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_第1頁
專題一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_第2頁
專題一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_第3頁
專題一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_第4頁
專題一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010年修訂版)郵箱:fuzi9662@QQ:353088599導論一、學科特點:

1.政治性;2.史學性;3.人文性。二、學科地位:處于雙基地位。三、學科意義:兩個了解與三個選擇。四、學法:一個拓寬兩條線索三個聯系。五、教法與考法: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二、西方列強入侵與中國社會性質演變三、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二)鴉片戰爭前的世界(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與其他文明比較,中國是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中斷的文明國家。其在經濟、政治、哲學、科技、文學、藝術等許多方面都形成了完整的相互聯系的文化整體。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人類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1.中華文明的顯著特點第一,源遠流長。早在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就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進行耕作。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記錄了我國的農事活動。甲骨文

第二,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政治、經濟、軍事、哲學、歷史、教育、文學等諸多方面,創造了曾經領先于世界或被世人至今奉為圭臬的思想和理論。世界奇觀—秦始皇兵馬俑四大發明雕塑圖發達的建筑藝術京杭大運河

精美的青銅藝術譽滿天下的瓷器工藝栩栩如生的雕刻藝術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北京天壇

甘肅敦煌莫高窟

布達拉宮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

第三,影響深遠。中華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穩定、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等等。“在唐初諸帝時代,中國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同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成為鮮明對照”。

——英、威爾斯《世界史綱》中華文化有極大的輻射力,許多的亞洲國家,都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如日本、朝鮮、越南、緬甸等。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張騫通西域、鑒真渡東洋、唐僧西天取經、鄭和下西洋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鑒真像

1405-1433年,中國明朝的鄭和從南京下關寶船廠出發,7次率龐大的艦隊沿江、浙、閩、粵海岸南下復西行,最遠到達非洲東岸肯尼亞的蒙巴薩,訪問了亞非沿岸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435年(宣德八年),他在歸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澤科德)。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一般每次達260余只,人員2.7萬多。寶船載重量估計為1500噸,長138米,最大的相當于一個足球場。為什么要充分肯定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能漫長兩千多年?思考:

2.中國封建社會漫長的原因第一,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堅韌性。中國封建社會的根基是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其經濟結構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與自給自足小農經濟長期保持著動態的平衡趨勢,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提供了經濟基礎。在西歐,封建社會經濟是以城鄉對立態勢的存在而出現的,而在中國城市商品經濟與小農經濟長期共存發展,二者之間并無尖銳的矛盾。農民可以從事商業活動,商人也可以擁有土地。這些預示著新的生產關系在中國社會的興起將是非常難的。第二,土地的自由買賣。中國封建地主私有制是伴隨著自由買賣制度而興起發展的,是小農經濟和土地私有制賴以長期存在的溫床。在中國,由于盛行土地資源買賣制度,地主、商人和高利貸者共同分享土地權和貨幣權,基本不存在土地權和貨幣權的對立。中國封建社會政權和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城鄉均有較為穩固的社會基礎和統治力量,再次預示新的生產關系興起的發展之不易,以及中國民主革命的癥結所在。第三,封建生產關系的地區性延展。中國封建社會興起發展以及封建社會生產方式在社會中取得支配地位,是以存在于一定時間和空間之內為前提的,即在某一地區的某一時間內占據優勢。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所以,封建生產方式在中國相當廣闊的地區尚有發展的余地。第四,中國封建意識形態的穩定性。中國封建意識形態的核心是“三綱”,即所謂的“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在這種封建意識形態的支配下,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被視為天經地義。即使農民起義推翻了舊的王朝,也不可避免地建立新的封建統治秩序,重構傳統的封建意識形態。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二)鴉片戰爭前的世界(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

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沖破中世紀神學蒙昧主義的精神束縛,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作了思想上的準備。而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更為歐洲開拓世界市場、發展海外貿易、推動殖民擴張提供了條件,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

(二)鴉片戰爭前的世界

在清朝國勢日衰之際,西方資本主義已經蓬勃發展起來。東西方的歷史走向出現巨大的反差。

至18世紀,英、美、法等國先后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證。攻占巴士底獄(二)鴉片戰爭前的世界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被販賣的奴隸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15世紀,西方冒險家遠渡重洋的環球航行和隨之而來的征服掠奪,揭開了近代殖民擴張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義的產生。西方殖民主義勢力來到東方,并不是為了使東方國家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為了把它們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自己在經濟上、政治上的附庸。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向東方的殖民擴張,使古老的中國遇到了空前嚴重的挑戰,面臨著極其深刻的生存危機。

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1828年,包世臣說,英國占領了新加坡后,英國殖民者“近在肘腋,易為進退。”他大聲疾呼:“十數年之后,雖求如目前之茍安而不能。”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馬克思專題一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資本主義如果不經常擴大其統治范圍,如果不開發新的地方并把非資本主義的古老國家卷入世界經濟的漩渦,它就不能存在與發展。”——列寧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15世紀,西方冒險家的環球航行和隨之而來的征服掠奪,揭開了近代殖民擴張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義的產生。

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資產階級尋找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的野心不斷膨脹,它們積極尋找時機和借口,向地大物博的中國展開侵略和掠奪。而清政府卻對外部世界的變化茫然不知,虛驕自大。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以其辛勤勞動和智慧創造了豐富多彩、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5世紀的戰國時代到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的封建社會前后延續了兩千多年。(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結構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經濟占主導的地位。以個體家庭為單位并與家庭手工業牢固結合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生產結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絕對優勢的地位。封建政府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地主、商人、高利貸者這三者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中國商人不僅沒有像歐洲封建社會中的城市市民那樣成為對抗封建生產關系的獨立力量,反而常常把財富轉向購買土地,從事風險更小的地租剝削。而地主除對農民收取高額地租外,也常常兼營商業或放高利貸,以獲取更多的貨幣財富。封建政府還要向農民征收各種苛捐雜稅和攤派徭役。社會生產成果不是用于擴大再生產,而是用于地主奢侈消費和皇室揮霍、政府開支、軍費支出等方面。農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生活極端窮苦和落后,在社會內部,缺乏促使工業迅速發展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有效機制,造成封建經濟發展的遲滯。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結構

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秦始皇畫像從秦朝開始,歷代王朝統治者不斷加強皇權。(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第一講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結構

中國封建社會社會結構的特點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長制,突出父權、夫權、君權。(一)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結構

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思想體系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家與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封建統治者同時吸收法家思想,嚴刑峻法,實行暴力統治。他們還籠絡和控制知識分子,并采取興文字獄等手段,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結構,一方面鞏固和維系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定和延續,另一方面也使其前進緩慢甚至遲滯,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經濟危機。幾乎每個封建王朝都跳不出從初期興起,到逐漸昌盛,再到后期腐敗、衰亡的“周期率”。清王朝也不例外。第一講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世祖福臨順治清圣祖玄燁康熙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世宗胤禛雍正清高宗弘歷乾隆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仁宗顒琰嘉慶清宣宗旻寧道光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穆宗載淳同治清文宗奕詝咸豐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宣統溥儀第一講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圣祖康熙帝玄燁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清高宗乾隆帝弘歷

中華民族經過秦漢以來兩千多年的發展,至康乾盛世,其經濟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成就。(三)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朝全盛時期疆域圖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為什么我國封建社會會由昌盛走向衰落呢?中國封建社會的遲滯與衰落中國工商業者不能形成一種獨立的社會力量;將相當部分資金注入封建生產關系;自乾隆末年開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停滯不前;明清封建政府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限制對外貿易和航海業。中國思想界日趨沉寂。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主義內部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不能自然發展成資本主義?思考:

①沒有享有自治權的城市和與此相聯系的市民等級。西歐自治城市是反封建斗爭的產物,市民等級是早期資產階級的產生的基礎。中國封建社會存在教為發達的城市,但多數是作為政治中心而存在,在封建專制王朝統治下,城市從未發生過統治權的轉移。城市手工業商業的很大一部分直接被官府控制,城市中不可能產生與歐洲一樣具有獨立意識的市民等級(市民等級與市民不同)。沒有市民等級,就缺乏與封建統治者分庭抗禮、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社會基礎和政治力量。

②中國封建工商業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屬于商品經濟,而是從屬于官府需要,官府工業、官府商業、官督商辦,這種官營和官商體制長期存在,控制了和制約了市場的發育,它極大地阻礙了商品經濟的自由發展,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極為緩慢。

③中國的專制主義源遠流長,體制完備,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一直有力地維護著封建經濟基礎,成為商品經濟發展的桎梏。尤其是17世紀中葉后清政府推行限制對外貿易的“閉關政策”,使資本主義萌芽基本處于與外界隔絕的境地,不能與新的世界貿易的需求相接觸,以致沒有得到使自身擺脫“蝸牛般爬行速度”所必備的條件。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二、西方列強入侵與中國社會性質演變三、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三)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主題二、西方列強入侵與中國社會性質演變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鴉片戰爭海戰圖

(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1842年8月29日,清廷議和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鑒登上英艦“康華麗”號,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的南京條約完全按英國人的十三項條件畫押。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場景《南京條約》——一道恥辱的界碑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圓明園遺址

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為外國資本主義打開了侵入中國的大門,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起點(1)鴉片戰爭后,中國由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演變為領土、領海、關稅、司法等主權遭到破壞、受到外國侵略者干涉和控制的國家,開始成為喪失政治上的獨立地位的半殖民地國家;(2)鴉片戰爭后,中國由一個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逐漸演變為自然經濟解體,開始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的半封建國家。(3)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演變為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逐步發展成為最主要的社會矛盾。(4)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開始擔負起對外反對侵略的民族革命和對內反對地主階級的民主革命的雙重任務。

第二次鴉片戰爭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又喪失了大片領土和大量主權,使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從沿海地區伸入到內地長江流域,大大加強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控制,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場景(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中日甲午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使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資本輸出時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空前加深。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場景(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略北京。1901年9月簽訂的《辛丑條約》是清政府對中國主權的大拍賣。條約實際上已把清政府之于列強的嚴密控制和監督之下,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辛丑條約》簽訂場景(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辛丑條約》標志中國完全淪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簽訂《辛丑條約》。(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三)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主題二、西方列強入侵與中國社會性質演變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及其與中國封建主義勢力相結合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種從屬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畸形的社會形態。(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經濟特征政治特征社會特征(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經濟特征

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是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然的優勢。

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并在中國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頗大的作用;但是,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政治特征社會特征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政治特征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的命脈,并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的力量。(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經濟特征社會特征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社會特征

近代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見的。(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經濟特征政治特征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特征分析:是一個過渡社會,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的中間狀態。其含義包括兩點:①1840年以后,由于資本主義的發生,中國已不是典型的封建社會。②由于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阻繞,中國資本主義始終難以成熟并健康發展,沒有成為完全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國近代社會是一特殊的畸形的過渡社會。第一,近代中國是強迫型過渡世界各國在向現代國家轉型過程中,存在兩種比較典型類型的過渡模式:社會內部因素自然演化的自發型過渡,在外部力量的促動下被迫進行的強迫型過渡。后者是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被迫中斷自己的歷史發展進程,移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而使原有的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發生變化。較之自發型過渡,這種外力強加的過渡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這種外力是以槍炮與戰爭開路的,是以本國人民遭受侵略和凌辱為代價的。第二,近代中國是未完成型過渡日本是強迫型過渡,但通過自身的改革,成功地擺脫了西方列強強加給它的不平等條約,迅速地成為工業國家并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中國雖差不多與日本國同時起步(洋務運動),但資本主義發展緩慢,始終未能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政治體制變革滯后,自己喪失了多次大好機遇,未能完成這一過渡。第三,近代中國社會結構長期處于新與舊并存的多重矛盾之中一是封建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共存二是國家主權的存在與喪失共存三是生產方式、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的新與舊共存四是國家屈辱與人民抗爭共存

總之,近代中國的社會運動表現為雙重演化趨勢:一方面,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與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不斷地加深著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與此同時,封建經濟解體,資本主義關系產生并發展。另一方面,中國進步社會力量經過一次次民族戰爭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阻止了中國社會更進一步殖民地化的勢頭。其中既有歷史的沉淪,又有歷史的進步。(一)近代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三)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主題二、西方列強入侵與中國社會性質演變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三)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主題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主要矛盾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斗爭,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主題。

(三)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主題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怎樣才能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必須首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陶行知(1891-1946)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于金陵大學,后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運動后,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莊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被迫臨時避難日本。

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對當時《申報》的革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1932年起,先后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

梁漱溟(1893—1988),祖籍廣西桂林,出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

1917年梁漱溟出任北大講師的時候完成了他的巨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他在這一時期顯露出入世濟人的心懷,稱“吾輩不出如蒼生何”。他把解決中國問題的重點,落實在社會改造上,他想出的辦法是“鄉治”。

在成功說服軍閥韓復榘后,梁漱溟得以在河南、山東開始他的“鄉村自治”試驗。

在山東,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有很大“特權”,他的鄒平研究院實際上代行了全縣的行政管理功能。他在推行自己的試驗時,將鄉、村一級的行政機構全部去掉,在鄒平只保留了一個縣政府。實際上,在鄒平的鄉村試驗更像是梁在教育孩子方面所體現出來的“無為而治”,更多的時候,他把功夫用在對農村人的精神教育上。作為當時的“特區”,鄒平縣是不向省里交稅的,每年還要從省里拿一些補助,研究院的知識分子們的工資也都來自于行政。梁漱溟發起的這一運動因為抗戰被迫中斷了。后來梁培恕又回到過鄒平幾次,那里的人們現在還記得梁漱溟當時辦學校的情景,因為宣布窮人的孩子可以不交錢上學,當時有好多農民的孩子也都去上學了。但不收學費也造成了后來學校經費緊張的問題。然而老百姓經濟上確實有了改變,比如會種蠶、種棉花,還開展了手工業,有了化工廠、醫院。但當地人對當初讓大人和老人去認字什么的,并沒有更多的積極性。梁漱溟談過,可能再多幾年時間效果也不會更好,當時的理想主義的成分更多一些。

近代中國曾有不少人希望通過改良的途徑挽救中國的危亡,如維新變法運動以及立憲運動等,但統統行不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等,也是在進行改良的努力歸于失敗、對當權者幻想破滅的情況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事實上,只有通過革命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國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逐步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從而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無數愛國志士和革命先驅者為之獻身的理想真正成為現實。專題一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二、西方列強入侵與中國社會性質演變三、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三、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軍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經濟掠奪(四)文化滲透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進行軍事侵略。列強通過發動侵華戰爭,大肆屠殺中國民眾,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主權,勒索賠款,搶掠財富。俄軍捕殺中國人日本兵殺害中國百姓(一)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1860年10月18日那個罪惡的日子,英法強盜焚毀北京西郊“三山五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圓明園。圓明園大水法和遠瀛觀殘跡案例不該忘記的歷史鏡頭

鏡頭一:罪惡的一天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法國作家雨果論圓明園被毀丑牛、申猴。20世紀80年代,中國臺灣企業家蔡辰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2000年4月30日,中國保利集團分別以774.5萬港元和818.5萬港元在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現存放于保利藝術博物館。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寅虎。20世紀80年代,中國臺灣企業家蔡辰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2000年5月2日,中國保利集團以1544.475萬港元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現存放于保利藝術博物館。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午馬。20世紀80年代,中國臺灣企業家蔡辰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2007年9月20日,全國政協常委、企業家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的創紀錄價格,成功購得并捐贈國家。亥豬。1987年,被美國一家博物館購走。2003年,著名企業家何鴻燊出資收購,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至于付出的資金數目,保利方面沒有透露,據說低于700萬港幣。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不久前被拍賣的子鼠首銅像、卯兔首銅像流拍。辰龍、巳蛇、酉雞、戌狗、未羊下落不明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噴水(復原圖)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1894年11月21日傍晚,日軍攻陷扼守京津門戶的戰略要地旅順口,開始了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在這場大屠殺中,近兩萬同胞慘死在日本侵略軍屠刀之下。旅順大屠殺案例不該忘記的歷史鏡頭鏡頭二:旅順大屠殺慘案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聚藏著無數珍寶的紫禁城,歷經八國聯軍長達一年的劫掠,其損失至為慘重。這場暴行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一次浩劫,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場災難。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鏡頭三:八國聯軍劫掠清宮案例不該忘記的歷史鏡頭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案例不該忘記的歷史鏡頭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壞之損失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瓦德西《拳亂筆記》《義和團》(三)第34頁八國聯軍總司令德國元帥瓦德西鏡頭三:八國聯軍劫掠清宮在上海駐扎的美國軍隊列強在中國設立的30多個租界成為“國中之國”和外國侵略中國的橋頭堡。圖為上世紀初的上海租界一景(一)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領土喪失

資本—帝國主義國家中,沙皇俄國是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沙俄通過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改訂伊犁條約》和5個勘界議定書,共侵占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十九世紀末中俄邊界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初中俄界(一)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一)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譚嗣同《南京條約》對英國賠款2100萬元《北京條約》對英、法賠款各800萬兩白銀《馬關條約》對日本賠款23000萬兩白銀《辛丑條約》對英、法、德11國賠款45000萬兩白銀(年息4厘,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00萬兩)(一)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日本兵掠奪財物(一)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三、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軍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經濟掠奪(四)文化滲透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操控中國政府,操縱中國的內政、外交,把中國當權者變成它們統治中國的代理人、工具和支柱,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二)政治控制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在《辛丑條約》簽訂后,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晚清之際,朝廷腐敗無能,國家主權屢被踐踏,中國的海關大權長期被外國侵略者所控制。其中赫德是擔任海關總稅務司時間最長的一任,達40余年之久。英國人赫德是帝國主義在中國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案例赫德——操縱中國海關近半個世紀的英國人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赫德(1835~1911)英國人。出生于英國北愛爾蘭亞馬郡波泰蕩城,1853年畢業于愛爾蘭女王大學貝爾法斯特學院。1854年,被選派來中國。1861年起代理總稅務司職務。1863年11月正式擔任海關總稅務司。1911年9月20日,赫德病死于英國白金漢郡之馬洛。案例赫德——操縱中國海關近半個世紀的英國人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赫德在擔任海關總稅務司期間,確定了帝國主義控制和管理中國海關的制度。海關逐步演變成為帝國主義列強控制中國關稅進而控制中國財政的工具。他還利用總稅務司和洋務派官僚的聯系,積極參預洋務派官僚的軍火購買、海軍建置和其他工礦交通企業活動。案例赫德——操縱中國海關近半個世紀的英國人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赫德最為得意的是他所謂的“業余外交”。1876年他撮合了《中英煙臺條約》的簽訂。在中法戰爭中,他充當了重要的斡旋人,并通過他的代理人金登干,在巴黎議定《停戰協議》。1901年,他支持列強脅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案例赫德——操縱中國海關近半個世紀的英國人赫德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赫德的作為使他受到中外政府雙方的器重。1893年英王授予他以男爵封號,表彰他為英國作出的貢獻。日益淪為“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對赫德也倍加器重,一再給他加官晉爵,1889年授予他三代一品頭銜,1911年赫德死后更追封他為太子太保。赫德案例赫德——操縱中國海關近半個世紀的英國人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薛福成

對于赫德的罪惡行徑,當時一些進步人士無不憤慨。薛福成曾揭露說:“赫德之為人,陰鷙而專利,怙勢而自尊,雖食厚祿,受高職,其意仍內西人而外中國。”赫德案例赫德——操縱中國海關近半個世紀的英國人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三、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軍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經濟掠奪(四)文化滲透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不平等條約,勒索巨額的戰爭賠款,并利用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擴大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控制中國經濟的命脈。(三)經濟掠奪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資本-帝國主義對華商品傾銷、資本輸出與當今引進外資政策的區別?結果不同:當今引進外資,開放市場促使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但在近代中國,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商品傾銷、資本輸出,造成中國經濟極端落后,人民生活極度貧困。時代不同:今日中國主權在握,引進外資非城下之盟。(根本區別)競爭力不同:中國工商業競爭力今非昔比;近代的民族工業無法與外國資本抗衡,雙方實力相差極為懸殊。三、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軍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經濟掠奪(四)文化滲透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的目的是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宣揚奴化思想,美化侵略,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主要手段是在中國辦報紙、雜志,翻譯、出版各種書刊,利用宣傳宗教和西學的名義,為帝國主義侵略制造輿論,甚至在傳教的名義下參與對中國的侵略活動。(四)文化滲透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四)文化滲透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這是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送給俄國沙皇的一幅《黃禍圖》。圖中天使手執閃光寶劍,正告誡著歐洲列強的各保護神:“黃禍”已經降臨!懸崖對面,象征“黃禍”的佛祖騎著一條巨大的火龍(指中國)正向歐洲逼近。威廉二世在畫上題詞:“歐洲各民族聯合起來,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如何看待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有人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說:“殖民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推動了現代化進程。”還有人甚至說“沒有西方的殖民侵略,東方將永遠沉淪”經典理論家們的研究和論斷馬克思——高度評價了資本主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積極作用;高度稱贊落后國家反抗資本主義侵略的正義性。如:英國在印度的統治不列顛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征服者。盡管他們的行為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且這種行為是既殘忍又愚蠢,但是他們的蒸氣機和科學還是在印度摧毀了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結合,摧毀了農村公社的經濟基礎,由此在亞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會革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英國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經典理論家們的研究和論斷在揭示這個歷史作用的同時,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第一,英國殖民者給印度人民所帶來的,并不是文明和福祉,而是極其深重的災難。第二,“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但是,有一點他們是一定能夠做到的,這就是為這兩者創造物質前提。”第三,殖民地人民不應當充當西方殖民者的馴服的奴隸,而應當為反對西方國家資產階級的奴役、擺脫西方殖民者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而斗爭。

“的確,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及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且謀取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蠢。

……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

“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雙重使命“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無論是“破壞性使命”還是“建設性使命”,都不是西方殖民者的主觀愿望,而是它的部分行為和政策措施的客觀效果,所以馬克思特別強調西方殖民者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但是,有一點他們是一定能夠做到的,這就是為這兩者創造物質前提。難道資產階級做過更多的事情嗎?難道它不使個人和整個民族遭受流血與污穢、蒙受苦難與屈辱就實現過什么進步嗎?”

——《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列寧——提出了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必然導致兩個歷史趨向的理論。一方面,資本主義破壞了舊時經濟體系的孤立和閉關自守的狀態,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連接成統一的經濟整體,體現了資本主義進步的歷史作用;另一方面,在為數無幾的最富強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實行殖民奴役的條件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進步的,革命的。

毛澤東——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不僅對中國封建經濟的基礎起了解體的作用,同時又給中國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因為自然經濟的破壞,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商品的市場,而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勞動力的市場。”但是,這還“只是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來所發生的變化的一個方面”。這個變化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帝國主義勾結中國封建勢力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所起的這兩個方面的作用,究竟哪一個方面是主要的呢?毛澤東認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他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歷來中國革命的失敗,都是被帝國主義絞殺的,無數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天之恨。”

怎樣看待西方列強的侵略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1)對中國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國門,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與設備,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商品經濟的發展。(2)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造成了大量的主權和領土以及無數生命財產的損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靈和精神的創傷。(3)綜合來看:消極作用遠遠大于積極作用。幾個不同的角度(1)從列強入侵的主觀目的和客觀結果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