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結構理論-總結_第1頁
晶體結構理論-總結_第2頁
晶體結構理論-總結_第3頁
晶體結構理論-總結_第4頁
晶體結構理論-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Ⅰ.晶體1.晶體的宏觀特征★晶體具有規則的幾何構型;★晶體表現各向異性;★晶體都有固定的熔點。2.晶體的微觀特征

—平移對稱性平移對稱性:在晶體的微觀空間中,原子呈周期性的整齊排列。對于理想的完美晶體,這種周期性是單調的,不變的。在晶體中相隔一定的距離,總有完全相同的原子排列出現的現象叫做平移對稱性。Ⅱ.晶胞1.晶胞的基本特征(1)晶胞具有平移性(2)晶胞具有相同的頂角、相同的平面和相同的平行棱2.晶胞的二個要素大小、型式晶胞的大小、型式由a、b、c三個晶軸及它們間的夾角、、所確定。晶胞的內容由組成晶胞的原子或分子及它們在晶胞中的位置所決定。3.布拉維系布拉維晶胞的邊長與夾角叫做晶胞參數。按晶胞參數的差異將晶體分成七種晶系。14種布拉維點陣型式Ⅲ.離子鍵理論一、離子鍵理論的基本要點

依靠正、負離子的靜電引力而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離子鍵。具有離子鍵的化合物稱為離子化合物。二、離子鍵的特征1.作用力的實質是靜電引力

q1,q2

分別為正負離子所帶電量,r為正負離子的核間距離。2.離子鍵無方向性和飽和性當陰陽離子的電負性差值為1.7時,單鍵約有50%的離子性,因此,一般把元素電負性差值大于1.7的化合物看作離子結構。如NaCl,Cl和Na的電負性差值為2.23。

注意:在離子型化合物中,并不是純粹的離子鍵,仍有部分共價鍵成分。一般通過離子性百分數來表示鍵的離子性大小。三、決定離子化合物性質的因素:離子的特征1.離子半徑1°離子半徑概念哥德希密特半徑用光學方法測得了F-

和O2-

的半徑,分別為133pm

和132pm。結合X射線衍射所得的d值,得到一系列離子半徑。Pauling半徑Pauling把最外層電子到核的距離,定義為離子半徑。并利用有效核電荷等數據,求出一套離子半徑數值。在比較半徑大小和討論變化規律時,多采用Pauling半徑。

2°離子半徑的變化規律a)同主族從上到下,電子層增加,具有相同電荷數的離子半徑增加。

Li+<Na+<K+<Rb+<Cs+

F-<Cl-<Br-<I-

b)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從左至右離子電荷數升高,

最高價離子半徑減小。

Na+>Mg2+>Al3+K+>Ca2+

c)同一元素,不同價態的離子,電荷高的半徑小。如Ti4+<Ti3+;Fe3+<Fe2+。

d)負離子半徑一般較大;正離子半徑一般較小。第二周期F-136pm;Li+60pm。

第四周期Br-195pm;K+133pm。

雖然差了兩個周期,F-仍比K+

的半徑大。

e)周期表中對角線上,左上的元素和右下的元素的離子半徑相近。如Li+

和Mg2+;Sc3+

和Zr4+

半徑相似。

離子半徑是決定離子化合物中離子鍵強度的重要因素。半徑大,離子間距大,作用力小;相反,半徑小,作用力大。

NaClCl-半徑小NaII-半徑大

m.p.801C660C2.離子電荷數的影響

離子電荷高,對相反電荷的離子靜電引力強,離子鍵強,因而化合物的熔點也高。

NaCl+1——-1MgO+2——-2m.p.801C2800C3.離子的電子構型

簡單負離子(如F-、Cl-等)的外電子層都是穩定的稀有氣體結構,因其外層只有8電子,又稱8電子構型。但正(陽)離子的情況比較復雜,其電子構型有以下類型:(1)2電子構型———如Li+、Be2+等(2)8電子構型———如Na+、Al3+等(3)18電子構型———如Ag+、Hg2+等(4)18+2電子構型——如Sn2+、Pb2+等(次外層為18電子,最外層為2個電子)(5)9~17電子構型———如Fe2+、Mn2+等,又稱不飽和電子構型。

離子的電子構型對化合物性質有一定的影響。如Na+和Cu+離子電荷相同,離子半徑也幾乎相等(分別為95pm和96pm),但NaCl易溶于水,CuCl不溶于水。(離子極化和變形討論)。四、離子鍵的強度1.鍵能和晶格能鍵能(以NaCl為例)1mol氣態NaCl分子,離解成氣態原子時,所吸收的能量,用Ei

表示。

NaCl(g)=Na(g)+Cl(g)H=Ei

鍵能Ei

越大,表示離子鍵越強。

晶格能

氣態的正負離子,結合成1mol離子晶體時,放出的能量,用U表示。

Na+(g)+Cl-(g)=NaCl(s)H=U

晶格能U越大,則形成離子鍵得到離子晶體時放出的能量越多,離子鍵越強。

鍵能和晶格能,均能表示離子鍵的強度,而且大小關系一致。晶格能比較常用。

2.玻恩-哈伯循環Born和Haber設計了一個熱力學循環過程,從已知的熱力學數據出發,計算晶格能。具體如下:Na(s)+1/2Cl2(g)NaCl(s)H6

Na(g)H1

Na+(g)H3H2Cl(g)H4Cl-

(g)H5+H5=UNaCl的晶格能U;晶格能U越大,離子鍵越強,離子晶體的熔點越高,硬度越大。Ⅳ.離子晶體一、常見類型CsCl型:簡單立方NaCl:面心立方立方ZnS熒石CaF2金紅石TiO2型。二、半徑比規則:(經驗規則)r+/r-<0.414

→立方ZnS型晶體(C.N.4:4)r+/r-=0.414~0.732

→NaCl面心立方型晶體(C.N.6:6)r+/r->0.732

→CsCl簡單立方型晶體(C.N.8:8)例外:離子互相極化→鍵共價性↗

AgI(c)r+/r-=0.583

預言:NaCl型

實際:立方ZnS型(C.N.↘)Ⅴ.離子極化對晶體結構的影響離子極化:在電場的作用下,正負離子的原子核和電子發生位移,導致正負離子變形,產生誘導偶極的過程。結果:發生電子云重疊。-++-導致:作用力發生變化。由離子鍵向共價鍵的過渡1.離子的極化作用和變形性(1)極化作用的強弱某離子使異號離子變形的能力;通常考慮正離子的極化力。正離子極化力大的標志高電荷小半徑構型2,18,18+2>9-17>8

r小則極化能力強,因此Na+>K+>Rb+>Cs+,Li+

的極化能力很大,H+

的體積和半徑均極小,故極化能力最強。

r相近時,電荷數越高極化能力越強。

Mg2+(8e,65pm)<Ti4+(8e,68pm)

r相近,電荷相同時,外層電子數越多,極化能力越強。原因是外層電子對核的中和較小,故有效電荷高些。Pb2+,Zn2+(18,18+2)>Fe2+,Ni2+(8~18)>Ca2+,Mg2+(8e)(2)變形性的大小離子可被極化的程度;通常考慮負離子的變形性。負離子變形性大的標志高負電荷大半徑構型:2,18,18+2>9-17>8

r大則變形性大,故陰離子的變形性顯得主要。陽離子中只有

r相當大的如Hg2+,Pb2+,Ag+等才考慮其變形性。

電荷數的代數值越大,變形性越小,如Si4+<Al3+<Mg2+<Na+<(Ne)<F-<O2-

電子構型,外層(次外層)電子越多,變形性越大。

Na+<Cu+;Ca2+<Cd2+

簡單離子的變形性復雜陰離子變形性小SO42-,ClO4-,NO3-r雖大,但離子對稱性高,中心氧化數又高,拉電子能力強,不易變形。

綜合考慮,變形性大的有I-,S2-,Ag+,Hg2+,Pb2+;

變形性小的有Be2+,Al3+,Si4+,SO42-

等。2.離子極化對化合物性質的影響(1)晶體類型轉變:離子晶體→分子晶體

如AgF→AgI;NaF→SiF4→PCl5(2)鍵型轉變:離子型→共價型(3)結構轉變:共價性增強,配位數減小如AgF(NaCl型)→AgI(ZnS型)(4)熔、沸點變化:降低(5)溶解性變化:減小(6)顏色變化:顏色加深(1)熔點和沸點降低LiCl605+1-10.181NaCl801+1-10.181KCl770+1-10.181RbCl718+1-10.181CsCl645+1-10.181BeCl2

405

+2-10.181MgCl2714+2-10.181CaCl2782+2-10.181SrCl2875+2-10.181BaCl2963+2-10.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