2050年城市和農村人口發展(含預測)情況。讀圖,完成11~12題。11.2023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將增加25億,世界城市人口預計將增加31億。兩者之間的差額代表()A.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高B.農村向城市遷移的人口C.舊城區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進行12.據圖可知()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較發達區域B.1950~2050年較發達區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隨著逆城市化的進行而下降C.2023年世界城市人口歷史上首次超過農村人口D.未來人口增長將主要集中在欠發達區域的城鎮【解析】第11題,2023年至2050年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了6億,這主要是城市化進程導致的。第12題,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發展中國家居多,1950~2050年較發達區域城市化水平緩慢上升;2023年欠發達區域城市人口超過其農村人口?!敬鸢浮?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緦W號:64490037】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現象。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的大城市中心區人口開始向郊區移動,在城市周圍形成新城或衛星城,并將城市文化和產業等帶到郊區,且在老城區和新城區或衛星城之間迅速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