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類和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單元練習_第1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類和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單元練習_第2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類和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單元練習_第3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類和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單元練習_第4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類和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單元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單元練習一、單選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題。①善待地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第39個“世界地球日”主題)②地球上各個荒無人煙的角落幾乎都有了捕鯨船的“足跡” ,它發現了大量不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島嶼。如今歐美的兵艦在那些地方縱橫馳騁,他們大約應該為早期的開發者——捕鯨者——鳴炮致敬吧!(椎爾威爾《白鯨》)③打死虎,打死豹?!帜c肚,分骨頭,飽飽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謠《歡樂歌》)④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TOC\o"1-5"\h\z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獵文明時期生活場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材料②描述的生產場景體現出人類對自然的態度是 ()A.依賴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全球性環境問題亟待解決的文明時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牧童經濟”是一個生動的比喻,使人們想起牧童在放牧時,只顧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壞。它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 K-E?博爾丁提出的一種現有的對自然界進行掠奪、破壞式的經濟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把地球看成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并且進行無限制的索取,使自然生態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同時造成廢物大量積累,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根據你的理解,回答小題。下列經濟模式不屬于“牧童經濟”的是A. 刀耕火種,毀林開荒 B. 圍湖造田,開墾荒山C. 南水北調,發展生產 D. 發展工業,不管排放下列關于“牧童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是體現了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尖銳矛盾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體現了傳統發展模式的優點它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產物,而發達國家不會產生下列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是A. 盛事滋丁,永不加賦 B. 斬伐養長,不失其時C. 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 竭澤而漁,焚藪而田發展循環經濟是減少污染、保護生態,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讀某地循環經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有關圖示生產模式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生產模式可大大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采用該生產模式可有效提高農民收入C.該生產模式能徹底解決我國農村的能源需求D.該生產模式下的農產品是真正的“綠色產品”.下列省區中,最適宜推廣圖示循環經濟模式的是A.海南省 B.青海省 C.廣東省 D.河南省據報道,隨著地球高山上的溫度變得越來越高,植物種群踏上了漫長的“搬家”之路一一平均每10年向上轉移10米。據此回答下列題。.下列現象中,與植物種群“搬家”相似的是 ()A.許多海洋魚類選擇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B.我國有組織地向西北移民C.青藏高原的凍土變化加劇,凍土層溫度下降,厚度增加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為抑制類似現象的發生,人類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學的是 ()A.大力植樹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C.控制人口數量 D.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大慶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 2008年大慶油田已經開采出可采儲量的75%讀大慶市近年主要經濟和產業指標值表,完成下列題。年份2005200820122018GDP(億元)1400222040002800三次產業占GDR匕重3:86:114:82:144:81:157:55:38采掘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 (%)82797261.目前,大慶正處區域發展的A.初期階段 B.成長階段 C.轉型階段 D.再生階段.工業社會階段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和高度, 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此影響較大的人地關系思想主要是A.地理環境決定論 B.人類中心論C.人地伙伴論 D.“天人合一”論讀“我國某農場生態農業循環圖”,完成下列小題。」 5

;|桑蠶文化|u>[旅嗝U>|服務.創小蜂產業|;13.該農場最可能位于()①循環型②高消耗③生態化④可持續沙柳必須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長得更好,否則就會死亡。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小題。軒興桑森文化產業倭M■—一——一—一一一―1一—Z模特也產業的友及過程示意困C.遼東半島D.華北平原14.卜列最能體現該農業模式特點的是 ()C.①②④;|桑蠶文化|u>[旅嗝U>|服務.創小蜂產業|;13.該農場最可能位于()①循環型②高消耗③生態化④可持續沙柳必須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長得更好,否則就會死亡。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小題。軒興桑森文化產業倭M■—一——一—一一一―1一—Z模特也產業的友及過程示意困C.遼東半島D.華北平原14.卜列最能體現該農業模式特點的是 ()C.①②④D.①③④15.該造紙廠擴大生產規??赡軐е碌纳鷳B環境問題主要是 ()16.造紙產業鏈條()形成了特色小鎮。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題。A.黃土高原B.華南地區A.①②③B.②③④C.土地鹽堿化 D.環境污染A.實現了無廢棄物排放B.生產重點轉向廢棄物的綜合利用C.植被遭更大規模的破壞D.將一、二產業納入有機循環之中太湖流域Z鎮植桑養蠶、絲綢紡織的歷史悠久。近年來,Z鎮積極發展桑蠶及相關產業,A.土地荒漠B.水土流失:培育/策電膜秦良襁Li植桑養可o|加理Q南&楠片|o倭蛙而融堡邕源 一17.據圖中信息判斷,對該鎮特色產業發展方式最準確的概括是()17.A.擴大絲綢服裝制造業,形成規模優勢B.新增蠶絲被制造業,培育新的產業鏈C.基于植桑養蠶,逐步形成多元化產業D.傳播桑蠶文化,發展絲綢專題旅游業18.該特色小鎮實現了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18.A.特色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互動并進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來人口C.通過延長桑蠶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D.在城鎮化過程中保護了環境讀某區域環境問題示意圖,回答下列題。19.20.19.20.圖中明顯反映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①大氣污染②水污染③酸雨④水土流失⑤氣候變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圖中現象的存在,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的原則()①持續②共同③公平④環境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二、綜合題.讀下面兩幅漫畫,探究下列問題。(1)圖甲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什么原則,其理由是什么?(2)讀圖乙,結合可持續發展理論,說說你的認識。(3)在解決兩幅漫畫表現的資源和環境問題時,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的原因是什么?.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我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的運河,是中華先祖智慧與創造的結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珍寶。古代航行在運河上的商人都有向河中扔銅錢敬河神, 祈求河神不要發怒保佑平安的傳統。 由于航運業的發展,山東運河沿線的臨清、濟寧、臺兒莊(現屬棗莊市)等發展成為北方著名的商業和手工業城鎮。近代以來,由于各種因素,沿岸居民在沿河濕地內挖魚塘、造臺地,發展水產養殖和種植業,造成運河淤積,水面萎縮,航運功能幾近喪失,運河沿岸也失去往日的繁榮。近年來,沿岸政府綜合整治運河的生態環境,采取了退漁還河、退耕還濕地、發展航運業和旅游業等政策,運河文化和運河經濟成為了區域發展的新亮點。(1)結合材料,指出不同時期人類行為所體現的人地關系思想。(2)運河沿岸地區社會經濟的衰落與再生歷程,對我們有什么思想啟示?(3)從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獲悉,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滄州大約沉降了 2.4m。在華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過2m的區域已達6萬多平方千米,占華北平原面積的近一半,北京、天津、滄州等地沉降最嚴重。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華縣位于河南省豫東平原,地處黃泛區腹地,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來,該縣鄉鎮企業快速發展。西華縣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20世紀20世紀90年代以制后,裴莊村依然是“麥茬豆,豆茬麥,改茬就把紅薯栽”。 2000年后,裴莊村進行生態農業建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7年3月29日,央視二套《第一時間》以“河南周口:萬畝桃花醉游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題,播出了西華縣黃橋鄉裴莊村發展桃園觀光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聞。下圖為裴莊村農業生態綜合循環利用關系圖。(1)分析西華縣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2)結合材料,說明裴莊村進行生態農業建設的主要措施。(3)簡述裴莊村生態農業的發展對當地產生的積極影響。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4.材料一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材料二我國是世界上生態脆弱區分布面積最大、 脆弱生態類型最多、生態脆弱性表現最明顯的國家之一。我國生態脆弱區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區、南方丘陵區、西南山地區、青藏高原區及東部沿海水陸交接地區。加強生態脆弱區保護,增強生態環境監管力度,促進生態脆弱區經濟發展,有利于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⑴圖中 A地區日照時數不及 B地區,而積溫卻高于 B地區,試分析其原因。⑵B地區是我國典型的生態脆弱區,試分析造成該地區生態脆弱的原因。(3)請為B地區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敬鸢浮?.C2.C3.A4.C5.A6.B7.B8.D9.A10.B11.C12.B13.B14.D15.A16.D17.C18.A19.A20.A(1)共同性原則。臭氧層破壞是一個跨國界的問題,只有進行國際合作才能有效保護臭氧層,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2)圖中西歐人的觀點是出于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持續性和共同性原則,巴西人的觀點是維護本國的發展權。西歐人的背后是被砍伐后的樹樁,卻在要求發展中國家為環境保護而付出減緩經濟發展和犧牲生活質量的代價,違背了公平性原則。3)發達國家已處于可持續發展的高級階段,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成為其主要目標;發達國家是世界資源的主要消費者和環境的主要污染者,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1)古代:地理環境決定論;近代:人類中心論;近年來:人地伙伴論。2)人類應認識、遵循和利用客觀規律,合理、適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謀求人地關系的和諧統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若一味從自身需求出發,忽略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地理環境將制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降水較少,水資源短缺;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1)鄉鎮企業的盲目發展,排放廢氣、廢水、廢渣;農民使用化肥、農藥、農膜不合理,對土地造成污染。調整產業結構,變單一農業為農、林、副多種經營模式;實行綜合循環利用;開發利用沼氣新能源;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實現了農業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減輕環境污染;延長產業鏈,增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1)A地區位于四川盆地,多陰雨天氣,日照時數??;云層厚,大氣保溫作用強,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積溫高。B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