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汽車客運站講義_第1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講義_第2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講義_第3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講義_第4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路汽車客運站建筑設計長安大學建筑學院教學目的:通過具有較大空間和復雜流線的公路汽車客運站建筑作為設計對象,學習和初步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步驟,以及建筑設計的表達方法。重點與難點:1、站房建筑各部分流線;2、站場與站房的關系;3、站場內部車輛流線與擺放;4、站前廣場流線;5、大體量空間與小空間的組合關系;6、大體量空間的結構特性與造型處理。一、緒論1、國內外公路汽車客運站發展概況

在國內外,客運交通主要有四種類型:航空港、水運港口、鐵路客運以及汽車客運。汽車客運主要具有以下優點:(1)屬于無軌型的交通工具,起步較容易,特別是高速公路的興起,使公路客運迅猛發展。(2)適宜于中短途客流,靈活性好,可深入其他類型無法涉及的地域。汽車客運站的發展趨勢:(1)車站的性質、功能趨向經濟管理型,車站的類型多樣?!艚⒙摵险?。與地鐵、火車站、航空站等聯合在一起共同建在同一建筑或建筑群體?!艚⒒旌闲蛙囌?。向多功能、綜合型發展。(2)流線與空間組織簡化便捷,空間多以重疊設置,布局緊湊,通過能力強。(3)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追求高質量的服務。2、規模與分類◆

規模:可有兩種依據,即“日發送旅客折算量”和“有效發車位”。規模日發送旅客折算量(人次)一級10000-25000二級5000-9999三級1000-4999四級1000人次以下規模有效發車位(個)一級20-24二級13-19三級7-12四級6個以下◆分類:按營運性質及業務服務范圍可分為:(1)客運站(2)客貨兼營站(3)多功能綜合型車站按發車情況可分為:(1)始發站(2)中途站(3)招呼站二、選址與總平面設計1、選址(1)符合城市規劃總體布局的要求;大城市多布置在外環線,減少對市內交通的影響;小城鎮則宜布置在城鎮邊緣靠近公路干線,既方便旅客乘降,又避免車輛穿過城鎮內部。(2)與城鎮道路交通系統聯系密切,車輛流向合理,出入方便;(3)地點適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換乘;(4)應考慮遠近期相結合;(5)不應與醫療衛生、文教、科研等單位靠近布置;(6)有必要的水源、電源、消防、疏散及排污等條件;(7)站址不應選擇在低洼地段及災害宜發地區(山洪、斷層、滑坡)。2、總平面設計(1)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汽車客運站屬城市大型公共建筑,且為陸路交通門戶,不僅在選址時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進行選擇,同時還要考慮城鎮詳細規劃對車站的布局、流線組織、旅客和車輛進出口的設置,以及建筑造型和外觀處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當基地位于城市干道轉角時,應避免與轉角處過多的機動車輛短距離內相遇。當基地處于干道一側時,如與其它類型公建臨近,則應按圖示布置出入口。(2)合理布局,明確分區;站前廣場候車部分售票部分行包部分旅客服務部分客運管理部分站務流線圖(3)流線簡潔,避免旅客、車輛及行包流線的交叉;各種流線應避免相互交叉干擾最大限度縮短旅客的進、出站流程避免旅客在站內迂回往返盡量縮短車輛在站內的空駛距離步行機動車非機動車廣場行包托運售票出站檢票行包提取候車廳到發車位進出站旅客流線示意圖車輛出口車輛進口加油站停車場保養場地洗車臺發送車位到達車位進出站車輛在在站內的活動路線旅客進站候車旅客離站(4)設置好車輛的進出站口;車輛進出站、在站內行駛和進行加油、清洗時應遵守單向行駛的原則,以避免相互交叉干擾和保證行車與作業的安全;進出站口分設時,盡量按逆時針方向設計,發車位必須垂直于站臺布置,以方便旅客上下和裝卸行包;當用地兩面臨街時,出入口宜設在交通負荷量較少的次要道路上,或分設在主次要道路上,以減輕主要道路的交通負荷,有利于城市交通管理。車輛進出站口的設置應設引道,一般不宜小于10米;進出站口的寬度不應小于4米。(5)合理布置綠化,站前廣場應有相應的綠化及小品??偲矫鎸嵗治觯喝⒄厩皬V場設計1、職能:(1)合理組織旅客和各種車輛在廣場上安全、迅速、有秩序的集散;(2)站前廣場還為旅客提供了室外活動、休息和候車的場地;(3)夏季的樹陰和柱廊是旅客休息和活動場所。(4)廣場周圍的服務性建筑如旅館、商店、飲食店等與站房建筑形成建筑群體,對城市面貌產生影響。2、設計要求:妥善安排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行駛路線和停車場地,避免人流與車流的交叉;盡量使旅客的進出站流線簡捷、通暢;應有與車站相適應的面積。站前廣場的面積應根據車站規模大小確定,一二級站可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數1.0m2/人計算,三四級站可酌情確定。一級站廣場進深不宜小于20米、二級站不宜小于15米、三級站不宜小于12米、四級站不宜小于10米。3、站前廣場的布置(1)旅客活動場地:包括旅客活動平臺、休息場地和人行通道;(2)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地停車場布置在廣場用地的前部(進深較大),如圖所示:停車場沿廣場前城市道路邊沿布置(進深淺、規模?。?,如圖所示:停車場布置在站房的一側(進深淺、面寬寬時),如圖所示:無論何種布置方式,應使進入廣場和停車場的車輛行駛路線遵守單向、逆時針行駛的原則,以盡量減少和避免人流和車流的交叉。(3)綠化用地:一般不小于廣場面積的15%。(4)廣場形式:與用地形狀及道路有關,如圖所示:矩形廣場L形廣場扇形廣場三角形廣場梯形廣場四、站房的建筑布局1、站房的組成:客運用房:候車用房、營業用房、旅客服務用房、客運管理用房駐站單位用房:公安執勤室和郵電服務處,還可有海關、檢疫等用房行政辦公用房:各種行政管理辦公室和會議室其它:單身職工宿舍、食堂、司乘公寓2、建筑布局的要求:(1)站房布局應考慮總體布局和廣場規劃設計的要求,盡量使廣場、站房和站臺發車位聯系緊密。(2)站房設計應為旅客創造方便、舒適的候車環境和提供完善的設施。(3)在滿足功能要求和合理流線的前提下,應仔細考慮和研究站房各組成部分的體量組合關系和規律,符合形式美的原則。(4)考慮地形地勢與氣候的影響。如在北方注意冬季保溫,布局應緊湊,南方炎熱地區則注意通風、防曬,布局應開敞、通透。3、售票處與行包房的布置(1)行包發送與到達分開布置:行包售票候車(2)行包發送與到達集中布置:行包售票候車五、候車廳設計1、分區:候車區、檢票區、通行區、服務區候車區候車區通行區服務區服務區2、出入口和檢票口的布置出入口(1)候車廳內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個,每個安全出入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人;(2)安全出口必須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寬度不得少于3米;(3)安全出口不得小于1.4米,門向疏散方向開,踏步距門線≥1.4米,坡道為1/12。(4)樓層設置候車廳時,疏散樓梯不得小于2個,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凈寬≥3米。檢票口(1)分散式檢票口:在候車廳靠站臺一側與每個發車位相對應處設置檢票口,候車座椅也與檢票口對應布置,與旅客進站流線相適應,便于對班候車。規模較大的一二級車站適用。(2)集中式檢票口:在候車廳靠站臺一側集中布置少量檢票口,每三個有效發車位不得少于一個檢票口,并應設置適當數量的備用檢票口,適應節假日的需要。3、候車座椅的布置候車座椅的布置與檢票口設置有關,如上圖所示,對班候車座椅應縱向布置,與檢票口和發車位相對應,座椅數量與當班乘客人數一致,(常用長途客車每車40-45人);集中式的則可以縱向和橫向兩種布置。座椅寬度0.55-0.65m/人,深度0.5-0.6m,座椅間凈距宜≥1.5m。候車廳內通道寬度應根據車站規模、客流量大小和人數決定,主要通道≥3m,次要通道≥1.8m。4、候車廳面積、尺寸面積:應根據車站級別、所在地、站房的建筑布局形式等綜合考慮確定。一般按照旅客最高聚集人數1.1m2/人計算(最高聚集人數按5000人的18%-25%計算)。開間:開間應與車位寬度相適應,多采用3.9m-4.2m,為減少廳內和站臺柱子數量,可采用7.8m-8.4m柱距??缍龋阂话銥?2-24米左右。高度:應根據面積、空間比例尺度、采光通風等要求綜合考慮。一般取跨度的1/2-1/3,凈高不宜低于3.6m,可根據需要設置夾層空間,增加空間的層次感。結構:可采用一般的框架體系(梁高為柱距的1/10-1/12),也可采用大跨結構如網架結構(結構高度為柱距的1/15)。網架結構1網架結構2網架結構35、平面形式矩形平面半圓形平面扇形平面弧形平面橢圓形平面多邊形平面6、采光、通風與保暖盡量利用自然采光通風,候車廳采光系數≥1/7,南方炎熱地區可結合庭院布置,做到自然通風,北方則注意保溫,如設置門斗。六、營業用房設計1、售票用房組成:售票廳、票據庫、票據辦公室等。售票窗口數量=旅客最高聚集人數120設計要領:售票廳的平面布置應為旅客提供一個比較完整的排隊購票區域,避免與購票無關人流穿越。售票廳尺寸一級站應≥12米,二級站≥9米。售票窗口間距不宜小于1.2米。售票室應有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以及合適的面積尺寸,一般使用面積按每個窗口≥5m2計算,進深凈尺寸宜≥3.2米。2、行包用房組成:托運廳和受理作業處、提取廳和提取作業處、發送與到達庫房組成,一二級車站發送與到達宜分設。行包受理與提取作業處是行包工作人員為旅客辦理開票、過磅、收款、入庫以及提取行包辦理手續的地方。受理作業處面積按20m2/托運單元計算,提取處按受理處面積的30%-50%計算。售票處與行包房的關系(1)行包提取與托運分開布置:行包售票候車(2)行包發送與到達集中布置:行包售票候車站房行包托運提取進站旅客出站旅客分開設置:一二級站行包房的托運與提取處應按旅客流線分設于站房兩端。(3)分開或集中布置的行包業務流線:集中設置:三四級站由于業務較少,出于節約和方便管理目的,可采用集中設置方法。合并設于站房一端;位于站房一端,但按旅客流線分開管理。站房站房行包房行包托運提取進站旅客出站旅客(4)行包房與售票廳的平面布置:行包庫房的設計應考慮安全防火、防盜、防潮和通風要求,應開高窗,窗臺高≥1.5m。行包廊的設置一般平臺寬度應≥3.6m,高度為3.1-3.2m,距地面高度3.4-3.5m。(目前行包廊已取消使用,僅做了解)3、廁所與盥洗室房間名稱指標(按日最高聚集人數計)說明男廁每80人設大便器1個,小便斗一個(或小便槽700mm長),男旅客按總人數60%計,大便器至少兩個女廁每50人設大便器一個大便器至少兩個盥洗臺每150人設一個盥洗位炎熱區按125人計七、站場設計1、站臺:是組織上下車和裝卸行包的地方,又可分為發送站臺和到達站臺。站臺的布置如圖所示:站臺平行并比鄰候車廳站臺與候車廳垂直站臺呈環形與候車廳分開站臺與候車廳分開站臺的尺寸確定應考慮車位數量和乘降的方便,長度應大于等于車位總寬度,凈寬應≥2.5m,乘降臺寬度應以0.8-1m為宜,站臺應高于發車位0.2m.站臺形式如圖所示:一字式站臺鋸齒式站臺弧形扇面式站臺式2、站臺雨棚有行包廊時,雨棚要滿足工作人員裝卸行包的要求,一般凈高≥5m,雨棚的進深尺寸可根據車身長度,為全遮蓋式和半遮蓋式。單柱支撐的雨棚雙柱支撐的雨棚筒殼懸挑雨棚(12米)網架懸挑雨棚3、停車場設計(1)布置要求:應符合車站總體流線設計要求。應符合停車場安全通道和疏散口設計要求:一、二級站不少于2個,當停車總數不超過50輛時可僅設一個疏散口;為了便于疏散,場內停車應分組停放。停車區的布置要符合對車輛間距、回轉半徑和通道寬度的要求。車輛之間間距以0.8-1m為宜,每組停放數量不宜超過50輛,組之間寬度不宜小于6m,發車位和停車區前的出車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2m。(2)停車位的布置方式有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3)停車段通道寬度計算Fa的計算非常復雜,根據經驗,當車位垂直于通道布置,其寬度可按車身長度加1米估算,平行時,其寬度可按2個車身寬度計算(車身長按8米-12米計算,寬度按2.5米左右計算)。垂直式所占場地面積最小,水平式最大。八、實例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